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的每個階段都值得我們對過去進行總結,以便更好地迎接未來。充分闡述你的觀點和看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欢ǖ膯l(fā)和幫助。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一
《弟子規(guī)》中第三部分“謹”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誡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謹》與前兩章不同,前兩章的是孝順,而《謹》卻寫的是讓我們行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睂Υ约阂欢ㄒ獓栏瘢挥袊乐敳拍苌俜稿e,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為人子女應早起,把握光陰。正如陶淵明所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而我們應當怎樣珍惜時光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走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訴我們,應該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擠出時間,而不是縮短自己的休息時間。
《弟子規(guī)》作為古代一部用于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書,能在如此開放的現(xiàn)代得到推崇,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通讀全書,會發(fā)現(xiàn)它幾乎不含封建思想,且它所包含的大多數(shù)衣食住行規(guī)范在現(xiàn)代仍值得倡導,以“謹”為例便可窺見一斑。將謹?shù)膬群瓟U大,還有“慎獨”之意,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做到問心無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BR>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過禮儀文明,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促進作用,才是“謹”的根本。
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時候,有人將其當作一本書,可以用來閱讀,有人用來當作教材,教化他人,而我認為,不妨將它看作自己的一種無形的法律,篩去不必要的,讓精華時刻約束自己,做足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時間一長,當它成為一種習慣,甚至一種本能時,我們便學會了《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二
出身傳統(tǒng)家庭的我,從小至今,出門前總會告訴家里人,“我上學去了”或者“我去___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媽,我回來了”,這似乎是一個規(guī)矩一樣,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F(xiàn)在我在《弟子規(guī)》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才知道原來這條規(guī)矩出自此處,原來我一直在踐行《弟子規(guī)》,只是由于無知而未知。
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時候,我感到十分羞愧,還沒有嚴重到“親有過”,只是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就已經內心十分不耐煩了,總覺得時代變了,老古董的思想應該遺棄,連聽完的耐心都沒有,十分羞愧。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大過天,不應該如此不盡孝道。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沒有精力再去表達什么不滿,又或者是經歷國學洗禮后的我心態(tài)甚佳,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滿滿的關心、擔心和依賴。
初入社會的我,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不同素質的人。遇到蠻不講理、惡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尋常,此時我總在心里默念“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倒不是真的覺得對方是“流俗”,只是以此來勸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學生一般單純友愛,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順順利利,人總是要經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長。這讓我想起來廣譽遠部門的張經理的一個故事。小姑娘也是剛剛步入社會,因為打電話處理緊急事件,公交做過站,同時為了能盡快返回處理,一路小跑過紅綠燈,“啪”,雙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飛了一只,經歷身體和心理上雙重折磨,登時讓她想起弟子規(guī)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亂”,同時還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BR> 這真是印證了“余力學文”這一節(jié),“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中國國學博大精深,終有感觸,從此刻起,立志學習國學,品讀經典,傳承精華。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三
弟子規(guī)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我學了“首孝悌”這一段,感悟很深。
首孝悌,是告訴我們要孝敬與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連這都不懂,就不可能尊重朋友、同學等在生活中幫助過你的人。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上有傷時,自己的親人會非常擔憂;而你的道德有“傷”時,親人的臉面就都被丟了。我在深圳時,不小心摔破了頭,媽媽被嚇得臉色蒼白。媽媽送我到醫(yī)院,邊哭邊送我進手術室……。讀了《弟子規(guī)》“入則孝”后,聯(lián)想那時的情景,真正理解“身有傷,貽親憂”這句話的意思。
《弟子規(guī)》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它正以特殊的魅力感染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當古老的鐘聲再次響起,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這美妙的文化經典里—“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四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guī)這本書,他給我的啟發(fā)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做人的一些規(guī)范和道理。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事勿忙,忙錯多,勿畏難,勿輕略?!边@一句。意思是: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則容易出錯,不要怕困難,也不能隨便敷衍了事。
先看“事勿忙,忙多錯。”
忙,一個心加一個亡字。心亡為忙。我們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經把這個字的意思說得極明白了。當我們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時,會說“用心去做”.當我們已經心不在焉之時,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中國人講用“心”,西方人講用“腦”.“心”幾乎可以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靶摹迸c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感知事物、判斷事物的出發(fā)點,如同一臺照相機的鏡頭,鏡頭如果受損了,就不可能真實地反映任何事物。
所謂欲速則不達。從前,有一位農夫挑著一擔橘子進城趕集。太陽已經偏西,農夫必須在城門關閉之前趕到,否則便會白忙活一場。農夫焦急的跑著,正巧前面來了一位過路人,農夫立馬停住了腳步,氣喘喘吁吁地問道:“大哥,我是否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城里?”可這位過路人卻說:“你慢慢地走還來得及。”農夫一聽,十分氣憤,扭頭就走,心想,那照你這么說,慢走可以到達,那快走就不行了嗎?不以為然的農夫越走越快,越走越快,結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散了一地,農夫只好一個一個地撿了起來。這時,天色已晚,當農夫到城門時,城門早就關閉了??上攵?,這位農夫最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應該從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時間去稍微計劃,我們的事情應該怎么做,免得事到臨頭,擠在一起忙,亂在一堆,這個都很不好;而且個性很急的人,他愈是容易忘記這一句話。從古至今,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這樣的親身體會,當自己很忙的時候,就會愈來愈緊張,緊張到最后變得幾乎完全沒有頭緒,導致錯誤百出。
誠然,“事勿忙,忙多錯。”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心里都要先有一個計劃,循序漸進,最后才有可能成功做好這件事。什么是優(yōu)先次序?我們都要明了,哪一個應該先做,哪些比較重要我們應該要先做。千萬不可以等到時間非常緊迫的時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緊張的來把它完成。結果事與愿違,往往會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錯,而且也會影響整個團體。如果是團體行動的話,你的緊張、你的忙亂都會讓人家情緒整個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內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亂得沒有頭緒。
再看“勿畏難,勿輕略”
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懼困難而猶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是勝利。但凡經歷過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對這句話都會有更深刻的領悟,正因為失敗后的堅持,因為懂得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并接受別人有益的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再經過自己冷靜思考,所以他們最終克服了困難,獲得成功。
心態(tài)決定命運。無論是工作或者學習,我們要有不畏困難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我想,每個人往往都會想要挑好做的去做,碰到困難的大部分都會畏縮,不敢前進,或者干脆抱著僥幸心理等待事情的轉機。也正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種心態(tài),所以成功的人總是少數(shù)。為此,我們要想成功,就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要有勇于面對困難,努力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并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做數(shù)學題的時候,往往還沒有算就先投降,就說:這道題太難了,我不會,算不出。然后就把題目推到父母那里,請父母或者哥哥姊姊幫忙。當我們長大后,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知道小時侯那樣的行為是畏懼困難的一種表現(xiàn),為此我們開始教導自己的孩子為人要先把自己懼怕困難的心理去除,要冷靜思考,要有勇氣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我們最終才能將失敗轉化為成功。
記得讀書的時候,讀到《中庸》里頭的一段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老師便舉例告訴我說:當別人的聰明智慧比我們好很多的時候,可能他一次就會了;但是我們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來反復的訓練,自己也一定可以達到,一定也會了。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會做到,就能達到,我們如果差一點,沒有關系,我們就不要怕困難,我們用一千次,說不定就可以完成。
當然,智商比別人更高的聰明人,也不可以有驕慢的心態(tài)?,F(xiàn)在有很多小朋友從小就被父母送去上才藝班,或者其他培訓班,總之他是上學前就已經學習過了,到后來學校再有同樣課的時候,他往往就會比較傲慢,就會認為自己已經都學會了。這樣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輕慢,不懂得謙虛,更不會努力去學習,這種不謙虛的人做事往往就容易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如此,“勿畏難,勿輕略”更是告訴了我們?yōu)槿颂幨赖囊环N心態(tài),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種鼓勵,要鼓勵自己不要怕困難,要經常勉勵自己,向自己挑戰(zhàn)。因為,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果能如此,經常向自己挑戰(zhàn),你的才學就會慢慢的進步,得以提升。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五
《弟子規(guī)》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課本,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對現(xiàn)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書中寫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當聽他們教誨,應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我清楚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它深深體現(xiàn)了小男孩對媽媽最真摯的愛。我更想到烏鴉反哺這個故事,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父母,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讓我做事,我總是推三阻四,或者找借口不能按時完成。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非常后悔,以后我要變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應;長輩說我,我也能安安靜靜的聽,讓長輩們開開心心。
當我讀到“出必告、返必面”時,我深深的感覺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門不打招呼,還是放學時遲遲不出校門,讓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這些行為是多么槽糕。父母的心始終聯(lián)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后出門,不夠有多么著急,也要和他們打一聲招呼。放學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門,讓父母看見我都身影,不再為我擔憂。
《弟子規(guī)》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學習中、生活中許多做人的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鞍偕菩橄取?,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弟子規(guī)》里的話,做一名懂道理、講孝順的好學生,把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品質傳承下去。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六
今年暑假我學了弟子規(guī),它是清代李毓秀根據(jù)孔子說的話所編成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BR> 這本書是清代的蒙學讀物,許多人都是因為讀了它以后,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其中有三句話我的印象最深刻。
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甭牭礁改傅暮魡?,回答不能遲緩,父母的派遣,快做不能偷懶。而我在家里卻像一個“小皇上”,整天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父母叫我做什么事總是投機取巧。學了這句之后,我開始幫父母分擔家務了。
第二句:“事物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弊鍪虏灰颐?,忙中大多出錯,不必害怕困難,也不輕率隨便。我的性格浮躁,做事總出錯,動不動就發(fā)火。我的困難只有一個,那就是寫作業(yè)。有一次,作業(yè)非常多,我咬著牙一下子就寫完了。做數(shù)學題時,我沒有看清題意就把答案寫上去了,結果是一個暗紅色的大叉。學了這句話,我做事比以前細心多了。
第三句:“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睕]有弄清之事,不可輕易發(fā)言,聽到的并不確切,不要輕易就傳。一次,老師讓我們回答問題,我自信地把手舉了起來,結果話只說了半截,就說不出來了。一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的杯子摔壞了,我就立馬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家,結果第二個同學說是他自己摔壞的,他去拿掃帚來清掃,剛好一個同學走了過來,才導致成了一場誤會。而我呢,卻鬧出了一個大笑話。學了這句話后,我知道在沒有得出結論時不能隨便對別人做出評論。
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我更明白了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我要繼續(xù)學習,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學生。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七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閱讀《弟子規(guī)》,了解《弟子規(guī)》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guī),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guī)范,它雖然簡短精悍,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圣賢之人都應刻苦學習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guī)是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guī)范,它教育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還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還有余遐,更應努力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徜徉在《弟子規(guī)》的世界中一天天成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讓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行動緩慢,父母的命令也要聽入耳并且服從。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懂得孝敬長輩,反而還是長輩對我們百依百順,這種行為是極其錯誤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yǎng)長大,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順。
我連續(xù)兩次參加過學習舉行的《弟子規(guī)》背誦比賽,我有了一個更多時間去誦讀,更深刻去理解《弟子規(guī)》的過程,這使對我《弟子規(gu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它也成為了我的行動指南,將一直伴隨著我一路成長!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八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guī)》中的一句話:置官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知道了回家后衣帽、鞋襪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臟亂或穿時找不到它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上床睡覺,我脫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床時找不到衣服了,媽媽說:“在地上?!蔽业搅藢W校已經遲到了。從此以后,我立志要做個規(guī)范整潔的孩子。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九
在現(xiàn)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為了自己的事業(yè),為了養(yǎng)家糊口,背井離鄉(xiāng),遠離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這種親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都在。聽到你在外面過得很好的時侯,他們很高興,逢人都說。要是遇到什么麻煩時,父母都會擔心的不得了,睡不著覺!為了讓我們娶上媳份兒,操心至極!所以,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父母也有犯錯的時侯,我們做子女的要幫助他們改正,對他們的不良嗜好,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孝心。但是一定得講究方法。
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怎么,珍惜現(xiàn)在,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庇纱?,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
所謂“弟子”,狹義指父母的孩子,老師的學生。廣義上說,所有人都可成為弟子。首先,我們是孔夫子的弟子,因為即便你不學《弟子規(guī)》,我們也應該知道我們是有教育傳承性的,孔子是萬世師表,他第一次建立了教育機制,因材施教,故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才的教育雛形。所以,我們不能繞開孔圣人的時空作用和影響,也不該覺得做孔夫子的弟子是尷尬的事情,因為我們繼承了中國的文字和思想,就潛移默化的繼承了我們中國古代先賢圣人的遺脈,比如今天用到的成語,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俗語、俚語等,都能從《易經》等文化元典中找到答案,而我們知道,為《易經》建立圖符,著辭、立傳的三位圣人是“伏羲、文王、孔子”,所以說我們是古人的弟子,一點不為過。我們應該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種敬畏感。“規(guī)”就是行為規(guī)范,所以不管小孩大人,我們都該學習聆聽圣人的教化,圣人的訓指。圣人也好,古人也罷,首先都應該是老人,有句老話說的好,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崩先耸莻鞒薪涷灥娜?,所以,從老人處學得智慧,能夠讓我們少走彎路,少走錯路。
弟子規(guī)總共從七個方面闡述問題,這個提綱讓我們對所學的內容一目了然。
“首”,首先的意思“孝”,“孝”字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最能直接去體會到它的含義,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忠臣出孝門”的說法,一個人能否懂得孝順老人,是會影響一個人做人做事層次的,所以說,“孝”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中國的漢字其實很有意思,我們如果去思考這個問題,能悟到很多東西?!靶ⅰ焙汀袄稀弊直容^看,“老字頭”下有“子”為孝,也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膝下有“子”方能孝,“子女”理應該頂戴“老”人,才能承孝道;而“老字頭”下懷揣“匕首”,就是一把刀,而這把刀像在雕琢我們的皺紋,它像摧殘容貌的一把利器,人就在這把風霜逼迫的刻刀下衰老了。所以,我們把老字下面的“匕”扭轉乾坤,換一個角度看,就是“孝”字,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字很微妙。
“悌”字也很有意思,“悌”代表恭敬身邊的人,“弟”字旁一個“心”字旁,引申來看,就是用心關愛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就是為孝之道,若是兄弟姐妹之間矛盾重重,對家人總歸是一種傷害?!暗茏右?guī)”把首要學習的內容,放在了“孝、悌”上,因為古圣先賢早就認識到,“孝悌”是一種體用關系,孝字為本,悌字為用,兩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和影響,所以說,一個好的社會,要想健康良性的發(fā)展,本身離不開家庭氛圍的教育和熏陶。
“謹”指的就是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的做事,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放逸怠惰,不任意妄為,敷衍塞責。“謹”字涵蓋的是一個人態(tài)度,我們做人做事的方式,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姿態(tài),做人的姿態(tài)就是做事的姿態(tài),有了這個姿態(tài),我們才可以把握尺度,不超越人倫這個大的范圍?!爸敗弊鳛橐粋€章節(jié),有必要讓我們從中悟到文字背后的東西。
“信”就是誠實,守信用,做什么事,說什么話,乃至起心動念,都應該保持高度自警,不能虛與委蛇,善偽巧詐,應該學會老老實實做事。現(xiàn)在人看到孩子聰明,都說孩子很尖(奸),似乎是在夸獎孩子,但是我認為一個人用到了“奸”字,終歸不是什么好詞。這也恰是需要我們警惕的小聰明,善信力量的培養(yǎng),實在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所以“信”字獨立成章,有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F(xiàn)如今經濟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但是若沒有良好的信譽作為根基,一切都是浮萍,一切所求,都會變得虛妄。在后面,我會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實社會的現(xiàn)狀,深入并展開談這些內容。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一
秦東魁老師把這包《精講弟子規(guī)》送給我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對秦老師,我始終仰視崇敬,因為他神奇,也因為他的言行,堪稱楷模,讓我感動。
我和東魁老師認識得很早,深入交往也有七月之余,他無私奉獻、敢于擔當,對社會那種深沉的熱愛和強烈的責任感,在我認識的周圍人群當中,無人能及。“菩薩心腸、雷鋒精神”是秦老師在我心底的寫照,我為擁有這樣的良師益友感到驕傲,也為能夠與秦老師深交而榮幸。
現(xiàn)今社會,各種丑陋現(xiàn)象通過網(wǎng)絡媒體等各種途徑撲面而來,層出不窮,有些可稱之謂奇聞?,F(xiàn)今的人們到底怎么了?困惑迷茫、善惡界限模糊,我們不僅在聽,有時也在隨波逐流地跟著做。其實,人的良心都有,缺的是智者、一個有大智慧的賢達仁者去醍醐灌頂,去幫助這些迷糊顛倒的人們拂去思想當中的那層塵垢。
當我翻閱這本博大精深、集大思想、大智慧、大慈悲于一體的《精講弟子規(guī)》時,我徹底被征服了。暢游之余,我特別欣喜,因為愚下曾有的一些粗淺想法,這本書中都有深刻的闡釋,我深刻地感受到與秦老師在思想底蘊和水平上的差距,但也為能與秦老師思想趨同而異常振奮。秦老師總是勉勵我說我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后學非常慚愧,我是想得多做得少,而秦老師是行勝于言。我幸運能夠得到秦老師的言傳親教,我會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
《精講弟子規(guī)》不單單是一本書,也是秦老師多年言行閱歷的實錄,是對人性最深處探尋的發(fā)現(xiàn)和總結,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葉綠芽,更是一種偉大的社會責任感使然,讀后受益匪淺。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讀書的人,以前曾迷戀過武俠小說,對其它類書籍耐不住性子。特別是說教性類的,你要怎么怎么做,我一向反感,不愿意看,認為一是枯燥乏味,二是理說不清、意釋不透,三是對個人行為指導和規(guī)勸約束作用也不大。上述問題對《精講弟子規(guī)》來說并不存在。
秦老師的書,引人入勝,發(fā)人深省,沁人心脾,催人淚下,其理其義為廣大讀者接受,我曾反復聽到不少陌生人、長者、年輕人、普通人對這本書的贊嘆,他們說,這本書是他們過上幸福生活最需要的。我是基層一名黨政干部,認為這本書也是中國當今社會最需要的。
工作當中,我遇到的很多家庭矛盾、社會糾紛,法律解決不了,村委會也調解不了,但在這本書卻可以找到解決方法和答案。在社會矛盾凸顯、大力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今天,這本《精講弟子規(guī)》對社會和諧、家庭幸福將起到重大作用,理應成為中國道德講堂的必備教材。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二
媽媽說,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弟子指的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孩子;一般來說,弟子可以說是每個人。為什么?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可以說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自然是學生。不管老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看什么是弟子規(guī)?規(guī)則是什么意思?是規(guī)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guī)范。從這三個字,我們可以知道這本書的意思是什么?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我輕輕地翻開書,仔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無比的贊嘆。
《弟子規(guī)》教會了我很多道理。在弟子規(guī)則中,我懂得孝敬父母和老人;與朋友相處要團結友愛;我也知道生活中一些必要的常識。以前和弟弟分蘋果的時候,從不謙虛。讀完《弟子規(guī)》后,我開始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首詩,于是把大蘋果給了弟弟。在過去,在爺爺面前,他夸耀自己的學習。讀完《弟子規(guī)》,我會想起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這首詩不見能。所以,靜靜地聽爺爺?shù)腵教育。以前頭發(fā)不整就想出去玩。讀完《弟子規(guī)》,我會想起冠必正紐必結襪子與履,俱緊這首詩,于是,我紅著臉跑回家,頭發(fā)理好了才出來。以前不洗漱就想上學。但是讀了《弟子規(guī)》之后,我想起了晨必洗漱兼漱口便溺回這首詩《凈手》。當我挑食時,我想到了飲食勿揀擇食適可不要過則這首詩。當我粗心大意的時候,我想起了不要忙忙多錯勿畏難不要輕視這首詩……《弟子規(guī)》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基本規(guī)范。每個人都能理解你應該如何做人,這將提高你的個人修養(yǎng)。從長遠來看,社會會會有很大的進步,我們的國家會繁榮昌盛。
《弟子規(guī)》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它和我一起成長。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三
在這么多道理中,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給我印象最深。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說出來,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不信。意思是:對人真誠,原本不相信,也會相信;但對人虛偽無信,原本相信,也不敢再相信。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應該談論信用。記得思品書里有一篇寫宋慶齡的文章。宋慶齡小時候,折紙折得很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上了。她的同學小珍看到了,羨慕地說:你的折紙真漂亮。明天我去你家。你教我折紙,好嗎?宋慶齡一口了沒問題。第二天,宋慶齡的家人本來要去奶奶家,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所以他沒有去奶奶家。他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很多紙等小珍。然而,小珍沒有來。她不誠實。但宋慶齡一點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然沒來,但我做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宋慶齡從小就有著優(yōu)秀的品質,長大后成為一代偉人,的喜愛。
最后,我給大家一句話: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四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guī)》,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弟子規(guī)》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guī)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chuàng)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么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jié)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于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yǎng),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后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guī)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五
讀完《弟子規(guī)》后,我覺得它主要是為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每一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一句話都發(fā)揚著一種思想?!兜茏右?guī)》用最短的文字總結了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養(yǎng)性等的態(tài)度和禮儀形象。
通俗易懂的文字揭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家庭等都有重要意義。,這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好老師和好朋友。在這里,我簡單寫一下它在工作中給我的啟示。
例如,不要忙,忙錯,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輕易。這意味著在工作中不要驚慌,忙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道困難,也不要粗心,認真對待。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進。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這意味著當你看到別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時,你應該跟上他。即使離他很遠,只要你堅持下去,你總會慢慢趕上。當你看到別人的壞行為時,你應該反思自己,立即糾正。如果你沒有,你應該保持警惕?;蝻嬍?,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之心,尊老愛幼。置冠服,有定位,不亂頓,造成污穢,就是要有責任感,養(yǎng)成有條理的.做事方式。房間干凈,墻壁干凈,幾案干凈,筆硯正。列典,有定處,讀完,還原。有急,卷束齊齊,有缺陷,就補上。要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弟子規(guī)則是教我們注意生活行為的細節(jié),我們是普通人,很多時間,是做一些普通的事情,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注意細節(jié),做小事,做好,這些事情是大事。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六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十分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認真地聽個明白;父母的責備、批評,應當虛心、順從地理解。此刻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學習不肯用功,十分貪玩,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不及時完成,甚至不聽教師和父母的話,學習成績就不能提高。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話,下流不干凈的話,千萬不要說。粗俗無賴的不良習氣,要堅決戒除掉。經常有許多小朋友喜歡說臟話,既不禮貌也不禮貌,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是老說臟話,長大了就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边@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么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小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yǎng)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yōu)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guī)》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十分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七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guī)》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著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guī)》。
“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行為規(guī)范;“泛愛眾”、“親仁”進一步講述了如何為人處世;“余力學文”敘述了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
“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么,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現(xiàn)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愛聽別人贊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
《弟子規(guī)》,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guī)范,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guī)》,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鉆石,讓你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
《弟子規(guī)》,你散發(fā)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八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而學文。
《弟子規(guī)》只有一千多字,卻在現(xiàn)在這樣受歡迎,值得這么多人去刻苦學習;《弟子規(guī)》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是一個小人物,只是一個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動就是教書,但他終生研究《大學》、《中庸》,他創(chuàng)辦了一個學校,叫"敦復齋",當時非常受歡迎,被人們尊稱為"李夫子"。因為他經常和孩子接觸,所以寫成了一部書,叫《訓蒙文》,后來又經過賈有仁的修訂,才流傳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訂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書,卻引起這么大的影響,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它的主題也是中國的道理,中國的規(guī)范,主要就是說明:仁、孝、悌、愛。它三字一句,既押韻,又精湛。
眾所周知,一個社會的人民群眾,如果行為規(guī)范好,這個社會就會非常和諧,而要保持社會的和諧,就要學好行為規(guī)范,每個人都要從小教育,而《弟子規(guī)》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這幾句話了: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現(xiàn)在的獨生兒女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而有一些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在學習了《弟子規(guī)》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這是因為《弟子規(guī)》能告訴我們孩子們應該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訴我們應該在:言行、習慣等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種習慣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需要的,我們現(xiàn)在就應該背《弟子規(guī)》、學習《弟子規(guī)》,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難事,到周末在把前幾天背的復習一遍,這也就是古人說的:溫故而知新。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guī)》吧!我們應該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一起:學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九
我從小就喜歡讀《弟子規(guī)》。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首先是“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yǎng)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怎么能去愛別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想想有時我們對父母愛的又是多么的膚淺。在我們現(xiàn)代子女眼里,給父母生活費、買好吃的食品、買好看的衣服,讓父母生活寬裕、衣食無憂,就已經是很好的盡孝了,做到了這些,感覺似乎心安理得了。
其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然后是“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保_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是萬萬不可!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說花言巧語,諂言媚語,奸詐取巧,粗俗污穢的話語,街頭無賴粗鄙的語氣流習,都不可以沾染。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由于改革開放浪潮的涌入,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接受西方國家的思潮,造成國人的榮辱觀,善惡觀,自我意識判斷等觀念的混亂,一時之間,以任性為個性,以無情為瀟灑,以刁蠻為可愛,形成了一個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不利于青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獨生子女現(xiàn)象導致家庭對兒童的期望過高,溺愛有加,幾乎達到“眾星拱月”的地步,這同樣不利于兒童文明習慣的形成。影視作品對文明禮儀缺失的漠視,鏡頭里充斥了兒童大呼小叫,哭鬧糾纏的情景,耳畔也充滿了成年男女臉紅脖子粗的罵街叫陣場面。我想,韓劇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廣受青睞,大概也與其傳統(tǒng)文化有關吧。因為韓劇的情景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風。當今社會,倡導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從小處著眼,從小兒著手,《弟子規(guī)》不失為一本好教材。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一
《弟子規(guī)》中第三部分“謹”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誡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謹》與前兩章不同,前兩章的是孝順,而《謹》卻寫的是讓我們行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睂Υ约阂欢ㄒ獓栏瘢挥袊乐敳拍苌俜稿e,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為人子女應早起,把握光陰。正如陶淵明所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而我們應當怎樣珍惜時光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走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訴我們,應該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擠出時間,而不是縮短自己的休息時間。
《弟子規(guī)》作為古代一部用于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書,能在如此開放的現(xiàn)代得到推崇,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通讀全書,會發(fā)現(xiàn)它幾乎不含封建思想,且它所包含的大多數(shù)衣食住行規(guī)范在現(xiàn)代仍值得倡導,以“謹”為例便可窺見一斑。將謹?shù)膬群瓟U大,還有“慎獨”之意,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做到問心無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BR>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過禮儀文明,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促進作用,才是“謹”的根本。
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時候,有人將其當作一本書,可以用來閱讀,有人用來當作教材,教化他人,而我認為,不妨將它看作自己的一種無形的法律,篩去不必要的,讓精華時刻約束自己,做足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時間一長,當它成為一種習慣,甚至一種本能時,我們便學會了《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二
出身傳統(tǒng)家庭的我,從小至今,出門前總會告訴家里人,“我上學去了”或者“我去___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媽,我回來了”,這似乎是一個規(guī)矩一樣,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F(xiàn)在我在《弟子規(guī)》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才知道原來這條規(guī)矩出自此處,原來我一直在踐行《弟子規(guī)》,只是由于無知而未知。
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時候,我感到十分羞愧,還沒有嚴重到“親有過”,只是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就已經內心十分不耐煩了,總覺得時代變了,老古董的思想應該遺棄,連聽完的耐心都沒有,十分羞愧。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大過天,不應該如此不盡孝道。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沒有精力再去表達什么不滿,又或者是經歷國學洗禮后的我心態(tài)甚佳,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滿滿的關心、擔心和依賴。
初入社會的我,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不同素質的人。遇到蠻不講理、惡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尋常,此時我總在心里默念“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倒不是真的覺得對方是“流俗”,只是以此來勸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學生一般單純友愛,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順順利利,人總是要經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長。這讓我想起來廣譽遠部門的張經理的一個故事。小姑娘也是剛剛步入社會,因為打電話處理緊急事件,公交做過站,同時為了能盡快返回處理,一路小跑過紅綠燈,“啪”,雙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飛了一只,經歷身體和心理上雙重折磨,登時讓她想起弟子規(guī)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亂”,同時還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BR> 這真是印證了“余力學文”這一節(jié),“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中國國學博大精深,終有感觸,從此刻起,立志學習國學,品讀經典,傳承精華。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三
弟子規(guī)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我學了“首孝悌”這一段,感悟很深。
首孝悌,是告訴我們要孝敬與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連這都不懂,就不可能尊重朋友、同學等在生活中幫助過你的人。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上有傷時,自己的親人會非常擔憂;而你的道德有“傷”時,親人的臉面就都被丟了。我在深圳時,不小心摔破了頭,媽媽被嚇得臉色蒼白。媽媽送我到醫(yī)院,邊哭邊送我進手術室……。讀了《弟子規(guī)》“入則孝”后,聯(lián)想那時的情景,真正理解“身有傷,貽親憂”這句話的意思。
《弟子規(guī)》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它正以特殊的魅力感染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當古老的鐘聲再次響起,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這美妙的文化經典里—“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四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guī)這本書,他給我的啟發(fā)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做人的一些規(guī)范和道理。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事勿忙,忙錯多,勿畏難,勿輕略?!边@一句。意思是: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則容易出錯,不要怕困難,也不能隨便敷衍了事。
先看“事勿忙,忙多錯。”
忙,一個心加一個亡字。心亡為忙。我們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經把這個字的意思說得極明白了。當我們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時,會說“用心去做”.當我們已經心不在焉之時,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中國人講用“心”,西方人講用“腦”.“心”幾乎可以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靶摹迸c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感知事物、判斷事物的出發(fā)點,如同一臺照相機的鏡頭,鏡頭如果受損了,就不可能真實地反映任何事物。
所謂欲速則不達。從前,有一位農夫挑著一擔橘子進城趕集。太陽已經偏西,農夫必須在城門關閉之前趕到,否則便會白忙活一場。農夫焦急的跑著,正巧前面來了一位過路人,農夫立馬停住了腳步,氣喘喘吁吁地問道:“大哥,我是否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城里?”可這位過路人卻說:“你慢慢地走還來得及。”農夫一聽,十分氣憤,扭頭就走,心想,那照你這么說,慢走可以到達,那快走就不行了嗎?不以為然的農夫越走越快,越走越快,結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散了一地,農夫只好一個一個地撿了起來。這時,天色已晚,當農夫到城門時,城門早就關閉了??上攵?,這位農夫最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應該從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時間去稍微計劃,我們的事情應該怎么做,免得事到臨頭,擠在一起忙,亂在一堆,這個都很不好;而且個性很急的人,他愈是容易忘記這一句話。從古至今,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這樣的親身體會,當自己很忙的時候,就會愈來愈緊張,緊張到最后變得幾乎完全沒有頭緒,導致錯誤百出。
誠然,“事勿忙,忙多錯。”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心里都要先有一個計劃,循序漸進,最后才有可能成功做好這件事。什么是優(yōu)先次序?我們都要明了,哪一個應該先做,哪些比較重要我們應該要先做。千萬不可以等到時間非常緊迫的時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緊張的來把它完成。結果事與愿違,往往會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錯,而且也會影響整個團體。如果是團體行動的話,你的緊張、你的忙亂都會讓人家情緒整個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內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亂得沒有頭緒。
再看“勿畏難,勿輕略”
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懼困難而猶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是勝利。但凡經歷過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對這句話都會有更深刻的領悟,正因為失敗后的堅持,因為懂得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并接受別人有益的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再經過自己冷靜思考,所以他們最終克服了困難,獲得成功。
心態(tài)決定命運。無論是工作或者學習,我們要有不畏困難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我想,每個人往往都會想要挑好做的去做,碰到困難的大部分都會畏縮,不敢前進,或者干脆抱著僥幸心理等待事情的轉機。也正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種心態(tài),所以成功的人總是少數(shù)。為此,我們要想成功,就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要有勇于面對困難,努力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并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做數(shù)學題的時候,往往還沒有算就先投降,就說:這道題太難了,我不會,算不出。然后就把題目推到父母那里,請父母或者哥哥姊姊幫忙。當我們長大后,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知道小時侯那樣的行為是畏懼困難的一種表現(xiàn),為此我們開始教導自己的孩子為人要先把自己懼怕困難的心理去除,要冷靜思考,要有勇氣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我們最終才能將失敗轉化為成功。
記得讀書的時候,讀到《中庸》里頭的一段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老師便舉例告訴我說:當別人的聰明智慧比我們好很多的時候,可能他一次就會了;但是我們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來反復的訓練,自己也一定可以達到,一定也會了。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會做到,就能達到,我們如果差一點,沒有關系,我們就不要怕困難,我們用一千次,說不定就可以完成。
當然,智商比別人更高的聰明人,也不可以有驕慢的心態(tài)?,F(xiàn)在有很多小朋友從小就被父母送去上才藝班,或者其他培訓班,總之他是上學前就已經學習過了,到后來學校再有同樣課的時候,他往往就會比較傲慢,就會認為自己已經都學會了。這樣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輕慢,不懂得謙虛,更不會努力去學習,這種不謙虛的人做事往往就容易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如此,“勿畏難,勿輕略”更是告訴了我們?yōu)槿颂幨赖囊环N心態(tài),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種鼓勵,要鼓勵自己不要怕困難,要經常勉勵自己,向自己挑戰(zhàn)。因為,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果能如此,經常向自己挑戰(zhàn),你的才學就會慢慢的進步,得以提升。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五
《弟子規(guī)》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課本,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對現(xiàn)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書中寫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當聽他們教誨,應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我清楚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它深深體現(xiàn)了小男孩對媽媽最真摯的愛。我更想到烏鴉反哺這個故事,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父母,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讓我做事,我總是推三阻四,或者找借口不能按時完成。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非常后悔,以后我要變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應;長輩說我,我也能安安靜靜的聽,讓長輩們開開心心。
當我讀到“出必告、返必面”時,我深深的感覺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門不打招呼,還是放學時遲遲不出校門,讓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這些行為是多么槽糕。父母的心始終聯(lián)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后出門,不夠有多么著急,也要和他們打一聲招呼。放學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門,讓父母看見我都身影,不再為我擔憂。
《弟子規(guī)》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學習中、生活中許多做人的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鞍偕菩橄取?,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弟子規(guī)》里的話,做一名懂道理、講孝順的好學生,把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品質傳承下去。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六
今年暑假我學了弟子規(guī),它是清代李毓秀根據(jù)孔子說的話所編成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BR> 這本書是清代的蒙學讀物,許多人都是因為讀了它以后,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其中有三句話我的印象最深刻。
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甭牭礁改傅暮魡?,回答不能遲緩,父母的派遣,快做不能偷懶。而我在家里卻像一個“小皇上”,整天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父母叫我做什么事總是投機取巧。學了這句之后,我開始幫父母分擔家務了。
第二句:“事物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弊鍪虏灰颐?,忙中大多出錯,不必害怕困難,也不輕率隨便。我的性格浮躁,做事總出錯,動不動就發(fā)火。我的困難只有一個,那就是寫作業(yè)。有一次,作業(yè)非常多,我咬著牙一下子就寫完了。做數(shù)學題時,我沒有看清題意就把答案寫上去了,結果是一個暗紅色的大叉。學了這句話,我做事比以前細心多了。
第三句:“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睕]有弄清之事,不可輕易發(fā)言,聽到的并不確切,不要輕易就傳。一次,老師讓我們回答問題,我自信地把手舉了起來,結果話只說了半截,就說不出來了。一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的杯子摔壞了,我就立馬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家,結果第二個同學說是他自己摔壞的,他去拿掃帚來清掃,剛好一個同學走了過來,才導致成了一場誤會。而我呢,卻鬧出了一個大笑話。學了這句話后,我知道在沒有得出結論時不能隨便對別人做出評論。
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我更明白了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我要繼續(xù)學習,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學生。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七
《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閱讀《弟子規(guī)》,了解《弟子規(guī)》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guī),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guī)范,它雖然簡短精悍,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圣賢之人都應刻苦學習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guī)是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guī)范,它教育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還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還有余遐,更應努力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徜徉在《弟子規(guī)》的世界中一天天成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讓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行動緩慢,父母的命令也要聽入耳并且服從。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懂得孝敬長輩,反而還是長輩對我們百依百順,這種行為是極其錯誤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yǎng)長大,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順。
我連續(xù)兩次參加過學習舉行的《弟子規(guī)》背誦比賽,我有了一個更多時間去誦讀,更深刻去理解《弟子規(guī)》的過程,這使對我《弟子規(gu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它也成為了我的行動指南,將一直伴隨著我一路成長!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八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guī)》中的一句話:置官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知道了回家后衣帽、鞋襪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臟亂或穿時找不到它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上床睡覺,我脫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床時找不到衣服了,媽媽說:“在地上?!蔽业搅藢W校已經遲到了。從此以后,我立志要做個規(guī)范整潔的孩子。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九
在現(xiàn)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為了自己的事業(yè),為了養(yǎng)家糊口,背井離鄉(xiāng),遠離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這種親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都在。聽到你在外面過得很好的時侯,他們很高興,逢人都說。要是遇到什么麻煩時,父母都會擔心的不得了,睡不著覺!為了讓我們娶上媳份兒,操心至極!所以,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父母也有犯錯的時侯,我們做子女的要幫助他們改正,對他們的不良嗜好,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孝心。但是一定得講究方法。
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怎么,珍惜現(xiàn)在,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庇纱?,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
所謂“弟子”,狹義指父母的孩子,老師的學生。廣義上說,所有人都可成為弟子。首先,我們是孔夫子的弟子,因為即便你不學《弟子規(guī)》,我們也應該知道我們是有教育傳承性的,孔子是萬世師表,他第一次建立了教育機制,因材施教,故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才的教育雛形。所以,我們不能繞開孔圣人的時空作用和影響,也不該覺得做孔夫子的弟子是尷尬的事情,因為我們繼承了中國的文字和思想,就潛移默化的繼承了我們中國古代先賢圣人的遺脈,比如今天用到的成語,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俗語、俚語等,都能從《易經》等文化元典中找到答案,而我們知道,為《易經》建立圖符,著辭、立傳的三位圣人是“伏羲、文王、孔子”,所以說我們是古人的弟子,一點不為過。我們應該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種敬畏感。“規(guī)”就是行為規(guī)范,所以不管小孩大人,我們都該學習聆聽圣人的教化,圣人的訓指。圣人也好,古人也罷,首先都應該是老人,有句老話說的好,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崩先耸莻鞒薪涷灥娜?,所以,從老人處學得智慧,能夠讓我們少走彎路,少走錯路。
弟子規(guī)總共從七個方面闡述問題,這個提綱讓我們對所學的內容一目了然。
“首”,首先的意思“孝”,“孝”字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最能直接去體會到它的含義,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忠臣出孝門”的說法,一個人能否懂得孝順老人,是會影響一個人做人做事層次的,所以說,“孝”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中國的漢字其實很有意思,我們如果去思考這個問題,能悟到很多東西?!靶ⅰ焙汀袄稀弊直容^看,“老字頭”下有“子”為孝,也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膝下有“子”方能孝,“子女”理應該頂戴“老”人,才能承孝道;而“老字頭”下懷揣“匕首”,就是一把刀,而這把刀像在雕琢我們的皺紋,它像摧殘容貌的一把利器,人就在這把風霜逼迫的刻刀下衰老了。所以,我們把老字下面的“匕”扭轉乾坤,換一個角度看,就是“孝”字,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字很微妙。
“悌”字也很有意思,“悌”代表恭敬身邊的人,“弟”字旁一個“心”字旁,引申來看,就是用心關愛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就是為孝之道,若是兄弟姐妹之間矛盾重重,對家人總歸是一種傷害?!暗茏右?guī)”把首要學習的內容,放在了“孝、悌”上,因為古圣先賢早就認識到,“孝悌”是一種體用關系,孝字為本,悌字為用,兩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和影響,所以說,一個好的社會,要想健康良性的發(fā)展,本身離不開家庭氛圍的教育和熏陶。
“謹”指的就是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的做事,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放逸怠惰,不任意妄為,敷衍塞責。“謹”字涵蓋的是一個人態(tài)度,我們做人做事的方式,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姿態(tài),做人的姿態(tài)就是做事的姿態(tài),有了這個姿態(tài),我們才可以把握尺度,不超越人倫這個大的范圍?!爸敗弊鳛橐粋€章節(jié),有必要讓我們從中悟到文字背后的東西。
“信”就是誠實,守信用,做什么事,說什么話,乃至起心動念,都應該保持高度自警,不能虛與委蛇,善偽巧詐,應該學會老老實實做事。現(xiàn)在人看到孩子聰明,都說孩子很尖(奸),似乎是在夸獎孩子,但是我認為一個人用到了“奸”字,終歸不是什么好詞。這也恰是需要我們警惕的小聰明,善信力量的培養(yǎng),實在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所以“信”字獨立成章,有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F(xiàn)如今經濟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但是若沒有良好的信譽作為根基,一切都是浮萍,一切所求,都會變得虛妄。在后面,我會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實社會的現(xiàn)狀,深入并展開談這些內容。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一
秦東魁老師把這包《精講弟子規(guī)》送給我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對秦老師,我始終仰視崇敬,因為他神奇,也因為他的言行,堪稱楷模,讓我感動。
我和東魁老師認識得很早,深入交往也有七月之余,他無私奉獻、敢于擔當,對社會那種深沉的熱愛和強烈的責任感,在我認識的周圍人群當中,無人能及。“菩薩心腸、雷鋒精神”是秦老師在我心底的寫照,我為擁有這樣的良師益友感到驕傲,也為能夠與秦老師深交而榮幸。
現(xiàn)今社會,各種丑陋現(xiàn)象通過網(wǎng)絡媒體等各種途徑撲面而來,層出不窮,有些可稱之謂奇聞?,F(xiàn)今的人們到底怎么了?困惑迷茫、善惡界限模糊,我們不僅在聽,有時也在隨波逐流地跟著做。其實,人的良心都有,缺的是智者、一個有大智慧的賢達仁者去醍醐灌頂,去幫助這些迷糊顛倒的人們拂去思想當中的那層塵垢。
當我翻閱這本博大精深、集大思想、大智慧、大慈悲于一體的《精講弟子規(guī)》時,我徹底被征服了。暢游之余,我特別欣喜,因為愚下曾有的一些粗淺想法,這本書中都有深刻的闡釋,我深刻地感受到與秦老師在思想底蘊和水平上的差距,但也為能與秦老師思想趨同而異常振奮。秦老師總是勉勵我說我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后學非常慚愧,我是想得多做得少,而秦老師是行勝于言。我幸運能夠得到秦老師的言傳親教,我會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
《精講弟子規(guī)》不單單是一本書,也是秦老師多年言行閱歷的實錄,是對人性最深處探尋的發(fā)現(xiàn)和總結,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葉綠芽,更是一種偉大的社會責任感使然,讀后受益匪淺。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讀書的人,以前曾迷戀過武俠小說,對其它類書籍耐不住性子。特別是說教性類的,你要怎么怎么做,我一向反感,不愿意看,認為一是枯燥乏味,二是理說不清、意釋不透,三是對個人行為指導和規(guī)勸約束作用也不大。上述問題對《精講弟子規(guī)》來說并不存在。
秦老師的書,引人入勝,發(fā)人深省,沁人心脾,催人淚下,其理其義為廣大讀者接受,我曾反復聽到不少陌生人、長者、年輕人、普通人對這本書的贊嘆,他們說,這本書是他們過上幸福生活最需要的。我是基層一名黨政干部,認為這本書也是中國當今社會最需要的。
工作當中,我遇到的很多家庭矛盾、社會糾紛,法律解決不了,村委會也調解不了,但在這本書卻可以找到解決方法和答案。在社會矛盾凸顯、大力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今天,這本《精講弟子規(guī)》對社會和諧、家庭幸福將起到重大作用,理應成為中國道德講堂的必備教材。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二
媽媽說,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弟子指的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孩子;一般來說,弟子可以說是每個人。為什么?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可以說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自然是學生。不管老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看什么是弟子規(guī)?規(guī)則是什么意思?是規(guī)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guī)范。從這三個字,我們可以知道這本書的意思是什么?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我輕輕地翻開書,仔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無比的贊嘆。
《弟子規(guī)》教會了我很多道理。在弟子規(guī)則中,我懂得孝敬父母和老人;與朋友相處要團結友愛;我也知道生活中一些必要的常識。以前和弟弟分蘋果的時候,從不謙虛。讀完《弟子規(guī)》后,我開始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首詩,于是把大蘋果給了弟弟。在過去,在爺爺面前,他夸耀自己的學習。讀完《弟子規(guī)》,我會想起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這首詩不見能。所以,靜靜地聽爺爺?shù)腵教育。以前頭發(fā)不整就想出去玩。讀完《弟子規(guī)》,我會想起冠必正紐必結襪子與履,俱緊這首詩,于是,我紅著臉跑回家,頭發(fā)理好了才出來。以前不洗漱就想上學。但是讀了《弟子規(guī)》之后,我想起了晨必洗漱兼漱口便溺回這首詩《凈手》。當我挑食時,我想到了飲食勿揀擇食適可不要過則這首詩。當我粗心大意的時候,我想起了不要忙忙多錯勿畏難不要輕視這首詩……《弟子規(guī)》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基本規(guī)范。每個人都能理解你應該如何做人,這將提高你的個人修養(yǎng)。從長遠來看,社會會會有很大的進步,我們的國家會繁榮昌盛。
《弟子規(guī)》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它和我一起成長。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三
在這么多道理中,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給我印象最深。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說出來,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不信。意思是:對人真誠,原本不相信,也會相信;但對人虛偽無信,原本相信,也不敢再相信。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應該談論信用。記得思品書里有一篇寫宋慶齡的文章。宋慶齡小時候,折紙折得很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上了。她的同學小珍看到了,羨慕地說:你的折紙真漂亮。明天我去你家。你教我折紙,好嗎?宋慶齡一口了沒問題。第二天,宋慶齡的家人本來要去奶奶家,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所以他沒有去奶奶家。他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很多紙等小珍。然而,小珍沒有來。她不誠實。但宋慶齡一點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然沒來,但我做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宋慶齡從小就有著優(yōu)秀的品質,長大后成為一代偉人,的喜愛。
最后,我給大家一句話: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四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guī)》,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弟子規(guī)》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guī)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chuàng)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么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jié)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于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yǎng),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后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guī)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五
讀完《弟子規(guī)》后,我覺得它主要是為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每一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一句話都發(fā)揚著一種思想?!兜茏右?guī)》用最短的文字總結了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養(yǎng)性等的態(tài)度和禮儀形象。
通俗易懂的文字揭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家庭等都有重要意義。,這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好老師和好朋友。在這里,我簡單寫一下它在工作中給我的啟示。
例如,不要忙,忙錯,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輕易。這意味著在工作中不要驚慌,忙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道困難,也不要粗心,認真對待。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進。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這意味著當你看到別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時,你應該跟上他。即使離他很遠,只要你堅持下去,你總會慢慢趕上。當你看到別人的壞行為時,你應該反思自己,立即糾正。如果你沒有,你應該保持警惕?;蝻嬍?,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之心,尊老愛幼。置冠服,有定位,不亂頓,造成污穢,就是要有責任感,養(yǎng)成有條理的.做事方式。房間干凈,墻壁干凈,幾案干凈,筆硯正。列典,有定處,讀完,還原。有急,卷束齊齊,有缺陷,就補上。要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弟子規(guī)則是教我們注意生活行為的細節(jié),我們是普通人,很多時間,是做一些普通的事情,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注意細節(jié),做小事,做好,這些事情是大事。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六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十分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認真地聽個明白;父母的責備、批評,應當虛心、順從地理解。此刻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學習不肯用功,十分貪玩,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不及時完成,甚至不聽教師和父母的話,學習成績就不能提高。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話,下流不干凈的話,千萬不要說。粗俗無賴的不良習氣,要堅決戒除掉。經常有許多小朋友喜歡說臟話,既不禮貌也不禮貌,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是老說臟話,長大了就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边@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么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小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yǎng)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yōu)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guī)》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十分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七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guī)》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著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guī)》。
“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行為規(guī)范;“泛愛眾”、“親仁”進一步講述了如何為人處世;“余力學文”敘述了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
“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么,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現(xiàn)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愛聽別人贊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
《弟子規(guī)》,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guī)范,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guī)》,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鉆石,讓你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
《弟子規(guī)》,你散發(fā)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八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而學文。
《弟子規(guī)》只有一千多字,卻在現(xiàn)在這樣受歡迎,值得這么多人去刻苦學習;《弟子規(guī)》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是一個小人物,只是一個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動就是教書,但他終生研究《大學》、《中庸》,他創(chuàng)辦了一個學校,叫"敦復齋",當時非常受歡迎,被人們尊稱為"李夫子"。因為他經常和孩子接觸,所以寫成了一部書,叫《訓蒙文》,后來又經過賈有仁的修訂,才流傳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訂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書,卻引起這么大的影響,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它的主題也是中國的道理,中國的規(guī)范,主要就是說明:仁、孝、悌、愛。它三字一句,既押韻,又精湛。
眾所周知,一個社會的人民群眾,如果行為規(guī)范好,這個社會就會非常和諧,而要保持社會的和諧,就要學好行為規(guī)范,每個人都要從小教育,而《弟子規(guī)》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這幾句話了: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現(xiàn)在的獨生兒女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而有一些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在學習了《弟子規(guī)》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這是因為《弟子規(guī)》能告訴我們孩子們應該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訴我們應該在:言行、習慣等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種習慣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需要的,我們現(xiàn)在就應該背《弟子規(guī)》、學習《弟子規(guī)》,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難事,到周末在把前幾天背的復習一遍,這也就是古人說的:溫故而知新。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guī)》吧!我們應該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一起:學弟子規(guī),做文明人!
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初中篇十九
我從小就喜歡讀《弟子規(guī)》。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首先是“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yǎng)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怎么能去愛別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想想有時我們對父母愛的又是多么的膚淺。在我們現(xiàn)代子女眼里,給父母生活費、買好吃的食品、買好看的衣服,讓父母生活寬裕、衣食無憂,就已經是很好的盡孝了,做到了這些,感覺似乎心安理得了。
其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然后是“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保_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是萬萬不可!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說花言巧語,諂言媚語,奸詐取巧,粗俗污穢的話語,街頭無賴粗鄙的語氣流習,都不可以沾染。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由于改革開放浪潮的涌入,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接受西方國家的思潮,造成國人的榮辱觀,善惡觀,自我意識判斷等觀念的混亂,一時之間,以任性為個性,以無情為瀟灑,以刁蠻為可愛,形成了一個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不利于青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獨生子女現(xiàn)象導致家庭對兒童的期望過高,溺愛有加,幾乎達到“眾星拱月”的地步,這同樣不利于兒童文明習慣的形成。影視作品對文明禮儀缺失的漠視,鏡頭里充斥了兒童大呼小叫,哭鬧糾纏的情景,耳畔也充滿了成年男女臉紅脖子粗的罵街叫陣場面。我想,韓劇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廣受青睞,大概也與其傳統(tǒng)文化有關吧。因為韓劇的情景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風。當今社會,倡導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從小處著眼,從小兒著手,《弟子規(guī)》不失為一本好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