驚喜往往就隱藏在平凡的生活細節(jié)中。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請您仔細閱讀以下范文,從中提取有用的寫作經驗和技巧。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一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
3、理解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為什么實踐起來卻很難;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1、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閱關于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了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1、糾正生字讀音,指導書寫。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從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么情感。板書(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1、自讀課文并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并用()表示。
2、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lián)系《江上漁者》體會。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語句:“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蔽掖舐暊庌q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3、指導朗讀。
1、自讀課文件找出描寫父親情感的句子。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tài)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BR>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么?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备赣H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么?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么意思?(板書:不容爭辯)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里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么?
4、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tài)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么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huán)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我父親。
釣魚得意。
放魚依依不舍不容爭辯。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釣魚”部分的體會。
(一)默讀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你是從課文什么地方體會出來的?
(二)學生讀書思考,并畫出有關語句。
(三)交流與指導。
1、提問: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逼渲校暗?,……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劃上橫線。)。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么?(“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么意思?
5、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導朗讀這段話。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yè)還是看電視?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2、搜集有關道德修養(yǎng)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四、作業(yè):小練筆。
生活處處有規(guī)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堊杂X遵守規(guī)則吧?!蓖瑢W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guī)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為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需要人們遵守規(guī)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二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入啟示,初步感知。
1、配樂朗讀: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xiàn)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詹姆斯,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設計意圖】: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課題導入,直入啟示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啟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圍繞啟示,品味感悟。
1.細品課題,課文的那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學習第11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讀并且體會。
4.滲透寫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碧骄繉W習。
6.資料引入:鱸魚體長(可達60多厘米),口大,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又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鮮美,棲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美國政府規(guī)定,在開放日之前不允許捕撈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抓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夜晚,來滲透“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同時以第一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釣魚的啟示”來揭示學生思考的點,同時還通過適當?shù)馁Y料引入,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探究啟示,深入感悟。
1.體會作者經歷釣魚時的情感變化?
2.出示課件: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3.指名讀3至10自然段。
4.學生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得意),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喪),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感激)。
5.滲透課文表達特點。
6.深入學習父子對話內容。
7.師生合作讀書感悟。
8.指導讀書。
【設計意圖】這一訓練,既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深入地思考父親的心理活動,發(fā)展思維能力,又有利于鍛煉學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的能力。語文味就在這品詞品句中升騰、飄蕩。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
9.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愿意將魚放回湖里的理由?
(1)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3)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10.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具有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學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語言,從而達到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語言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四)強化啟示,明理做人。
1.學習第9自然段的內容。
2.感悟啟示。
3.學習第10自然段內容。
4.教師小結。
5.讀句子,體會“魚”和“漁”
出示句子1:那晚以后,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的魚。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6.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體會父親告誡“我”的話,并從中進一步了解“我”的父親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嚴格的,通過對比,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做一個自覺遵守規(guī)則、誠實守信的好公民。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guī)淼膯⑹荆鹤x——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結尾分析完后,給學生一個強化主題的思想意識,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華,讓學生心中牢記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題,做好積累。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推薦文章: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兩篇文章,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從書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學習典型的文章,然后適當做到拓展延伸,既為學生很好的提供了讀書的素材又讓學生讀后所獲,真正的讓語文課做到活學活用,老師的受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思想就完全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了。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三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啟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愿者請閃亮登場、一展豐采!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四、自讀質疑,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后,陸續(xù)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五、鋼筆描紅,輔導學生練寫生字。
師:仔細讀一讀課后生字,認真看一看字型結構,然后用鋼筆描紅、臨寫、注意書寫姿式,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教師可以放《漁舟唱晚》的古箏曲,或其它輕音樂,讓孩子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下,舒暢、愉悅地練字。)。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注。
師:孩子們,《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fā)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二、交流“批注”,教師與學生對話。
生:自由交流。
師:(創(chuàng)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yè)?。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yōu)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yè)?。(本周內完成)。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文的理解,能夠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概括,并能用漫畫的方法畫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文漫畫的繪制,鍛煉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繪畫表現(xiàn)能力,并在對原作進行繪編的同時進行適當改編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恒則成,靜則勝”的道理。
二、重點難點:
對作文的概括及畫面的組織;創(chuàng)作出“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的漫畫作品。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2、出示作文。
(1)先仔細通讀一篇作文。
(2)說一說,這篇作文講了什么事情?說明了什么道理?
3、構思。
(1)你覺得這篇作文可以從幾個畫面來介紹?請你說得稍微具體一些。
(2)第一自然段你覺得一定要用嗎?
4、編寫腳本。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分好格數(shù),并在每格上寫清這一格介紹的事情或現(xiàn)象。
5、討論。
(1)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相互交流、完善。
教師根據學生的腳本作一些點評。
(3)學生思考交流。
(4)師生反饋。
6、作業(yè)。
(1)根據自己的設想創(chuàng)作漫畫。
(2)人物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可以是“我”和“爸爸”,也可以是某人與某人。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在繪畫表現(xiàn)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8、交流反饋。
教學反思:
本課的的第一層目標是讓大部分的同學能夠根據作文的具體內容,從敘事的角度畫下來,也即是根據故事情節(jié)“原封不動”地畫下來;第二目標是讓一部分同學根據本作文,有選擇性地創(chuàng)作漫畫作品,也即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概括出重要的因素,進行漫畫表現(xiàn);第三層目標是不部分同學創(chuàng)作“源于作文又高于作文”的漫畫作品,也就是說對文本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展開合理的想象,把生活中的相關經驗或認識用幽默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進步。
1、促進了學生漫畫水平的提高。
對于故事性的漫畫來說,一般的表現(xiàn)為連續(xù)性的畫面,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每一格連續(xù)性的畫面都要遵循“構圖美、畫面美、人物一致、人物造型夸張有趣”的漫畫審美標準。漫畫的構圖與畫面雖然簡練,但也要遵循構圖飽滿的審美原則;漫畫相對于兒童畫來說表現(xiàn)力稍顯簡單,但對于物象表現(xiàn)如人物的表現(xiàn)來說,要示也更高,因為對于同一個人物形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現(xiàn)又要求使人物的造型表現(xiàn)特點相同。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較完整地完成本次作業(yè),對于他們的漫畫水平說也是一種提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次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們大部分完成了作品,雖然在畫面的表現(xiàn)及人物的造型上還有缺點。
2、學生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學生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漫畫,往往都是較為簡單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當然這個情節(jié)中含有漫畫所要求的幽默有趣的“點”。但對于本課來說,文本本身沒有包含這個“點”,而且文本相對較為復雜。這就需要學生對于文本作出一定的概括、取舍,從文本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因此,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整體性得到了培養(yǎng)。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部分作品都包含了個人的平時積累。如:六(2)班的周哲浩同學,根據本篇作文,創(chuàng)作了以“張飛、劉備、諸葛亮”為主人公的四格漫畫《釣魚》,畫面雖然簡單,但是人物造型有個性,故事情況幽默有趣,也含有一定的意思;再如五(1)班的周嘉誠同學的《釣魚》,從故事情況上基本一致,但是后面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回家后的事情等等。
3、多元漫畫的研究。
通過本課的練習,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的時候,往往以一些有趣、搞笑的作為個人創(chuàng)作的目標。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有這幾種可能:一是學生目前普遍喜歡一些純稿笑、有趣的漫畫作品,這一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也有所發(fā)現(xiàn)。而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學生們可能覺得較難“接受”,有時可能會有“硬套”的感覺。
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啟示:漫畫應該走向多元化,不能只守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進行研究。二是在純搞笑版的漫畫作品中,作品中各物象特別是人物、動物的表現(xiàn)力較為強烈,特別是人物的表情、動作。如畫人物大哭,學生們很會畫出從人物的眼角處畫兩條長長的折線,而傳統(tǒng)的漫畫表現(xiàn)則是較多的“水滴”而已,也就是前者的夸張性更強。因而,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偏于趣味性為多。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五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入啟示,初步感知。
1、配樂朗讀: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xiàn)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詹姆斯,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設計意圖】: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課題導入,直入啟示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啟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圍繞啟示,品味感悟。
1.細品課題,課文的那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學習第11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讀并且體會。
4.滲透寫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碧骄繉W習。
6.資料引入:鱸魚體長(可達60多厘米),口大,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又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鮮美,棲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美國政府規(guī)定,在開放日之前不允許捕撈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抓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夜晚,來滲透“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同時以第一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釣魚的啟示”來揭示學生思考的點,同時還通過適當?shù)馁Y料引入,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探究啟示,深入感悟。
1.體會作者經歷釣魚時的情感變化?
2.出示課件: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3.指名讀3至10自然段。
4.學生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得意),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喪),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感激)。
5.滲透課文表達特點。
6.深入學習父子對話內容。
7.師生合作讀書感悟。
8.指導讀書。
【設計意圖】這一訓練,既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深入地思考父親的心理活動,發(fā)展思維能力,又有利于鍛煉學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的能力。語文味就在這品詞品句中升騰、飄蕩。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
9.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愿意將魚放回湖里的理由?
(1)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3)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10.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具有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學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語言,從而達到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語言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四)強化啟示,明理做人。
1.學習第9自然段的內容。
2.感悟啟示。
3.學習第10自然段內容。
4.教師小結。
5.讀句子,體會“魚”和“漁”
出示句子1:那晚以后,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的魚。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6.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體會父親告誡“我”的話,并從中進一步了解“我”的父親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嚴格的,通過對比,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做一個自覺遵守規(guī)則、誠實守信的好公民。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guī)淼膯⑹荆鹤x——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結尾分析完后,給學生一個強化主題的思想意識,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華,讓學生心中牢記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題,做好積累。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推薦文章: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兩篇文章,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從書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學習典型的文章,然后適當做到拓展延伸,既為學生很好的提供了讀書的素材又讓學生讀后所獲,真正的讓語文課做到活學活用,老師的受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思想就完全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了。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六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會讀會認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父親的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二、重點。
明白父親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齊讀讀課題。
2、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說說作者先寫什么,在寫什么,最后些什么。(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3、小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齊讀課題。
二、學習釣魚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段,你讀懂了哪些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2、重點體會下面三點:
(1)與來之不易,你從哪體會到的?請重讀這些詞,讀出釣魚的艱難。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當時的艱難情景。請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自由讀出來,再齊讀。
(2)魚很大、漂亮。誰能用上關聯(lián)詞語把魚的兩個特點說出來?你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勇敢的讀給大家聽。
(3)“我”的心情。最后兩句話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板書:得意(此時進行換詞練習,增加詞匯量。)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出“我”的得意之情。
三、學習放魚部分。
自由讀4到9自然段,思考剛才的問題。
1、好不容易釣到這么誘人的大魚,可是父親卻要把魚放回湖中,這是為什么?(齊讀啟示“一個人如果――力量)當時父親的態(tài)度呢?請你讀出父親的堅決。父親剛開始就是很堅決嗎?看來父親也在面臨道德的抉擇。(齊讀道德只是――卻很難。)。
3、生答后出示:孟德斯鳩說過:衡量真正的道德,是看他在沒人發(fā)現(xiàn)的時候做些什么。文中的父親就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引讀“盡管――沒有商量的余地?!痹僮x父親不容爭辯的話。
4、我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依依不舍放了那條大鱸魚,讓我們把這種情感讀出來。(板書:依依不舍)請同學們把我一系列心理變化的句子讀一讀,你能體會出什么?再齊讀“道德只是――實踐起來卻很難?!?BR> 四、理解受的啟示。
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實生活中與那條大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還有很多,是什么?你們面對誘惑人的魚是怎么做的?讓我們銘記父親告誡的話,為我們的道德實踐再注入勇氣和力量吧。齊讀啟示。
五、小結擴展:
作者正是由于受到父親嚴格的教育,才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板書:嚴格教育、道德實踐)所以三十四年后才會成為著名的建筑工程師,此時他會對父親說什么?板書:感激,對呀,嚴格的教誨就像綿綿春雨潤物無聲,讓我們受益終生,今天的學習也讓我們得到不少啟示,寫一句警示自己的話作為座右銘吧。
六、作業(yè):
寫一件自己面臨道德抉擇的事。
板書設計:釣魚得意、放魚抗議。
難受委屈、祈求不舍、嚴格教育、道德實踐。
【教學反思】。
設計教學時,我緊緊圍繞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等方面總想有所創(chuàng)新,但總是不能如意,正好前幾天聽了塔南路小學的老師講過這節(jié)課后我豁然開朗,原來可以把獲得啟示這句話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同時又起到了一詠三嘆的教學效果,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同義詞互換,用上關聯(lián)詞說魚的特點,比較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感情朗讀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努力體現(xiàn)課堂大容量,精反饋,高效率的特點。
有待思考、探索。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七
教材簡介:《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fā)生的一件事,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舍把魚放回湖里,最后寫34年后的感悟。本設計是第一課時,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的心情變化過程,為第二課時深入領悟“啟示”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相關的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體會爸爸的話語中所包含的對“我”的期望。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由“釣”你想到了哪個字?引導區(qū)分“釣”和“鉤”,再書空寫。)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情的語言,點出主題,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課件顯示)。
分別指名讀,糾正音。再齊讀。
識記字形。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在詳細概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簡練概括,并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品詞析句,深入體驗。
感受“我”的依依不舍。
1、品詞。師:同學們,“我”愿意把這條大鱸魚放回湖里去嗎?(不愿意)文中寫到放魚的細節(jié)中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依依不舍)誰能讀出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情感?(啟發(fā)學生想其意,讀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導學生帶著依依不舍之情,讀這個句子。
過渡:這種依依不舍之情還表現(xiàn)在哪些句子中,請迅速找出來。
在學生匯報時相應出示相關句子,并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導:同學們,知道“我”在說出這句話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嗎?(舍不得,傷心)再引導學生讀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導:你覺得這句話告訴你什么樣的心情?(乞求,還是依依不舍)再啟發(fā)學生讀出情感。
句三:
引導: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急切)帶著這種感情讀。
師: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這就是讀書的境界。全班同學一起再讀這句。
引導品讀這三句。感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中所包含的依依不舍。
過渡:一句句,一聲聲,都是難舍之情。我為什么這樣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嗎?從哪里找到我的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速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二)感受“我”為什么依依不舍。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這條魚大,且漂亮。深入讀,體會作者那種驚喜自豪之情。再啟發(fā)讀出情感。
理由二:
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從來到湖邊到釣到這條大魚共花了多長時間。再去體會,去感悟這條魚來之不易。
理由三:
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分析理由三: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曉。
(三)感受父親的良苦用心。
啟發(fā)學生找書中的句子說出原因。
1、句一:
引導分析原因之一:時間沒到,不能違背規(guī)則。
師:與捕撈開放相對的是禁漁期。老師這里收集到中國的部分禁漁期。大屏幕出示資料:
分別找三名學生讀資料,并算算禁漁期有多長。
師:剛才的資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么長,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兩個小時,就有那么重要嗎?和你的同學討論討論。
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兩個小時意味著誠實,守信,意味著良好的道德。
師評價:是的,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鳩說:“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边@兩個小時代表的就是同學們說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鐘,也應該——生說(把魚放回去。)。
2、句二:
引導:句子中哪個字表達出了這種不容爭辯的態(tài)度?(得)。
啟發(fā)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父親這樣做恰恰是愛“我”的表現(xiàn),他想讓兒子從小就養(yǎng)成自學遵守規(guī)則的好習慣。)。
情感升華,自學探究。
1、導讀:
為了自學遵守規(guī)則,父親擲地有聲地說——生讀“孩子,你得……湖里去。”
為了讓兒子從小養(yǎng)成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父親不容爭辯地說——生讀“孩子,你得……湖里去?!?BR> 11歲的兒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切地問道——生讀“爸爸,為什么?”
父親心意已決,他平靜地說——生讀“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BR> 畢竟才11歲,兒子哭鬧著爭辯著說——生讀“‘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覡庌q著,哭出了聲?!?BR> 2、拓展。就這樣,我把大魚放回了湖里。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舍棄了大鱸魚,是否也得到了什么呢?屏幕出示:
生自學后文,圈點批劃。
【設計意圖:設計懸念,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板書設計。
釣魚。
放魚。
啟示。
教學反思:葉圣陶先生再三告誡我們:“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導工作,就是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逐漸深入地讀書。千法萬法,讀是根本大法。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讓他們愛讀書呢?教師必須從“讀”出發(fā),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任務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人物內心的變化,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讀中思,為下節(jié)課深入感悟“啟示”打好基礎。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八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文的理解,能夠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概括,并能用漫畫的方法畫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文漫畫的繪制,鍛煉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繪畫表現(xiàn)能力,并在對原作進行繪編的同時進行適當改編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恒則成,靜則勝”的道理。
對作文的概括及畫面的組織;創(chuàng)作出“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的漫畫作品。
1、揭示課題。
2、出示作文。
(1)先仔細通讀一篇作文。
(2)說一說,這篇作文講了什么事情?說明了什么道理?
3、構思。
(1)你覺得這篇作文可以從幾個畫面來介紹?請你說得稍微具體一些。
(2)第一自然段你覺得一定要用嗎?
4、編寫腳本。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分好格數(shù),并在每格上寫清這一格介紹的事情或現(xiàn)象。
5、討論。
(1)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相互交流、完善。
教師根據學生的腳本作一些點評。
(3)學生思考交流。
(4)師生反饋。
6、作業(yè)。
(1)根據自己的設想創(chuàng)作漫畫。
(2)人物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可以是“我”和“爸爸”,也可以是某人與某人。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在繪畫表現(xiàn)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8、交流反饋。
本課的的第一層目標是讓大部分的同學能夠根據作文的具體內容,從敘事的角度畫下來,也即是根據故事情節(jié)“原封不動”地畫下來;第二目標是讓一部分同學根據本作文,有選擇性地創(chuàng)作漫畫作品,也即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概括出重要的因素,進行漫畫表現(xiàn);第三層目標是不部分同學創(chuàng)作“源于作文又高于作文”的漫畫作品,也就是說對文本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展開合理的想象,把生活中的相關經驗或認識用幽默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進步。
1、促進了學生漫畫水平的提高。
對于故事性的漫畫來說,一般的表現(xiàn)為連續(xù)性的畫面,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每一格連續(xù)性的畫面都要遵循“構圖美、畫面美、人物一致、人物造型夸張有趣”的.漫畫審美標準。漫畫的構圖與畫面雖然簡練,但也要遵循構圖飽滿的審美原則;漫畫相對于兒童畫來說表現(xiàn)力稍顯簡單,但對于物象表現(xiàn)如人物的表現(xiàn)來說,要示也更高,因為對于同一個人物形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現(xiàn)又要求使人物的造型表現(xiàn)特點相同。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較完整地完成本次作業(yè),對于他們的漫畫水平來說也是一種提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次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們大部分完成了作品,雖然在畫面的表現(xiàn)及人物的造型上還有缺點。
2、學生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學生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漫畫,往往都是較為簡單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當然這個情節(jié)中含有漫畫所要求的幽默有趣的“點”。但對于本課來說,文本本身沒有包含這個“點”,而且文本相對較為復雜。這就需要學生對于文本作出一定的概括、取舍,從文本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因此,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整體性得到了培養(yǎng)。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部分作品都包含了個人的平時積累。如:六(2)班的周哲浩同學,根據本篇作文,創(chuàng)作了以“張飛、劉備、諸葛亮”為主人公的四格漫畫《釣魚》,畫面雖然簡單,但是人物造型有個性,故事情況幽默有趣,也含有一定的意思;再如五(1)班的周嘉誠同學的《釣魚》,從故事情況上基本一致,但是后面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回家后的事情等等。
3、多元漫畫的研究。
通過本課的練習,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的時候,往往以一些有趣、搞笑的作為個人創(chuàng)作的目標。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有這幾種可能:一是學生目前普遍喜歡一些純稿笑、有趣的漫畫作品,這一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也有所發(fā)現(xiàn)。而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學生們可能覺得較難“接受”,有時可能會有“硬套”的感覺。
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啟示:漫畫應該走向多元化,不能只守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進行研究。二是在純搞笑版的漫畫作品中,作品中各物象特別是人物、動物的表現(xiàn)力較為強烈,特別是人物的表情、動作。如畫人物大哭,學生們很會畫出從人物的眼角處畫兩條長長的折線,而傳統(tǒng)的漫畫表現(xiàn)則是較多的“水滴”而已,也就是前者的夸張性更強。因而,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偏于趣味性為多。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九
今天,我到奶奶家去玩,纏著奶奶給我買了個釣魚桿。
回到家后,我就把哥哥喊來一起釣魚比賽,于是,我們就開始釣了。我先釣,我先把蚯蚓掛在鉤子上,把釣魚桿甩到了水里頭,說起來也真怪,我一把釣桿甩到水里后魚就咬鉤了,一下子我就釣到了3條,我釣到第四條的時候,覺的這是一條大魚,我想,嘻嘻,簡直是得來全不費功夫,這下哥哥一定輸了,于是,我使勁拉終于把那個“魚”拉了上來我回頭一看,?。【谷皇且恢菩?,太氣人了。叮叮叮,時間到了,輪到哥哥釣了。只見哥哥一絲不茍的做在那,一釣就是一條,好歷害。我想,還是悄悄的.把哥哥釣的魚放了好,這樣我就一定會贏,于是,我就把哥哥的魚放了,哥哥最后也釣了三條,就這樣打成了平局,我覺的心很不安,我想,我不應該把他的魚放的,最后,我把真相告訴了哥哥,哥哥說:“沒關系,知錯就改就行了。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墒锹犃酥炖蠋煹恼n,我受益匪淺?;厥渍谜n,我想從以下方面談談我的收獲。
如在教學“誘惑”時,這個詞比較抽象,朱老師化抽象為具體,把詞語放在課文中去理解,文中鱸魚就是最大的誘惑。再如教學“哀”時,朱老師利用形近字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印象。
本課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雖然寫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的。朱老師在處理文本時,以“我”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寬松的談話貫穿課堂,讓學生從兩方面來談,“放”與“不放”找理由。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學習,深刻感受“我”釣到大魚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心痛和無奈,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故事到理論,從感性到理性,層層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那就會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fā)朗讀的情感。在體會“我”放掉大魚的情感時,朱老師讓學生反復朗讀“我”說的話,如:“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一邊讀,一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內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朱老師又提出相應的更高層次的朗讀要求,由淺及深,一步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內化。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縱觀整節(jié)課,這是非常吸引人的人文課堂,在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已經跟著朱老師走進文本,體味語文的味道。人文的課堂即是美的課堂!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一
在我的人生里,有許多。
名言。
伴隨著我,但這句名令我難以忘懷,記憶猶新。這句名言就是“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BR> 記得那一次,我和媽媽去釣魚。我們坐上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湖邊。我看看周圍,湖面像灑上了一顆顆藍寶一樣,熠熠生輝。草地猶如翡翠一樣綠油油,顯得生機勃勃。白云看起來像棉花糖一樣??粗粗?,只見媽媽早已把魚餌掛好了,把魚桿遞給我了。我坐在小椅子上,把魚桿拋入湖中,開始釣魚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湖面,過了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可是一無所獲。我終于堅持不住,胳膊酸了,又熱又累,而太陽像個大火球一樣炙烤著我。小草也耷拉著腦袋,就連小鳥都不放聲歌唱了。我又硬著頭皮堅持了五分鐘,可依然沒釣到。我火冒三丈地說:“媽媽,我不釣魚了。曬了半天,一條魚也沒有釣到,真是徒勞無功?!眿寢寘s微笑著對我說:“你難道沒聽說過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嗎?”釣魚鍛煉的就是耐心與毅力的,不能半途而廢呀!”
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里有一些慚愧,于是我站起身,活動一下身體,又重新開始釣魚。我靜靜地坐在那里,一刻不停地盯著湖面。不知過了多久,我的竿突然動了一下,我連忙提桿收線,一條鯽魚就上鉤了。我高興地大喊:“我終于釣到魚了?!贝藭r,已經是下午了,一陣風拂過,真涼快呀!大樹也昂首挺胸,這一切多么美好呀!
這次難忘的經歷,令我受益匪淺?!暗嗡馨咽┩?,萬事功到自然成?!边@句名言牢牢地記在我的心中,伴隨我成長。
馮老師說:“釣勝于魚”才是釣魚的樂趣所在!不去計較自己釣到多少魚,而去享受垂釣時的安靜、淡然,體悟置身于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之中的美好。小作者年紀尚小雖無法體會真正的樂趣,卻能從中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收獲滿滿。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二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爸爸帶我去松山湖釣魚,那是我第一次釣魚,我懷著又高興又好奇的心情去釣魚。
爸爸準備好兩根魚桿,遞給我一根,并高興地對我說:“這次是你第一次釣魚,要加油哦!看看能釣多少條?!蔽倚判氖愕拇鸬溃骸拔乙欢〞灥紧~的。”由于我第一次釣魚,爸爸先教我拋桿,收桿和放魚餌,我一會兒就學會了,并能熟練地操縱這三個步驟。終于能釣魚了,我興奮地拋出了第一桿,由于太緊張了,風一吹,我就以為有魚上鉤,迅速地拉起魚桿,結果沒有魚上鉤,害得我白高興了一場。我只好再放第二桿,爸爸教育我:“不要太心急,慢慢來?!边@次我可沒想上次一樣,但是我等了好久都沒魚上鉤,突然,魚桿抖動了一下,我立刻把魚桿收上來,但是魚“跑走”了。爸爸對我說:“魚桿不要收太快,等魚咬住了才收?!蔽矣珠_始第三次放桿,等了好久魚都沒有上來,我第四次,第五次地放桿,結果都跟前面一樣,一無所獲,眼看別人已經釣到不少魚了,而我還是沒收獲,慢慢有點不難煩了。爸爸看見我不耐煩了,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女兒,做一件事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要堅持不懈,有恒心地去做,才能做好?!蔽衣犃税职值脑?,總結了前面兩個方法,過了不久,我就有了一條“戰(zhàn)利品”,雖然只是一條小魚,不過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次釣魚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要堅持不懈,有恒心,才能成功。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三
這天,我和爸爸一起去西江邊釣魚。
聽別人說,釣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釣魚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且我自己又沒有什么經驗,所以這次釣魚可是難上加難啰!
我們來到了岸邊,這里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我們父子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空位坐下來。
開始釣魚了,爸爸幫我駁上魚鉤,安上魚餌。然后我學著別人的樣子,用上全身的力氣,把釣線拋了出去。釣鉤濺起的漣漪就像女孩子的裙子上的花邊。過了好久,還是一無所獲。突然,掉線被狠狠的扯了一下,我猜想:是個大家伙上鉤了。我按照爸爸以前的教導,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等到魚掙扎得筋疲力盡才把他拉上來??婶~好像不會累似的,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過去了,魚還是老樣子。我生氣了,用上吃奶的力氣把魚拉上來。就在這時,釣線“砰”的一聲斷了。原來,在我用力把魚拉上來時,魚也用力往下游,在兩者的力氣之間,釣線就這樣斷了。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感覺連旁邊的小石頭也在謾罵我:“你真是沒用,連根水草也釣不到,你爸爸已經釣到幾條魚了,所以你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笨蛋?!蔽衣牶?,簡直被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它扔到水里去??墒俏矣窒耄哼@樣做的話會把附近的魚都嚇跑的。我又把這討人厭的東西放了下來。
爸爸見我這個樣子,走了過來重新幫我駁上魚鉤,安上魚餌。然后把魚竿塞到我手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鋈艘獔猿植恍?,不能半途而廢。我們中國,是經歷多少磨難,多少風雨,才走到這里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兒女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讓中國變得如此的強大。所以,你要加油??!”
我聽了爸爸的話,重新鼓起了勇氣。我用力把釣線拋了出去,浮標靜靜地浮在江面上。突然,浮標被用力地拉了下去。好誒,終于有魚上鉤了。爸爸在旁邊指揮著我,我按著爸爸的話操縱者。過了一會兒,魚好像沒力氣了,我一把把他拉上來。哇!好大的魚,這可能是我人生中釣過的最大的魚了。我們把它放到秤上了秤了秤,足足有5斤重。我頓時感到一陣成功感,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是的,正如爸爸所說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只能學習和養(yǎng)成這種精神,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在那次釣魚中,我的收獲不止那一條魚,還有讓我受益一生的啟示。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四
星期天爸爸說要去海邊釣魚,我一聽說是海釣,吵吵嚷嚷著也要去,爸爸拗不過我,同意一起去。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來到了海邊,今天平潮,既沒有漲潮也沒有退潮,海面風平浪靜,我們找了一塊平一點的巖石,坐了下來,首先爸爸在我們事先準備好的小紅桶里,拿出一條蚯蚓來,把它扎進魚鉤,然后把魚線拋向海面,如此這樣的又在我的魚竿上做了一遍,現(xiàn)在萬事俱備,只欠魚兒上鉤了。
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魚竿似乎紋絲不動,我有一點坐不住了,往爸爸那邊瞧了瞧,爸爸釣到了一條兩個手指寬的魚,我問爸爸什么魚,爸爸說是海鱸魚,這個魚啊不僅肉嫩而且味道極鮮。
我正在羨慕爸爸的時候,自己的魚竿動得很厲害,說時遲那時快,我連忙拉起來魚線,是條大魚,力氣很大,我使出吃奶的力氣,總算把它拉上了岸,爸爸幫我把它從魚竿上拿下來,用手掂了掂分量,說最起碼有三斤重,魚肚子鼓鼓的,爸爸說是一條母魚,“我們把它放了吧?!卑职謱ξ艺f,“勸君不吃四月魚,萬千魚仔在腹中。勸人不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沒有魚媽媽哪里來的魚寶寶?”一聽爸爸說完這句話,我馬上抱起魚兒往海水里放。
從釣魚這件事上我受到了一個啟示,做人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能趕盡殺絕。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五
在這個寒假里,我做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如放煙花,釣魚,包餃子。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釣魚了。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暖洋洋的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放光的碎銀。遠處的樹林中時不時傳出鳥兒們“嘰嘰喳喳”的歌聲,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
爸爸提著魚竿走在前面,我興沖沖地跟在后面。來到魚塘邊,爸爸挑了個有利的位置,我倆便坐下釣了。我模仿著爸爸的樣子,先拿出點魚餌,然后捏成團狀,擰在魚鉤上,最后“嗖”的一下甩出去,我滿懷希望,一動不動地坐著,眼睛死死地頂住水面上的那幾個浮球,信心滿滿地等待魚兒前來叮食。
可是過了好一會兒都沒有動靜,我有些心急了。這時爸爸起魚了!只見他一拉魚竿,就看到了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鯉魚。見爸爸釣著魚了,我更加心急如焚了,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魚兒魚兒上鉤吧……”
過了好久,我仍然沒有釣到魚,我失望極了。我一次又一次揮動發(fā)酸的手臂,拋出釣線。但提出水面時卻總是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田里傳來了幾聲“嘎嘎”的叫聲,我扭頭一看,田里有一大群鴨子呢!我趕忙丟下魚竿,要跑到田里去逗鴨子。
爸爸攔住了我,意味深長地說:“你聽過《小貓釣魚》這個故事嗎?你現(xiàn)在就好比那只小貓。釣魚得有耐心,不能急躁,更不能三心二意。做人也是如此?!?BR> 我聽了,臉紅到了耳根,下定決心,一定要釣上一條魚來!于是,我重又拿起魚竿,一動不動地坐著,拋除一切雜念,專心致志地等待魚兒。突然間,好像有什么東西在拽我的線,旋即一下將它拉入了深水之中。我猛地一拉魚竿,就看見了一條神氣活現(xiàn)的魚兒,它的背墨黑墨黑的,像盔甲一樣,嘴巴一張一張的,十分逗人喜愛。呵,這魚可真沉呢,把魚竿都壓彎了。我使勁地將魚竿往后拉,讓魚兒往岸邊游。待魚兒離岸近了,便用網把它撈了上來。
看著自己釣到的第一條魚,我不禁欣喜若狂,心中有說不出的充實與喜悅。同時,我也學會了等待。
江蘇蘇州張家港市張家港外國語學校六年級:彭奕穎。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一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
3、理解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為什么實踐起來卻很難;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1、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閱關于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了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1、糾正生字讀音,指導書寫。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從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么情感。板書(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1、自讀課文并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并用()表示。
2、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lián)系《江上漁者》體會。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語句:“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蔽掖舐暊庌q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3、指導朗讀。
1、自讀課文件找出描寫父親情感的句子。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tài)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BR>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么?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备赣H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么?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么意思?(板書:不容爭辯)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里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么?
4、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tài)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么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huán)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我父親。
釣魚得意。
放魚依依不舍不容爭辯。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釣魚”部分的體會。
(一)默讀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你是從課文什么地方體會出來的?
(二)學生讀書思考,并畫出有關語句。
(三)交流與指導。
1、提問: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逼渲校暗?,……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劃上橫線。)。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么?(“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么意思?
5、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導朗讀這段話。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yè)還是看電視?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2、搜集有關道德修養(yǎng)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四、作業(yè):小練筆。
生活處處有規(guī)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堊杂X遵守規(guī)則吧?!蓖瑢W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guī)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為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需要人們遵守規(guī)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二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入啟示,初步感知。
1、配樂朗讀: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xiàn)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詹姆斯,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設計意圖】: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課題導入,直入啟示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啟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圍繞啟示,品味感悟。
1.細品課題,課文的那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學習第11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讀并且體會。
4.滲透寫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碧骄繉W習。
6.資料引入:鱸魚體長(可達60多厘米),口大,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又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鮮美,棲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美國政府規(guī)定,在開放日之前不允許捕撈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抓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夜晚,來滲透“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同時以第一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釣魚的啟示”來揭示學生思考的點,同時還通過適當?shù)馁Y料引入,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探究啟示,深入感悟。
1.體會作者經歷釣魚時的情感變化?
2.出示課件: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3.指名讀3至10自然段。
4.學生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得意),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喪),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感激)。
5.滲透課文表達特點。
6.深入學習父子對話內容。
7.師生合作讀書感悟。
8.指導讀書。
【設計意圖】這一訓練,既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深入地思考父親的心理活動,發(fā)展思維能力,又有利于鍛煉學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的能力。語文味就在這品詞品句中升騰、飄蕩。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
9.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愿意將魚放回湖里的理由?
(1)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3)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10.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具有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學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語言,從而達到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語言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四)強化啟示,明理做人。
1.學習第9自然段的內容。
2.感悟啟示。
3.學習第10自然段內容。
4.教師小結。
5.讀句子,體會“魚”和“漁”
出示句子1:那晚以后,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的魚。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6.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體會父親告誡“我”的話,并從中進一步了解“我”的父親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嚴格的,通過對比,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做一個自覺遵守規(guī)則、誠實守信的好公民。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guī)淼膯⑹荆鹤x——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結尾分析完后,給學生一個強化主題的思想意識,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華,讓學生心中牢記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題,做好積累。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推薦文章: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兩篇文章,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從書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學習典型的文章,然后適當做到拓展延伸,既為學生很好的提供了讀書的素材又讓學生讀后所獲,真正的讓語文課做到活學活用,老師的受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思想就完全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了。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三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啟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愿者請閃亮登場、一展豐采!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四、自讀質疑,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后,陸續(xù)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五、鋼筆描紅,輔導學生練寫生字。
師:仔細讀一讀課后生字,認真看一看字型結構,然后用鋼筆描紅、臨寫、注意書寫姿式,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教師可以放《漁舟唱晚》的古箏曲,或其它輕音樂,讓孩子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下,舒暢、愉悅地練字。)。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注。
師:孩子們,《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fā)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二、交流“批注”,教師與學生對話。
生:自由交流。
師:(創(chuàng)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yè)?。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yōu)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yè)?。(本周內完成)。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文的理解,能夠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概括,并能用漫畫的方法畫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文漫畫的繪制,鍛煉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繪畫表現(xiàn)能力,并在對原作進行繪編的同時進行適當改編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恒則成,靜則勝”的道理。
二、重點難點:
對作文的概括及畫面的組織;創(chuàng)作出“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的漫畫作品。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2、出示作文。
(1)先仔細通讀一篇作文。
(2)說一說,這篇作文講了什么事情?說明了什么道理?
3、構思。
(1)你覺得這篇作文可以從幾個畫面來介紹?請你說得稍微具體一些。
(2)第一自然段你覺得一定要用嗎?
4、編寫腳本。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分好格數(shù),并在每格上寫清這一格介紹的事情或現(xiàn)象。
5、討論。
(1)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相互交流、完善。
教師根據學生的腳本作一些點評。
(3)學生思考交流。
(4)師生反饋。
6、作業(yè)。
(1)根據自己的設想創(chuàng)作漫畫。
(2)人物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可以是“我”和“爸爸”,也可以是某人與某人。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在繪畫表現(xiàn)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8、交流反饋。
教學反思:
本課的的第一層目標是讓大部分的同學能夠根據作文的具體內容,從敘事的角度畫下來,也即是根據故事情節(jié)“原封不動”地畫下來;第二目標是讓一部分同學根據本作文,有選擇性地創(chuàng)作漫畫作品,也即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概括出重要的因素,進行漫畫表現(xiàn);第三層目標是不部分同學創(chuàng)作“源于作文又高于作文”的漫畫作品,也就是說對文本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展開合理的想象,把生活中的相關經驗或認識用幽默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進步。
1、促進了學生漫畫水平的提高。
對于故事性的漫畫來說,一般的表現(xiàn)為連續(xù)性的畫面,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每一格連續(xù)性的畫面都要遵循“構圖美、畫面美、人物一致、人物造型夸張有趣”的漫畫審美標準。漫畫的構圖與畫面雖然簡練,但也要遵循構圖飽滿的審美原則;漫畫相對于兒童畫來說表現(xiàn)力稍顯簡單,但對于物象表現(xiàn)如人物的表現(xiàn)來說,要示也更高,因為對于同一個人物形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現(xiàn)又要求使人物的造型表現(xiàn)特點相同。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較完整地完成本次作業(yè),對于他們的漫畫水平說也是一種提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次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們大部分完成了作品,雖然在畫面的表現(xiàn)及人物的造型上還有缺點。
2、學生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學生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漫畫,往往都是較為簡單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當然這個情節(jié)中含有漫畫所要求的幽默有趣的“點”。但對于本課來說,文本本身沒有包含這個“點”,而且文本相對較為復雜。這就需要學生對于文本作出一定的概括、取舍,從文本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因此,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整體性得到了培養(yǎng)。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部分作品都包含了個人的平時積累。如:六(2)班的周哲浩同學,根據本篇作文,創(chuàng)作了以“張飛、劉備、諸葛亮”為主人公的四格漫畫《釣魚》,畫面雖然簡單,但是人物造型有個性,故事情況幽默有趣,也含有一定的意思;再如五(1)班的周嘉誠同學的《釣魚》,從故事情況上基本一致,但是后面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回家后的事情等等。
3、多元漫畫的研究。
通過本課的練習,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的時候,往往以一些有趣、搞笑的作為個人創(chuàng)作的目標。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有這幾種可能:一是學生目前普遍喜歡一些純稿笑、有趣的漫畫作品,這一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也有所發(fā)現(xiàn)。而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學生們可能覺得較難“接受”,有時可能會有“硬套”的感覺。
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啟示:漫畫應該走向多元化,不能只守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進行研究。二是在純搞笑版的漫畫作品中,作品中各物象特別是人物、動物的表現(xiàn)力較為強烈,特別是人物的表情、動作。如畫人物大哭,學生們很會畫出從人物的眼角處畫兩條長長的折線,而傳統(tǒng)的漫畫表現(xiàn)則是較多的“水滴”而已,也就是前者的夸張性更強。因而,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偏于趣味性為多。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五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入啟示,初步感知。
1、配樂朗讀: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xiàn)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詹姆斯,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設計意圖】: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課題導入,直入啟示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啟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圍繞啟示,品味感悟。
1.細品課題,課文的那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學習第11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讀并且體會。
4.滲透寫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碧骄繉W習。
6.資料引入:鱸魚體長(可達60多厘米),口大,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又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鮮美,棲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美國政府規(guī)定,在開放日之前不允許捕撈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抓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夜晚,來滲透“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同時以第一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釣魚的啟示”來揭示學生思考的點,同時還通過適當?shù)馁Y料引入,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探究啟示,深入感悟。
1.體會作者經歷釣魚時的情感變化?
2.出示課件: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和(),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3.指名讀3至10自然段。
4.學生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得意),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我感到十分地(委屈)和(沮喪),三十四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對父親充滿了(感激)。
5.滲透課文表達特點。
6.深入學習父子對話內容。
7.師生合作讀書感悟。
8.指導讀書。
【設計意圖】這一訓練,既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深入地思考父親的心理活動,發(fā)展思維能力,又有利于鍛煉學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的能力。語文味就在這品詞品句中升騰、飄蕩。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
9.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愿意將魚放回湖里的理由?
(1)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3)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10.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具有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學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語言,從而達到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語言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四)強化啟示,明理做人。
1.學習第9自然段的內容。
2.感悟啟示。
3.學習第10自然段內容。
4.教師小結。
5.讀句子,體會“魚”和“漁”
出示句子1:那晚以后,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的魚。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6.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進一步體會父親告誡“我”的話,并從中進一步了解“我”的父親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嚴格的,通過對比,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做一個自覺遵守規(guī)則、誠實守信的好公民。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guī)淼膯⑹荆鹤x——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結尾分析完后,給學生一個強化主題的思想意識,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華,讓學生心中牢記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題,做好積累。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推薦文章: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兩篇文章,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從書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學習典型的文章,然后適當做到拓展延伸,既為學生很好的提供了讀書的素材又讓學生讀后所獲,真正的讓語文課做到活學活用,老師的受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思想就完全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了。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六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會讀會認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父親的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二、重點。
明白父親話的含義,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齊讀讀課題。
2、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說說作者先寫什么,在寫什么,最后些什么。(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3、小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課文的題目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齊讀課題。
二、學習釣魚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段,你讀懂了哪些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2、重點體會下面三點:
(1)與來之不易,你從哪體會到的?請重讀這些詞,讀出釣魚的艱難。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當時的艱難情景。請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自由讀出來,再齊讀。
(2)魚很大、漂亮。誰能用上關聯(lián)詞語把魚的兩個特點說出來?你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勇敢的讀給大家聽。
(3)“我”的心情。最后兩句話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板書:得意(此時進行換詞練習,增加詞匯量。)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出“我”的得意之情。
三、學習放魚部分。
自由讀4到9自然段,思考剛才的問題。
1、好不容易釣到這么誘人的大魚,可是父親卻要把魚放回湖中,這是為什么?(齊讀啟示“一個人如果――力量)當時父親的態(tài)度呢?請你讀出父親的堅決。父親剛開始就是很堅決嗎?看來父親也在面臨道德的抉擇。(齊讀道德只是――卻很難。)。
3、生答后出示:孟德斯鳩說過:衡量真正的道德,是看他在沒人發(fā)現(xiàn)的時候做些什么。文中的父親就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引讀“盡管――沒有商量的余地?!痹僮x父親不容爭辯的話。
4、我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依依不舍放了那條大鱸魚,讓我們把這種情感讀出來。(板書:依依不舍)請同學們把我一系列心理變化的句子讀一讀,你能體會出什么?再齊讀“道德只是――實踐起來卻很難?!?BR> 四、理解受的啟示。
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實生活中與那條大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還有很多,是什么?你們面對誘惑人的魚是怎么做的?讓我們銘記父親告誡的話,為我們的道德實踐再注入勇氣和力量吧。齊讀啟示。
五、小結擴展:
作者正是由于受到父親嚴格的教育,才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板書:嚴格教育、道德實踐)所以三十四年后才會成為著名的建筑工程師,此時他會對父親說什么?板書:感激,對呀,嚴格的教誨就像綿綿春雨潤物無聲,讓我們受益終生,今天的學習也讓我們得到不少啟示,寫一句警示自己的話作為座右銘吧。
六、作業(yè):
寫一件自己面臨道德抉擇的事。
板書設計:釣魚得意、放魚抗議。
難受委屈、祈求不舍、嚴格教育、道德實踐。
【教學反思】。
設計教學時,我緊緊圍繞新課標的理念,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等方面總想有所創(chuàng)新,但總是不能如意,正好前幾天聽了塔南路小學的老師講過這節(jié)課后我豁然開朗,原來可以把獲得啟示這句話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同時又起到了一詠三嘆的教學效果,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同義詞互換,用上關聯(lián)詞說魚的特點,比較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感情朗讀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努力體現(xiàn)課堂大容量,精反饋,高效率的特點。
有待思考、探索。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七
教材簡介:《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fā)生的一件事,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舍把魚放回湖里,最后寫34年后的感悟。本設計是第一課時,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的心情變化過程,為第二課時深入領悟“啟示”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相關的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體會爸爸的話語中所包含的對“我”的期望。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由“釣”你想到了哪個字?引導區(qū)分“釣”和“鉤”,再書空寫。)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情的語言,點出主題,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課件顯示)。
分別指名讀,糾正音。再齊讀。
識記字形。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在詳細概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簡練概括,并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品詞析句,深入體驗。
感受“我”的依依不舍。
1、品詞。師:同學們,“我”愿意把這條大鱸魚放回湖里去嗎?(不愿意)文中寫到放魚的細節(jié)中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依依不舍)誰能讀出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情感?(啟發(fā)學生想其意,讀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導學生帶著依依不舍之情,讀這個句子。
過渡:這種依依不舍之情還表現(xiàn)在哪些句子中,請迅速找出來。
在學生匯報時相應出示相關句子,并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導:同學們,知道“我”在說出這句話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嗎?(舍不得,傷心)再引導學生讀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導:你覺得這句話告訴你什么樣的心情?(乞求,還是依依不舍)再啟發(fā)學生讀出情感。
句三:
引導: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急切)帶著這種感情讀。
師: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這就是讀書的境界。全班同學一起再讀這句。
引導品讀這三句。感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中所包含的依依不舍。
過渡:一句句,一聲聲,都是難舍之情。我為什么這樣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嗎?從哪里找到我的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速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二)感受“我”為什么依依不舍。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這條魚大,且漂亮。深入讀,體會作者那種驚喜自豪之情。再啟發(fā)讀出情感。
理由二:
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從來到湖邊到釣到這條大魚共花了多長時間。再去體會,去感悟這條魚來之不易。
理由三:
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分析理由三: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曉。
(三)感受父親的良苦用心。
啟發(fā)學生找書中的句子說出原因。
1、句一:
引導分析原因之一:時間沒到,不能違背規(guī)則。
師:與捕撈開放相對的是禁漁期。老師這里收集到中國的部分禁漁期。大屏幕出示資料:
分別找三名學生讀資料,并算算禁漁期有多長。
師:剛才的資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么長,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兩個小時,就有那么重要嗎?和你的同學討論討論。
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兩個小時意味著誠實,守信,意味著良好的道德。
師評價:是的,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鳩說:“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fā)覺的時候做些什么?!边@兩個小時代表的就是同學們說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鐘,也應該——生說(把魚放回去。)。
2、句二:
引導:句子中哪個字表達出了這種不容爭辯的態(tài)度?(得)。
啟發(fā)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父親這樣做恰恰是愛“我”的表現(xiàn),他想讓兒子從小就養(yǎng)成自學遵守規(guī)則的好習慣。)。
情感升華,自學探究。
1、導讀:
為了自學遵守規(guī)則,父親擲地有聲地說——生讀“孩子,你得……湖里去。”
為了讓兒子從小養(yǎng)成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父親不容爭辯地說——生讀“孩子,你得……湖里去?!?BR> 11歲的兒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切地問道——生讀“爸爸,為什么?”
父親心意已決,他平靜地說——生讀“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BR> 畢竟才11歲,兒子哭鬧著爭辯著說——生讀“‘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覡庌q著,哭出了聲?!?BR> 2、拓展。就這樣,我把大魚放回了湖里。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舍棄了大鱸魚,是否也得到了什么呢?屏幕出示:
生自學后文,圈點批劃。
【設計意圖:設計懸念,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板書設計。
釣魚。
放魚。
啟示。
教學反思:葉圣陶先生再三告誡我們:“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導工作,就是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地、逐漸深入地讀書。千法萬法,讀是根本大法。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讓他們愛讀書呢?教師必須從“讀”出發(fā),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任務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人物內心的變化,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讀中思,為下節(jié)課深入感悟“啟示”打好基礎。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八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文的理解,能夠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概括,并能用漫畫的方法畫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文漫畫的繪制,鍛煉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繪畫表現(xiàn)能力,并在對原作進行繪編的同時進行適當改編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恒則成,靜則勝”的道理。
對作文的概括及畫面的組織;創(chuàng)作出“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的漫畫作品。
1、揭示課題。
2、出示作文。
(1)先仔細通讀一篇作文。
(2)說一說,這篇作文講了什么事情?說明了什么道理?
3、構思。
(1)你覺得這篇作文可以從幾個畫面來介紹?請你說得稍微具體一些。
(2)第一自然段你覺得一定要用嗎?
4、編寫腳本。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分好格數(shù),并在每格上寫清這一格介紹的事情或現(xiàn)象。
5、討論。
(1)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相互交流、完善。
教師根據學生的腳本作一些點評。
(3)學生思考交流。
(4)師生反饋。
6、作業(yè)。
(1)根據自己的設想創(chuàng)作漫畫。
(2)人物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可以是“我”和“爸爸”,也可以是某人與某人。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在繪畫表現(xiàn)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8、交流反饋。
本課的的第一層目標是讓大部分的同學能夠根據作文的具體內容,從敘事的角度畫下來,也即是根據故事情節(jié)“原封不動”地畫下來;第二目標是讓一部分同學根據本作文,有選擇性地創(chuàng)作漫畫作品,也即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概括出重要的因素,進行漫畫表現(xiàn);第三層目標是不部分同學創(chuàng)作“源于作文又高于作文”的漫畫作品,也就是說對文本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展開合理的想象,把生活中的相關經驗或認識用幽默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進步。
1、促進了學生漫畫水平的提高。
對于故事性的漫畫來說,一般的表現(xiàn)為連續(xù)性的畫面,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每一格連續(xù)性的畫面都要遵循“構圖美、畫面美、人物一致、人物造型夸張有趣”的.漫畫審美標準。漫畫的構圖與畫面雖然簡練,但也要遵循構圖飽滿的審美原則;漫畫相對于兒童畫來說表現(xiàn)力稍顯簡單,但對于物象表現(xiàn)如人物的表現(xiàn)來說,要示也更高,因為對于同一個人物形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現(xiàn)又要求使人物的造型表現(xiàn)特點相同。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較完整地完成本次作業(yè),對于他們的漫畫水平來說也是一種提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次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們大部分完成了作品,雖然在畫面的表現(xiàn)及人物的造型上還有缺點。
2、學生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學生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漫畫,往往都是較為簡單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當然這個情節(jié)中含有漫畫所要求的幽默有趣的“點”。但對于本課來說,文本本身沒有包含這個“點”,而且文本相對較為復雜。這就需要學生對于文本作出一定的概括、取舍,從文本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因此,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整體性得到了培養(yǎng)。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部分作品都包含了個人的平時積累。如:六(2)班的周哲浩同學,根據本篇作文,創(chuàng)作了以“張飛、劉備、諸葛亮”為主人公的四格漫畫《釣魚》,畫面雖然簡單,但是人物造型有個性,故事情況幽默有趣,也含有一定的意思;再如五(1)班的周嘉誠同學的《釣魚》,從故事情況上基本一致,但是后面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回家后的事情等等。
3、多元漫畫的研究。
通過本課的練習,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的時候,往往以一些有趣、搞笑的作為個人創(chuàng)作的目標。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有這幾種可能:一是學生目前普遍喜歡一些純稿笑、有趣的漫畫作品,這一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也有所發(fā)現(xiàn)。而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學生們可能覺得較難“接受”,有時可能會有“硬套”的感覺。
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啟示:漫畫應該走向多元化,不能只守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漫畫進行研究。二是在純搞笑版的漫畫作品中,作品中各物象特別是人物、動物的表現(xiàn)力較為強烈,特別是人物的表情、動作。如畫人物大哭,學生們很會畫出從人物的眼角處畫兩條長長的折線,而傳統(tǒng)的漫畫表現(xiàn)則是較多的“水滴”而已,也就是前者的夸張性更強。因而,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偏于趣味性為多。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九
今天,我到奶奶家去玩,纏著奶奶給我買了個釣魚桿。
回到家后,我就把哥哥喊來一起釣魚比賽,于是,我們就開始釣了。我先釣,我先把蚯蚓掛在鉤子上,把釣魚桿甩到了水里頭,說起來也真怪,我一把釣桿甩到水里后魚就咬鉤了,一下子我就釣到了3條,我釣到第四條的時候,覺的這是一條大魚,我想,嘻嘻,簡直是得來全不費功夫,這下哥哥一定輸了,于是,我使勁拉終于把那個“魚”拉了上來我回頭一看,?。【谷皇且恢菩?,太氣人了。叮叮叮,時間到了,輪到哥哥釣了。只見哥哥一絲不茍的做在那,一釣就是一條,好歷害。我想,還是悄悄的.把哥哥釣的魚放了好,這樣我就一定會贏,于是,我就把哥哥的魚放了,哥哥最后也釣了三條,就這樣打成了平局,我覺的心很不安,我想,我不應該把他的魚放的,最后,我把真相告訴了哥哥,哥哥說:“沒關系,知錯就改就行了。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墒锹犃酥炖蠋煹恼n,我受益匪淺?;厥渍谜n,我想從以下方面談談我的收獲。
如在教學“誘惑”時,這個詞比較抽象,朱老師化抽象為具體,把詞語放在課文中去理解,文中鱸魚就是最大的誘惑。再如教學“哀”時,朱老師利用形近字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印象。
本課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雖然寫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的。朱老師在處理文本時,以“我”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寬松的談話貫穿課堂,讓學生從兩方面來談,“放”與“不放”找理由。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學習,深刻感受“我”釣到大魚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心痛和無奈,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故事到理論,從感性到理性,層層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那就會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fā)朗讀的情感。在體會“我”放掉大魚的情感時,朱老師讓學生反復朗讀“我”說的話,如:“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一邊讀,一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內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朱老師又提出相應的更高層次的朗讀要求,由淺及深,一步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內化。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縱觀整節(jié)課,這是非常吸引人的人文課堂,在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已經跟著朱老師走進文本,體味語文的味道。人文的課堂即是美的課堂!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一
在我的人生里,有許多。
名言。
伴隨著我,但這句名令我難以忘懷,記憶猶新。這句名言就是“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BR> 記得那一次,我和媽媽去釣魚。我們坐上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湖邊。我看看周圍,湖面像灑上了一顆顆藍寶一樣,熠熠生輝。草地猶如翡翠一樣綠油油,顯得生機勃勃。白云看起來像棉花糖一樣??粗粗?,只見媽媽早已把魚餌掛好了,把魚桿遞給我了。我坐在小椅子上,把魚桿拋入湖中,開始釣魚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湖面,過了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可是一無所獲。我終于堅持不住,胳膊酸了,又熱又累,而太陽像個大火球一樣炙烤著我。小草也耷拉著腦袋,就連小鳥都不放聲歌唱了。我又硬著頭皮堅持了五分鐘,可依然沒釣到。我火冒三丈地說:“媽媽,我不釣魚了。曬了半天,一條魚也沒有釣到,真是徒勞無功?!眿寢寘s微笑著對我說:“你難道沒聽說過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嗎?”釣魚鍛煉的就是耐心與毅力的,不能半途而廢呀!”
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里有一些慚愧,于是我站起身,活動一下身體,又重新開始釣魚。我靜靜地坐在那里,一刻不停地盯著湖面。不知過了多久,我的竿突然動了一下,我連忙提桿收線,一條鯽魚就上鉤了。我高興地大喊:“我終于釣到魚了?!贝藭r,已經是下午了,一陣風拂過,真涼快呀!大樹也昂首挺胸,這一切多么美好呀!
這次難忘的經歷,令我受益匪淺?!暗嗡馨咽┩?,萬事功到自然成?!边@句名言牢牢地記在我的心中,伴隨我成長。
馮老師說:“釣勝于魚”才是釣魚的樂趣所在!不去計較自己釣到多少魚,而去享受垂釣時的安靜、淡然,體悟置身于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之中的美好。小作者年紀尚小雖無法體會真正的樂趣,卻能從中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收獲滿滿。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二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爸爸帶我去松山湖釣魚,那是我第一次釣魚,我懷著又高興又好奇的心情去釣魚。
爸爸準備好兩根魚桿,遞給我一根,并高興地對我說:“這次是你第一次釣魚,要加油哦!看看能釣多少條?!蔽倚判氖愕拇鸬溃骸拔乙欢〞灥紧~的。”由于我第一次釣魚,爸爸先教我拋桿,收桿和放魚餌,我一會兒就學會了,并能熟練地操縱這三個步驟。終于能釣魚了,我興奮地拋出了第一桿,由于太緊張了,風一吹,我就以為有魚上鉤,迅速地拉起魚桿,結果沒有魚上鉤,害得我白高興了一場。我只好再放第二桿,爸爸教育我:“不要太心急,慢慢來?!边@次我可沒想上次一樣,但是我等了好久都沒魚上鉤,突然,魚桿抖動了一下,我立刻把魚桿收上來,但是魚“跑走”了。爸爸對我說:“魚桿不要收太快,等魚咬住了才收?!蔽矣珠_始第三次放桿,等了好久魚都沒有上來,我第四次,第五次地放桿,結果都跟前面一樣,一無所獲,眼看別人已經釣到不少魚了,而我還是沒收獲,慢慢有點不難煩了。爸爸看見我不耐煩了,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女兒,做一件事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要堅持不懈,有恒心地去做,才能做好?!蔽衣犃税职值脑?,總結了前面兩個方法,過了不久,我就有了一條“戰(zhàn)利品”,雖然只是一條小魚,不過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次釣魚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要堅持不懈,有恒心,才能成功。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三
這天,我和爸爸一起去西江邊釣魚。
聽別人說,釣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釣魚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且我自己又沒有什么經驗,所以這次釣魚可是難上加難啰!
我們來到了岸邊,這里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我們父子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空位坐下來。
開始釣魚了,爸爸幫我駁上魚鉤,安上魚餌。然后我學著別人的樣子,用上全身的力氣,把釣線拋了出去。釣鉤濺起的漣漪就像女孩子的裙子上的花邊。過了好久,還是一無所獲。突然,掉線被狠狠的扯了一下,我猜想:是個大家伙上鉤了。我按照爸爸以前的教導,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等到魚掙扎得筋疲力盡才把他拉上來??婶~好像不會累似的,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過去了,魚還是老樣子。我生氣了,用上吃奶的力氣把魚拉上來。就在這時,釣線“砰”的一聲斷了。原來,在我用力把魚拉上來時,魚也用力往下游,在兩者的力氣之間,釣線就這樣斷了。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感覺連旁邊的小石頭也在謾罵我:“你真是沒用,連根水草也釣不到,你爸爸已經釣到幾條魚了,所以你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笨蛋?!蔽衣牶?,簡直被氣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它扔到水里去??墒俏矣窒耄哼@樣做的話會把附近的魚都嚇跑的。我又把這討人厭的東西放了下來。
爸爸見我這個樣子,走了過來重新幫我駁上魚鉤,安上魚餌。然后把魚竿塞到我手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鋈艘獔猿植恍?,不能半途而廢。我們中國,是經歷多少磨難,多少風雨,才走到這里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兒女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讓中國變得如此的強大。所以,你要加油??!”
我聽了爸爸的話,重新鼓起了勇氣。我用力把釣線拋了出去,浮標靜靜地浮在江面上。突然,浮標被用力地拉了下去。好誒,終于有魚上鉤了。爸爸在旁邊指揮著我,我按著爸爸的話操縱者。過了一會兒,魚好像沒力氣了,我一把把他拉上來。哇!好大的魚,這可能是我人生中釣過的最大的魚了。我們把它放到秤上了秤了秤,足足有5斤重。我頓時感到一陣成功感,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是的,正如爸爸所說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只能學習和養(yǎng)成這種精神,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在那次釣魚中,我的收獲不止那一條魚,還有讓我受益一生的啟示。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四
星期天爸爸說要去海邊釣魚,我一聽說是海釣,吵吵嚷嚷著也要去,爸爸拗不過我,同意一起去。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來到了海邊,今天平潮,既沒有漲潮也沒有退潮,海面風平浪靜,我們找了一塊平一點的巖石,坐了下來,首先爸爸在我們事先準備好的小紅桶里,拿出一條蚯蚓來,把它扎進魚鉤,然后把魚線拋向海面,如此這樣的又在我的魚竿上做了一遍,現(xiàn)在萬事俱備,只欠魚兒上鉤了。
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魚竿似乎紋絲不動,我有一點坐不住了,往爸爸那邊瞧了瞧,爸爸釣到了一條兩個手指寬的魚,我問爸爸什么魚,爸爸說是海鱸魚,這個魚啊不僅肉嫩而且味道極鮮。
我正在羨慕爸爸的時候,自己的魚竿動得很厲害,說時遲那時快,我連忙拉起來魚線,是條大魚,力氣很大,我使出吃奶的力氣,總算把它拉上了岸,爸爸幫我把它從魚竿上拿下來,用手掂了掂分量,說最起碼有三斤重,魚肚子鼓鼓的,爸爸說是一條母魚,“我們把它放了吧?!卑职謱ξ艺f,“勸君不吃四月魚,萬千魚仔在腹中。勸人不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沒有魚媽媽哪里來的魚寶寶?”一聽爸爸說完這句話,我馬上抱起魚兒往海水里放。
從釣魚這件事上我受到了一個啟示,做人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能趕盡殺絕。
五年級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篇十五
在這個寒假里,我做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如放煙花,釣魚,包餃子。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釣魚了。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暖洋洋的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放光的碎銀。遠處的樹林中時不時傳出鳥兒們“嘰嘰喳喳”的歌聲,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
爸爸提著魚竿走在前面,我興沖沖地跟在后面。來到魚塘邊,爸爸挑了個有利的位置,我倆便坐下釣了。我模仿著爸爸的樣子,先拿出點魚餌,然后捏成團狀,擰在魚鉤上,最后“嗖”的一下甩出去,我滿懷希望,一動不動地坐著,眼睛死死地頂住水面上的那幾個浮球,信心滿滿地等待魚兒前來叮食。
可是過了好一會兒都沒有動靜,我有些心急了。這時爸爸起魚了!只見他一拉魚竿,就看到了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鯉魚。見爸爸釣著魚了,我更加心急如焚了,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魚兒魚兒上鉤吧……”
過了好久,我仍然沒有釣到魚,我失望極了。我一次又一次揮動發(fā)酸的手臂,拋出釣線。但提出水面時卻總是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田里傳來了幾聲“嘎嘎”的叫聲,我扭頭一看,田里有一大群鴨子呢!我趕忙丟下魚竿,要跑到田里去逗鴨子。
爸爸攔住了我,意味深長地說:“你聽過《小貓釣魚》這個故事嗎?你現(xiàn)在就好比那只小貓。釣魚得有耐心,不能急躁,更不能三心二意。做人也是如此?!?BR> 我聽了,臉紅到了耳根,下定決心,一定要釣上一條魚來!于是,我重又拿起魚竿,一動不動地坐著,拋除一切雜念,專心致志地等待魚兒。突然間,好像有什么東西在拽我的線,旋即一下將它拉入了深水之中。我猛地一拉魚竿,就看見了一條神氣活現(xiàn)的魚兒,它的背墨黑墨黑的,像盔甲一樣,嘴巴一張一張的,十分逗人喜愛。呵,這魚可真沉呢,把魚竿都壓彎了。我使勁地將魚竿往后拉,讓魚兒往岸邊游。待魚兒離岸近了,便用網把它撈了上來。
看著自己釣到的第一條魚,我不禁欣喜若狂,心中有說不出的充實與喜悅。同時,我也學會了等待。
江蘇蘇州張家港市張家港外國語學校六年級:彭奕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