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精選17篇)

        字號:

            教案可以提前預設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提高應變能力。教案的編寫應當注重活動設置和教學資源的利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閱讀以下的教案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類型教案的編寫方法和要素。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p103。例51=2/2=3/3=4/4=5/5=……把整數(shù)(0除外)化成假分數(shù),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數(shù)(0除外)的乘積作分子。
            p103。例6把2和5分別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shù)。
            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用原來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數(shù)的乘積再加上原來的分子作分子。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1.小數(shù)化分數(shù)。
            板書例1把0.9,0.03,1.21,0.425化成分數(shù)。
            教師:想一想每個小數(shù)的意義,能把它們寫成分數(shù)嗎?
            學生按每個數(shù)的意義直接寫成分數(shù)(口述)教師板書:
            教師:請觀察化簡前的分數(shù),分母與小數(shù)有什么關系:有沒有規(guī)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
            學生討論、口答后,教師板書:原來的小數(shù)去掉小數(shù)點作分子,
            教師:請按照找出來的規(guī)律,(指板書)把下面的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教師:誰再說一說如何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補出:“化成分數(shù)后,能約分的.要約分”。筆算練習:(請幾位同學用投影片寫,集體訂正。)。
            0.76.130.080.5。
            0.661.750.1250.02。
            能不能直接把它們寫成小數(shù)?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教師: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把這些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的?(小數(shù)的意義。)。
            學生討論、口答后教師歸納并板書:
            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幾個零,就在分子中從最后一位起向左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練習:(請一位同學板書,其余的寫本上。)。
            把下面的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
            教師:請對比這一組分數(shù)與例2中的分數(shù)有什么不同?(分母不是10,100,1000,…。)。
            教師: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們化成小數(shù)?并請算出來。
            同學分小組討論、匯報時教師板書:(教師有意做如下排列)。
            教師:請再說說用的什么方法?口答后在左右兩列式下板書出:
            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數(shù)。
            的方法來做?
            學生討論后教師說明:
            因為10,100,1000等各數(shù)都只含有2和5兩個質因數(shù)。9和14都含有2和5之外的質因數(shù),即是找不到一個自然數(shù)與9,14相乘能得到10,100,1000等。
            教師:能說一說分母不是10,100,1000等的分數(shù)化小數(shù)的方法嗎?
            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時,可以根據(jù)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位。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的分數(shù),還可以先轉化為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數(shù),再寫成小數(shù)。
            生筆算,請4位同學寫在投影板上訂正,第5題板書介紹寫法。)。
            (三)鞏固反饋。
            1.(口答)把下面各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0.01,0.4,0.8,1.05,2.73。
            2.把下面分數(shù)化小數(shù)。(口答)。
            3.把下面分數(shù)化小數(shù)。
            (四)課堂總結與課后作業(yè)。
            1.小數(shù)化分數(shù)的方法。
            2.作業(yè):課本147頁練習三十三,3,4,5,6。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化,運用的小數(shù)的意義,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分數(shù)基本性質等,都是學過的舊知識。所以小數(shù)化分數(shù)和十進分數(shù)化小數(shù)都采用引導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分母是非10,100,1000等的分數(shù)化小數(shù)。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利用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或利用分數(shù)基本性質,把分數(shù)化成十進分數(shù)再化成小數(shù)這樣兩種方法。學生在試算中,已經遇到了除不盡的情況,而恰是這種分數(shù)不能化為十進分數(shù),抓住這個學生已經感知的問題,提出討論,引導學生分析分母的質因數(shù)情況,認識到有限小數(shù)分母的特點。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針對具體分數(shù)的情況去用合適的方法轉化,也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作好了準備。本節(jié)教學中,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相互轉化,溝通了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聯(lián)系,既使學生對已學的舊知識加深了理解,也讓學生認識到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
            本節(jié)新課教學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引導學生利用小數(shù)意義自學小數(shù)化分數(shù)的方法。
            第二部分學習分數(shù)化小數(shù)的方法。分兩層,學習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數(shù)化小數(shù);學習利用分數(shù)與除法關系,或分數(shù)基本性質把分數(shù)化小數(shù)。
            板書設計。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學習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2.學習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導學。
            1.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2.張掛學習掛圖。板書:觀。講解字形、字義。
            3.解釋課題:坐井觀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問題: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樣子呢?請大家聽我讀課文。
            二、范讀課文或放錄音。
            1.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上面的兩個問題。
            2.要求學生聽準生字的讀音。
            三、指導學生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用序號把這一課的幾個自然段標出來。
            2.指名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四、展交生字、詞。
            1.出示注音卡片:觀沿答百別弄際抬信。
            2.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用生字練習組詞。
            五、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生字。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井()觀()沿()百()。
            開()現(xiàn)()沒()白()。
            3).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得流利。
            我會填。
            坐()觀()()熟蒂()()有()短。
            徒()無()()苗()長()長()短。
            想一想組一組。
            卜:補補丁()()。
            力:()()()()。
            又:()()()()。
            羊:()()()()。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2.學習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導學。
            1.張掛學習掛圖,讀題。
            2.上一課,我們初步讀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今天,我們來細讀、理解。
            二、講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對照掛圖,讓學生說明青蛙和小鳥各自所處的位置。板書:井沿。講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沿,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
            2.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鳥提出了什么問題?(你從哪兒來呀?)。
            (2)小鳥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這里說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長的路程,在這里說明小鳥飛了很遠,天很大)。
            (4)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3.講讀第四、五自然段。
            (1)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2)“說大話”是什么意思?(大話是指夸張的話)。
            (4)小鳥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板書:無邊無際。
            (5)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用來形容什么?(無邊無際沒有邊際的意思。在這里用來形容天非常大)。
            (6)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讀音和語氣(“哪”作語氣詞,讀輕聲,不讀第三聲)。
            (7)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什么事爭論起來了?(為了天有多大的問題爭論起來)。
            4.講讀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為什么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因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頭看見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導朗讀“我不會弄錯的?!?自信、肯定、自以為是的語氣)。
            (3)小鳥為什么笑了?(小鳥笑青蛙眼光太狹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還自以為是,不承認自己的看法有錯誤)。
            (4)小鳥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呢?(因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會變得開闊,就會看到無邊無際的天空,就不會再堅持自己原來的錯誤看法了)。
            (5)指導朗讀“你是弄錯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語氣)。
            5.小結: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它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會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坐井觀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們就用“坐井觀天”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目光狹小、見識短淺,而又自以為是的人。
            三、課堂練習。
            1.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過()那么大。小鳥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課后的字寫在田字格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難點:
            為突顯人物特點而進行的外貌描寫。
            教學過程:
            一、聊天啟眸,激發(fā)興趣:
            師:初次課堂,咱們問聲好吧,同學們真好!
            生:老師--真好!
            (聽課老師笑)。
            師:同學們真精神!都下午第三節(jié)課了,還這樣精神飽滿,了不起!老師送你們一個笑話。(笑話略)。
            生:哈哈大笑。
            師:同學們真會笑!每個人的笑容都不一樣,每一張笑臉都外貌描寫。
            教學內容:
            寫一個人,通過人物外貌的描寫,表現(xiàn)他(她)某一方面的特點。寫完以后互相評一評,改一改,讓人物特點更加突出。(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習作訓練點之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抓住人物特征來進行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學習寫人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修改作文的習慣,引導學生在修改中提升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
            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表現(xiàn)人物特點。
            像一朵美麗的花兒。同學們看看老師的笑臉有什么特征?
            生:老師的眼睛里充滿了笑意。
            師: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心里快樂,從眼睛里是能夠看見的,你的觀察真仔細!看看老師還有什么特征?(老師從上到下打一手勢)。
            生:老師身材苗條,猶如十八歲的少女。
            (聽課老師笑)。
            師:孩子,你真會說話,我打心眼里樂??!能說說老師的衣著特點嗎?
            生:老師穿著黑色的馬靴,黑色的裙子,黑色的毛衣--。
            師:(打斷學生的說話補充)簡直就是一只黑色的烏鴉飛進了咱們的教室。
            生:不是。
            師:那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老師上身還穿著一件橙黃色的小馬夾?
            生:不是小馬夾,是小西裝。
            師:哦,這件橙黃色的小西裝一穿,老師就像--。
            生:就像一團火。
            生:就像一團燃燒的火!
            師:同學們真會想象,希望我的熱情能夠燃燒你。好了,孩子們,現(xiàn)在用一個詞來說說老師留給你的第一印象。
            生:幽默。
            生:大方。
            生:快樂。
            生:友好。
            ……。
            師:同學們真厲害!不僅有著良好的觀察力,敏銳的思維,肚子里還有那么多有趣的詞兒。真是不簡單!其實,剛才大家所說的就是對老師--“人物外貌的描寫”(板書)。
            生齊讀課題。
            師:回想一下剛才你都抓住了老師的哪些方面的特征?(板書:長相、衣著、身材……)“人物外貌描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抓特征”。抓住這些特征加以生動的描寫就可以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這是咱們三、四年級時就學會的,我們五年級應該達到怎樣的要求呢?咱們先來欣賞一個片段描寫。
            二、欣賞片段,探討方法:
            師:讀經典片段描寫:
            生:孫悟空。
            師:從孫悟空的外貌描寫,你讀出了什么?
            生:從他的穿著,我讀出了他的霸氣。
            師:“威武霸氣”是孫悟空哪方面的特點呢?
            生:是孫悟空性格的特點。
            生:從“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撲閃撲閃的,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偽裝,顯露著鏟除一切妖魔的決心?!边@個句子里對他眼睛的描寫,看出他有“鏟除一切妖魔的決心”。
            師:他的這個決心,這份勇敢,這種大無畏應該屬于人物的什么特點?
            生:精神品質。
            生:思想品質。
            生:孫悟空的精神。
            師:這個“精神”和上面講的“品質”一樣嗎?
            生:(搖頭,說不出來)。
            生:他顯出一副威武霸氣的樣子。他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偽裝,顯露著鏟除一切妖魔的決心。他渾身透露出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師:他還是咱們的齊天大圣嗎?
            生:不是,是一個神仙。
            生:是一個英雄。
            師:反正不是咱孫大圣了,抓住特征進行人物外貌描寫,才能突出這個人物的特點。這就是咱們五年級“描寫人物外貌”要達到的要求。
            生齊讀:抓住特征進行人物外貌描寫,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
            三、典型引路,指導觀察:
            師:是的抓住特征進行人物外貌描寫,就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要求不難的,欸,黯淡了刀光劍影,也不能黯淡了咱們的眼神,仔細觀察就行了。
            一名女生給大家唱了一首歌。(擔心冷場,班主任幫我安排的臥底)。
            生:我看到了,她在唱歌的時候,眼睛撲閃撲閃的。
            師:從她撲閃的眼睛里你看到了她是個怎樣的同學?
            生:我覺得她是個快樂的人。
            師: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連起來說說。
            生:她在唱歌的時候,眼睛撲閃撲閃的,她的大眼睛里顯露著她是一個快樂的女孩子。
            師:還有呢?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她的皮膚有點黑,但她唱歌的時候,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嘴角還有點上翹,我看出她很自信。
            生:她的腦門很大。
            生:她平時特別愛看書。
            生:她看書時非常專心,眼睛一眨不眨。
            生:她讀書時很投入,聚精會神。
            生:她讀書時,專心致志,有時同學喊她,她都聽不到,仿佛那個時候,他的耳朵是關閉的。
            師:同學們觀察真仔細。抓住她的大腦門推斷出她的聰明,抓住她的亮眼睛寫出了她的快樂,抓住了她聚精會神的閱讀突出了她熱愛學習……這就達到了“抓住特征進行人物外貌描寫,突出人物的特點?!钡挠柧氁?。
            看看這位同學還不一定是給你印象最深的人呢,通過觀察,你都有那么多的發(fā)現(xiàn),那要是你最親最敬的人,你一定會把他寫的更形象,下面就讓我們來“小試”咱們的“牛刀”。
            四、趣味作文,自由表達:
            要求:選擇給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對他(她)進行“外貌描寫”的片段訓練,注意要突出人物的特點。
            生齊讀要求。
            師:(指導)你想寫誰?
            生:我想寫我媽媽。
            師:你想寫你媽媽的什么特點?
            生:寫我媽媽的勤勞。
            師:寫你媽媽的勤勞可以抓住她的什么的特點來寫?
            生:(打結,我搖了搖他的手)抓住媽媽手的特點來寫。
            (這樣指導3個學生后,讓學生自由選材進行片段練習。學生習作過程,老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提醒:千人一面的糾正,加上想象用一些修辭的好處,用詞的準確,特征是否抓住了,是否有特點等。)。
            五、評賞片段,提升能力。
            生1:……柳葉般的眉毛,細細的,一對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閃閃的……。
            師:聽出什么沒有?
            生:柳葉都很細的,再寫“細細的”,有點重復。
            生:“一對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閃閃的”這個好像很多人都有這個特點,不是曹老師一個人才有的。
            師:我聽明白了,也就是說,這不是我的特征,對吧?那怎樣改,就有了我的特點了呢?
            生有難度。
            師:(師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看看我的白眼球上有什么?
            生:有血絲。
            師:從這幾根血絲,你想到了什么?
            生:您是一個辛勤的老師。
            生: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你可能昨夜一宿都沒睡好。
            師:把這些加進去,不就有點像我了嗎?
            生1:……老師的流海,和我的差不多長,不過她的流海左邊短右邊長……。
            生:不對,是右邊短,左邊長。
            生:活潑。
            生:開朗。
            ……。
            生2:(讀自己的習作,我這次要求他全部讀完。)。
            師:同學們認真聽,猜猜他寫的是誰?
            生:(一連猜了四個,都不對,第五個猜對了)。
            師:你是怎么猜對的呢?
            生:她的眉毛是粗粗的,平平的。
            師:也就是說她抓住了這位同學的眉毛的特點。
            生:她的嘴巴大大的,嘴角上翹,一笑還有兩酒窩。她抓住了xx的嘴巴特點。
            ……。
            師:猜出來,是因為這位同學抓住了xx同學的特點來寫的。那你為什么猜錯了呢?(叫起剛才猜錯的一個)。
            生:(抓抓頭)xx同學只是有點黑,不是很黑。
            師:這就叫“真實”。她要是寫出“xx同學有點黑”再加上其它的特點,你也就會猜出來的??磥?,文章的“真實性”對于我們準確的表達真情實感非常重要。在真實和想象的基礎上,我們會把人物的特點鮮明突出。
            六、總結作用,課外延伸:
            師:如果你們再能夠習得大作家的高招,你們一定會把人物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
            生:(讀)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爾斯泰,他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彼得大帝》,他說:“他在未寫《彼得大帝》之前,就已經連彼得坎肩上的汗痕都看出來了?!?BR>    生:(讀)我國的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了著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的形象。他說:“是因為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確已有了好幾年?!?BR>    師:從他們的話里,你讀懂了什么?
            生:要抓住人物特征,需要仔細觀察。
            生:人物形象是先在心中有,然后才能寫到紙上。
            師:從作家的寫作經歷,不難看出,他們之所以能夠塑造出這樣經久不衰的人物形象,是因為,他們在動筆之前人物就已經活在他們心中了(胸有成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觀察,積累素材,抓住特征描寫來突出人物特點。人物外貌描寫不僅可以用在寫人的記敘文里,還可以用在寫事、寫景等記敘文里,細致的人物描寫,能夠體現(xiàn)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動。課后就請同學們把你剛才描寫的人物外貌片段放入一件事中,或置于一處景中,讓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吧。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把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的方法,并能正確地把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
            教學重點:熟練地進行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
            教學難點:能進行知識運用,培養(yǎng)實踐能力。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準備遷移。
            1,用分數(shù)的意義說明下列分數(shù),以及每個分數(shù)的分母,分子和分數(shù)單位。[課件1]。
            3/42/21/65/57/78/23。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課件2]。
            2個1/3是()/()6個1/6是()/()。
            8個1/8是()/()l4個1/2是()/()。
            18個1/5是()分之()17個1/4是()/()。
            二,探究新知,激發(fā)思維。
            1,教學p103。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別是2,3,4,5,…的分數(shù)。
            提問:a,說說圖意是什么你有沒有反對的意見。
            板書:1=2/2=3/3=4/4=5/5=……。
            b,其它整數(shù)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數(shù)的假分數(shù)呢。
            2,教學p103。例6:把2和5分別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shù)。
            (1)同桌相互說說怎樣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數(shù)。
            (2)集體說說怎樣把一個整數(shù)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數(shù)。
            (3)小結:把整數(shù)(0除外)化成假分數(shù),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數(shù)(0除外)的乘積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數(shù)。
            3,教學p104。例7:把2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數(shù)。
            (1)提問:a,誰能說說假分數(shù)是怎樣化成帶分數(shù)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樣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呢。
            (2)板書:2=5×2+4/5=14/5。
            (3)小結: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用原來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數(shù)的乘積再加上原來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總結反饋,鞏固提高。
            1,總結: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什么。
            2,p105。1,3。
            四,家作。
            p105。2。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整數(shù)減帶分數(shù)和被減數(shù)的分數(shù)部分小于減數(shù)年的分數(shù)的帶分數(shù)減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材分析:教材通過例3、例4介紹帶分數(shù)減法中被減數(shù)是整數(shù)和被減數(shù)的分數(shù)部分小于減數(shù)的分數(shù)部分的計算方法。在其前安排了準備題,是為這兩個例分散難點,作好必要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把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說一說像怎么想的?p132準備題。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3。
            a、出示例3,看一看分數(shù)部分夠不夠減?怎么辦?
            b、分組討論。
            c、反饋講評。
            d、看書p132。
            2.試一試:先看一看分數(shù)部分夠不夠減,不夠減怎么辦?
            3.教學例4。
            a、出示例4。
            b、看一看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再看一看分數(shù)部分夠減了嗎?不夠減又怎么辦呢?
            4.試一試。
            5.小結帶分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p133、1--4。
            2.說一說帶分數(shù)減法有幾種類型?要注意什么?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覺得和前面的內容比較又有什么不同?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本課是在學生知道怎樣把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數(shù)轉化為小數(shù),理解了分數(shù)和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應該說學生有這些知識的鋪墊,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教學中我結合兩個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互化方法,學生說的都不錯,通過觀察例10的三個分數(shù),學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數(shù)的分母是10、兩位小數(shù)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數(shù)的分母是1000,分子就看小數(shù)的小數(shù)部分是多少的結論。因為學生說的都很好,所以我進行了適當?shù)耐卣?,讓學生試著嘗試把帶分數(shù)轉化為小數(shù)。學生完成的也不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先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我在這里采用的方法是引導學生觀察化后的小數(shù)與帶分數(shù)進行比較,結果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的.整數(shù)部分是相同的,然后我在啟發(fā)他們思考:帶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還可以怎么化?學生很自然得出整數(shù)部分不變的結論。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也感覺到,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會利用舊知自主學習新知識,充分發(fā)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主要體現(xiàn)了兩個方面,一是聯(lián)系分數(shù)的意義來比較,二是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再比大小。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說明學生對分數(shù)的意義理解的還是比較到位的,有了之前分數(shù)同除法的關系這一知識點,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學生也已理解并掌握。對照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后再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便,而且簡單,易被學生接受。
            這一點可以從之后的試一試中也能體現(xiàn),只是除不盡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約等號的使用。因為除不盡的往往都是循環(huán)小數(shù),也有學生說保留三位小數(shù),不一定要除到第四位。我很欣賞學生們有這樣的想法,不拘一格,不局限于書本,不盲目地服從,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和空間,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喜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讀課文中感受老漢的“如山”形象。
            教學重點:在品讀課文中感受老漢的如山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橋”的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設計:
            一、引入:孩子們,請靜下心來,靜靜地看老師寫,板書《橋》。讀讀課題。
            師:有一個小村莊,曾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它陪著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這樣平靜地過了許多年??墒怯幸惶炖杳鳎粓鐾蝗缙鋪淼臑碾y,讓這一切都改變了。這究竟是一場什么災難呢?孩子們,你們都預習了課文,能告訴我嗎?(山洪暴發(fā)了。)。
            二、教學新課:
            (一)、朗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生讀課文后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男生讀讀這個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樣的野馬?山洪像一匹受驚的野馬嗎?(三個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能真實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師:這樣一群受驚的野馬,它們桀驁不馴,力大無窮。讀讀這句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場面?(讓學生想象,感受萬馬奔騰、浩蕩而來的場面,從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齊讀這個句子,理解“勢不可當”的意思。
            師: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師: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計在你身體的哪個部位?(生紛紛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劃后得出結論。)。
            (2)、師:“跳舞”這個詞多美!但在這里,我們的感受是怎樣的呢?(可怕,恐怖),因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讀這個句子,相機指導朗讀。將“一米高”和“跳舞”這兩個詞略重讀。
            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能讓我們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齊讀這個句子,師:讀著這個句子,你仿佛聽到了什么?誰在笑?在怎樣的笑?(得意、猖狂、)。
            課件出示這三個句子,自由讀讀這三個句子,想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應該怎樣讀?可以討論。(洪水越來越近,情況越來越危急。在朗讀時語氣要由輕到重,語速要由慢到快。)學生匯報后,指導朗讀。
            (二)、品讀課文,感受老漢的“如山”形象。
            師: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誰出現(xiàn)了?(老漢)。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漢?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描寫老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邊。可以寫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短句。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a: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你讀出了什么?(鎮(zhèn)靜、從容)。
            (2)、從哪些詞語中可以感受到老漢的從容、鎮(zhèn)靜?(不說話、盯著)。
            (3)、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
            a:師:傾盆大雨中,面對你擁我擠的人群,生接讀: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師: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對瘋了似的人群,生接讀: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師:窄窄的木橋,跌跌撞撞蜂擁而來的人群,面對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危險,生接讀: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師:此時此刻,我想你們一定明白了這樣一位清瘦的老漢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們的靠山)。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b: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1)、咱們一起讀讀這句話,然后我請你們來說說你讀出了什么?生匯報。
            (2)、孩子們,看看這句話,短短十幾個字用了三個感嘆號!老漢的聲音雖然是沙啞的,但卻是鏗鏘有力的!想想,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怎樣讀?(指導學生讀時語速可稍慢一點,語氣要有力?。?。
            生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c: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孩子們,咱們來猜一猜,老漢為什么要單單把小伙子揪出來呢?
            生匯報:a:因為他是老漢的兒子。師:你從哪兒知道的?孩子,你可真會讀書,你真正讀懂了這篇課文。
            b:小伙子是個共產黨員。師:對,小伙子是個共產黨員,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師:小伙子不光是老漢的兒子,他更是一位共產黨員。所以老漢把他揪了出來,讓他排到了后面!就這樣,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離了,只剩下了老漢和小伙子。此時此刻,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漢?(大公無私、顧全大局、不徇私情……)。
            生匯報:狠心的父親。
            生匯報:不稱職的父親。
            ……。
            生匯報,師相機指導。
            師:是啊,當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漢和兒子時,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親。他和我們每個人的父親都一樣,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他比誰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活下來。這就是“父愛如山”。
            過渡:村民安全地撤離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橋”的深刻含義。
            (1)、音樂響起,孩子配樂讀最后幾段。
            生討論后匯報。
            (2)、這篇課文以《橋》為題,你認為“橋”僅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橋嗎?
            小結:是啊,橋不僅僅是那座小木橋,它更是老漢用自己的生命為村民搭建的生命橋、希望橋。
            三、板書設計:
            老漢。
            村民橋小伙子。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統(tǒng)計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綜合應用。
            【教學要求】。
            1.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理解眾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量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3.認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了解其特點,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并能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建議】。
            1.注意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對比和銜接。
            教學本單元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知識的對比,體會統(tǒng)計量的含義及統(tǒng)計圖的特征和適用范圍。如教學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時,可先用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分別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讓學生體會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組數(shù)據(jù)的增減變化,但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時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從而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優(yōu)勢,加深對折線統(tǒng)計圖的認識。2.注重對統(tǒng)計量意義的理解,避免簡單的統(tǒng)計量的計算。教學中應避免單純從計算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統(tǒng)計知識,應當注重對統(tǒng)計量意義的理解。如眾數(shù),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眾數(shù),會求眾數(shù),更要注意結合具體數(shù)據(jù)理解眾數(shù)的作用和特點。
            3.注重對學生開展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是學習統(tǒng)計知識的首要目標。這就要求老師應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從事簡單的統(tǒng)計活動,如調查同學們的視力情況、所穿鞋子的號碼、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等。老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人到各種活動中,留給他們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同伴的合作交流。從事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應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
            【課時安排】。
            1、眾數(shù).............................1課時。
            2、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1課時。
            1.眾數(shù)。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22、123頁的內容及第124、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理解眾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量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
            2.弄清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與眾數(shù)的區(qū)別,能根據(jù)統(tǒng)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tǒng)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tǒng)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等一些統(tǒng)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統(tǒng)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頁的例1。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結論:
            (l)算出平均數(shù)是1.475,認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較合適。
            (2)算出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較合適。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shù)據(jù)中,1.52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是這組數(shù)的眾數(shù)。眾數(shù)能夠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tǒng)計量來描述一組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shù)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
            數(shù)量/個l529l62o22161816。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shù)量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可以使用計算器)。
            (2)根據(jù)他們使用塑料袋數(shù)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shù)量作出預測。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6題。
            二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量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
            2.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
            2.弄清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與眾數(shù)的區(qū)別,能根據(jù)統(tǒng)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4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指出:五(1)班參賽選手的成績有兩個眾數(shù),88和87,意味著在這次競賽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樣多。而五(2)班沒有眾數(shù),則表示這次競賽中沒有集中的分數(shù)。在一組數(shù)據(jù)中,眾數(shù)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shù)。
            (二)完成教材第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題。
            8.完成教材第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6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先在課前調查本班學生所穿鞋子號碼,然后填在統(tǒng)計表中,再進行分析。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小明對本班15名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擁有2本的有1人,擁有3本的有2人,擁有4本的有4人,擁有5本的有3人,擁有6本的有5人。根據(jù)以上調查的情況,把下面的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統(tǒng)計表。
            人數(shù)。
            平均每人擁有本數(shù)。
            (1)估算一下,這15名同學平均擁有課外讀物大約有幾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估算出這15名同學擁有課外讀物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
            2.小力對本單元10戶居民訂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沒訂任何報刊的有2戶,訂1份的有3戶,訂2份的有4戶,訂3份的有1戶。根據(jù)以上調查情況,把下面的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本單元居民訂報刊情況統(tǒng)計表2006年5月。
            戶數(shù)。
            每戶訂報刊份數(shù)。
            (1)想一想,平均每戶訂報份數(shù)是在1?2之間嗎?為什么?
            (2)計算出這10戶居民訂報刊份數(shù)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shù)這一統(tǒng)計量,并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這三個統(tǒng)計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根據(jù)我們分析數(shù)據(jù)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量。
            2.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教材第126、127頁的內容及第129一131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jù)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并能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
            歸納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與折線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
            四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出示第9-14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tǒng)計表。
            學生回憶并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tǒng)計圖把數(shù)據(jù)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shù)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tǒng)計圖,然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兩個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二)教學實施。
            1.老師提問: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shù)量的變化情況呢?
            學生思考,并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合并成一個。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并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2.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與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shù)據(jù)的變化趨勢。在制作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引導學牛回答教材第126頁例2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于平穩(wěn)。
            4.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題。i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一15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著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長趨于平穩(wěn),增長速度比男生慢。
            5.完成教材第129、130災練習二十五的第2、3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全班交流。
            (三)思維訓練。
            下面是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指數(sh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2006年’月…{{111…查閱2006年同期北京市空氣中可吸人顆粒物的指數(shù),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
            1月11917414395115173163。
            查閱20同其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指數(shù),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練習)。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31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jù)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并能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
            進一步歸納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與折線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
            四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五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災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
            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畫出折線統(tǒng)計圖,并根據(jù)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二)導成教材第131負練習二十五的第5題。
            小組進行討論,兩組數(shù)據(jù)分別用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更合適?為什么?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結:條形統(tǒng)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shù)量的多少,折線統(tǒng)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shù)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shù)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下面是王強收集的2005年春節(jié)期間龍?zhí)逗R會和廠甸廟會游覽的統(tǒng)計圖。
            2005年2-15日龍?zhí)逗R會和廠甸廟會游覽人數(shù)統(tǒng)計圖。
            ……廠甸廟會。
            ……龍?zhí)逗R會。
            根據(jù)上面的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l)游覽兩個廟會的人數(shù)分別在哪一天到達峰值,然后開始下降?
            (2)哪個廟會的游覽人數(shù)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覽廟會,你認為哪天比較好?
            (4)從統(tǒng)計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繪制方法。通過學習知道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數(shù)據(jù)的變化情況,并會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來描述數(shù)據(jù)。
            第六單元實力評價。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時的有1人。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把下面的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小東的同學一周上網情況統(tǒng)計表。
            人數(shù)。
            上網時間/時。
            1.這10名同學一周上網時間的平均數(shù)在()小時到()小時之間。
            2.算出這10名同學一周上網時間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
            三小北對15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況統(tǒng)計表。
            戶數(shù)111354。
            每戶用塑料袋只數(shù)12131415l617。
            1.計算出15戶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數(shù)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
            2.為了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四根據(jù)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某市運動會各區(qū)獲獎牌情況統(tǒng)計表。
            五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希望小學要統(tǒng)計五年級各班同學為社會做好事的件數(shù),應選用()比較好。
            a.條形統(tǒng)計圖b.折線統(tǒng)計圖。
            2.()最容易看出各種數(shù)量的多少。
            a.條形統(tǒng)計圖b.折線統(tǒng)計圖。
            3.表示一年里12個月的氣溫變化情況,選用()比較好。
            a.條形統(tǒng)計圖b.折線統(tǒng)計圖。
            六先在下面折線統(tǒng)計圖的括號里填入適當?shù)臄?shù),然后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某超市2005年電視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
            1.普通電視平均每個季度銷售()臺。
            2.液晶電視平均每個季度銷售()臺。
            3.()季度兩種電視銷售差距最大,是()臺。
            4.根據(jù)你獲得的信息,預測明年兩種電視的銷售情況。
            七根據(jù)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
            年年年2005年。
            萬福商場。
            東方商場。
            ……萬福商場……東方商場。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混合運算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難點:混合運算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一說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112+8-1316-4+2124-(18+3)。
            二、探究新知.。
            新課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新的內容--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一)教學例1(沒有括號的算式計算方法)。
            【演示課件“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導學釋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學生匯報:。
            (1)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例1內容.
            (2)問題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幾分之幾?書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樣列式?
            (3)對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歡哪一種?
            (5)列式后比較良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帶小括號的分數(shù)在混合運算中該怎樣計算?
            2.小結: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shù)加減的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也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有小括號應先算小括號里的。
            3.質疑。
            三、鞏固練習。
            1.基本題:。
            完成118頁“做一做”
            第120頁練習二十三的1----4題.
            2.拓展練習:。
            大屏幕.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1、老師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多少個?(生答)如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多少個?(生答)教師提示,再用整數(shù)表示可以嗎?(板書課題:分數(shù))。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會遇到不能用整數(shù)表示的情況。
            3、正是這樣的實際需要,產生了分數(shù)。
            4、教師出示圖片,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涂了紅色,那么涂色部分怎么表示呢?請同學們說出都知道這個分數(shù)的什么?如這個分數(shù)表示的意義,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自己的課外知識等。
            5、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shù),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shù)的意義。(板書補充課題:的意義)。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
            讓學生課前準備了3種學習材料:一張長方形紙、一根繩子、四個蘋果。要求:先通過分一分、畫一畫,表示出,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你是怎么表示出來的。
            (2)學生上臺展示成果:
            a、學生甲:表示把一個長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可以說取了這塊月餅的。
            學生乙:還可以表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這根繩子的。學生丙:還可以把四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的一份,就是這根繩子的。
            b、課件出示判斷下面的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是否正確。
            (3)師生交流,得出意義:
            a、回想一下剛才我們都是怎樣表示的呢?(學生嘗試回答)都是把他們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的。(板書:分數(shù)平均分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
            b、課件出示3幅熊貓圖片,用分數(shù)表示出涂色的部分。
            c、請同學們隨便寫一個分數(shù),和同桌說一說它表示的意義。
            2、單位“1”
            (1)剛剛我們在平均分的時候是把一個長方形,一根繩子,4個蘋果看作了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
            請同學們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看做單位“1”。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知識應用。
            (1)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___份,表示這樣____份的數(shù)。
            2)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這個蘋果的(),單位“1”是指()。
            (3)把20本書分給4個小組,每組分這些書的(),單位“1”是指()。
            2、練習(課件出示)。
            如果每個小正方形用數(shù)“1”來表示,那么大正方形用()來表示。
            如果兩個小正方形用數(shù)“1”來表示,那么大正方形用()來表示。
            如果把大正方形看作一個整體,用單位“1”來表示,那么每個小正方形用()來表示。
            3、下面每個圖中涂顏色的小正方體各占整體的幾。
            分之幾?把什么看作單位“1”?
            4、觀察下面圖形,陰影部分占長方形的(),占正方形的(),占整個圖形的()。
            仔細觀察上面的3個分數(shù),他們有什么特點。
            把單位以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單位。
            5、填空并說出下列分數(shù)的分數(shù)單位。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這堆糖的()。
            6、拓展練習。
            老師這有12個小圓片,你能找出它的是多少片嗎?它的呢?它的呢?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師生共同回憶總結。
            1.分數(shù)的意義--------要注意的問題。
            (1)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或是一個計量單位.
            (2)必須要把單位1平均分.
            (3)分數(shù)單位:指名說說什么叫分數(shù)單位.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掌握運用圓心的距離的數(shù)量關系或用圓與圓交點個數(shù)來確定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的方法.
            (2)了解切線、割線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事例,探索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三)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數(shù)量關系揭示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難點:利用圓與圓位置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法學法。
            教法的設計情境創(chuàng)設設疑啟發(fā)引導交流探索創(chuàng)新。
            學法的設計觀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創(chuàng)新。
            三、教與學互動設計。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結論。
            4.鞏固新知。
            5綜合拓展。
            6布置作業(yè)。
            1.情境引入。
            同學們會各抒己見,老師不要過早的下結論,而是讓同學們在下一環(huán)節(jié)繼續(xù)探究。
            2.合作探究。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同學們拿出事先做好的圓,讓他們小組合作探究圓和圓之間到底有幾種位置關系。
            老師巡回指導。
            3.得出結論。
            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在這里我又引導同學們從焦點個數(shù)對兩圓位置關系進行分類。
            為了讓同學們理解圓心之間的距離在五中位置關系中和兩圓半徑之間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我在這里設計了五種動畫課件,教師演示讓同學們進行歸納。
            4鞏固新知。
            為了鞏固以上知識,我在這里設計了三個簡單的練習題,只是簡單的應用五種位置關系中圓心和半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為了提高同學的能力,只是簡單應用還不夠,于是我又設計了例題。因為例題有難度所以需要師生共同完成。
            5綜合拓展。
            為了鞏固以上學習的內容我在這里設計一個練習題,希望同學們能夠獨立完成。
            為了提高同學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我在這里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爭當小小設計師。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能提高同學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又能提高同學們的能力。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同學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來源于生活,同時課堂變的豐富多彩讓同學們能夠學著樂樂著學。
            6布置作業(yè)。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布置作業(yè),我的說課到此就結束了。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一)理解并掌握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
            (二)在學習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的過程中加深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三)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
            (二)區(qū)別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大小和同分子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
            教學用具。
            教具:投影片,兩張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紙片、長方形紙片。
            學具:每位同學兩張同樣的圓形紙片、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說出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分數(shù)(投影片出圖)。
            2.口答填空:(投影片)。
            (1)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較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7和932和29。
            (要求說出9比7多2個自然數(shù)單位,32比29多3個自然數(shù)單位。)。
            教師:兩個整數(shù),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包含自然數(shù)單位的多少來比較大小,那么分數(shù)又怎樣來比較大小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1.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
            (1)教師出示兩張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紙片,請同學說一說如何判斷它們的大?。?BR>    (把兩張紙重疊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說明相等。)。
            教師把兩張正三角形貼在黑板上。問:請說出陰影部分各是多少?
            (2)教師用小黑板條貼出線段圖,請同學口答括號部分是多少?
            請學生兩人一組,比較每組中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并說明理由。教師巡視。
            (3)教師:請觀察上面比較的各組分數(shù),同組的兩個分數(shù)有什么共同處?(分母相同,分數(shù)單位相同。)。
            教師: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如何比較大???
            學生口答后教師小結并板書:
            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分子大的分數(shù)比較大。
            練習:課本93頁做一做。請兩三位同學寫投影,其余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2.比較同分子分數(shù)的大小。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兩張圓形紙片。并請比較它們的大小。(同樣大。)。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后,教師表揚“圓形紙片同樣大,也就是單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边@種想法很好。
            并說明道理。
            教師:請同學用兩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折一折或畫一畫,比較。
            學生動手折或畫,小組討論說道理。
            老師:說一說下面各組分數(shù)中,哪一個較大?為什么?
            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分母小的分數(shù)比較大。
            練習:課本94頁做一做。請兩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填書上。集體訂正。
            學生口答的后教師板書歸納:
            口答練習:比較下面各組分數(shù)的大小。(投影片)。
            (三)鞏固反饋。
            1.請自己說出兩個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它們的大小。
            2.請一位同學說出兩個同分子分數(shù),另一位同學比較它們的大小。
            4.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5.下面的括號里能填哪些分數(shù)?
            (四)課堂總結與課后作業(yè)。
            1.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大小的方法。同分子分數(shù)比較大小的方法。
            2.作業(yè):課本95頁練習二十,1,2,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看圖形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異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的基礎上進行的。比較的分數(shù)范圍擴大到同分子的異分母分數(shù)。同分母分數(shù)和同分子分數(shù)比大小的方法,是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最基本的方法,基本方法必須牢固、準確地掌握。教案設計時,不僅考慮到讓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更注重了讓學生從分數(shù)的意義、分數(shù)單位的意義上來理解“為什么要這樣比”的算理,所以教學過程中,安排了直觀圖形、動手折疊等,使學生對算理的理性認識,有充分的感知基礎,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新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學習同分母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共分為三層。通過直觀圖形啟發(fā)學生從分數(shù)單位的角度來理解比較方法的算理;利用線段圖來鞏固比較方法與算理;引導學生概括比較方法和進行練習。
            第二部分學習同分子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共分兩層。通過學生操作,讓學生從感性上增強對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的認識,從而理解“看分母”的算理;引導學生歸納比較的方法和進行練習。
            第三部分對比同分母分數(shù)和同分子分數(shù)比大小的方法,找出不同點,并通過練習進行強化。
            板書設計。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內容:教科書p1~4頁例1及p5做一做1、練習一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計算。
            2、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據(jù)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加減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根據(jù)算式的意思來說明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心目中認為什么樣的景色是最美的?(鳥語花香、晴空萬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冰城哈爾濱去看看。(課件出示)。
            美嗎?(美)欣賞圖片。
            (二)情景延伸復習舊知。
            咱們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2、交流、反饋。
            同學們真棒!根據(jù)三條信息就可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還能夠解決問題。
            (三)學習新知算法探究。
            同學們,咱們到滑冰場去看一看吧?。ㄕn件出示)下面請聽滑冰場的負責人向大家介紹: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滑冰區(qū),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你們也進去看一看吧!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在滑冰嗎?
            列式計算,并跟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反饋交流。
            (1)72-44=28(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說說哪一種方法好?為什么?(方法(2)可以少寫一個中間數(shù),因此更簡便。)。
            4、運用方法(2)列式。
            請學生自由列式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說一說每一步的意思。
            5、小結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學習這兩題以后我們來觀察這兩題的計算順序,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有加有減,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四)鞏固新知總結評價。
            “冰雪天地”參觀得差不多了,我們該回到學校去了。路比較遠,咱們就乘公交車吧!
            (1)請學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說一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運算順序又是怎么樣的?
            (五)全課小結。
            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哪里還掌握得不夠好?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五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知識的遷移,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能運用分數(shù)加、減法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驗生活中的數(shù)學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歸納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主題圖:一張餅平均切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的3塊,爸爸吃了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張餅;媽媽吃了其中的1塊,媽媽吃了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張餅。
            1.自主探究。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選擇性地板書兩個問題,并請學生列式解答。
            2.溝通舊知。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學,把知識的學習轉化為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溝通了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探究新知,明確算法。
            出示問題1: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
            (1)你能計算出結果嗎?請試一試。
            先獨立計算,再小組合作,在學具上涂一涂、畫一畫驗證計算結果。
            (2)學生匯報交流。
            方法一: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
            教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為什么分母沒發(fā)生改變?分子又是怎樣得到的'?
            結合課件演示,引導發(fā)現(xiàn):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和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shù)單位相同,都是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所以,可以把3個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和1個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直接加起來,它們的和等于4個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也就是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
            方法二: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title=”洪峰騰蛟二小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培訓總結“/。
            教師:觀察計算結果,有什么不同?(提醒學生注意: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shù))。
            方法三:化成小數(shù)計算。
            引導: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適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板書完整的計算過程:
            (3)根據(jù)剛才的計算過程,說說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
            小結: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設計意圖】巧借學具,數(shù)形結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又為學生探究同分母分數(shù)減法進行了鋪墊。同時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理解結果不是最簡分數(shù)的應化成最簡分數(shù)。
            2.自主學習同分母分數(shù)減法的算法。
            出示問題2: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
            (1)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2)學生反饋,分析算理。
            教師:計算時為什么分母不變?計算結果應該注意什么?
            板書完整的計算過程:
            (3)引導學生歸納同分母分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同分母分數(shù)相減,分子相減,分母不變。
            (1)觀察上面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交流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小結:同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發(fā)現(xiàn),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時,總結歸納出計算法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知識應用,鞏固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1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做一做”第2題。
            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學圖書館中各類圖書情況如圖所示。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正確地解答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能比較熟練地比較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復習有關單位的進率。(長度、面積、體積、質量等)。
            2.p80,1。
            3.說一說比較兩個或三個分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4.p80,2,3看清要求,分清大小。
            二、應用練習。
            2.p81,4-6。
            三、鞏固提高。
            1.選條件編應用題:蘋果有5箱,梨有10箱,桃有20箱。
            2.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編一道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3.小結。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人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8~99頁,分數(shù)混合運算相關復習。
            教學提示: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回顧整理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整理與復習的系統(tǒng)過程,提高歸納、整理知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整理與復習,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生通過“自主合作、交流探索、遷移類推”的方法推出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的能力等良好學習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計算練習向學生滲透運算的邏輯性,相互影響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含中括號小括號混合運算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本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關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復習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
            引出課題――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從總體上復習分數(shù)混合運算這一板塊的內容。
            教師:有關分數(shù)混合運算,我們學過哪些主要的知識?
            先讓學生獨立回憶,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抽學生匯報,教師隨學生的匯報板書,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識內容。
            教師:下面我們就按照上面梳理的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復習。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復習,使學生的頭腦中對本版塊的知識有一個清晰地脈絡。】。
            教師: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學生如果說出:分數(shù)四則混合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教師追問:能具體說一說混合運算的順序嗎?
            引導學生說出具體的運算順序,教師作如下的板書。
            (1)沒有括號,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運算。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2)沒有括號,有乘除也有加減的混合運算。先乘除,后加減。
            (3)有括號的算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
            教師出示“分數(shù)混合運算”第1題。
            教師: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教師隨學生的發(fā)言板書(略)。
            教師出示這樣一個算式:4/5-2/3+3/4×1/2。
            要求學生在這個算式上面添括號,使運算順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減法。
            (2)先算減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最后算乘法。
            學生完成后,抽學生匯報,集體訂正。
            教師:計算分數(shù)混合運算時要注意什么?
            抽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進行分數(shù)混合運算時,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要正確判斷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二是要按照分數(shù)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正確進行每一步計算;三是要按照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進行書寫。
            教師:請同學們計算出上面兩道題的結果。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個別指導,并抽學生到黑板上計算;計算結束后,集體評講。
            出示:5/7×11/13+5/7÷13/2。
            教師:這道題按運算順序,應該怎樣算?
            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后,教師追問:如果按這樣的運算順序算,會遇到什么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按運算順序算非常麻煩)。
            教師:仔細觀察這道題有什么特點?想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怎樣簡算?
            學生討論,重點討論出題中的特點:兩道乘法(除以一個數(shù)等于乘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中間有一個加號,并且有一個相同的乘數(shù)5/7,這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來簡算。
            教師:請同學們用簡便方法計算這道題。
            學生算完后,抽學生匯報,重點說一說自己怎樣簡算的過程。
            教師:在分數(shù)混合運算中,隨了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來簡算,還經常用到哪些運算律?
            教師:通過上面的復習,你有什么感想?
            指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是:計算分數(shù)混合運算時不要盲目的進行計算,而要看這道題是否符合簡算的特點,能進行簡算的要用簡便方法計算。
            4.解決生活中的分數(shù)應用問題。
            教師:下面我們復習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投影出示教材第99頁分數(shù)混合運算第7題。
            教師:從圖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隨學生的回答,教師幫助學生整理題中的信息,突出條件中的一些重點詞。
            條件問題。
            西藏自治區(qū)月人均養(yǎng)老金2700元位居全國之首。
            重慶市月人均養(yǎng)老金比西藏自治區(qū)低1/3。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月人均養(yǎng)老金相當于重慶市的119/120。
            青海省月人均養(yǎng)老金比重慶市高5/36。
            教師:根據(jù)這些條件,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重慶市月人均養(yǎng)老金是多少?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月人均養(yǎng)老金是多少?
            青海省月人均養(yǎng)老金是多少?……。
            教師:你們會解答這幾個問題嗎?
            三、鞏固應用。
            處理教材第102頁練習二十四第7題。
            先讓學生從問題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讓學生提出說學問題并說一說解題思路,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