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規(guī)劃提供依據(jù)。在總結(jié)中,可以提出自己對未來改進和提高的建議和規(guī)劃。推薦一些關(guān)于時間管理的總結(jié)文章,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利用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一
一、教材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學設(shè)想: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fù)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dǎo)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本詞的思想內(nèi)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xiàn)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wèi)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cè)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shè)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相結(jié)合。
(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nèi)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必須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題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nèi)容。介紹詞的有關(guān)常識。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guān)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詞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zhuǎn)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fù)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fù)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紹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詩詞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fā)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xiàn)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lián)系著詞的內(nèi)容,腦海聯(lián)想到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chǔ)。
2、指導(dǎo)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jié)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脫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四)品析詞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么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叭说朗恰比齻€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鼋Y(jié)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上闋以誦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guān)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zhàn)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靶坛跫蘖恕保o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wù)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5、“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yīng)為“神游故國”;“多情應(yīng)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yīng)為“應(yīng)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早生華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fù)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yīng)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下闋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發(fā)”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五)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業(yè)。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二
1.熟讀并背誦全詞。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懷的表達方式。
3.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時具備博大胸懷的能力。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懷的抒情方式。
2.體會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1.誦讀法。
2.提問法。
3.講授法。
4.合作探究法。
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學。
一、導(dǎo)入新課。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同學們,剛才播放的應(yīng)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皇赘枨恰度龂萘x》的片頭曲,這首歌曲會讓我們想到那個鼓角爭鳴、充滿紛爭的亂世——三國,那是個催生英雄的時代,如今雖世殊時異,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傳。請看下面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馳馬射虎的孫權(quán))。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文武雙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qū)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現(xiàn)處不愧青天。
(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時期的英雄,作為蘇軾,他又最欣賞誰呢?(周瑜)三國英雄如此眾多,為何他偏偏對周瑜如此推崇?(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放聲朗讀全詞,在其中尋找答案吧。
二、朗讀全詞。
1.教師范背。
2.全班齊讀,并思考: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呢?(豪放)。
好,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如何體現(xiàn)出這種豪放的呢?我們后文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xiàn)豪放精神?)。
三、分析題目。
“念奴嬌”是本詞的詞牌名,其調(diào)高亢,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diào)因此而得名。
“赤壁懷古”是這首詞的題目,告訴我們的主要信息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緬懷古人。(板書:寫景——懷人)。
那么,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nèi)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四、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本詞的上闋。
2.提問:上闋描寫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體現(xiàn)了赤壁的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2.雄偉壯觀。(意思接近即可)。
3.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景象,但從作者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它的雄奇,這完全歸功于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試就以上面三句為例分析。
學生討論后明確:用詞:“穿”、“拍”、“卷”;手法:夸張、擬人、比喻。
“穿”字寫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寫出波濤撞擊巖石發(fā)出的聲響;“卷”字則寫出波濤起浪后的洶涌澎湃。
4.試分析此段景描寫的作用。
明確:渲染氣氛,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蓄勢。
研講: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洶涌澎湃,然后鏡頭慢慢前移,我們會依次看到散亂高聳的山石直沖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的撞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似雪的波浪。如果在這樣的鏡頭中在配上詩朗誦,那就是“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而這就是我們的赤壁古戰(zhàn)場,我們的“如畫江山”。
五、人物形象分析。
同學們,我們的舞臺布置已然完畢,背景就是這如畫的江山,當追光燈亮起,照在哪里???(豪杰。最終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時,主人公出場。)。
這個周瑜怎么樣啊,請同學們讀有關(guān)周瑜的部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稱呼:公瑾。稱字表示尊敬。
2.婚姻狀況:小喬初嫁了。思考: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
要點:年輕有為;襯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孫權(quán)的親戚關(guān)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條件。
3.相貌打扮: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總結(jié);威武英俊、風度翩翩,儒將風采(當時比較時髦的裝扮)。
4.作戰(zhàn)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點撥:以少對多,卻能如此淡定,更顯其英雄本色。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遙想”以下幾句塑造出一位春風得意、威武英俊、意氣風發(fā)的青年將領(lǐng)的形象。
六、蘇軾內(nèi)心活動。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依舊,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yè)的地方,卻是作者被貶之后游歷的去處,面對這樣的周瑜,面對如此的功業(yè),他心里是有個比較的,且看下圖:
周瑜————————蘇軾。
年齡:剛過而立年近半百。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何許人也?他很有才華,散文方面很有造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創(chuàng)宋代豪放詞風,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擅長書畫,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伤氖送緟s極為坎坷,“烏臺詩案”不僅使他官場受挫,更險遭殺頭之禍,于是他是帶著一身的疲憊,滿心的傷痕,來到黃州這個荒涼的小鎮(zhèn),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卻不能同周瑜一樣建立功勛,可以說壯志未酬,但他還是渴望建立功業(yè),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難怪他發(fā)出“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這樣的感慨了。
七、合作探究:“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體現(xiàn)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情感?(解決詞中體現(xiàn)的豪放精神)。
明確: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雖然不失優(yōu)秀,可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yè),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為同他們?yōu)榘椋攀怯篮恪?憶《赤壁賦》)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tài)度。
總結(jié):此句反應(yīng)了作者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在貌似自我安慰的言辭中激蕩著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
八、高考延伸。
提問: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首先我通過豪放詞的代表作引入,在朗誦中體會這首詞的豪放。其次,抓住詞的題目是地點加懷古,懷古詞如何鑒賞在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已詳細講過,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從觀眼前之景,思歷史人事,抒一己之懷這三方面進行把握。
寫景主要集中在上片,在鑒賞時一方面結(jié)合高考,講寫景句會出現(xiàn)的題型和解題方法。另一方面,把婉約派代表作《雨霖鈴》中的寫景句挑出來與蘇軾豪放派的句子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二者的區(qū)別。
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用以自傷,流露出羨慕之情。從蘇軾對周瑜的稱呼郎和公瑾也能看出來,另外,從年齡、職務(wù)、外貌、際遇四個方面對比用一副對聯(lián)總結(jié):情場、官場、戰(zhàn)場,場場得意;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這個時候,才把主動權(quán)下放給學生讓他們討論,引導(dǎo)的方向是積極。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三
1.熟讀并背誦全詞。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懷的表達方式。
3.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時具備博大胸懷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懷的抒情方式。
2.體會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提問法。
3.講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學用具】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同學們,剛才播放的應(yīng)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皇赘枨?,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這首歌曲會讓我們想到那個鼓角爭鳴、充滿紛爭的亂世——三國,那是個催生英雄的時代,如今雖世殊時異,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傳。請看下面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馳馬射虎的孫權(quán))。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文武雙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qū)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現(xiàn)處不愧青天。
(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時期的英雄,作為蘇軾,他又最欣賞誰呢?(周瑜)三國英雄如此眾多,為何他偏偏對周瑜如此推崇?(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放聲朗讀全詞,在其中尋找答案吧。
二、朗讀全詞。
1.教師范背。
2.全班齊讀,并思考: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呢?(豪放)。
好,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如何體現(xiàn)出這種豪放的呢?我們后文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xiàn)豪放精神?)。
三、分析題目。
“念奴嬌”是本詞的詞牌名,其調(diào)高亢,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diào)因此而得名。
“赤壁懷古”是這首詞的題目,告訴我們的主要信息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緬懷古人。(板書:寫景——懷人)。
那么,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nèi)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四、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本詞的上闋。
2.提問:上闋描寫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體現(xiàn)了赤壁的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2.雄偉壯觀。(意思接近即可)。
3.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景象,但從作者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它的雄奇,這完全歸功于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試就以上面三句為例分析。
學生討論后明確:用詞:“穿”、“拍”、“卷”;手法:夸張、擬人、比喻。
“穿”字寫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寫出波濤撞擊巖石發(fā)出的聲響;“卷”字則寫出波濤起浪后的洶涌澎湃。
4.試分析此段景描寫的'作用。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四
3、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誦本詞,并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一節(jié)課。
教學方法: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一部《三國演義》,展示了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當我們回首這些千古英雄時,一定有許多的感慨涌上心頭,豪放派詞人蘇軾在緬懷這些英雄時抒發(fā)了怎樣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讓我們踏著音樂,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伴奏,作為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二、生生對話,了解作者。
1、回憶作者,指生回憶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2、簡介背景: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這時蘇軾年已四十七,事業(yè)無成,政治失意,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老師總結(jié),點擊幻燈片,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
三、朗誦課文,生生對話。
1、欣賞課文朗誦:注意朗誦的語氣。(結(jié)合視頻,配樂朗誦,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2、學生自由朗誦,指三名學生朗誦,后全班齊讀。(學生朗誦,配以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有種美感。)。
四、檢查預(yù)習,疏通詞意。(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jié)。)。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并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谠~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么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么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yè)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發(fā)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yè)思想的表現(xiàn)。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jié)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jié)。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yè)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后作業(yè):
周瑜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著“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shù)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通過比較閱讀,引導(dǎo)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步驟方法,提高學生理解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為一體的手法。
2、通過教師點撥、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強虜”“檣櫓”的不同以及結(jié)尾的理解。
3、通過朗讀,理解豪放詞特點及詞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蘇祠豪放的特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和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的胸襟和進取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
1、猜猜作者。
中國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評價一個人。我們今天就上他的課,猜猜他是誰?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一個大書法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個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酒仙,一個小丑(幻燈片投影)。
2、學生介紹蘇軾、了解蘇軾。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
2、明確詞牌名、題目及詞的類別:懷古詩。
明確懷古詩特點: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3、速讀上闕。提問:(觀眼前之景)最有氣勢的是哪句?(自由發(fā)言)。
明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問:哪幾個字富有表現(xiàn)力?來說說看。
分析:“穿”寫出亂石高聳入云的動態(tài),化靜為動。描摹出山勢之險要、高峻?!芭摹泵枘〕龀啾谒畡輿坝颗炫取!熬怼北憩F(xiàn)出驚濤驚天動地、波瀾壯闊的氣勢。
三句運用夸張、擬人、比喻等手法,從形狀、聲音、顏色等方面寫出赤壁雄奇壯美、波瀾壯闊的景象。(板書:描壯美之景)。
提問:有版本作“驚濤裂岸”,試和原文比較,你認為哪個更好?(自由闡述)。
明確:“拍”更好些,“擬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動態(tài)感強,而且其中還暗含聲響?!傲寻丁笔菑摹靶巍鄙蟻韺?,這和第一句的視角重復(fù)了。三句分別從形、聲、色三個角度寫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齊讀感受赤壁的壯美,領(lǐng)略蘇祠的豪放。
4、提問:作者在描摹了壯美之景后,用了一句過渡句過渡到寫什么上?
明確: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過渡到歷史人物上。
5、提問:作者站在赤壁古戰(zhàn)場上想到了誰?他有何特點?(依文找特點)。
明確: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年輕有為鎮(zhèn)定自若……。
“小喬初嫁了”襯托出周瑜年輕有為,春風得意。
“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表現(xiàn)周瑜的儒雅、風度翩翩。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刻畫了周瑜從容自若,指揮若定的形象。
6、提問:“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有版本作“檣櫓灰飛煙滅”,你認為哪個更好?
明確:“強虜”是突出敵方強大,襯托周瑜的英雄形象。“檣櫓”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萬水軍,更能體現(xiàn)水軍的特點。
7、提問:三國時期,有很多的風流人物,為什么蘇軾想到的卻是周瑜?(出示圖表,學生分組討論)。
人物周瑜蘇軾。
年齡3447。
生活幸福美滿貧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英俊瀟灑早生華發(fā)。
職位東吳大都督黃州團練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一事無成。
明確:感嘆自己雖身懷報國之志卻得不到統(tǒng)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所以才有了“多情應(yīng)笑我”的感嘆。(板書:嘆風流之人)。
8、提問:對詞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認為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我安慰,比較曠達;也有人認為此時的蘇軾比較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學生討論)。
明確:曠達多于消沉。
蘇軾和周瑜相比,蒼涼和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沒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開。他在想:所有風流人物都將隨歷史的潮流而被滌蕩了,即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祀江月,這其實就是林語堂評價的“他是天生的樂觀派”。(板書:抒曠達之情)。
9、齊讀下闕并自由朗讀試著背誦這首詞。
三、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懷古詩: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課后閱讀(1)林語堂《蘇東坡傳》(2)余秋雨《東坡突圍》。
四、在齊聲朗讀中下課。
單春。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六
1、品語言、賞意境,體會詞人情感,認識豪放詞風。
2、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yún)s壯志難酬的苦悶。
【教學重點】。
鑒賞詩詞中的景物描寫、人物刻畫和情感的抒發(fā)等內(nèi)容。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體會詞人所抒發(fā)的雖然壯志難酬,詩詞卻是豪壯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解法、情景導(dǎo)入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播放《滾滾長江東流水》歌曲,ppt展示歌詞,學生初步體會歌曲的豪邁之情,看歌詞的內(nèi)容。由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引入,體會看到長江東流,一去不復(fù)返,聯(lián)想到古今英雄,引出這節(jié)課所學的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ppt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蘇軾其人。
三、了解作者:
1、看練習冊第24頁,相關(guān)介紹;
2、介紹蘇軾顛沛流離的一生(重點):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
第一次是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今海南?。?,65歲遇赦北歸。
第一次,“烏臺詩案”是指:蘇軾在21歲時隨父親進京趕考,受到當時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在京城聲名大噪。就在心懷天下的蘇軾準備大展身手之時,其父親和母親相繼去世,蘇軾回鄉(xiāng)守孝。前前后后幾年的時候,等他再次回到朝廷的時候,這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已開始。但新政的實施,受到當時舊派的反對,其中包括歐陽修,因為政見的不合,歐陽修自請離京。然而蘇軾并沒有妥協(xié),而是上書皇上,談?wù)撔路ǖ谋撞?,身為宰相的王安石很憤怒,便在皇帝面前給蘇軾穿小鞋。被逼無奈之下,蘇軾自請離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任職。在湖州任職期間,例行公事,上書《湖州謝表》,但被新黨抓住辮子,說蘇軾“愚弄朝政”,諷刺政府、對皇上不忠,如此大罪死有余辜,還從蘇軾之前的詩詞中找出含有諷刺之意的句子。因此,才上任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也稱烏臺)逮捕入獄,面臨砍頭的境地,后因朝野元老及王安石本人的上書,說其罪不至死,后出獄,但被貶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虛職)。此次事件被稱“烏臺詩案”。
第二次政治迫害:此后,在經(jīng)歷了新舊黨輪番執(zhí)政,蘇軾再次回朝,看到的卻是舊黨執(zhí)政后,一味拼命壓制、盡廢新政。于是蘇軾上書抨擊,引起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再度外調(diào)。前前后后反復(fù)在59歲的時候被貶惠州,62歲更是被貶儋州(今海南省),相傳在當時,流放海南這種刑法僅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蘇軾在此地,卻并沒有消沉,而是辦學堂等,因此至今,人們?nèi)詫⑻K軾看作儋州文化的開拓者。在他65歲高齡的時候,遇大赦,復(fù)朝北歸,卻在途中去世。至今,東坡書院是海南省的著名旅游景點。
蘇軾在任職期間,以儒家思想為主,貶居時期,以老道思想為主。蘇軾一生體會到人生的艱難和命運的變幻,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也就是后來人們說的“外儒內(nèi)道”。
四、鑒賞詩詞:
1、誦讀詩詞(個讀、集體讀)注意字音字詞,整體感知;
景物描寫——赤壁壯景。
人物刻畫——周郎赤壁。
情感抒發(fā)——人生如夢。
壯闊。
2、結(jié)合課后第一題,先確定整首詞的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
整首詞描寫赤壁壯景,刻畫英雄人物周瑜,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懷,營造了一種壯闊的意境。
3、具體鑒賞: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長江滾滾東去,一去不復(fù)返,既是眼前景,又喻指時光流逝,風流人物銷聲匿跡,把讀者帶到千古興亡的歷史氛圍之中。
(2)景物描寫:
a:看ppt圖片,從直觀的角度感受赤壁壯景;
石——亂石穿空夸張。
濤——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比喻。
b:總結(jié)景物描寫的內(nèi)容(煉字和修辭等角度):
山石嶙峋高峻,浪濤洶涌,拍打堤岸卷起層層白浪,描繪出赤壁壯景。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結(jié)構(gòu)上起何作用?
明確:過渡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承上赤壁壯景;“一時多少豪杰”,啟下周郎赤壁,由景及人。
(4)人物刻畫:
小喬初嫁:年紀——年輕得意。
雄姿英發(fā):外貌——俊朗非凡。
羽扇綸巾:氣質(zhì)——儒雅倜儻。
談笑間:個性——從容嫻雅。
檣櫓灰飛煙滅:才能——破敵奇功。
周瑜。
從年紀、外貌、氣質(zhì)、個性等方面塑造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提問,為什么作者想起了周瑜?
明確:
將自己和周瑜作對比,突出自己功業(yè)未成的惆悵。
(5)情感的抒發(fā):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睂τ⑿蹣I(yè)績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樣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感慨人生如夢,想要抓緊時間,有所作為,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寄情江月,不失蘇軾的豪情。
五、小結(jié):
這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于作者被貶黃州之時,通過自己的所見(赤壁的亂石驚濤),引起自己的所想(千古英雄豪杰),所憶(周瑜年輕有為),不禁有所感(自己功業(yè)未成),表現(xiàn)出自己壯志未酬,卻只能寄情江月的豪情。最后,再聽一次《滾滾長江東流水》,在歌曲中再次感受蘇軾詞的壯闊和豪情。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七
2、體會作者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誦本詞,并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
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
一節(jié)課。
教學方法:
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四、檢查預(yù)習,疏通詞意。
(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jié)。)。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并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谠~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么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么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yè)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發(fā)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yè)思想的表現(xiàn)。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jié)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jié)。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yè)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后作業(yè):
周瑜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著“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shù)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八
2、體會作者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誦本詞,并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
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
一節(jié)課。
教學方法:
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四、檢查預(yù)習,疏通詞意。
(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jié)。)。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并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谠~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么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么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yè)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發(fā)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yè)思想的表現(xiàn)。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jié)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jié)。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yè)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后作業(yè):
周瑜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著“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shù)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九
一、教材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學設(shè)想: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fù)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dǎo)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本詞的思想內(nèi)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xiàn)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wèi)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cè)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shè)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相結(jié)合。
(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nèi)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必須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時數(shù):
六、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題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nèi)容。介紹詞的有關(guān)常識。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guān)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zhuǎn)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fù)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fù)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紹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詩詞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fā)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xiàn)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lián)系著詞的內(nèi)容,腦海聯(lián)想到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chǔ)。
2、指導(dǎo)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jié)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脫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四)品析詞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么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叭说朗恰比齻€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鼋Y(jié)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上闋以誦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guān)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zhàn)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小喬初嫁了”,靜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wù)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5、“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yīng)為“神游故國”;“多情應(yīng)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yīng)為“應(yīng)笑我多情”?!扒椤?,指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霸缟A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fù)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yīng)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下闋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發(fā)”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五)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業(yè)。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作業(yè)為背誦本詞和自學《江城子記夢》,體會同一詞人作品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dǎo)檢查作業(yè)時可以強調(diào)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我們所強調(diào)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
語文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應(yīng)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為宗旨。通過作品鑒賞活動,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品味語言,感受形象,理解思想內(nèi)容,發(fā)展想像能力和審美能力,形成獨特體驗,培育人文情懷;注重發(fā)揮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綜合功能,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堅持對話理論、建構(gòu)主義、人本主義指導(dǎo)下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建立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guān)系,在平等對話中加強點撥與引導(dǎo)。
知識與技能。
走近蘇軾,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詞風;掌握鑒賞方法,培養(yǎng)感悟和理解詩歌的能力;能樸素而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想象還原、關(guān)鍵詞品讀、求同探異、知人論世等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詞人豁達的胸襟,引導(dǎo)學生懂得蘇軾“達觀”的真正內(nèi)涵,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本詞為詠史懷古詞,是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貶官在黃州游覽城外赤鼻磯所作。站在滾滾東流水的長江邊,面對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風流人物”的功業(yè),想到了老而無成的自己,懷古抒懷,感傷與感奮交織,表達了復(fù)雜深刻的人生感受。該詞將寫景、詠史、懷古融為一體,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情感曠達,是豪放詞的代表作;黃州數(shù)年是蘇軾思想發(fā)生轉(zhuǎn)折的時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故本詞也是學生讀懂蘇軾的一個重要窗口。
從知識儲備來看,詞這種文體學生雖有所涉及,但缺乏鑒賞方法,容易淺嘗輒止,文本體驗的意識和深入思考的精神明顯不足;從年齡特點來看,學生多處于十六七歲,人生對他們來說還是一本過于深奧的書,對蘇軾“人生如夢”的慨嘆中所包含的深沉豐富的意蘊他們多半讀不出來。那么,教師的引導(dǎo)、點撥就尤為重要。
品味作品語言,領(lǐng)會詩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理解“人生如夢”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多媒體。
兩課時。
﹡課堂“三分鐘說話”練習(3分鐘):
曠世奇才蘇東坡〔ppt展示其詩、詞、散文、繪畫、書法等成就〕。
(設(shè)計意圖:走近作者,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聽說能力)。
(5分鐘)。
文赤壁在湖北黃岡,又稱東坡赤壁,誤認黃州赤鼻磯為赤壁,因為此地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長江南岸,隔江與烏林相望。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戰(zhàn)場,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大破曹操于此,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
(設(shè)計意圖:激趣探秘,設(shè)疑入境)。
5分鐘)。
思路:觀景——懷古——抒懷。
情感基調(diào):豪放。
(設(shè)計意圖: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42分鐘)。
(一)觀景。
1.找出描寫赤壁風景的句子。
2.請結(jié)合意象、關(guān)鍵詞想象還原,用自己的話描述赤壁風景教師相機點撥:“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讓學生感受景物的壯闊宏大,赤壁的奇險雄偉。
3.學生齊誦:“大江……千堆雪”,要求讀出豪邁的氣勢。
4.補充介紹赤鼻磯實景。
(ppt)陸游《入蜀記》說赤鼻磯“亦茅岡耳,略無草木”。范成大《吳船錄》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見所謂‘亂石穿空’之境,東坡詞賦微夸焉?!?BR> 教師:詞中描寫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想象,表面是在寫黃州赤壁的景色,實則是在描繪作者心中那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古戰(zhàn)場,我們從中感受到他不凡的抱負與闊大的胸襟。
(設(shè)計意圖:感受奇景,領(lǐng)會胸懷)。
(二)懷古。
1.問題引導(dǎo)。
(1)面對壯闊宏大、驚險雄偉的赤壁奇景,你會想到什么?蘇軾呢?
(2)蘇軾眼中,周瑜是個什么樣的形象?
(3)歷史上的赤壁之戰(zhàn),輝煌并非周瑜一人創(chuàng)造,為什么蘇軾獨獨想到周瑜呢?
2.討論交流,明確:
周瑜:風度儒雅、文武雙全、婚姻美滿、青年得志、意氣風發(fā)、建功立業(yè)。
這樣飽滿的人生狀態(tài)是舊時代所有受儒家思想主導(dǎo)的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蘇軾。蘇軾對周瑜的欣賞和仰慕,其實折射出他內(nèi)心的渴求。
讓我們來看一看蘇軾的人生軌跡。〔ppt展示蘇軾生平的幾次起落〕。
蘇軾才華橫溢,有儒家積極的入世精神,但命運多舛,仕途坎坷,被貶黃州。
〔ppt展示〕。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別人的輝煌,愈加襯托出自身的暗淡,相形之下,他怎不黯然神傷?故只能自嘲“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了。
(設(shè)計意圖:形象對比,領(lǐng)會神傷)。
(三)抒懷。
1.提問:“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明確:“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實則是充滿了詞人壯志未酬、功業(yè)未就的苦澀、酸辛、惆悵和傷感的。
2.問:“人生如夢”是在感嘆什么?結(jié)句“一尊還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極了?
“人生如夢”
引導(dǎo)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人生如夢一樣,
(短暫、虛幻、無常、飄渺…)。
教師:“人生如夢”我更傾向于作者是在感嘆“人生短暫”。依據(jù)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江永遠滾滾滔滔,千古人物不過風流一時,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再大的功業(yè)也不過是過眼煙云。依據(jù)二,這層意思在同時期的《赤壁賦》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確,借客之口表達人生苦短,江月永恒的悲哀。
〔ppt展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結(jié)句非消極之語。
既然人生猶如夢一般短暫,所有風流人物也都隨著大江而洗滌蕩盡了,那么又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那就放下吧,人生的內(nèi)容并不僅僅是這些?!耙蛔疬€酹江月”顯示作者的感情由惆悵傷感中解脫出來,復(fù)歸于平靜。表現(xiàn)了一種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和豁達的胸襟。
引導(dǎo)認識蘇軾的“放下”“超脫”
(1)比較蘇軾與某些同學。
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學,或缺乏人生追求,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或遇到一點挫折困難就淺嘗輒止,舉步不前,半途而廢。對師長的勸告不以為意,自以為是學蘇軾的超脫達觀,懂得“放下”。這種“放下”其實是一種“放任”或“放棄”。
蘇軾的超脫是適當?shù)胤畔?,是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并不是對人生沒有追求,得過且過。如果蘇軾沒有追求,如果他因為受到一些打擊就沉淪下去,得過且過,中國的文化將會出現(xiàn)一份沉重的清單。
〔ppt展示〕在古文寶庫中,近2000篇古文消失;在詩歌寶庫中,1000多首古詩就沒有了;在詞的寶庫中,200首詞就沒有了;然后,在中醫(yī)藥中,400多個寶貴的藥方就沒有了;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里,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詩帖》就沒有了;在日本的個人收藏室收藏的《枯木怪石圖》就沒有了;在杭州西湖上,將會失去一道宛如長龍臥波的堤岸蘇堤;在日常生活中類似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這類人生格言就沒有了;在遍布全球的中餐館里,那道肥而不膩的東坡肉就沒有了,還有然后……缺少了黃州的一詞二賦?!Z鋒《東坡的文化意義》(揚州講壇)。
(2)比較蘇軾與柳宗元、陶淵明。
柳宗元《小石潭記》“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暫時“放下”。
陶淵明《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厭惡官場,回歸田園——隱居避世。
蘇軾——徹底“放下”,在俗世中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更為灑脫積極。
(設(shè)計意圖:多元解讀,比較思辨)。
(20分鐘)。
1.蘇軾的涅槃之路。
蘇軾的人生幾度沉浮。他并非天生就是那么超脫的。蘇軾曾經(jīng)想過自殺。
〔ppt展示〕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這個月的最后一天。有一艘官船停在太湖里,這個船上有一伙官兵,一個欽犯叫蘇軾。那年是44歲,他一生活了66歲。原本是在湖州做知州的,朝廷突然派人將他抓捕,連夜押走。船舶壞了,在這里休息。蘇東坡心情焦慮,弟弟曾派人送信告訴他,罪名很重,誹謗朝政,命運不測。他想,此時此刻跳進湖里,了此殘生。對于古代的士大夫來說,士可殺不可辱。但是,當時官兵看管得很嚴。也由于對弟弟有很深的感情,于心不忍。在自殺的關(guān)口停下了腳步。
蘇軾在黃州走向了人生的成熟,在黃州山水的慰藉和啟迪中,從“小我”實現(xiàn)了“超我”的蛻變。
〔ppt展示〕東坡。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
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
自愛鏗然曳杖聲。
2.蘇軾“超脫”的內(nèi)涵。
蘇軾的超脫是隨遇而安,坦對現(xiàn)實;是懂得放下,積極生活。這絕不是對人生無追求的得過且過或遇到一點挫折困難就放棄,而是對命運的坦誠擁抱和個人生命的充分綻放,其本質(zhì)是對生活的熱愛與珍惜。
蘇軾的超脫,是大度的包容,是歷經(jīng)風暴雨驟后的云淡風輕,是直面多舛人生的堅韌和豁達,是閱盡生活波瀾、看遍世事變遷、熔鑄儒道佛思想精髓的生命智慧。
3.蘇軾的“超脫”給我們的啟示。
〔ppt展示〕。
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斗的舍棄是虛偽的,
沒有經(jīng)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
——傅雷。
人生是應(yīng)該有所追求的。對于年輕的我們,需要奮斗。
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
面對絕境,不妨放下,換一條路,繼續(xù)前行,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設(shè)計意圖:引領(lǐng)提升,指導(dǎo)人生)。
(10分鐘)。
1.問題:本詞是豪放詞的代表作,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赤壁之景的描寫上,畫面波瀾壯闊,雄奇壯美。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上,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以及豁達灑脫的胸襟。
2.朗讀傳情。
(設(shè)計意圖:把握特點,以聲傳情)。
(5分鐘)。
1.將“亂石穿空,…”改寫為150字散文。
2.比較《雨霖鈴》與《赤壁懷古》運用意象、表達情感上的特點。
3.課后閱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余秋雨《東坡突圍》。
莫礪鋒《東坡的文化意義》(揚州講壇)。
(設(shè)計意圖:鞏固所學,拓展視界)。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1、領(lǐng)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shù)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
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shù)美的感染力。
【教學難點】。
1、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shù)美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步聚】。
一、導(dǎo)入新課。
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二、詩詞閱讀“三看”(投影顯示)。
看題目看作者看注釋。
1、根據(jù)投影提示,指導(dǎo)學生在閱讀之前先關(guān)注詩詞的這三個部分。
2、學生討論后交流看完這三部分的收獲(教師加以指導(dǎo),投影顯示答案)。
看題目懷古主要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fā)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板書:寫景敘事抒情)。
看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看注釋黃州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突遭逮捕審訊,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三詠赤壁,此赤壁非彼赤壁也)。
三、詩詞閱讀思路相知——相識(投影顯示)。
(一)、與詩詞的“相識”階段。
1、根據(jù)下面的提示學生自主閱讀詞作,質(zhì)疑交流。
1)、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讀懂詩詞字面的含義。
2)、上片寫景。
下片抒情。
2、在初讀的基礎(chǔ)上,對學生的朗誦加以指導(dǎo),播放《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之大江東去》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朗誦片段。
(二)、與詩詞的“相知”階段。
1、“文字是生命的。
酒”,詩歌的文字尤其如此。要想真正讀懂一首詩詞是必要與之“相知”之后的,與詩詞“相知”就是對文字的揣摩、體味,聯(lián)想、想象(投影顯示)。
2、學生討論: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豪放派詞的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描繪壯景,抒發(fā)豪情。那這首詞是如何體現(xiàn)豪放詞派的這些特點的,請大家從詞作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加以賞析。(投影顯示)。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3、學生交流,教師對重點字句加以引導(dǎo)。(板書)。
上片寫景:驚心動魄的美麗。
下片抒情:瀟灑多情的感傷。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間有如長江之水滾滾東。
流一樣一去不返,使人想到了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而流傳千古的英雄人物在這奔流不息的江水中被時間淘洗的了無痕跡。
2)、“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著力表現(xiàn)周瑜的儒將風采,輝煌戰(zhàn)功。(注意:詞人對周瑜的態(tài)度,既有仰慕之感,又有不屑之情)。
3)、“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年過半百的詞人神游于古戰(zhàn)場,為自己的多情而發(fā)笑。(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詞人對周瑜的態(tài)度,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
4、教師總結(jié)(投影顯示)。
要知道個人的情感無論多么強烈在宏闊壯烈的歷史巨變中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矯揉造作。所以不必為此再徒勞地感傷應(yīng)當享受人生笑傲江湖。蘇軾就在這種個人與歷史的強烈對比中獲得了對人生的自覺從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達觀世事。
四、拓展研究(投影顯示)。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BR>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五、學生反復(fù)吟誦作品。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詞。
2、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第六頁:總結(jié)課文。
第九頁:思考練習。
頁面解說:此練習頁面主要要檢測學生對詩詞鑒賞領(lǐng)悟情況,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下面的詩詞教學中及時補過。
二、制作要領(lǐng):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兩個文本框,分別輸入“思考練習”和具體練習內(nèi)容;
2、調(diào)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顏色,并設(shè)置適當?shù)膭赢嬓Ч?BR> 三、操作要領(lǐng)。
1、詩詞教學應(yīng)突出朗讀,朗讀可以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因沒有錄音帶,中沒有朗讀的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應(yīng)注意加強,不可忽略。
2、分析課文時,應(yīng)將問題和填表相結(jié)合,在問題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寫,否則將影響到對的理解。
3、比較閱讀時應(yīng)將兩首豪放詞之間的'共同點和與婉約詞的區(qū)別講解清楚,便于豪放詞特點的歸納。
4、應(yīng)將鑒賞詩詞的內(nèi)容貫穿到教學過程中,不可單方面強調(diào),那樣不利于學生對詩詞鑒賞的掌握。
四、預(yù)期效果。
本注重對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閱讀詩詞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蘇軾的其人其事與所了解,對詞人的遭遇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能有一定的領(lǐng)悟,同時能比較容易地辨別出詞的風格特點,能進行簡單的詩詞鑒賞。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念奴嬌.赤壁懷古》里的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小編整理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1.“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類題的作法是:先翻譯詩句的意思,接著概述詩句的內(nèi)容,再闡釋特征或作用。
2.此題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詞中“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點。詩人寫歷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據(jù)詞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實意圖。
答案:1.描繪出了一幅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戰(zhàn)場景象。先寫江岸,后寫江水?!皝y”寫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聳入云的動勢,“驚”字擬人,寫巨浪聲勢;“拍”寫江濤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卷”寫江浪洶涌,形象真切;“千堆雪”,運用借喻描繪浪花千層,繪形繪色,壯觀可感。
2.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教師指導(dǎo)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語文課堂教學。
【學習目標】。
通過賞析研討,學生能夠把握詞中創(chuàng)造的形象,品味詞作表達的情感,了解詞作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進而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方法】。
朗讀,直觀感受,咀嚼語言,比較閱讀,知人論世。
【教學模式】。
合作研討,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組織研討,引導(dǎo)思考。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課前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二、熟悉課文。
1、放朗誦錄音。
學生自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
2、檢查預(yù)習,疏通字詞:
〔幻燈二〕學生主動站出來,不看書回答?!熬]巾”“檣櫓”“尊”“酹”的意思是什么?“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這一句怎么理解?(指出這一句是倒裝句。)。
三、文本研讀。
1、齊讀上闋:
〔幻燈三〕提問:詞的上闋描繪了怎樣的赤壁圖景?有怎樣的作用?
第一問參考答題思路:寫到了哪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再總的概括一下赤壁景色的特點。
(杜絕學生說一個詞就算完了的現(xiàn)象,用清晰的思路完整地回答問題。)。
要求學生在思考第一個問題時作“換詞比較”的工作:將“大江東去”改為“長江東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改為“巨石巍峨,波濤擊岸,激起千層浪”,是不是可以呢?(杜絕學生全憑感覺說一個詞就算完了的現(xiàn)象,提示他們要準確深入體會景物特點,就要細細咀嚼語言;提供換過詞語的句子,一是要他們采用比較的辦法,二是指出了有表現(xiàn)力的、應(yīng)該細細咀嚼的詞語,使學生明確方向,節(jié)省時間。)。
提供課外詩詞: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李白《廬山謠》)。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柳永《八聲甘州》)。
“閣中弟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詩》)。
(為學生比較“大江東去”和“長江東流”提供更多的'資料,拓展學生視野。)。
第二個問題注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聯(lián)系上下闋來考慮。提供《荷花淀》中的環(huán)境描寫的文字資料。(聯(lián)系學生學過的課文,來幫助理解第二問。)。
〔幻燈九〕在思考討論前,看一組圖片,配以浪濤之聲。(讓學生直觀感受詞中“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圖景。)。
學生分組,展開討論。
學生發(fā)言,全班交流。
〔幻燈四〕明確:描繪赤壁景色,寫到的景物有江、山、浪等。用一個“大”和一個“去”字來描繪江水,寫出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浪濤滾滾,奔騰不息,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而“長江東流”則無此氣勢,須再用“滾滾”等修飾語才可,如“滾滾長江東逝水”。如加上“無語”“空自”等詞語則是全另一番意境了。)。
教師領(lǐng)讀這一句,學生跟讀,背誦。
“亂”“穿”等詞語各有其生動的表現(xiàn)力,寫出了山和浪的特點。亂-險怪;穿-高峻且化靜為動;驚-聲勢浩大;拍-澎湃有聲;卷-翻江倒海;雪-繪形繪色。
赤壁景色可以用“宏偉開闊,雄奇壯麗”等詞語來形容。
教師領(lǐng)讀這幾句,學生跟讀,背誦。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是一個過渡句,描繪壯麗赤壁景色為下闋英雄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并且烘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
教師領(lǐng)讀這幾句,學生跟讀,背誦。
一生站起讀上闋,全班齊背上闋。
2、齊讀下闋:
〔幻燈五〕提問:詞的下闋塑造了怎樣的周瑜形象?其作用是什么?
出示詞《沁園春·雪》,想想,詞中寫到古代英雄有什么作用?
〔幻燈十〕在思考討論前,看周瑜圖片,及有關(guān)小喬初嫁和火燒赤壁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周瑜形象并與詞中之形象比較。)。
學生分組,展開討論。
學生發(fā)言,全班交流。
〔幻燈六〕明確:“小喬初嫁了”寫出了周瑜的年輕有為,美人襯英雄;“雄姿英發(fā)”寫周瑜氣概不凡,風姿俊朗;“羽扇綸巾”顯得從容儒雅;“談笑間”表現(xiàn)其指揮若定(輕松鎮(zhèn)定胸有成竹);“檣櫓灰飛煙滅”則表明戰(zhàn)果輝煌,大獲全勝,建立了蓋世功業(yè)。
教師領(lǐng)讀“遙想公瑾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幾句,學生跟讀,背誦。
塑造周瑜的英雄和自己的形象形成對照,自然引出下文對自身的感慨。
延伸問題: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呢?應(yīng)抓住哪些語句?抓住“早生華發(fā)”四字。
〔幻燈十一、十二〕介紹蘇軾,重點在其被貶黃州的遭遇。學生回答。
明確:詞人懷古傷今,表達自己了光陰虛擲、壯志未酬的感慨。
教師領(lǐng)讀最后一層,學生跟讀,背誦。
一生站起讀下闋,全班齊背下闋。
四、總結(jié)。
〔幻燈七〕學生自由朗讀全詞,齊背。生起立朗讀。
五、拓展作業(yè)。
2、課后閱讀蘇軾另外的詞作《江城子》和《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比較詞作不同的風格。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shè)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shè)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fù)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dǎo)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本詞的思想內(nèi)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xiàn)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wèi)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cè)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shè)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nèi)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必須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一)導(dǎo)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題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nèi)容。介紹詞的有關(guān)常識。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guān)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zhuǎn)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fù)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fù)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紹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詩詞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fā)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xiàn)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lián)系著詞的內(nèi)容,腦海聯(lián)想到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chǔ)。
2、指導(dǎo)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jié)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脫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四)品析詞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么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叭说朗恰比齻€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結(jié)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上闋以誦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guān)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zhàn)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靶坛跫蘖恕?,靜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wù)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5、“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yīng)為“神游故國”;“多情應(yīng)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yīng)為“應(yīng)笑我多情”?!扒椤?,指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霸缟A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fù)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yīng)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下闋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發(fā)”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五)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業(yè)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作業(yè)為背誦本詞和自學《江城子記夢》,體會同一詞人作品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dǎo)檢查作業(yè)時可以強調(diào)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我們所強調(diào)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設(shè)想:指導(dǎo)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
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格特點。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shè)計意圖。
初步感知1、?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3、?朗誦。1、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試讀。知人論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讀鑒賞1、?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
2、?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fā)了哪些懷古情思?
4、?小結(jié):實景與虛境思考回答:
1、?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5、?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指名朗讀詩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點?
5、?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2、?歸納主題、寫作方法;
3、?指導(dǎo)把意境的方法。填寫表格。
體會豪放風格對比鞏固。
訓練能力。
指點方法。
五、作業(yè)?課外選讀一兩首詩詞,試把握其意境。鞏固延伸。
板書設(shè)計?: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
實景????亂石??????虛境???一時多少豪杰。
驚濤????????????????????????????????意境。
江月?????????????周郎風采功業(yè)。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壯志難酬。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通過比較閱讀,引導(dǎo)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步驟方法,提高學生理解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為一體的手法。
2、通過教師點撥、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強虜”“檣櫓”的不同以及結(jié)尾的理解。
3、通過朗讀,理解豪放詞特點及詞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蘇祠豪放的特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和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的胸襟和進取精神。
一、導(dǎo)入課文。
1、猜猜作者。
中國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評價一個人。我們今天就上他的課,猜猜他是誰?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一個大書法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個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酒仙,一個小丑(幻燈片投影)。
2、學生介紹蘇軾、了解蘇軾。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
2、明確詞牌名、題目及詞的類別:懷古詩。
明確懷古詩特點: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3、速讀上闕。提問:(觀眼前之景)最有氣勢的是哪句?(自由發(fā)言)。
明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問:哪幾個字富有表現(xiàn)力?來說說看。
分析:“穿”寫出亂石高聳入云的動態(tài),化靜為動。描摹出山勢之險要、高峻?!芭摹泵枘〕龀啾谒畡輿坝颗炫??!熬怼北憩F(xiàn)出驚濤驚天動地、波瀾壯闊的氣勢。
三句運用夸張、擬人、比喻等手法,從形狀、聲音、顏色等方面寫出赤壁雄奇壯美、波瀾壯闊的景象。(板書:描壯美之景)。
提問:有版本作“驚濤裂岸”,試和原文比較,你認為哪個更好?(自由闡述)。
明確:“拍”更好些,“擬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動態(tài)感強,而且其中還暗含聲響?!傲寻丁笔菑摹靶巍鄙蟻韺?,這和第一句的視角重復(fù)了。三句分別從形、聲、色三個角度寫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齊讀感受赤壁的壯美,領(lǐng)略蘇祠的豪放。
4、提問:作者在描摹了壯美之景后,用了一句過渡句過渡到寫什么上?
明確: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過渡到歷史人物上。
5、提問:作者站在赤壁古戰(zhàn)場上想到了誰?他有何特點?(依文找特點)。
明確: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年輕有為鎮(zhèn)定自若……。
“小喬初嫁了”襯托出周瑜年輕有為,春風得意。
“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表現(xiàn)周瑜的儒雅、風度翩翩。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刻畫了周瑜從容自若,指揮若定的形象。
6、提問:“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有版本作“檣櫓灰飛煙滅”,你認為哪個更好?
明確:“強虜”是突出敵方強大,襯托周瑜的英雄形象?!皺{櫓”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萬水軍,更能體現(xiàn)水軍的特點。
7、提問:三國時期,有很多的風流人物,為什么蘇軾想到的卻是周瑜?(出示圖表,學生分組討論)。
人物周瑜蘇軾。
年齡3447。
生活幸福美滿貧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英俊瀟灑早生華發(fā)。
職位東吳大都督黃州團練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一事無成。
明確:感嘆自己雖身懷報國之志卻得不到統(tǒng)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所以才有了“多情應(yīng)笑我”的感嘆。(板書:嘆風流之人)。
8、提問:對詞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認為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我安慰,比較曠達;也有人認為此時的蘇軾比較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學生討論)。
明確:曠達多于消沉。
蘇軾和周瑜相比,蒼涼和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沒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開。他在想:所有風流人物都將隨歷史的潮流而被滌蕩了,即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所以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祀江月,這其實就是林語堂評價的“他是天生的樂觀派”。(板書:抒曠達之情)。
9、齊讀下闕并自由朗讀試著背誦這首詞。
三、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懷古詩: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課后閱讀(1)林語堂《蘇東坡傳》(2)余秋雨《東坡突圍》。
四、在齊聲朗讀中下課。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4、誦讀、背誦。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yè)無成的感慨。結(jié)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shù)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nèi)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diào)、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冻啾趹压拧肥呛婪排伤卧~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fā)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濃厚興趣。
2.學習習慣:知識面仍較為狹隘,習慣于教師滿堂灌式的被動接受式的傳統(tǒng)教學,缺乏獨立發(fā)現(xiàn)和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交往:多表現(xiàn)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xié)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采用誦讀感悟式教學。本詞是宋詞中的經(jīng)典,文辭優(yōu)美,感情濃厚,境界開闊,應(yīng)引導(dǎo)學生多多誦讀,品味語言,感悟意境,特別是抒情部分更要細心玩味。誦讀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加強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一石二鳥。
【導(dǎo)入新課】。
課前三分鐘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展示: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寫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寫弛馬射虎的孫權(quán))。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足智多謀的周瑜)。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寫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們最欣賞哪一位英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張飛:勇猛豪爽、天真魯莽;趙云:忠肝義膽、武藝超群;黃忠:老當益壯、獻身精神;周瑜:年輕有為、足智多謀)。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蘇軾最欣賞的又是誰呢?(周瑜)三國時代涌現(xiàn)出這么多的英雄人物,為什么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鐘呢?(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開聲來朗讀,在文章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朗讀環(huán)節(jié)】。
1、全班齊讀。
朗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課文第42頁有這么一句話:“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币馑季褪钦f像這類豪放派的文章應(yīng)該讀得高亢激昂、鏗鏘有力。
2、名家范讀。
節(jié)奏感很強: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經(jīng)過剛才的朗讀,大家所感受到的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呢?(豪放)。
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是如何體現(xiàn)出這股豪放的,我們后頭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xiàn)豪放的精神?)。
【題目】。
“念奴嬌”為詞牌名,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diào)因此而得名。題目是“赤壁懷古”,告訴我們這首詞的主要內(nèi)容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進行懷古,緬懷古人。(板書:勾畫美景————緬懷古人)。
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nèi)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文章的寫景片段(上闕)。
2、提問:上闕描寫了赤壁古戰(zhàn)場怎樣的景色?或你腦海中的意境,它的特點是怎樣的?請用一個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討論明確:雄渾、壯闊,撼人心魄,氣勢恢宏、磅礴、似有氣吞天下之勢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統(tǒng)一,意思接近即可。)。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明確:三個詞――淘、穿、卷。
(1)淘。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勢,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歷史的推進。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曠遠、深邃的意境,給了我們一個廣闊的空間與時間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個“淘”字,一下了如過電影般推到了我們的眼前。讀到這樣詩句,讓我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三國演義》中的那首卷簾詞。(一起背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笨梢赃@樣說滾滾東流的江水已經(jīng)超脫了物理意義上水的概念,它已經(jīng)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2)穿。寫出了山巖高聳入云的動勢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寫出了浪花的洶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師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個“卷”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币粋€“卷”字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可謂有聲有色。
你看這圖片,先來大處的景,大江洶涌奔騰,然后鏡頭往前移,目標慢慢縮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亂地直刺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張圖景明了了,你們看江水奔馬轟雷,十分驚心動魄。而我們?yōu)橹渖吓_詞的話,就可以用上“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畫的江山透著的是如此非凡的氣勢,有種“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臺布置完畢,序幕拉開,背景就是如畫的江山。追光燈亮起來了,照在了哪里???(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場了)。
這個周瑜怎么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有關(guān)周瑜的片段。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BR> 1、稱呼:公瑾、周郎(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著對周瑜的尊敬,親切)。
2、婚姻:小喬初嫁了(我們平常說“出嫁”是哪兩個字呢?——出嫁。問題來了,考慮一下,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出嫁”與這邊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教師總結(jié):蘇軾記周瑜,主要是記起赤壁之戰(zhàn),但在此卻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細節(jié),“小喬剛剛出嫁”,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但如果按實際情況選擇了“出嫁”這個詞語的話,小喬已為老喬,那么便不夠美了,而周瑜同樣的也在變化,所以美女襯英雄,以“小喬剛出嫁”這點更襯出周瑜的年輕有為、春風得意,足以令人艷羨。藝術(shù)嘛,為了表達需要,有時可以虛構(gòu)的。
3、長相——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這是周瑜的儀容裝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是當時時髦的儒將打扮,更顯出了他作為指揮官的那種瀟灑從容。)。
4、作戰(zhàn)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打仗卻還在談笑,顯然不把敵人放在心上,對戰(zhàn)爭有著必勝的把握。赤壁之戰(zhàn)對于東吳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zhàn)爭,3萬對10萬。而作為統(tǒng)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越發(fā)地從容、沉著。談笑間,借著東南風,巧用火攻燒掉了曹操的戰(zhàn)船。“檣櫓”點出了水戰(zhàn),“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zhàn)爭的勝利場面。)。
到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由“遙想”二字領(lǐng)起的六句,塑造了一個青年將領(lǐng)周瑜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的形象。
【蘇軾內(nèi)心】。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后流連的去處。面對著這樣的周瑜,蘇軾心里自是有個比較,且看二人的對比資料,板書如下: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很有才華的,詩歌方面與江西詩派的核心人物黃庭堅并稱“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蘇辛”;書法方面與米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梢娝鞘钟胁湃A的,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蘇東坡來黃州之前,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議與妒忌,他是帶著疲憊,滿心僥幸而又滿心絕望地,傷痕累累地來到黃州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zhèn)。這時的他已47歲,老之將至,卻功業(yè)無成。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著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難怪蘇軾發(fā)出了“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了。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yè),可以說是壯志未酬,心中涌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人生態(tài)度】。
但作者沒有被這種惆悵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BR> 這其實也就是他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蘇軾對比周瑜,這落差是極大的,更增添了他壯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極嗎?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特別想得開,“人生如夢”,人生猶如夢一般,所有風流人物不也都隨著大江而東去,洗滌蕩盡了嗎!那么又何必去執(zhí)著呢。人生不如意事有很多,所以他也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始的激昂慷慨,到后來的惆悵失意,最后趨于平靜。
【誦讀體驗】。
【歸納總結(jié)】。
學生參考板書,解決第二個問題: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xiàn)?
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赤壁之景的描寫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畫面波瀾壯闊,雄奇壯美。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上,通過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
這就是蘇軾的全詞了,上半闕寫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闋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發(fā)出了自己壯志難酬之情。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一
一、教材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學設(shè)想: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fù)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dǎo)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本詞的思想內(nèi)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xiàn)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wèi)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cè)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shè)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相結(jié)合。
(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nèi)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必須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題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nèi)容。介紹詞的有關(guān)常識。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guān)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詞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zhuǎn)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fù)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fù)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紹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詩詞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fā)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xiàn)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lián)系著詞的內(nèi)容,腦海聯(lián)想到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chǔ)。
2、指導(dǎo)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jié)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脫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四)品析詞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么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叭说朗恰比齻€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鼋Y(jié)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上闋以誦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guān)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zhàn)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靶坛跫蘖恕保o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wù)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5、“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yīng)為“神游故國”;“多情應(yīng)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yīng)為“應(yīng)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早生華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fù)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yīng)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下闋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發(fā)”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五)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業(yè)。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二
1.熟讀并背誦全詞。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懷的表達方式。
3.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時具備博大胸懷的能力。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懷的抒情方式。
2.體會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1.誦讀法。
2.提問法。
3.講授法。
4.合作探究法。
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學。
一、導(dǎo)入新課。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同學們,剛才播放的應(yīng)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皇赘枨恰度龂萘x》的片頭曲,這首歌曲會讓我們想到那個鼓角爭鳴、充滿紛爭的亂世——三國,那是個催生英雄的時代,如今雖世殊時異,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傳。請看下面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馳馬射虎的孫權(quán))。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文武雙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qū)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現(xiàn)處不愧青天。
(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時期的英雄,作為蘇軾,他又最欣賞誰呢?(周瑜)三國英雄如此眾多,為何他偏偏對周瑜如此推崇?(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放聲朗讀全詞,在其中尋找答案吧。
二、朗讀全詞。
1.教師范背。
2.全班齊讀,并思考: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呢?(豪放)。
好,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如何體現(xiàn)出這種豪放的呢?我們后文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xiàn)豪放精神?)。
三、分析題目。
“念奴嬌”是本詞的詞牌名,其調(diào)高亢,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diào)因此而得名。
“赤壁懷古”是這首詞的題目,告訴我們的主要信息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緬懷古人。(板書:寫景——懷人)。
那么,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nèi)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四、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本詞的上闋。
2.提問:上闋描寫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體現(xiàn)了赤壁的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2.雄偉壯觀。(意思接近即可)。
3.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景象,但從作者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它的雄奇,這完全歸功于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試就以上面三句為例分析。
學生討論后明確:用詞:“穿”、“拍”、“卷”;手法:夸張、擬人、比喻。
“穿”字寫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寫出波濤撞擊巖石發(fā)出的聲響;“卷”字則寫出波濤起浪后的洶涌澎湃。
4.試分析此段景描寫的作用。
明確:渲染氣氛,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蓄勢。
研講: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洶涌澎湃,然后鏡頭慢慢前移,我們會依次看到散亂高聳的山石直沖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的撞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似雪的波浪。如果在這樣的鏡頭中在配上詩朗誦,那就是“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而這就是我們的赤壁古戰(zhàn)場,我們的“如畫江山”。
五、人物形象分析。
同學們,我們的舞臺布置已然完畢,背景就是這如畫的江山,當追光燈亮起,照在哪里???(豪杰。最終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時,主人公出場。)。
這個周瑜怎么樣啊,請同學們讀有關(guān)周瑜的部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稱呼:公瑾。稱字表示尊敬。
2.婚姻狀況:小喬初嫁了。思考: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
要點:年輕有為;襯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孫權(quán)的親戚關(guān)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條件。
3.相貌打扮: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總結(jié);威武英俊、風度翩翩,儒將風采(當時比較時髦的裝扮)。
4.作戰(zhàn)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點撥:以少對多,卻能如此淡定,更顯其英雄本色。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遙想”以下幾句塑造出一位春風得意、威武英俊、意氣風發(fā)的青年將領(lǐng)的形象。
六、蘇軾內(nèi)心活動。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依舊,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yè)的地方,卻是作者被貶之后游歷的去處,面對這樣的周瑜,面對如此的功業(yè),他心里是有個比較的,且看下圖:
周瑜————————蘇軾。
年齡:剛過而立年近半百。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何許人也?他很有才華,散文方面很有造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創(chuàng)宋代豪放詞風,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擅長書畫,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伤氖送緟s極為坎坷,“烏臺詩案”不僅使他官場受挫,更險遭殺頭之禍,于是他是帶著一身的疲憊,滿心的傷痕,來到黃州這個荒涼的小鎮(zhèn),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卻不能同周瑜一樣建立功勛,可以說壯志未酬,但他還是渴望建立功業(yè),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難怪他發(fā)出“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這樣的感慨了。
七、合作探究:“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體現(xiàn)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情感?(解決詞中體現(xiàn)的豪放精神)。
明確: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雖然不失優(yōu)秀,可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yè),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為同他們?yōu)榘椋攀怯篮恪?憶《赤壁賦》)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tài)度。
總結(jié):此句反應(yīng)了作者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在貌似自我安慰的言辭中激蕩著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
八、高考延伸。
提問: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首先我通過豪放詞的代表作引入,在朗誦中體會這首詞的豪放。其次,抓住詞的題目是地點加懷古,懷古詞如何鑒賞在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已詳細講過,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從觀眼前之景,思歷史人事,抒一己之懷這三方面進行把握。
寫景主要集中在上片,在鑒賞時一方面結(jié)合高考,講寫景句會出現(xiàn)的題型和解題方法。另一方面,把婉約派代表作《雨霖鈴》中的寫景句挑出來與蘇軾豪放派的句子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二者的區(qū)別。
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用以自傷,流露出羨慕之情。從蘇軾對周瑜的稱呼郎和公瑾也能看出來,另外,從年齡、職務(wù)、外貌、際遇四個方面對比用一副對聯(lián)總結(jié):情場、官場、戰(zhàn)場,場場得意;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這個時候,才把主動權(quán)下放給學生讓他們討論,引導(dǎo)的方向是積極。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三
1.熟讀并背誦全詞。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懷的表達方式。
3.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時具備博大胸懷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懷的抒情方式。
2.體會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提問法。
3.講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學用具】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同學們,剛才播放的應(yīng)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皇赘枨?,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這首歌曲會讓我們想到那個鼓角爭鳴、充滿紛爭的亂世——三國,那是個催生英雄的時代,如今雖世殊時異,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傳。請看下面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馳馬射虎的孫權(quán))。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文武雙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qū)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現(xiàn)處不愧青天。
(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時期的英雄,作為蘇軾,他又最欣賞誰呢?(周瑜)三國英雄如此眾多,為何他偏偏對周瑜如此推崇?(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放聲朗讀全詞,在其中尋找答案吧。
二、朗讀全詞。
1.教師范背。
2.全班齊讀,并思考: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呢?(豪放)。
好,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如何體現(xiàn)出這種豪放的呢?我們后文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xiàn)豪放精神?)。
三、分析題目。
“念奴嬌”是本詞的詞牌名,其調(diào)高亢,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diào)因此而得名。
“赤壁懷古”是這首詞的題目,告訴我們的主要信息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緬懷古人。(板書:寫景——懷人)。
那么,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nèi)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四、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本詞的上闋。
2.提問:上闋描寫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體現(xiàn)了赤壁的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2.雄偉壯觀。(意思接近即可)。
3.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景象,但從作者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它的雄奇,這完全歸功于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試就以上面三句為例分析。
學生討論后明確:用詞:“穿”、“拍”、“卷”;手法:夸張、擬人、比喻。
“穿”字寫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寫出波濤撞擊巖石發(fā)出的聲響;“卷”字則寫出波濤起浪后的洶涌澎湃。
4.試分析此段景描寫的'作用。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四
3、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誦本詞,并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一節(jié)課。
教學方法: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一部《三國演義》,展示了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當我們回首這些千古英雄時,一定有許多的感慨涌上心頭,豪放派詞人蘇軾在緬懷這些英雄時抒發(fā)了怎樣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讓我們踏著音樂,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伴奏,作為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二、生生對話,了解作者。
1、回憶作者,指生回憶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2、簡介背景: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這時蘇軾年已四十七,事業(yè)無成,政治失意,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老師總結(jié),點擊幻燈片,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
三、朗誦課文,生生對話。
1、欣賞課文朗誦:注意朗誦的語氣。(結(jié)合視頻,配樂朗誦,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2、學生自由朗誦,指三名學生朗誦,后全班齊讀。(學生朗誦,配以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有種美感。)。
四、檢查預(yù)習,疏通詞意。(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jié)。)。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并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谠~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么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么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yè)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發(fā)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yè)思想的表現(xiàn)。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jié)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jié)。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yè)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后作業(yè):
周瑜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著“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shù)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通過比較閱讀,引導(dǎo)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步驟方法,提高學生理解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為一體的手法。
2、通過教師點撥、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強虜”“檣櫓”的不同以及結(jié)尾的理解。
3、通過朗讀,理解豪放詞特點及詞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蘇祠豪放的特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和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的胸襟和進取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
1、猜猜作者。
中國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評價一個人。我們今天就上他的課,猜猜他是誰?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一個大書法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個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酒仙,一個小丑(幻燈片投影)。
2、學生介紹蘇軾、了解蘇軾。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
2、明確詞牌名、題目及詞的類別:懷古詩。
明確懷古詩特點: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3、速讀上闕。提問:(觀眼前之景)最有氣勢的是哪句?(自由發(fā)言)。
明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問:哪幾個字富有表現(xiàn)力?來說說看。
分析:“穿”寫出亂石高聳入云的動態(tài),化靜為動。描摹出山勢之險要、高峻?!芭摹泵枘〕龀啾谒畡輿坝颗炫取!熬怼北憩F(xiàn)出驚濤驚天動地、波瀾壯闊的氣勢。
三句運用夸張、擬人、比喻等手法,從形狀、聲音、顏色等方面寫出赤壁雄奇壯美、波瀾壯闊的景象。(板書:描壯美之景)。
提問:有版本作“驚濤裂岸”,試和原文比較,你認為哪個更好?(自由闡述)。
明確:“拍”更好些,“擬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動態(tài)感強,而且其中還暗含聲響?!傲寻丁笔菑摹靶巍鄙蟻韺?,這和第一句的視角重復(fù)了。三句分別從形、聲、色三個角度寫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齊讀感受赤壁的壯美,領(lǐng)略蘇祠的豪放。
4、提問:作者在描摹了壯美之景后,用了一句過渡句過渡到寫什么上?
明確: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過渡到歷史人物上。
5、提問:作者站在赤壁古戰(zhàn)場上想到了誰?他有何特點?(依文找特點)。
明確: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年輕有為鎮(zhèn)定自若……。
“小喬初嫁了”襯托出周瑜年輕有為,春風得意。
“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表現(xiàn)周瑜的儒雅、風度翩翩。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刻畫了周瑜從容自若,指揮若定的形象。
6、提問:“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有版本作“檣櫓灰飛煙滅”,你認為哪個更好?
明確:“強虜”是突出敵方強大,襯托周瑜的英雄形象。“檣櫓”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萬水軍,更能體現(xiàn)水軍的特點。
7、提問:三國時期,有很多的風流人物,為什么蘇軾想到的卻是周瑜?(出示圖表,學生分組討論)。
人物周瑜蘇軾。
年齡3447。
生活幸福美滿貧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英俊瀟灑早生華發(fā)。
職位東吳大都督黃州團練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一事無成。
明確:感嘆自己雖身懷報國之志卻得不到統(tǒng)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所以才有了“多情應(yīng)笑我”的感嘆。(板書:嘆風流之人)。
8、提問:對詞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認為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我安慰,比較曠達;也有人認為此時的蘇軾比較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學生討論)。
明確:曠達多于消沉。
蘇軾和周瑜相比,蒼涼和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沒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開。他在想:所有風流人物都將隨歷史的潮流而被滌蕩了,即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祀江月,這其實就是林語堂評價的“他是天生的樂觀派”。(板書:抒曠達之情)。
9、齊讀下闕并自由朗讀試著背誦這首詞。
三、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懷古詩: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課后閱讀(1)林語堂《蘇東坡傳》(2)余秋雨《東坡突圍》。
四、在齊聲朗讀中下課。
單春。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六
1、品語言、賞意境,體會詞人情感,認識豪放詞風。
2、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yún)s壯志難酬的苦悶。
【教學重點】。
鑒賞詩詞中的景物描寫、人物刻畫和情感的抒發(fā)等內(nèi)容。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體會詞人所抒發(fā)的雖然壯志難酬,詩詞卻是豪壯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解法、情景導(dǎo)入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播放《滾滾長江東流水》歌曲,ppt展示歌詞,學生初步體會歌曲的豪邁之情,看歌詞的內(nèi)容。由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引入,體會看到長江東流,一去不復(fù)返,聯(lián)想到古今英雄,引出這節(jié)課所學的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ppt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蘇軾其人。
三、了解作者:
1、看練習冊第24頁,相關(guān)介紹;
2、介紹蘇軾顛沛流離的一生(重點):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
第一次是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今海南?。?,65歲遇赦北歸。
第一次,“烏臺詩案”是指:蘇軾在21歲時隨父親進京趕考,受到當時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在京城聲名大噪。就在心懷天下的蘇軾準備大展身手之時,其父親和母親相繼去世,蘇軾回鄉(xiāng)守孝。前前后后幾年的時候,等他再次回到朝廷的時候,這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已開始。但新政的實施,受到當時舊派的反對,其中包括歐陽修,因為政見的不合,歐陽修自請離京。然而蘇軾并沒有妥協(xié),而是上書皇上,談?wù)撔路ǖ谋撞?,身為宰相的王安石很憤怒,便在皇帝面前給蘇軾穿小鞋。被逼無奈之下,蘇軾自請離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任職。在湖州任職期間,例行公事,上書《湖州謝表》,但被新黨抓住辮子,說蘇軾“愚弄朝政”,諷刺政府、對皇上不忠,如此大罪死有余辜,還從蘇軾之前的詩詞中找出含有諷刺之意的句子。因此,才上任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也稱烏臺)逮捕入獄,面臨砍頭的境地,后因朝野元老及王安石本人的上書,說其罪不至死,后出獄,但被貶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虛職)。此次事件被稱“烏臺詩案”。
第二次政治迫害:此后,在經(jīng)歷了新舊黨輪番執(zhí)政,蘇軾再次回朝,看到的卻是舊黨執(zhí)政后,一味拼命壓制、盡廢新政。于是蘇軾上書抨擊,引起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再度外調(diào)。前前后后反復(fù)在59歲的時候被貶惠州,62歲更是被貶儋州(今海南省),相傳在當時,流放海南這種刑法僅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蘇軾在此地,卻并沒有消沉,而是辦學堂等,因此至今,人們?nèi)詫⑻K軾看作儋州文化的開拓者。在他65歲高齡的時候,遇大赦,復(fù)朝北歸,卻在途中去世。至今,東坡書院是海南省的著名旅游景點。
蘇軾在任職期間,以儒家思想為主,貶居時期,以老道思想為主。蘇軾一生體會到人生的艱難和命運的變幻,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也就是后來人們說的“外儒內(nèi)道”。
四、鑒賞詩詞:
1、誦讀詩詞(個讀、集體讀)注意字音字詞,整體感知;
景物描寫——赤壁壯景。
人物刻畫——周郎赤壁。
情感抒發(fā)——人生如夢。
壯闊。
2、結(jié)合課后第一題,先確定整首詞的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
整首詞描寫赤壁壯景,刻畫英雄人物周瑜,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懷,營造了一種壯闊的意境。
3、具體鑒賞: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長江滾滾東去,一去不復(fù)返,既是眼前景,又喻指時光流逝,風流人物銷聲匿跡,把讀者帶到千古興亡的歷史氛圍之中。
(2)景物描寫:
a:看ppt圖片,從直觀的角度感受赤壁壯景;
石——亂石穿空夸張。
濤——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比喻。
b:總結(jié)景物描寫的內(nèi)容(煉字和修辭等角度):
山石嶙峋高峻,浪濤洶涌,拍打堤岸卷起層層白浪,描繪出赤壁壯景。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結(jié)構(gòu)上起何作用?
明確:過渡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承上赤壁壯景;“一時多少豪杰”,啟下周郎赤壁,由景及人。
(4)人物刻畫:
小喬初嫁:年紀——年輕得意。
雄姿英發(fā):外貌——俊朗非凡。
羽扇綸巾:氣質(zhì)——儒雅倜儻。
談笑間:個性——從容嫻雅。
檣櫓灰飛煙滅:才能——破敵奇功。
周瑜。
從年紀、外貌、氣質(zhì)、個性等方面塑造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提問,為什么作者想起了周瑜?
明確:
將自己和周瑜作對比,突出自己功業(yè)未成的惆悵。
(5)情感的抒發(fā):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睂τ⑿蹣I(yè)績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樣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感慨人生如夢,想要抓緊時間,有所作為,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寄情江月,不失蘇軾的豪情。
五、小結(jié):
這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于作者被貶黃州之時,通過自己的所見(赤壁的亂石驚濤),引起自己的所想(千古英雄豪杰),所憶(周瑜年輕有為),不禁有所感(自己功業(yè)未成),表現(xiàn)出自己壯志未酬,卻只能寄情江月的豪情。最后,再聽一次《滾滾長江東流水》,在歌曲中再次感受蘇軾詞的壯闊和豪情。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七
2、體會作者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誦本詞,并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
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
一節(jié)課。
教學方法:
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四、檢查預(yù)習,疏通詞意。
(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jié)。)。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并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谠~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么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么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yè)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發(fā)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yè)思想的表現(xiàn)。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jié)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jié)。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yè)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后作業(yè):
周瑜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著“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shù)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八
2、體會作者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誦本詞,并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
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
一節(jié)課。
教學方法:
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四、檢查預(yù)習,疏通詞意。
(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jié)。)。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并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谠~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么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么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yè)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發(fā)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yè)思想的表現(xiàn)。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jié)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jié)。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yè)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后作業(yè):
周瑜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著“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shù)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九
一、教材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學設(shè)想: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fù)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dǎo)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本詞的思想內(nèi)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xiàn)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wèi)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cè)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shè)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相結(jié)合。
(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nèi)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必須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時數(shù):
六、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題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nèi)容。介紹詞的有關(guān)常識。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guān)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zhuǎn)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fù)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fù)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紹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詩詞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fā)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xiàn)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lián)系著詞的內(nèi)容,腦海聯(lián)想到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chǔ)。
2、指導(dǎo)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jié)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脫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四)品析詞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么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叭说朗恰比齻€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鼋Y(jié)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上闋以誦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guān)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zhàn)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小喬初嫁了”,靜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wù)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5、“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yīng)為“神游故國”;“多情應(yīng)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yīng)為“應(yīng)笑我多情”?!扒椤?,指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霸缟A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fù)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yīng)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下闋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發(fā)”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五)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業(yè)。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作業(yè)為背誦本詞和自學《江城子記夢》,體會同一詞人作品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dǎo)檢查作業(yè)時可以強調(diào)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我們所強調(diào)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
語文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應(yīng)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為宗旨。通過作品鑒賞活動,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品味語言,感受形象,理解思想內(nèi)容,發(fā)展想像能力和審美能力,形成獨特體驗,培育人文情懷;注重發(fā)揮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綜合功能,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堅持對話理論、建構(gòu)主義、人本主義指導(dǎo)下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建立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guān)系,在平等對話中加強點撥與引導(dǎo)。
知識與技能。
走近蘇軾,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詞風;掌握鑒賞方法,培養(yǎng)感悟和理解詩歌的能力;能樸素而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想象還原、關(guān)鍵詞品讀、求同探異、知人論世等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詞人豁達的胸襟,引導(dǎo)學生懂得蘇軾“達觀”的真正內(nèi)涵,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本詞為詠史懷古詞,是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貶官在黃州游覽城外赤鼻磯所作。站在滾滾東流水的長江邊,面對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風流人物”的功業(yè),想到了老而無成的自己,懷古抒懷,感傷與感奮交織,表達了復(fù)雜深刻的人生感受。該詞將寫景、詠史、懷古融為一體,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情感曠達,是豪放詞的代表作;黃州數(shù)年是蘇軾思想發(fā)生轉(zhuǎn)折的時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故本詞也是學生讀懂蘇軾的一個重要窗口。
從知識儲備來看,詞這種文體學生雖有所涉及,但缺乏鑒賞方法,容易淺嘗輒止,文本體驗的意識和深入思考的精神明顯不足;從年齡特點來看,學生多處于十六七歲,人生對他們來說還是一本過于深奧的書,對蘇軾“人生如夢”的慨嘆中所包含的深沉豐富的意蘊他們多半讀不出來。那么,教師的引導(dǎo)、點撥就尤為重要。
品味作品語言,領(lǐng)會詩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理解“人生如夢”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多媒體。
兩課時。
﹡課堂“三分鐘說話”練習(3分鐘):
曠世奇才蘇東坡〔ppt展示其詩、詞、散文、繪畫、書法等成就〕。
(設(shè)計意圖:走近作者,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聽說能力)。
(5分鐘)。
文赤壁在湖北黃岡,又稱東坡赤壁,誤認黃州赤鼻磯為赤壁,因為此地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長江南岸,隔江與烏林相望。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戰(zhàn)場,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大破曹操于此,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
(設(shè)計意圖:激趣探秘,設(shè)疑入境)。
5分鐘)。
思路:觀景——懷古——抒懷。
情感基調(diào):豪放。
(設(shè)計意圖: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42分鐘)。
(一)觀景。
1.找出描寫赤壁風景的句子。
2.請結(jié)合意象、關(guān)鍵詞想象還原,用自己的話描述赤壁風景教師相機點撥:“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讓學生感受景物的壯闊宏大,赤壁的奇險雄偉。
3.學生齊誦:“大江……千堆雪”,要求讀出豪邁的氣勢。
4.補充介紹赤鼻磯實景。
(ppt)陸游《入蜀記》說赤鼻磯“亦茅岡耳,略無草木”。范成大《吳船錄》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見所謂‘亂石穿空’之境,東坡詞賦微夸焉?!?BR> 教師:詞中描寫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想象,表面是在寫黃州赤壁的景色,實則是在描繪作者心中那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古戰(zhàn)場,我們從中感受到他不凡的抱負與闊大的胸襟。
(設(shè)計意圖:感受奇景,領(lǐng)會胸懷)。
(二)懷古。
1.問題引導(dǎo)。
(1)面對壯闊宏大、驚險雄偉的赤壁奇景,你會想到什么?蘇軾呢?
(2)蘇軾眼中,周瑜是個什么樣的形象?
(3)歷史上的赤壁之戰(zhàn),輝煌并非周瑜一人創(chuàng)造,為什么蘇軾獨獨想到周瑜呢?
2.討論交流,明確:
周瑜:風度儒雅、文武雙全、婚姻美滿、青年得志、意氣風發(fā)、建功立業(yè)。
這樣飽滿的人生狀態(tài)是舊時代所有受儒家思想主導(dǎo)的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蘇軾。蘇軾對周瑜的欣賞和仰慕,其實折射出他內(nèi)心的渴求。
讓我們來看一看蘇軾的人生軌跡。〔ppt展示蘇軾生平的幾次起落〕。
蘇軾才華橫溢,有儒家積極的入世精神,但命運多舛,仕途坎坷,被貶黃州。
〔ppt展示〕。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別人的輝煌,愈加襯托出自身的暗淡,相形之下,他怎不黯然神傷?故只能自嘲“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了。
(設(shè)計意圖:形象對比,領(lǐng)會神傷)。
(三)抒懷。
1.提問:“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明確:“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實則是充滿了詞人壯志未酬、功業(yè)未就的苦澀、酸辛、惆悵和傷感的。
2.問:“人生如夢”是在感嘆什么?結(jié)句“一尊還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極了?
“人生如夢”
引導(dǎo)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人生如夢一樣,
(短暫、虛幻、無常、飄渺…)。
教師:“人生如夢”我更傾向于作者是在感嘆“人生短暫”。依據(jù)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江永遠滾滾滔滔,千古人物不過風流一時,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再大的功業(yè)也不過是過眼煙云。依據(jù)二,這層意思在同時期的《赤壁賦》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確,借客之口表達人生苦短,江月永恒的悲哀。
〔ppt展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結(jié)句非消極之語。
既然人生猶如夢一般短暫,所有風流人物也都隨著大江而洗滌蕩盡了,那么又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那就放下吧,人生的內(nèi)容并不僅僅是這些?!耙蛔疬€酹江月”顯示作者的感情由惆悵傷感中解脫出來,復(fù)歸于平靜。表現(xiàn)了一種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和豁達的胸襟。
引導(dǎo)認識蘇軾的“放下”“超脫”
(1)比較蘇軾與某些同學。
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學,或缺乏人生追求,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或遇到一點挫折困難就淺嘗輒止,舉步不前,半途而廢。對師長的勸告不以為意,自以為是學蘇軾的超脫達觀,懂得“放下”。這種“放下”其實是一種“放任”或“放棄”。
蘇軾的超脫是適當?shù)胤畔?,是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并不是對人生沒有追求,得過且過。如果蘇軾沒有追求,如果他因為受到一些打擊就沉淪下去,得過且過,中國的文化將會出現(xiàn)一份沉重的清單。
〔ppt展示〕在古文寶庫中,近2000篇古文消失;在詩歌寶庫中,1000多首古詩就沒有了;在詞的寶庫中,200首詞就沒有了;然后,在中醫(yī)藥中,400多個寶貴的藥方就沒有了;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里,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詩帖》就沒有了;在日本的個人收藏室收藏的《枯木怪石圖》就沒有了;在杭州西湖上,將會失去一道宛如長龍臥波的堤岸蘇堤;在日常生活中類似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這類人生格言就沒有了;在遍布全球的中餐館里,那道肥而不膩的東坡肉就沒有了,還有然后……缺少了黃州的一詞二賦?!Z鋒《東坡的文化意義》(揚州講壇)。
(2)比較蘇軾與柳宗元、陶淵明。
柳宗元《小石潭記》“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暫時“放下”。
陶淵明《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厭惡官場,回歸田園——隱居避世。
蘇軾——徹底“放下”,在俗世中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更為灑脫積極。
(設(shè)計意圖:多元解讀,比較思辨)。
(20分鐘)。
1.蘇軾的涅槃之路。
蘇軾的人生幾度沉浮。他并非天生就是那么超脫的。蘇軾曾經(jīng)想過自殺。
〔ppt展示〕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這個月的最后一天。有一艘官船停在太湖里,這個船上有一伙官兵,一個欽犯叫蘇軾。那年是44歲,他一生活了66歲。原本是在湖州做知州的,朝廷突然派人將他抓捕,連夜押走。船舶壞了,在這里休息。蘇東坡心情焦慮,弟弟曾派人送信告訴他,罪名很重,誹謗朝政,命運不測。他想,此時此刻跳進湖里,了此殘生。對于古代的士大夫來說,士可殺不可辱。但是,當時官兵看管得很嚴。也由于對弟弟有很深的感情,于心不忍。在自殺的關(guān)口停下了腳步。
蘇軾在黃州走向了人生的成熟,在黃州山水的慰藉和啟迪中,從“小我”實現(xiàn)了“超我”的蛻變。
〔ppt展示〕東坡。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
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
自愛鏗然曳杖聲。
2.蘇軾“超脫”的內(nèi)涵。
蘇軾的超脫是隨遇而安,坦對現(xiàn)實;是懂得放下,積極生活。這絕不是對人生無追求的得過且過或遇到一點挫折困難就放棄,而是對命運的坦誠擁抱和個人生命的充分綻放,其本質(zhì)是對生活的熱愛與珍惜。
蘇軾的超脫,是大度的包容,是歷經(jīng)風暴雨驟后的云淡風輕,是直面多舛人生的堅韌和豁達,是閱盡生活波瀾、看遍世事變遷、熔鑄儒道佛思想精髓的生命智慧。
3.蘇軾的“超脫”給我們的啟示。
〔ppt展示〕。
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斗的舍棄是虛偽的,
沒有經(jīng)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
——傅雷。
人生是應(yīng)該有所追求的。對于年輕的我們,需要奮斗。
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
面對絕境,不妨放下,換一條路,繼續(xù)前行,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設(shè)計意圖:引領(lǐng)提升,指導(dǎo)人生)。
(10分鐘)。
1.問題:本詞是豪放詞的代表作,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赤壁之景的描寫上,畫面波瀾壯闊,雄奇壯美。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上,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以及豁達灑脫的胸襟。
2.朗讀傳情。
(設(shè)計意圖:把握特點,以聲傳情)。
(5分鐘)。
1.將“亂石穿空,…”改寫為150字散文。
2.比較《雨霖鈴》與《赤壁懷古》運用意象、表達情感上的特點。
3.課后閱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余秋雨《東坡突圍》。
莫礪鋒《東坡的文化意義》(揚州講壇)。
(設(shè)計意圖:鞏固所學,拓展視界)。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1、領(lǐng)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shù)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
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shù)美的感染力。
【教學難點】。
1、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shù)美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步聚】。
一、導(dǎo)入新課。
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二、詩詞閱讀“三看”(投影顯示)。
看題目看作者看注釋。
1、根據(jù)投影提示,指導(dǎo)學生在閱讀之前先關(guān)注詩詞的這三個部分。
2、學生討論后交流看完這三部分的收獲(教師加以指導(dǎo),投影顯示答案)。
看題目懷古主要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fā)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板書:寫景敘事抒情)。
看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看注釋黃州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突遭逮捕審訊,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三詠赤壁,此赤壁非彼赤壁也)。
三、詩詞閱讀思路相知——相識(投影顯示)。
(一)、與詩詞的“相識”階段。
1、根據(jù)下面的提示學生自主閱讀詞作,質(zhì)疑交流。
1)、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讀懂詩詞字面的含義。
2)、上片寫景。
下片抒情。
2、在初讀的基礎(chǔ)上,對學生的朗誦加以指導(dǎo),播放《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之大江東去》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朗誦片段。
(二)、與詩詞的“相知”階段。
1、“文字是生命的。
酒”,詩歌的文字尤其如此。要想真正讀懂一首詩詞是必要與之“相知”之后的,與詩詞“相知”就是對文字的揣摩、體味,聯(lián)想、想象(投影顯示)。
2、學生討論: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豪放派詞的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描繪壯景,抒發(fā)豪情。那這首詞是如何體現(xiàn)豪放詞派的這些特點的,請大家從詞作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加以賞析。(投影顯示)。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3、學生交流,教師對重點字句加以引導(dǎo)。(板書)。
上片寫景:驚心動魄的美麗。
下片抒情:瀟灑多情的感傷。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間有如長江之水滾滾東。
流一樣一去不返,使人想到了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而流傳千古的英雄人物在這奔流不息的江水中被時間淘洗的了無痕跡。
2)、“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著力表現(xiàn)周瑜的儒將風采,輝煌戰(zhàn)功。(注意:詞人對周瑜的態(tài)度,既有仰慕之感,又有不屑之情)。
3)、“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年過半百的詞人神游于古戰(zhàn)場,為自己的多情而發(fā)笑。(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詞人對周瑜的態(tài)度,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
4、教師總結(jié)(投影顯示)。
要知道個人的情感無論多么強烈在宏闊壯烈的歷史巨變中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矯揉造作。所以不必為此再徒勞地感傷應(yīng)當享受人生笑傲江湖。蘇軾就在這種個人與歷史的強烈對比中獲得了對人生的自覺從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達觀世事。
四、拓展研究(投影顯示)。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BR>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五、學生反復(fù)吟誦作品。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詞。
2、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第六頁:總結(jié)課文。
第九頁:思考練習。
頁面解說:此練習頁面主要要檢測學生對詩詞鑒賞領(lǐng)悟情況,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下面的詩詞教學中及時補過。
二、制作要領(lǐng):
1、在新幻燈片中插入兩個文本框,分別輸入“思考練習”和具體練習內(nèi)容;
2、調(diào)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顏色,并設(shè)置適當?shù)膭赢嬓Ч?BR> 三、操作要領(lǐng)。
1、詩詞教學應(yīng)突出朗讀,朗讀可以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因沒有錄音帶,中沒有朗讀的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應(yīng)注意加強,不可忽略。
2、分析課文時,應(yīng)將問題和填表相結(jié)合,在問題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寫,否則將影響到對的理解。
3、比較閱讀時應(yīng)將兩首豪放詞之間的'共同點和與婉約詞的區(qū)別講解清楚,便于豪放詞特點的歸納。
4、應(yīng)將鑒賞詩詞的內(nèi)容貫穿到教學過程中,不可單方面強調(diào),那樣不利于學生對詩詞鑒賞的掌握。
四、預(yù)期效果。
本注重對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閱讀詩詞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蘇軾的其人其事與所了解,對詞人的遭遇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能有一定的領(lǐng)悟,同時能比較容易地辨別出詞的風格特點,能進行簡單的詩詞鑒賞。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念奴嬌.赤壁懷古》里的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小編整理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1.“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類題的作法是:先翻譯詩句的意思,接著概述詩句的內(nèi)容,再闡釋特征或作用。
2.此題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詞中“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點。詩人寫歷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據(jù)詞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實意圖。
答案:1.描繪出了一幅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戰(zhàn)場景象。先寫江岸,后寫江水?!皝y”寫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聳入云的動勢,“驚”字擬人,寫巨浪聲勢;“拍”寫江濤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卷”寫江浪洶涌,形象真切;“千堆雪”,運用借喻描繪浪花千層,繪形繪色,壯觀可感。
2.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教師指導(dǎo)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語文課堂教學。
【學習目標】。
通過賞析研討,學生能夠把握詞中創(chuàng)造的形象,品味詞作表達的情感,了解詞作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進而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方法】。
朗讀,直觀感受,咀嚼語言,比較閱讀,知人論世。
【教學模式】。
合作研討,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組織研討,引導(dǎo)思考。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課前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二、熟悉課文。
1、放朗誦錄音。
學生自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
2、檢查預(yù)習,疏通字詞:
〔幻燈二〕學生主動站出來,不看書回答?!熬]巾”“檣櫓”“尊”“酹”的意思是什么?“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這一句怎么理解?(指出這一句是倒裝句。)。
三、文本研讀。
1、齊讀上闋:
〔幻燈三〕提問:詞的上闋描繪了怎樣的赤壁圖景?有怎樣的作用?
第一問參考答題思路:寫到了哪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再總的概括一下赤壁景色的特點。
(杜絕學生說一個詞就算完了的現(xiàn)象,用清晰的思路完整地回答問題。)。
要求學生在思考第一個問題時作“換詞比較”的工作:將“大江東去”改為“長江東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改為“巨石巍峨,波濤擊岸,激起千層浪”,是不是可以呢?(杜絕學生全憑感覺說一個詞就算完了的現(xiàn)象,提示他們要準確深入體會景物特點,就要細細咀嚼語言;提供換過詞語的句子,一是要他們采用比較的辦法,二是指出了有表現(xiàn)力的、應(yīng)該細細咀嚼的詞語,使學生明確方向,節(jié)省時間。)。
提供課外詩詞: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李白《廬山謠》)。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柳永《八聲甘州》)。
“閣中弟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詩》)。
(為學生比較“大江東去”和“長江東流”提供更多的'資料,拓展學生視野。)。
第二個問題注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聯(lián)系上下闋來考慮。提供《荷花淀》中的環(huán)境描寫的文字資料。(聯(lián)系學生學過的課文,來幫助理解第二問。)。
〔幻燈九〕在思考討論前,看一組圖片,配以浪濤之聲。(讓學生直觀感受詞中“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圖景。)。
學生分組,展開討論。
學生發(fā)言,全班交流。
〔幻燈四〕明確:描繪赤壁景色,寫到的景物有江、山、浪等。用一個“大”和一個“去”字來描繪江水,寫出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浪濤滾滾,奔騰不息,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而“長江東流”則無此氣勢,須再用“滾滾”等修飾語才可,如“滾滾長江東逝水”。如加上“無語”“空自”等詞語則是全另一番意境了。)。
教師領(lǐng)讀這一句,學生跟讀,背誦。
“亂”“穿”等詞語各有其生動的表現(xiàn)力,寫出了山和浪的特點。亂-險怪;穿-高峻且化靜為動;驚-聲勢浩大;拍-澎湃有聲;卷-翻江倒海;雪-繪形繪色。
赤壁景色可以用“宏偉開闊,雄奇壯麗”等詞語來形容。
教師領(lǐng)讀這幾句,學生跟讀,背誦。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是一個過渡句,描繪壯麗赤壁景色為下闋英雄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并且烘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
教師領(lǐng)讀這幾句,學生跟讀,背誦。
一生站起讀上闋,全班齊背上闋。
2、齊讀下闋:
〔幻燈五〕提問:詞的下闋塑造了怎樣的周瑜形象?其作用是什么?
出示詞《沁園春·雪》,想想,詞中寫到古代英雄有什么作用?
〔幻燈十〕在思考討論前,看周瑜圖片,及有關(guān)小喬初嫁和火燒赤壁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周瑜形象并與詞中之形象比較。)。
學生分組,展開討論。
學生發(fā)言,全班交流。
〔幻燈六〕明確:“小喬初嫁了”寫出了周瑜的年輕有為,美人襯英雄;“雄姿英發(fā)”寫周瑜氣概不凡,風姿俊朗;“羽扇綸巾”顯得從容儒雅;“談笑間”表現(xiàn)其指揮若定(輕松鎮(zhèn)定胸有成竹);“檣櫓灰飛煙滅”則表明戰(zhàn)果輝煌,大獲全勝,建立了蓋世功業(yè)。
教師領(lǐng)讀“遙想公瑾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幾句,學生跟讀,背誦。
塑造周瑜的英雄和自己的形象形成對照,自然引出下文對自身的感慨。
延伸問題: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呢?應(yīng)抓住哪些語句?抓住“早生華發(fā)”四字。
〔幻燈十一、十二〕介紹蘇軾,重點在其被貶黃州的遭遇。學生回答。
明確:詞人懷古傷今,表達自己了光陰虛擲、壯志未酬的感慨。
教師領(lǐng)讀最后一層,學生跟讀,背誦。
一生站起讀下闋,全班齊背下闋。
四、總結(jié)。
〔幻燈七〕學生自由朗讀全詞,齊背。生起立朗讀。
五、拓展作業(yè)。
2、課后閱讀蘇軾另外的詞作《江城子》和《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比較詞作不同的風格。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shè)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shè)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fù)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diào)。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lián)系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dǎo)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本詞的思想內(nèi)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xiàn)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wèi)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cè)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shè)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jīng)過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nèi)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tǒng)文化心態(tài)必須經(jīng)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一)導(dǎo)入課文,激發(fā)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題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nèi)容。介紹詞的有關(guān)常識。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等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guān)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zhuǎn)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fù)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fù)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紹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詩詞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lǐng)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fā)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xiàn)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lián)系著詞的內(nèi)容,腦海聯(lián)想到當時的戰(zhàn)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chǔ)。
2、指導(dǎo)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jié)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脫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四)品析詞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么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zhàn)場“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叭说朗恰比齻€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結(jié)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上闋以誦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guān)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zhàn)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靶坛跫蘖恕?,靜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wù)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5、“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yīng)為“神游故國”;“多情應(yīng)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yīng)為“應(yīng)笑我多情”?!扒椤?,指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霸缟A發(fā)”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fù)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yún)^(qū)別對待,采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tài)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我們應(yīng)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yè)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下闋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發(fā)”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五)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yè)、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gòu)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業(yè)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作業(yè)為背誦本詞和自學《江城子記夢》,體會同一詞人作品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dǎo)檢查作業(yè)時可以強調(diào)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我們所強調(diào)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設(shè)想:指導(dǎo)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
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格特點。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shè)計意圖。
初步感知1、?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3、?朗誦。1、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試讀。知人論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讀鑒賞1、?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
2、?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fā)了哪些懷古情思?
4、?小結(jié):實景與虛境思考回答:
1、?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5、?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指名朗讀詩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點?
5、?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2、?歸納主題、寫作方法;
3、?指導(dǎo)把意境的方法。填寫表格。
體會豪放風格對比鞏固。
訓練能力。
指點方法。
五、作業(yè)?課外選讀一兩首詩詞,試把握其意境。鞏固延伸。
板書設(shè)計?: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
實景????亂石??????虛境???一時多少豪杰。
驚濤????????????????????????????????意境。
江月?????????????周郎風采功業(yè)。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壯志難酬。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通過比較閱讀,引導(dǎo)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步驟方法,提高學生理解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為一體的手法。
2、通過教師點撥、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強虜”“檣櫓”的不同以及結(jié)尾的理解。
3、通過朗讀,理解豪放詞特點及詞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蘇祠豪放的特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和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的胸襟和進取精神。
一、導(dǎo)入課文。
1、猜猜作者。
中國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評價一個人。我們今天就上他的課,猜猜他是誰?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一個大書法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個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酒仙,一個小丑(幻燈片投影)。
2、學生介紹蘇軾、了解蘇軾。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
2、明確詞牌名、題目及詞的類別:懷古詩。
明確懷古詩特點: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3、速讀上闕。提問:(觀眼前之景)最有氣勢的是哪句?(自由發(fā)言)。
明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問:哪幾個字富有表現(xiàn)力?來說說看。
分析:“穿”寫出亂石高聳入云的動態(tài),化靜為動。描摹出山勢之險要、高峻?!芭摹泵枘〕龀啾谒畡輿坝颗炫??!熬怼北憩F(xiàn)出驚濤驚天動地、波瀾壯闊的氣勢。
三句運用夸張、擬人、比喻等手法,從形狀、聲音、顏色等方面寫出赤壁雄奇壯美、波瀾壯闊的景象。(板書:描壯美之景)。
提問:有版本作“驚濤裂岸”,試和原文比較,你認為哪個更好?(自由闡述)。
明確:“拍”更好些,“擬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動態(tài)感強,而且其中還暗含聲響?!傲寻丁笔菑摹靶巍鄙蟻韺?,這和第一句的視角重復(fù)了。三句分別從形、聲、色三個角度寫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齊讀感受赤壁的壯美,領(lǐng)略蘇祠的豪放。
4、提問:作者在描摹了壯美之景后,用了一句過渡句過渡到寫什么上?
明確: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過渡到歷史人物上。
5、提問:作者站在赤壁古戰(zhàn)場上想到了誰?他有何特點?(依文找特點)。
明確: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年輕有為鎮(zhèn)定自若……。
“小喬初嫁了”襯托出周瑜年輕有為,春風得意。
“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表現(xiàn)周瑜的儒雅、風度翩翩。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刻畫了周瑜從容自若,指揮若定的形象。
6、提問:“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有版本作“檣櫓灰飛煙滅”,你認為哪個更好?
明確:“強虜”是突出敵方強大,襯托周瑜的英雄形象?!皺{櫓”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萬水軍,更能體現(xiàn)水軍的特點。
7、提問:三國時期,有很多的風流人物,為什么蘇軾想到的卻是周瑜?(出示圖表,學生分組討論)。
人物周瑜蘇軾。
年齡3447。
生活幸福美滿貧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英俊瀟灑早生華發(fā)。
職位東吳大都督黃州團練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一事無成。
明確:感嘆自己雖身懷報國之志卻得不到統(tǒng)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所以才有了“多情應(yīng)笑我”的感嘆。(板書:嘆風流之人)。
8、提問:對詞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認為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我安慰,比較曠達;也有人認為此時的蘇軾比較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學生討論)。
明確:曠達多于消沉。
蘇軾和周瑜相比,蒼涼和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沒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開。他在想:所有風流人物都將隨歷史的潮流而被滌蕩了,即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所以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祀江月,這其實就是林語堂評價的“他是天生的樂觀派”。(板書:抒曠達之情)。
9、齊讀下闕并自由朗讀試著背誦這首詞。
三、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懷古詩:觀眼前之景寫歷史故事抒一己之懷。
課后閱讀(1)林語堂《蘇東坡傳》(2)余秋雨《東坡突圍》。
四、在齊聲朗讀中下課。
念奴嬌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4、誦讀、背誦。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yè)無成的感慨。結(jié)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shù)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nèi)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diào)、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冻啾趹压拧肥呛婪排伤卧~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fā)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濃厚興趣。
2.學習習慣:知識面仍較為狹隘,習慣于教師滿堂灌式的被動接受式的傳統(tǒng)教學,缺乏獨立發(fā)現(xiàn)和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交往:多表現(xiàn)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xié)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采用誦讀感悟式教學。本詞是宋詞中的經(jīng)典,文辭優(yōu)美,感情濃厚,境界開闊,應(yīng)引導(dǎo)學生多多誦讀,品味語言,感悟意境,特別是抒情部分更要細心玩味。誦讀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加強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一石二鳥。
【導(dǎo)入新課】。
課前三分鐘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展示: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寫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寫弛馬射虎的孫權(quán))。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足智多謀的周瑜)。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寫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們最欣賞哪一位英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張飛:勇猛豪爽、天真魯莽;趙云:忠肝義膽、武藝超群;黃忠:老當益壯、獻身精神;周瑜:年輕有為、足智多謀)。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蘇軾最欣賞的又是誰呢?(周瑜)三國時代涌現(xiàn)出這么多的英雄人物,為什么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鐘呢?(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開聲來朗讀,在文章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朗讀環(huán)節(jié)】。
1、全班齊讀。
朗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課文第42頁有這么一句話:“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币馑季褪钦f像這類豪放派的文章應(yīng)該讀得高亢激昂、鏗鏘有力。
2、名家范讀。
節(jié)奏感很強: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經(jīng)過剛才的朗讀,大家所感受到的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呢?(豪放)。
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是如何體現(xiàn)出這股豪放的,我們后頭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xiàn)豪放的精神?)。
【題目】。
“念奴嬌”為詞牌名,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diào)因此而得名。題目是“赤壁懷古”,告訴我們這首詞的主要內(nèi)容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進行懷古,緬懷古人。(板書:勾畫美景————緬懷古人)。
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nèi)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文章的寫景片段(上闕)。
2、提問:上闕描寫了赤壁古戰(zhàn)場怎樣的景色?或你腦海中的意境,它的特點是怎樣的?請用一個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討論明確:雄渾、壯闊,撼人心魄,氣勢恢宏、磅礴、似有氣吞天下之勢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統(tǒng)一,意思接近即可。)。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明確:三個詞――淘、穿、卷。
(1)淘。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勢,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歷史的推進。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曠遠、深邃的意境,給了我們一個廣闊的空間與時間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個“淘”字,一下了如過電影般推到了我們的眼前。讀到這樣詩句,讓我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三國演義》中的那首卷簾詞。(一起背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笨梢赃@樣說滾滾東流的江水已經(jīng)超脫了物理意義上水的概念,它已經(jīng)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2)穿。寫出了山巖高聳入云的動勢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寫出了浪花的洶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師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個“卷”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币粋€“卷”字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可謂有聲有色。
你看這圖片,先來大處的景,大江洶涌奔騰,然后鏡頭往前移,目標慢慢縮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亂地直刺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張圖景明了了,你們看江水奔馬轟雷,十分驚心動魄。而我們?yōu)橹渖吓_詞的話,就可以用上“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畫的江山透著的是如此非凡的氣勢,有種“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臺布置完畢,序幕拉開,背景就是如畫的江山。追光燈亮起來了,照在了哪里???(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場了)。
這個周瑜怎么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有關(guān)周瑜的片段。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BR> 1、稱呼:公瑾、周郎(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著對周瑜的尊敬,親切)。
2、婚姻:小喬初嫁了(我們平常說“出嫁”是哪兩個字呢?——出嫁。問題來了,考慮一下,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出嫁”與這邊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教師總結(jié):蘇軾記周瑜,主要是記起赤壁之戰(zhàn),但在此卻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細節(jié),“小喬剛剛出嫁”,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但如果按實際情況選擇了“出嫁”這個詞語的話,小喬已為老喬,那么便不夠美了,而周瑜同樣的也在變化,所以美女襯英雄,以“小喬剛出嫁”這點更襯出周瑜的年輕有為、春風得意,足以令人艷羨。藝術(shù)嘛,為了表達需要,有時可以虛構(gòu)的。
3、長相——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這是周瑜的儀容裝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是當時時髦的儒將打扮,更顯出了他作為指揮官的那種瀟灑從容。)。
4、作戰(zhàn)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打仗卻還在談笑,顯然不把敵人放在心上,對戰(zhàn)爭有著必勝的把握。赤壁之戰(zhàn)對于東吳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zhàn)爭,3萬對10萬。而作為統(tǒng)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越發(fā)地從容、沉著。談笑間,借著東南風,巧用火攻燒掉了曹操的戰(zhàn)船。“檣櫓”點出了水戰(zhàn),“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zhàn)爭的勝利場面。)。
到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由“遙想”二字領(lǐng)起的六句,塑造了一個青年將領(lǐng)周瑜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的形象。
【蘇軾內(nèi)心】。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后流連的去處。面對著這樣的周瑜,蘇軾心里自是有個比較,且看二人的對比資料,板書如下: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很有才華的,詩歌方面與江西詩派的核心人物黃庭堅并稱“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蘇辛”;書法方面與米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梢娝鞘钟胁湃A的,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蘇東坡來黃州之前,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議與妒忌,他是帶著疲憊,滿心僥幸而又滿心絕望地,傷痕累累地來到黃州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zhèn)。這時的他已47歲,老之將至,卻功業(yè)無成。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著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難怪蘇軾發(fā)出了“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了。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yè),可以說是壯志未酬,心中涌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人生態(tài)度】。
但作者沒有被這種惆悵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BR> 這其實也就是他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蘇軾對比周瑜,這落差是極大的,更增添了他壯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極嗎?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特別想得開,“人生如夢”,人生猶如夢一般,所有風流人物不也都隨著大江而東去,洗滌蕩盡了嗎!那么又何必去執(zhí)著呢。人生不如意事有很多,所以他也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始的激昂慷慨,到后來的惆悵失意,最后趨于平靜。
【誦讀體驗】。
【歸納總結(jié)】。
學生參考板書,解決第二個問題: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xiàn)?
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赤壁之景的描寫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畫面波瀾壯闊,雄奇壯美。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上,通過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
這就是蘇軾的全詞了,上半闕寫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闋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發(fā)出了自己壯志難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