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實用23篇)

        字號:

            成長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我們需要看清自己的成長軌跡。在總結(jié)中要突出重點,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偨Y(jié)是觀察、思考和總結(jié)所得的結(jié)論和經(jīng)驗,它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寶貴財富。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首先需要明確總結(jié)的目標和范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寫作上的啟發(fā)和幫助。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一
            學生已經(jīng)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nèi)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nèi)(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捐書活動》教案。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計算。教材注意結(jié)合實際情況,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連加計算的實際問題。
            本冊六單元學習了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學生能夠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能正確計算。在學習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時,學生能夠根據(jù)前面學習三位數(shù)加減法時的知識經(jīng)驗和百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計算方法的經(jīng)驗進行估算和計算。
            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76—77頁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1、結(jié)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1、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在交流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提倡算法多樣化。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同學們,在我們國家里還有許多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因為買不起書,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建設(shè)小學和民族小學的同學們非常有愛心,他們給希望小學的孩子捐了很多書,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件)。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聯(lián)系生活。
            1、看一看,說一說。出示統(tǒng)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建設(shè)小學的捐書情況: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紀捐了95本書。
            (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情境,發(fā)展學生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設(shè)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估算。老師請大家先來估計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本?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可能的估算結(jié)果:300320。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具體情境,發(fā)展學生估算能力。】。
            3、算一算,議一議。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好,請你拿出練習本,動手算一算。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4、匯報展示學生的不同算法,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種算法展示,一人匯報,一人板書,其余兩人補充。豎式是強調(diào)格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算法:
            法1:100+100+100=300。
            法3:豎式計算。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加深學生對不同算法的理解。】。
            5、(課件)用計數(shù)器演示計算過程,并列出豎式。
            6、做一做、比一比。
            (2)匯報算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全班交流。
            (3)練一練1.豎式計算。
            【設(shè)計意圖:運用剛才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和連加的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俊?BR>    (三)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二
            設(shè)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不僅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而且理解了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如下: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在教學中,當學生明確題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教師不再過多地講解,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細心計算的良好品質(zhì)。
            由于三位數(shù)連加數(shù)目較大,步驟較多,有時還會遇到連續(xù)進位的情況,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同時應(yīng)對這么多的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不刻意追求計算速度,適時提醒學生在計算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耐心細致地計算,力求計算準確。幫助學生養(yǎng)成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互動游戲,導入新課。
            小游戲:找鄰居。
            (1)找出與下列數(shù)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327,213,482,194。
            (2)找出與下列數(shù)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203,197,517,808。
            (找出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進行比賽,看誰找得又快又準,其他同學當裁判,勝利者獎勵漂亮的貼紙)。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就與這個游戲有關(guān)。
            設(shè)計意圖:在新課的開始做“找鄰居”的游戲,讓學生練習找與某個數(shù)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或整百數(shù),為新知識的學習進行預(yù)熱,為接下來的估算打好基礎(chǔ)。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實踐探究。
            1.課件出示教材17頁情境圖,請學生獨立觀察,從圖中找出數(shù)學信息,并嘗試提出數(shù)學問題。
            師:圖中呈現(xiàn)了哪些信息?
            預(yù)設(shè)。
            生1:三年級的捐書情況是: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年級的捐書情況是: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yù)設(shè)。
            生1: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2: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2.嘗試估算,探究估算方法。
            師:你能看出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嗎?說說你的想法。
            2.(1)學生嘗試獨立估算,并與同伴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
            (2)集體交流估算結(jié)果及估算方法。
            預(yù)設(shè)。
            生1:我是先把相對應(yīng)的班級逐一比較,再看比較后的數(shù)據(jù)。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總體來看三年級比四年級多捐了7本書。
            生2:我是把各班捐書的數(shù)量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看成幾百幾十數(shù)再相加,三年級120+100+100=320,四年級100+110+100=310,所以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估算初步確定是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接下來我們要仔細算一算,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到底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3、解決問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師:求三年級學生一共捐書多少本,應(yīng)該怎樣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你們能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這個算式的得數(shù)嗎?
            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進行計算。
            (2)集體交流,討論計算方法。
            師:你們是怎樣計算的?把自己的算法說一說吧。
            預(yù)設(shè)。
            生1:我是這樣算的:把118分成100和18,把104分成100和4,把95看成100減5,先算100+100+100=300,再算18+4-5=17,最后算300+17=317,所以118+104+95=317。
            生3:我是用一個豎式算出來的,過程如下:
            (3)集體交流:計算連加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引導學生回顧計算過程,說說在計算時遇到了哪些困難,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明確:在計算連加時,需要更加細心,注意處理好進位問題。
            三、解決問題: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組織學生集體交流,匯報各自不同的計算方法。
            (3)回顧反思、交流,與同伴說說大數(shù)的.連加運算應(yīng)該注意的事項。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剛剛掌握計算方法后,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類似的問題,有助于檢驗并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jié)。
            歸納總結(jié)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思考:在計算三位數(shù)連加時,可以怎樣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在計算三位數(shù)連加時,可以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shù);也可以直接將三個數(shù)加在一起。如果相加的數(shù)中有接近整十、整百數(shù)的,還可以用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另外,計算三位數(shù)連加時特別要注意連續(xù)進位的情況。
            五、課堂練習。
            1、解決教材17頁下面泡泡圖的問題。
            (1)請學生獨立解決,集體交流訂正。
            (2)聯(lián)系前面的估算結(jié)果,驗證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確。
            六、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8頁1題。
            1.了解題中每種商品的價錢及張阿姨和李叔叔分別買了什么商品。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誰花的錢多一些,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列式計算,分別算一算張阿姨和李叔叔各花了多少錢,注意計算要仔細,處理好進位問題。
            4.先估一估哪三種商品的價錢夠1000元,再實際算一算。
            七、課堂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18頁2,3題。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三
            1、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2、能力目標: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結(jié)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甚至巧妙地進行計算。
            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合作,注意傾聽的習慣。
            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一、提出問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設(shè)小學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級捐了95本書。
            師: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有關(guān)加法的問題嗎?
            生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設(shè)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板書)。
            二、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師: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三位數(shù)連加),請大家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可以怎么來驗證呢?好,請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把不同方法的板書到黑板上。
            師:我把幾位小朋友的方法寫到了黑板上,仔細看一看,你能把這些方法分一分類嗎?
            (口算方法,三種豎式)。
            師:這種口算方法能看懂嗎?你覺得口算的正確率高還是豎式的正確率高?
            師:這三種豎式你又覺得哪種不會出錯呢?
            師:應(yīng)用題還要寫上單位和答。
            師:如果再來一道連加的題目,你打算選哪種方法做?民族小學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
            出示:民族小學的表格。
            三、鞏固提高。
            做對的舉手!看來真的沒問題了,我想給你們一個給自己小組里加星的機會,想加嗎?請看這四道題,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豎式計算。
            學到了新知識,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嗎?我這兒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題目,一起看一看:
            2、滿1000元送大禮包。
            手表138元電飯煲295元自行車368元錄音機337元臺燈67元。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塊手表,你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回哪三種商品?
            (3)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
            150塊。
            100塊。
            3、昨天逛超市我路過糖果專柜,看到有這幾種袋裝的糖果:
            50塊。
            (1)要買200塊糖,可以怎么買?(想出兩中買法)。
            (2)如果每種糖各買2袋,夠500塊嗎?
            四、小結(jié)反思。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五、課作練習。
            345+263+19489+257+527329+151+179。
            374+231+60185+220+384156+234+65。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究“三個數(shù)相加”的算法,學生思維活躍,然后在小組內(nèi)匯報,我沒有引導學生誰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成果,尊重他們的理解。
            2、師生之間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的只聽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回答問題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間你問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充分展示了課改為小學數(shù)學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四
            算法多樣化是數(shù)學新課程的一個亮點,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敢提異議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捐書活動》一課時,我就抓住這個情境對學生進行敢提異議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利用捐書的情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學習中嘗試算法的多樣化,注意營造了一個認真傾聽和積極評價的氛圍,本節(jié)課全班交流時學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8種甚至更多的算法,不能不說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高潮。在比較各種算法,我提問:“小朋友們能想出這么多的方法來計算,那你在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我過早地對各種算法做出了評價:“老師感覺用豎式計算簡便而且準確?!苯酉聛碓谟嬎恪拔覀儗W校四、五、六年一共捐書多少本”時,幾乎大半的學生和老師一樣選擇了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粗敲炊喔吒吲e起的小手,我的心中特別后悔自己說的那句引導的話語。
            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學生的思維被教師善意的引導給束縛住了,學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行為我想,我們的老師暗示學生個體關(guān)注速度與準確度,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計算能力。這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如果學生拿出方法后,教師馬上進行優(yōu)化,學生就會覺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優(yōu)的,干脆還是學老師的方法吧!所以就出現(xiàn)了剛才的一幕。如果讓我再教一節(jié)課我會注意以下兩點,做好算法的優(yōu)化引導:
            1、創(chuàng)設(shè)寬松的學習氣氛,促進自主優(yōu)化。
            優(yōu)化算法不是老師認為優(yōu)化就優(yōu)化,優(yōu)化算法的標準應(yīng)該是學生,是以學生認為優(yōu)化為主。所以我們力求優(yōu)化的過程由學生來完成。如果學生們能夠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學生自然會找到好的、適合自己的方法。
            2、營造積極的評價氛圍,促進主動優(yōu)化。
            在課堂中我利用分等級進行評價,獎給全對的學生五顆星,錯兩題的三顆星,錯三題及以上的兩顆星”。教師營造促進學生優(yōu)化自己算法的氛圍,能促進學生通過比一比他人看到自己在速度上的差距,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五
            1、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2、能力目標: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結(jié)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甚至巧妙地進行計算。
            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合作,注意傾聽的習慣。
            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師: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設(shè)小學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級捐了95本書。
            師: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有關(guān)加法的問題嗎?
            生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設(shè)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板書)。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師: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三位數(shù)連加),請大家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可以怎么來驗證呢?好,請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把不同方法的板書到黑板上。
            師:我把幾位小朋友的方法寫到了黑板上,仔細看一看,你能把這些方法分一分類嗎?
            (口算方法,三種豎式)。
            師:這種口算方法能看懂嗎?你覺得口算的正確率高還是豎式的正確率高?
            師:這三種豎式你又覺得哪種不會出錯呢?
            師:應(yīng)用題還要寫上單位和答。
            師:如果再來一道連加的題目,你打算選哪種方法做?民族小學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
            出示:民族小學的表格。
            做對的舉手!看來真的沒問題了,我想給你們一個給自己小組里加星的機會,想加嗎?請看這四道題,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豎式計算。
            學到了新知識,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嗎?我這兒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題目,一起看一看:
            2、滿1000元送大禮包。
            手表138元電飯煲295元自行車368元錄音機337元臺燈67元。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塊手表,你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回哪三種商品?
            (3)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
            150塊。
            100塊。
            3、昨天逛超市我路過糖果專柜,看到有這幾種袋裝的糖果:
            50塊。
            (1)要買200塊糖,可以怎么買?(想出兩中買法)。
            (2)如果每種糖各買2袋,夠500塊嗎?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345+263+19489+257+527329+151+179。
            374+231+60185+220+384156+234+65。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究“三個數(shù)相加”的算法,學生思維活躍,然后在小組內(nèi)匯報,我沒有引導學生誰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成果,尊重他們的理解。
            2、師生之間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的只聽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回答問題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間你問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充分展示了課改為小學數(shù)學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六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不僅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而且理解了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如下: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在教學中,當學生明確題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教師不再過多地講解,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細心計算的良好品質(zhì)。
            由于三位數(shù)連加數(shù)目較大,步驟較多,有時還會遇到連續(xù)進位的情況,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同時應(yīng)對這么多的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不刻意追求計算速度,適時提醒學生在計算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耐心細致地計算,力求計算準確。幫助學生養(yǎng)成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教師準備ppt課件。
            互動游戲,導入新課。
            小游戲:找鄰居。
            (1)找出與下列數(shù)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327,213,482,194。
            (2)找出與下列數(shù)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203,197,517,808。
            (找出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進行比賽,看誰找得又快又準,其他同學當裁判,勝利者獎勵漂亮的貼紙)。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就與這個游戲有關(guān)。
            設(shè)計意圖:在新課的開始做“找鄰居”的游戲,讓學生練習找與某個數(shù)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或整百數(shù),為新知識的學習進行預(yù)熱,為接下來的估算打好基礎(chǔ)。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實踐探究。
            1.課件出示教材17頁情境圖,請學生獨立觀察,從圖中找出數(shù)學信息,并嘗試提出數(shù)學問題。
            師:圖中呈現(xiàn)了哪些信息?
            預(yù)設(shè)。
            生1:三年級的捐書情況是: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年級的捐書情況是: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yù)設(shè)。
            生2: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2.嘗試估算,探究估算方法。
            師:你能看出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嗎?說說你的想法。
            (1)學生嘗試獨立估算,并與同伴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
            (2)集體交流估算結(jié)果及估算方法。
            預(yù)設(shè)。
            生1:我是先把相對應(yīng)的班級逐一比較,再看比較后的數(shù)據(jù)。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總體來看三年級比四年級多捐了7本書。
            生2:我是把各班捐書的數(shù)量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看成幾百幾十數(shù)再相加,三年級120+100+100=320,四年級100+110+100=310,所以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估算初步確定是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接下來我們要仔細算一算,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到底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3.解決問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師:求三年級學生一共捐書多少本,應(yīng)該怎樣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你們能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這個算式的得數(shù)嗎?
            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進行計算。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七
            1.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2.能力目標: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結(jié)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甚至巧妙地進行計算。
            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合作,注意傾聽的習慣。
            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一、提出問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設(shè)小學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級捐了95本書。
            師: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有關(guān)加法的問題嗎?
            生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設(shè)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板書)。
            二、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師: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三位數(shù)連加),請大家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可以怎么來驗證呢?好,請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把不同方法的板書到黑板上。
            師:我把幾位小朋友的方法寫到了黑板上,仔細看一看,你能把這些方法分一分類嗎?
            (口算方法,三種豎式)。
            師:這種口算方法能看懂嗎?你覺得口算的正確率高還是豎式的正確率高?
            師:這三種豎式你又覺得哪種不會出錯呢?
            師:應(yīng)用題還要寫上單位和答。
            師:如果再來一道連加的題目,你打算選哪種方法做?民族小學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
            出示:民族小學的表格。
            三、鞏固提高。
            做對的舉手!看來真的沒問題了,我想給你們一個給自己小組里加星的機會,想加嗎?請看這四道題,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豎式計算。
            48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學到了新知識,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嗎?我這兒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題目,一起看一看。
            2.滿1000元送大禮包。
            手表138元電飯煲295元自行車368元錄音機337元臺燈67元。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塊手表,你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回哪三種商品?
            (3)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
            150塊。
            100塊。
            3.昨天逛超市我路過糖果專柜,看到有這幾種袋裝的糖果:
            50塊。
            (1)要買200塊糖,可以怎么買?(想出兩中買法)。
            (2)如果每種糖各買2袋,夠500塊嗎?
            四、小結(jié)反思。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五、課作練習。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究“三個數(shù)相加”的算法,學生思維活躍,然后在小組內(nèi)匯報,我沒有引導學生誰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成果,尊重他們的理解。
            2.師生之間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的只聽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回答問題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www.》間你問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充分展示了課改為小學數(shù)學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八
            單元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nèi)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第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nèi)數(shù)(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本單元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教材注意結(jié)合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計算的實際問題。基本運算技能的練習,教師要把握好節(jié)奏,采取措施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同時要區(qū)別對待不同學生。
            本單元教材編排有以下特點。
            1、教材創(chuàng)設(shè)了“捐書活動”“運白菜“買洗衣機”等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提倡方法的多樣性。例如,在“運白菜”一節(jié)中,運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數(shù)量。
            2、教材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買洗衣機”一節(jié)的第(2)題:“如果想用節(jié)余的錢買1臺價格是620元的洗衣機,需要攢幾個月?”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并聯(lián)系實際作出回答。3郾注意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在解決每個問題前,教材先要求學生估計結(jié)果的大致范圍。在練習中安排了“500元能買回哪三種商品”“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等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課時安排建議: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為8課時,教學時,教師可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jié)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3.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用圖表形式呈現(xiàn)了兩所小學捐書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shè)的“捐書活動”的情境,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在解決“建設(shè)小學—共捐書多少本”時,先啟發(fā)學生獨立列出算式,估計得數(shù)的大致范圍,再自己嘗試算出得數(shù),然后在小組內(nèi)或班上進行交流。教材介紹了幾種方法,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還可能出現(xiàn)其他的方法,可以提出來讓學生展開討論,對于方法合理、計算正確的同學,教師應(yīng)予以表揚。
            如果學生對連加的算法理解有困難,教師可用方塊圖來幫助學生直觀理解算法。實際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酸楚得數(shù)后,利用它來驗證計算結(jié)果。
            學情分析:
            1、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nèi)的連加運算,在本冊第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nèi)數(shù)(三位數(shù))的加法運算。本課正是在兩個知識點基礎(chǔ)上繼續(xù)學習的。
            2、部分學生具備根據(jù)已有知識經(jīng)驗提出問題,利用舊知,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能獨立正確進行計算。但同樣也有部分學生需要進行學習后反復練習才能正確計算。
            3、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能夠有較多的獨立思考空間,以及經(jīng)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教學重點:結(jié)合情境,探索三位數(shù)連加的多種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能獨立探索出三位數(shù)連加的多種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想給你們看幾張照片。(課件)。
            (二)新知探索(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1)看看、說說。
            出示統(tǒng)計表??纯茨隳軓闹姓页瞿男?shù)學信息?(修改:先出示建設(shè)小學捐書情況表)。
            (2)提出問題。
            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和加法有關(guān)的數(shù)學問題?
            (修改:板書,一二年級捐多少本?一三年級捐多少本?一二三年級捐多少本?)。
            (3)解決問題。
            a、列式。
            b、估算。
            c、獨立計算。
            d、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4)總結(jié)三位數(shù)連加的多種計算方法(學生獨立總結(jié)自己怎么算的)。
            三、鞏固練習。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問題,“民族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
            a、列式:109+102+98。
            b、估算:110+100+100=310。
            c、計算:用今天學習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四、課后反饋練習:(77頁練一練的1題,要求豎式計算或脫式計算,檢查脫式計算的豎式)。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九
            1.知識目標:
            會計算三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能根據(jù)法則準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在嘗試解決讀書問題的活動中,經(jīng)歷自主嘗試,并與他人交流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計算的過程。
            3.情感目標:
            在自主嘗試計算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解決“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估算。
            (1)82+46≈。
            (2)18+23≈。
            (3)75+11≈。
            2.用豎式計算。
            36+47。
            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做筆算加法時,先從個位加起,個位6加7等于13,在個位寫3,向十位進1;十位3加4等于7,7再加進上來的1等于8,十位寫8;最后結(jié)果是83。
            一起回憶兩位數(shù)加法的筆算法則:
            1.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書是我們的好朋友,是不是?可是有一些地區(qū)的小朋友卻買不起書,所以我們學校的同學們進行了捐書活動,他們都積極地獻出自己的愛心,這邊有這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出示課件,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通過上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生答)。
            師:你能根據(jù)上面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到減法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由于不是本課所講內(nèi)容不必板書。當提到加法問題時教師要立刻板書出來: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說出: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三.解決問題。
            提問:小朋友們,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如果會,那應(yīng)該怎么列算式呢?
            預(yù)設(shè):118+104+95=(板書)。
            提問:現(xiàn)在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呢?老師總結(jié)學生說出的不同之處,并揭示板書課題(三位數(shù)的連加)。
            提問:我們先不要計算,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學生估計。
            提問: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預(yù)設(shè):
            120+100+100=320。
            118+104+95。
            100+100+100=300。
            提問:估計好了,現(xiàn)在來算算,到底有多少本?好,請大家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師巡視,讓學生把不同方法投影,仔細看一看,規(guī)范學生的寫法,老師讓學生解釋自己的方法。
            預(yù)設(shè):
            118+104+95118222。
            =222+95+104+95。
            =317(本)——————。
            222317。
            118118。
            104+104。
            +95———。
            ———222。
            317+95。
            ———。
            317。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哪種方法?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平時計算中只要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就行,但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這種方法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新內(nèi)容,你能掌握嗎?下面跟著老師再一起來扮演一次,提醒學生注意應(yīng)用題要寫單位和答,并且注意書寫格式。
            師:我們今天所學的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與兩位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和不同?
            生答:大致看法是前兩條一樣,不同點三位數(shù)的計算多了一位——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師:第三條我們可以怎樣簡練的說?(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它前一位進一)教師追問:滿二十多怎么辦?一定有同學會說:向前面進2。
            引導孩子說出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幾時就要向它的前一位進幾。
            生總結(jié)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法則:
            1、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四、鞏固提高。
            讓學生正確列出算式,估算出結(jié)果,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
            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
            五.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了什么呢?學了新知識,我們要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這樣新知識才不會遺忘。
            118+104+95=317(本)。
            118118。
            104+104。
            +95———。
            ———222。
            317+95。
            ———。
            317。
            答: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
            七.教學反思。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中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相對其他學習內(nèi)容來說稍顯枯燥。這節(jié)課,學生在各方面的精彩表現(xiàn)著實讓我感到欣喜,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
            1、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數(shù)學源于生活,它是從現(xiàn)實世界里抽象出來的,因此,我根據(jù)教材創(chuàng)設(shè)了“捐書活動”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情境之中,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數(shù)學問題,進而解決數(shù)學問題。
            2、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從而體現(xiàn)出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他人交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這節(jié)課,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
            2、對于估算的處理不是很到位,以后要加強學生對于估算方法的選擇,以及合適與否的判斷,逐漸像學生滲透估算的意識。
            3.從舊知過渡到新知的過程中處理得不是很恰當,還有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格式,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方面要多培養(yǎng)。
            在以后教學中還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尤其是教學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方面,培養(yǎng)自己的反思意識,做一個有自己思想的老師。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
            1、會計算三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能根據(jù)法則準確進行計算。
            2、在嘗試解決讀書問題的活動中,經(jīng)歷自主嘗試,并與他人交流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計算的過程。
            3、在自主嘗試計算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達與書寫習慣。
            重點:對知識進行遷移,把兩位數(shù)加法的運算法則運用到三位數(shù)加法當中。解決“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問題。
            難點:解決“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問題。
            1、估算。
            (1)18+23≈。
            (2)72+11≈。
            (3)53+49+27≈。
            2、用豎式計算。
            419+264=78+782=(同桌一個人做一道,并且交換檢查)。
            一起回憶交流加法的筆算法則:
            1、相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我們學校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在樓道兩側(cè)開辟了象棋活動區(qū)和閱讀區(qū),這里的書都是大家把自己看過的書捐獻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閱讀。這里有一份三、四年級各班同學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我們一起來瞧瞧。(出示課件)。
            師:你能根據(jù)所說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隨便提同桌列示。教師引導說出: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四年級一共有多少本?
            在黑板上板書:118+104+95=103+109+98=。
            這兩個算式都是幾個數(shù)加在一起?前兩個數(shù)都是幾位數(shù)?這節(jié)個我們研究的是三位數(shù)連加的問題。(板書課題)。
            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呢?
            師:你能不計算估一估嗎?(抽生上臺回答)。
            預(yù)設(shè):(1)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多15比少8還多7,所以三年級多。
            (2)120+100+100=320100+110+100=310三年級多。
            2、到底是不是三年級多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計算)好,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算一算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算完后把你的方法講給小組里的其他同學聽一聽。
            師巡視抽生板演,并且讓學生自己講解。(重點講解三個數(shù)一起加的格式)。
            師:黑板上哪些同學書寫較好呢?其他同學書寫有什么不足?以后大家在書寫時不僅要規(guī)范而且要美觀,給人以美的感覺。
            3、師生集體小結(jié)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剛才同學們用了幾種方法進行了計算,可以口算,也可以先加前兩個數(shù),再加第三個數(shù),或者把三個數(shù)一起加,但無論怎么加,它的計算方法和我們原來的豎式計算的方法是一樣的。
            課件出示齊讀。
            4、四年級捐了多少本呢?
            師:請大家選擇剛才的一種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計算,并且在小組內(nèi)交流訂正。
            師:三個數(shù)加時,個位滿幾了?滿二十就得向十位進二十,十位計算時要加二。如果個位滿三十呢?也就是哪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5、通過計算,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多多少本?
            學生口答。不管捐的書多少,希望大家都能認真讀書,愛惜書籍。
            1、課本第18頁第2題用豎式計算。(生一人計算一道,小組內(nèi)交換檢查)。
            727+114+86=397+304+120=。
            475+260+149=292+450+108=。
            2、課本第18頁第3題。
            學生集體交流,方法不唯一。
            3、課本第18頁第2題。
            (1)先列式再估一估。
            (2)獨立算一算。(男生算叔叔的,女生算阿姨的)。
            (3)學生集體思考,師問:怎樣才能保證夠一千元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shù)的連加,你能提醒大家計算時應(yīng)該注意哪些地方呢?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捐書活動》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的第一課。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jīng)掌握了筆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運算順序,本單元的教學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延伸?!毒钑顒印肥窃诖嘶A(chǔ)上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因為學生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是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jīng)掌握了列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三位數(shù)連加的數(shù)目比較大,計算時容易發(fā)生錯誤,因此,本節(jié)課學生要通過探索活動熟知算理,提高計算正確率。再次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和認真細心的計算習慣也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與學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口算天天練。
            35+25=2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們知不知道我國還有很多的兒童因為貧困而面臨輟學,請看圖片(貧困山區(qū)的圖片),這些年齡和你們差不多的孩子,因為貧困,只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習,但他們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讀書,你們說他們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你們愿意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引出課題),老師吧他們捐書的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一起來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
            師說:我給大家十秒的時間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中找出那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匯報。
            2、提出問題。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想說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匯報。
            預(yù)設(shè):
            生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生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一些?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然后匯報。
            預(yù)設(shè):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可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后比后兩個班少的書的數(shù)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2:估算一下每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0,所以三年級多。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后匯報。
            三年級:118+104+95。
            四年級:103+109+98。
            3.解決問題。
            師: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揭示課題(三位數(shù)連加),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算式:118+104+95.
            估算。
            師: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本?并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
            (設(shè)計圖意:讓學生經(jīng)歷“估”的過程,得出結(jié)果的大致范圍。)。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師: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師:有同學已經(jīng)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設(shè)計意圖:鼓勵學生很據(jù)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3)四人小組交流。
            師:請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組中介紹一下(請幾名同學代表上臺板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shè)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并在其中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4)全班匯報。
            (將計算的方法按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口算、脫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shù)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對比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么不同?(三個數(shù)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shù)相加)。
            教師板書:
            師:三個數(shù)相加,怎么計算?思考一下。
            師:以各位為例,有沒有同學為我們講解一下到底該怎么計算?
            (個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滿十進一……)。
            師:雖然是三個數(shù)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磥硇碌闹R同樣難不倒我們。
            (設(shè)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說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和我們的估算比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來我們的估算是準確的。
            (設(shè)計意圖:計算的結(jié)果與估算的結(jié)果相比較,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也體會估算可以驗證計算的結(jié)果。)。
            師:到現(xiàn)在,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應(yīng)該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內(nèi)化提升。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師:用今天學習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將計算的方法和過程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設(shè)計意圖:鞏固練習連加的豎式計算。)。
            師:大家現(xiàn)在能確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嗎?
            五、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學會了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練習本。
            35+25=2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們知不知道我國還有很多的兒童因為貧困而面臨輟學,請看圖片(貧困山區(qū)的圖片),這些年齡和你們差不多的孩子,因為貧困,只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習,但他們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讀書,你們說他們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你們愿意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引出課題),老師吧他們捐書的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一起來看看吧!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
            師說:我給大家十秒的時間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中找出那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匯報。
            2、提出問題。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想說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匯報。
            預(yù)設(shè):
            生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生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一些?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然后匯報。
            預(yù)設(shè):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可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后比后兩個班少的書的數(shù)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2:估算一下每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0,所以三年級多。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后匯報。
            三年級:118+104+95。
            四年級:103+109+98。
            3、解決問題。
            師: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揭示課題(三位數(shù)連加),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算式:118+104+95、
            估算。
            師: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本?并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
            (設(shè)計圖意:讓學生經(jīng)歷“估”的過程,得出結(jié)果的大致范圍。)。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師: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師:有同學已經(jīng)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設(shè)計意圖:鼓勵學生很據(jù)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3)四人小組交流。
            師:請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組中介紹一下(請幾名同學代表上臺板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shè)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并在其中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4)全班匯報。
            (將計算的方法按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口算、脫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shù)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對比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么不同?(三個數(shù)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shù)相加)。
            教師板書:
            師:三個數(shù)相加,怎么計算?思考一下。
            師:以各位為例,有沒有同學為我們講解一下到底該怎么計算?
            (個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滿十進一……)。
            師:雖然是三個數(shù)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磥硇碌闹R同樣難不倒我們。
            (設(shè)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說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和我們的估算比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來我們的估算是準確的。
            (設(shè)計意圖:計算的結(jié)果與估算的結(jié)果相比較,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也體會估算可以驗證計算的結(jié)果。)。
            師:到現(xiàn)在,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應(yīng)該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內(nèi)化提升。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師:用今天學習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將計算的方法和過程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設(shè)計意圖:鞏固練習連加的豎式計算。)。
            師:大家現(xiàn)在能確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嗎?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學會了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教材分析:
            這次綜合活動,主要是朗誦描寫、歌頌?zāi)赣H河的詩歌、文章。
            1.查找有關(guān)母親河的詩歌文章,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認真練習、排練,有感情地朗誦詩文,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寫一寫參加朗誦會的感想,以"保護母親河"為題,寫一份倡議書,培養(yǎng)學生寫作、表達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步:準備資料。
            一、布置任務(wù)。
            在單元學習初,指導學生閱讀本次綜合活動的內(nèi)容,指導學生確定準備哪方面的材料。
            二、學生查找、準備材料。
            第二步:練習、排演。
            一、認真練習:
            1.指導學生閱讀活動提示,互相交流,說說怎樣才能朗誦好。
            2.認真練習??梢詡€人朗誦,也可以幾個人合作,集體朗誦。(可在課下進行練習。)。
            二、排演。
            1.個人準備好后,進行排演。指導學生加手勢、配樂。
            2.師生觀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見。同學們根據(jù)提出的意見,進一步。
            第三步:召開朗誦會。
            一、提出要求:
            表演要認真,要入情入境,要滿懷信心,精神飽滿,觀眾要傾聽、要細細品味。
            二、朗誦描寫、歌頌?zāi)赣H河的詩歌、文章。
            三、評議。
            第四步:評議、寫感想、寫倡議書。
            一、集體評議朗誦會。
            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寫一份以"保護母親河"為題的倡議書。寫完后,全班交流。
            三、寫一寫參加朗誦會的感想。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寫下來。
            四、活動總結(jié)。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第88頁例1,課堂活動及相關(guān)練習。
            1.理解“合計”的含義,進一步體驗對簡單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能按照一定的標準整理數(shù)據(jù)并完成相應(yīng)的統(tǒng)計圖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三只小貓相約一起去釣魚,現(xiàn)在我們?nèi)タ纯此麄兊尼烎~情況吧。
            二、教學例1.
            請觀察上圖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生回答。
            請同學們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學信息填寫好下面的表格,教材88頁。
            請學生回答每只小貓釣魚的條數(shù),并說說怎么想的?
            點名學生回答這里的合計是什么意思嗎?
            讓學生比較文字記錄和統(tǒng)計表記錄更喜歡哪一種,并說說理由,總結(jié)出用語言記錄雖然說的很清楚,但是需要的文字特別多,而表格也能表達清楚并且更簡潔。
            介紹表的名稱:小貓全天釣魚數(shù)統(tǒng)計表。在數(shù)學上,除了用統(tǒng)計表來記錄數(shù)據(jù),有時還可以用統(tǒng)計圖的形式來記錄數(shù)據(jù)。
            怎樣把三只小貓釣魚的情況,用統(tǒng)計圖的形式來呈現(xiàn)呢?
            讓學生展示匯報。
            老師總結(jié):我們在涂色的時候是從下往上一格一格的圖,小白貓釣了九條,所以我們就在小白貓對應(yīng)的紙條上圖,九個小格小灰貓釣了八條我們就在小灰貓對應(yīng)的紙條上圖,巴格小黃貓釣了七條,就在小黃貓對應(yīng)的紙條上涂七格。像這樣用一個個方塊或直條的形式來表示出每只小貓掉魚的條數(shù),這樣的圖我們叫做他條形統(tǒng)計圖。
            從圖中你能看出誰釣的最多?誰釣的最少嗎?生回答,老師追問,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生回答,因為小白貓圖涂的直條最高,所以他釣的魚就最多,小黃貓圖的直條最矮,所以他釣的'魚最少。用條形圖一眼就能看出誰釣的魚最多,誰釣的魚最少?根據(jù)條形圖的高矮,就能判斷出哪個數(shù)量最多,哪個數(shù)量最少,數(shù)量多的涂色就越高,數(shù)量少的涂色就越矮。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小貓全天釣魚數(shù)統(tǒng)計圖完成下面的填空,教材88頁。生回答填空,現(xiàn)在請大家對照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呢。老師可以提示:統(tǒng)計表是用什么表示數(shù)量的呢?統(tǒng)計圖又是用什么表示數(shù)量的呢?學生比較這兩種表示方法,更喜歡哪一種呢?說說理由。
            三、課堂活動。
            調(diào)查全班最喜歡的少兒節(jié)目人數(shù)。
            剛才我們通過兩種方式了解了三只小貓釣魚的情況,現(xiàn)在我想了解一下你們最喜歡看的少兒節(jié)目的人數(shù)。先看這個統(tǒng)計表的名稱是什么?生回答。介紹節(jié)目名稱有:小豬佩奇、斗羅大陸、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海綿寶寶,如果你最喜歡的節(jié)目不在這幾個當中,那就選擇其他?,F(xiàn)在應(yīng)該怎樣完成這個調(diào)查呢?請大家?guī)兔ο胍幌氚???梢酝阑蛘咝〗M一起討論。討論完后,老師請人回答。誰來說一說你的方法?(可以預(yù)設(shè)一些學生的回答)當學生回答完后,老師評價,你的想法真不錯。老師追問,還有其他想法嗎?當學生回答完后,老師評價你的想真好。還有其他方法嗎?老師評價你的想法,很獨特,真了不起。
            在學生說得方法中選擇一種完成統(tǒng)計,完成表格后請學生回答問題。
            四、練習(明確一下教材頁數(shù)或制作詳細的教學內(nèi)容)作為資料保存。
            1、考考考,請學生對照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完成空格部分。請學生回答并說說理由。
            2、統(tǒng)計小組同學的年齡。
            小組里選一個代表負責統(tǒng)計。選一人匯報結(jié)果。
            3、觀察統(tǒng)計圖談感想,讓學生意識保護視力的重要性。
            五、課堂總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統(tǒng)計表和簡單的統(tǒng)計圖,能按照一定的標準整理數(shù)據(jù)并完成相應(yīng)的統(tǒng)計圖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1.練習寫好帶有“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字。
            2.連近義詞,學習補充句子,朗讀背誦成語,積累語言,并能靈活運用。
            3.通過學做名人卡,了解名人的典型事跡,學習名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培養(yǎng)綜合實踐能力。
            二、重點難點。
            1.寫好漢字,積累語言,并能做到靈活運用。
            2.將句子補充完整,使其更加具體、生動。
            三、教學準備。
            2.收集名人事跡。
            (一)萬花筒。
            1.我會寫。
            (1)出示兩組漢字,讀一讀,仔細觀察,說說這兩組字的區(qū)別。(引導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比較)。
            偏旁:第一組都是“折文旁”,第二組都是“反文旁”。
            結(jié)構(gòu):第一組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第二組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
            (2)觀察他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分別指學生說,教師歸納,順口溜幫助識記)。
            (3)教師示范書寫。
            (教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第一組字中的“復、夏”要區(qū)分,“復”的中間是個“曰”字,“夏”的中間是個“目”字,寫“折文旁”時,“橫撇”與“捺”之間拉開一點更美觀。第二組“反文旁”的字,基本上以豎中線為界,“?!弊趾汀罢弊值哪┕P改“提”)。
            (4)學生書寫。
            (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書寫時坐姿要端正,每個字要寫勻稱,寫美觀,寫正確,并相機進行個別輔導,發(fā)現(xiàn)寫得好的及時給予表揚)。
            (5)同桌互相評議,在你認為寫得好的字旁邊貼上一面小紅旗。
            2.我能連。
            (1)出示詞語,自由讀一讀,說說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2)觀察范例,理解題意。
            (“毀滅—消滅”是一組意思相近的詞語,這道題目就是要我們將近義詞有線連起來)。
            (3)學生自由地連線。
            (4)品讀五對近義詞,全班交流,說一說每對近義詞的細微差別。
            3.我能填。
            (1)播放多媒體課件,依次出示三個句子:
            爸爸叉魚去了。
            能干的爸爸叉魚去了。
            能干的爸爸又潛入水底叉魚去了。
            (2)讀一讀,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個句子,后一個比前一個更生動、更具體)。
            (3)好句欣賞。(播放課件)。
            窮孩子凱利不得不挨家挨戶推銷產(chǎn)品。
            頂著烈焰的火箭,托舉著飛船拔地而起,直插藍天。
            狡猾的狐貍在樹林里垂頭喪氣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4)你能將下面的兩個句子補充完整,使句子生動、具體嗎?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全班交流評議。
            (5)鼓勵學生讀好句,并在平時習作中要學會將句子寫生動、寫具體。
            (二)百寶箱。
            1.出示三組詞語,讀一讀,比一比,找規(guī)律,說說成語的意思。
            (教師歸納:這些詞語都是對人物表情和心情的描寫)。
            第一組成語都以“眉”字開頭,這是對人物表情的描寫。第二組成語都以“心”字開頭,“心平氣和”指心情不急躁,態(tài)度溫和;“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及其舒暢、愉快;“心曠神怡”指心境開闊,精神愉悅。第三組成語都以“笑”字開頭,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
            2.你還能說出用“眉”、“心”、“笑”這三個字開頭的成語嗎?
            (小組合作,邊說邊記,看哪組記得最多。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畫、眉目傳情、心悅誠服、心不在焉、心服口服、心馳神往、笑逐顏開、笑里藏刀……)。
            3.成語接龍。
            (用開火車的形式分組進行比賽,比一比哪列火車開得快、跑得遠)。
            4.你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成語說一句話嗎?
            (學生匯報,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及表揚)。
            (三)大舞臺。
            1.匯報交流搜集的名人事跡。
            2.你了解到的名人有哪些呢?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名人名字)。
            3.這么多的名人當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說你喜歡他的理由。
            4.播放課件,教師展示搜集到的名人簡介及其典型事跡。
            (小結(jié):這些名人的故事非常感人,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5.做名人卡,向名人學習。
            (1)出示名人卡片范例,仔細觀察卡片內(nèi)容應(yīng)包括哪些方面。
            (2)學生動手制作名人卡。
            (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及愛好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設(shè)計,并美化名人卡)。
            6.交流分享,展示名人卡。
            (師生共同評議,選出優(yōu)秀作品加以推廣)。
            7.舉辦“名人展覽”。
            (此活動可放在班上舉辦,邀請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參觀,也可以放在校園內(nèi)舉辦,讓更多的人來參觀,了解名人,向名人學習)。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練習本。
            一、口算天天練
            35+25= 24+36= 100+210= 250+250=
            300+400= 460+240= 270+320= 430+540=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們知不知道我國還有很多的兒童因為貧困而面臨輟學,請看圖片(貧困山區(qū)的圖片),這些年齡和你們差不多的孩子,因為貧困,只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習,但他們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讀書,你們說他們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你們愿意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引出課題),老師吧他們捐書的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一起來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
            師說:我給大家十秒的時間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中找出那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匯報。
            2、提出問題。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想說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匯報。
            預(yù)設(shè):
            生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生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一些?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然后匯報。
            預(yù)設(shè):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可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后比后兩個班少的書的數(shù)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2:估算一下每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0,所以三年級多。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后匯報。
            三年級:118+104+95。
            四年級:103+109+98。
            3、解決問題。
            師: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揭示課題(三位數(shù)連加),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算式:118+104+95、
            估算。
            師: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本?并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
            (設(shè)計圖意:讓學生經(jīng)歷“估”的過程,得出結(jié)果的大致范圍。)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師: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師:有同學已經(jīng)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設(shè)計意圖:鼓勵學生很據(jù)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3)四人小組交流。
            師:請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組中介紹一下(請幾名同學代表上臺板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shè)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并在其中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4)全班匯報。
            (將計算的方法按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口算、脫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shù)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對比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么不同?(三個數(shù)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shù)相加)
            教師板書:
            師:三個數(shù)相加,怎么計算?思考一下。
            師:以各位為例,有沒有同學為我們講解一下到底該怎么計算?
            (個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滿十進一……)
            師:雖然是三個數(shù)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看來新的知識同樣難不倒我們。
            (設(shè)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說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和我們的估算比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來我們的估算是準確的。
            (設(shè)計意圖:計算的結(jié)果與估算的結(jié)果相比較,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也體會估算可以驗證計算的結(jié)果。)
            師:到現(xiàn)在,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應(yīng)該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內(nèi)化提升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師:用今天學習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將計算的方法和過程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設(shè)計意圖:鞏固練習連加的豎式計算。)
            師:大家現(xiàn)在能確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嗎?
            五、回顧整理 拓展延伸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學會了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潛力;結(jié)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潛力;能正確進行三位數(shù)的連加運算。
            過程與方法:結(jié)合具體情境,探索連加運算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結(jié)合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結(jié)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潛力。
            教學難點:理解并選用不同的算法。
            活動準備:(加一個“活動準備”)。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
            1、豎式計算。
            136+188=37+16+18=34+18+36=。
            (找兩名同學到黑板前計算,其他同學看教師手中的口算卡片進行口算)。
            2、(口算的具體題要體此刻教案上)。
            (二)導入:
            師:同學們,四月份咱們旅順口區(qū)開展了讀書節(jié)活動,咱們同學也參與其中,讀了不少書,為了能讀更多的書,你有沒有什么好的推薦呢(學生自由談)。
            老師有個推薦,咱們舉行一次捐書活動,(出示課題:捐書活動)把同學們捐來的書放在班里,設(shè)置一個圖書角,這樣同學們就能讀到更多的書了。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建設(shè)小學同學們的捐書狀況吧!
            二、新授。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書76頁建設(shè)小學捐書活動的表格。
            (1)誰來說說從統(tǒng)計表中明白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表格里反映出來的資料就是數(shù)學信息,盡量讓學生說表格中的資料即可,不要在這個地方浪費時間)。
            (預(yù)設(shè):既能夠看出“一年級捐書最多,三年級捐書最少”,又能夠看出“二年級比一年級捐書數(shù)量少”,“二年級比三年級捐書數(shù)量多”……)。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條理的整理的潛力。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chǔ)。在這一情境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了空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shù)學是我們教學的理念之一。)。
            (2)你們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預(yù)設(shè):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二年級比一年級少捐多少本二年級比三年級多捐多少本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建設(shè)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書……教師從中選出跟本課有關(guān)的問題“建設(shè)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這個問題貼在黑板上。)。
            2、估一估。
            (1)指名口答列式。
            (2)與板演題“37+16+18=”比較有什么不同從而板書副課題:三位數(shù)連加。
            (3)估一估。
            師:誰來估一估建設(shè)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并說說你是怎樣估出來的呢。
            學生估算方法預(yù)設(shè):
            100+100+90=290(本)100+100+100=300(本)120+100+100=320(本)。
            110+100+90=300(本)……。
            (注:估算,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感的正確渠道之一,教師啟發(fā)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
            師:下面咱們就一齊來算一算,建設(shè)小學一二三年級共捐了多少本書。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小組互相交流多種算法。
            匯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預(yù)設(shè):口算脫式計算豎式計算有可能包括兩步豎式或三步豎式)。
            (設(shè)計意圖: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學生的算法肯定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計算方法上體現(xiàn)出的自主選取。)。
            4、在這么多種方法中,你最欣賞哪種算法說說為什么。
            (設(shè)計意圖:讓算法最優(yōu)化的過程成為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從而在交流中體驗到算法最優(yōu)化的好處)。
            5、試一試。
            出示書76頁“試一試”,讓學生獨立試做,然后指名匯報方法。在學生匯報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的,然后再匯報是怎樣計算的。(能夠指一到兩名同學進板演)。
            6、小結(jié)。
            師:三位數(shù)的連加法,我們應(yīng)當注意什么問題能夠根據(jù)學生說的適當進行板書(備注:“應(yīng)當注意什么”就應(yīng)寫在教案上)。
            7、質(zhì)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三、鞏固練習。
            1、和小動物們“做游戲”。(就應(yīng)把題寫上)。
            出示四個小動物,每個小動物頭上戴有一個三位數(shù)的數(shù)字,請同學們選取自己喜歡的三個小動物頭上的數(shù)字進行連加法運算。算得快的同學能夠再選三個小動物進行計算。
            (設(shè)計意圖:游戲是學生十分喜歡參與的活動。而和小動物們“做游戲”使得原本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搞笑起來。透過把小動物頭上的數(shù)字相加鞏固了連加的計算方法。)。
            2、當“小大夫”給熊貓朋友看病。(就應(yīng)把題寫上)。
            (設(shè)計意圖:情境是誘發(fā)學生參與欲望的重要手段。在這一練習中我創(chuàng)設(shè)了當“小大夫”給熊貓朋友看病,透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避免計算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問題,為計算的準確性打下了基礎(chǔ)。另外學生當小大夫,會感到很光榮,并能為熊貓找到病因而高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3、幫忙媽媽解決問題。
            師:六一兒童節(jié)要到了,淘氣的媽媽打算到商場里去買些東西,快看看書上的77頁,只做第一個問號。
            (設(shè)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yīng)用于生活。在幫忙媽媽解決問題這一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并培養(yǎng)了根據(jù)實際狀況靈活解決問題的潛力。)。
            4、課堂檢測。
            看到大家學的這么好,喜洋洋和灰太郎也來了,喜洋洋給大家?guī)砹艘坏李}目(課件出示),做在空白紙上,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做,727+144+86,先抄下來,再開始做,注意不要抄錯題。(提醒學生先估算再計算)。
            四、總結(jié)。
            在這天這節(jié)課中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
            (成功和體驗是學生情感發(fā)展的基礎(chǔ),師生在交流中共享學習的快樂)。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捐書活動》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的第一課。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jīng)掌握了筆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運算順序,本單元的教學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延伸?!毒钑顒印肥窃诖嘶A(chǔ)上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因為學生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是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jīng)掌握了列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三位數(shù)連加的數(shù)目比較大,計算時容易發(fā)生錯誤,因此,本節(jié)課學生要通過探索活動熟知算理,提高計算正確率。再次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和認真細心的計算習慣也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連加等有關(guān)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練習本。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生:幸福。
            師:可是,在我國的邊遠山區(qū)還有很多的孩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學習用品更是少之又少,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他們依然刻苦努力,用功讀書。為了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讀書的樂趣,我們育紅小學特舉辦了一場“捐一本圖書,獻一片真情”的愛心捐書活動,在捐書活動的現(xiàn)場,淘氣和笑笑將四年級同學的捐書情況做成統(tǒng)計表,老師給大家?guī)砹?,趕快來看看吧?。ǔ鍪緢D表)。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獲取信息。
            出示統(tǒng)計表。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表中獲得那些數(shù)學信息?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生3:三(1)班比四(1)班捐的數(shù)多,三(2)班比四(2)班捐的書少………。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條理地整理能力。
            學生匯報:
            2、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可真多,老師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整理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問題?
            (1)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2)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3)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設(shè)計意圖: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chǔ)。這一情景給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空間,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chǔ)。
            3、解決問題。
            (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來估計一下,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可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后兩個班少的書的數(shù)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2:估算一下每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0,所以三年級多。
            設(shè)計意圖:估算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感的正確渠道之一,教師啟發(fā)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如果我們能準確的算出每個年級捐書的總數(shù)再比較就更簡單了。
            (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后匯報。
            三年級:118+104+95。
            四年級:103+109+98。
            師: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揭示課題(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算一算:118+104+95。師: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計算嗎?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師:有同學已經(jīng)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設(shè)計意圖:鼓勵學生很據(jù)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同桌小組交流。
            師:請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組中介紹一下(請幾名同學代表上臺板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shè)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并在其中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4)全班匯報。
            (將計算的方法按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口算、脫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shù)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對比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么不同?(三個數(shù)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shù)相加)。
            教師板書:
            師:三個數(shù)相加,怎么計算?思考一下。
            師:雖然是三個數(shù)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看來新的知識同樣難不倒我們。
            (設(shè)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說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
            師:到現(xiàn)在,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應(yīng)該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師:在以上的多種計算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其實你們喜歡的方法老師也喜歡,不管使用哪種方法,最重要的確保計算準確。
            三、課堂鞏固,內(nèi)化提升。
            1、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吧!
            (設(shè)計意圖:鞏固練習連加的豎式計算。)。
            師:大家現(xiàn)在能確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嗎?
            2、(分組練習)五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六年級捐書多少本?
            列豎式計算。
            127+114+863解決問題。
            春節(jié)快要到了張阿姨和李叔叔想給買一些禮物送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纯此麄兿胭I一些什么東西?大家?guī)兔x一選。
            197+204+120。
            四、回顧整理,小結(jié)反思。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又有哪些困惑?
            生:學會了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師:你給大家說一說三位數(shù)連加時,需要注意什么?
            生1:可以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把他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
            生2:也可以將這三個數(shù)直接列一個豎式計算。
            生3: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要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十九
            設(shè)計思路:
            活動玩手偶是結(jié)合了小班的主題"有用的小手"設(shè)計的集體活動,小班幼兒階段最喜歡玩弄各種各樣的玩具,小班后期幼兒自我表示的欲望明顯增強。通過此活動欲培養(yǎng)幼兒簡單的扮演能力,激發(fā)幼兒用手偶做載體自由創(chuàng)編對話,在以后的區(qū)域活動中還能進一步培養(yǎng)小朋友自編自演故事的能力。
            1、嘗試用手偶扮演,樂意用語言表達手偶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1、人手一只手偶。
            2、音樂:找朋友。
            一、介紹手偶。
            (一)、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玩具朋友,看看他們是誰?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二)、這些玩具朋友有個一起的名字叫手偶。
            這些手偶的身體軟軟的,只能躺著,不會說話,不會動。手偶也想和我們小朋友一樣會說話會扮演,他們想找一個喜歡他們、愿意協(xié)助他們的朋友,使他們的頭、手、身體和小朋友一樣都動起來。
            二、嘗試手偶的操作方式和簡單的動作。
            (一)、請每個幼兒選一個喜歡的手偶,試一試怎樣幫它的頭、兩只手都動起來。
            (二)、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身的方法。
            (三)、教師介紹自身的操作方式。
            1、嘗試用手偶扮演兒歌。
            我們一起來讓手偶動起來--"歡迎歡迎,拍拍手""你好你好,點點頭""跳一跳。轉(zhuǎn)一轉(zhuǎn)""再見再見,擺擺手"。(幼兒跟學兩遍,要求手和嘴一起配合起來)。
            2、你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動起來方便嗎?(幼兒再次嘗試)。
            三、用手偶跳朋友舞。
            (一)、教師示范扮演朋友舞(左右手各套一個手偶)跳找朋友舞。
            (二)、放朋友舞的音樂教師示范跳兩遍。
            (三)、幼兒找身邊的一個手偶朋友,扮演朋友舞。(提升,你找到了誰說你的朋友啊?)。
            (四)、我們的朋友真多啊,我們一起去找找外面的朋友一起跳舞。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二十
            總結(jié)近一段時間學生的讀書心得。展示學生的讀書收益,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
            歸納讀書方法,指導學生讀書。
            類化讀書的步驟、方法。
            總結(jié)讀書的收益,展示讀書成果。
            課前引導學生對已經(jīng)閱讀的幾篇同類作品進行歸納沉淀,形成成熟而穩(wěn)定的見解;課堂分成三步走:一是品析作品。引導學生評價已經(jīng)閱讀的幾篇作品,從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藝術(shù)風格等方面進行品析。二是感悟生活。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品,運用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指導自己對生活重新認識、解釋自己生活中面對的疑難問題。三是傾訴自我。引導學生將閱讀所得,抒發(fā)自我、沉淀生活、勉勵他人。
            一課時。
            導入:同學們,我們班的讀書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兩個多月。還記得嗎?我們在讀書活動發(fā)動之初向同學們提出的讀書格言:“孔子讀書,韋編三絕;匡衡讀書,囊螢夜讀;孫康讀書,鑿壁偷光;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高爾基集蠟讀書,張海迪身殘不忘讀書。同學們,我們就要效仿古人的讀書精神,同時,我們的讀書目標又要高于古人,既為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更為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shè)的有用之才,努力讀書、認真讀書!”
            最近我們讀了一組文章--“愛心驛站”(含:《我喜歡出發(fā)》《石縫間的生命》《心存感激》《品味春風》《鑿井》《俯視你自己》《在愛的站臺上送別》《做人,從常識開始》《為青春喝彩》《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鑰匙》),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把我們在讀這組文章中的獨特感悟展示給今天在場的老師,同學們,你們會不會膽怯?會不會保守?會不會膚淺?--讓我們進行我們這節(jié)課的第一步歷程:品析作品。
            請同學們談?wù)勥@些作品中給自已感悟最深的方面。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過程要使學生談到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藝術(shù)個性、精美語言等方面。并適時總結(jié)。
            《我喜歡出發(fā)》人生需要不懈的追求;人生追求需要遠大的志向與堅強的意志。警句:人能走多遠?這話不是要問兩腳而是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這事不是要問雙手而是要問意志。
            《石縫間的生命》身處逆境中的人,要堅強的生活,尋找適應(yīng)生存的條件,創(chuàng)造出人生的輝煌。警句: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錘煉自己、彰顯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華自己。
            《心存感激》熱愛生活、樂觀的生活、感激生活給我們的一切,不怨天尤人。典型故事:印度的甘地扔鞋子、殘疾編輯勸無鞋少女。警句:我心存感激,因為我看到了一雙忠實的眼睛,但很慶幸還沒有為生活而受苦。
            《品味春風》在逆境中,要看到希望,再苦都不能失去希望。警句:但我看見最多的還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也看到了春的壯麗。
            《鑿井》拒絕誘惑,學會放棄。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要專一而扎實的去做好一件事情,不要中途而廢。編外:活人的簍子。警句:一個人,能認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經(jīng)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沖擊。
            《俯視你自己》俯視自己,才是辯證地欣賞自己,將自己提煉成一個明明白白的人,不至于迷失了自己。警句:唐太宗悼念魏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在愛的站臺上送別》以站臺上的送別為典型形象,指出人世間需要真誠的愛。警句:人生是流動的,生活是流動的,愛卻永恒地站著,與堅固的站臺一起揮手相送。
            《做人,從常識開始》常識,即一個人應(yīng)當做的。干什么不要一味去圖形式,去搞花架子,應(yīng)該老老實實地干。警句:大家都在期待道德英雄、精神典范,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由他們來做,自己則悄悄地躲避作為一個正常人該盡的基本責任。
            《為青春喝彩》珍惜自己的大好青春,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警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百年容易過青春不再來。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鑰匙》用善意的微笑面對你周圍的`人,不僅使自己愉悅,而且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許多可喜的改變。警句: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親切的語言。微笑是一種無聲的動人的音樂。微笑是人類一種高尚的表情。微笑永遠是生活里明亮的陽光。
            這些文學作品都是作家在生活中對生活有了獨特感悟,抒發(fā)出來的精華,那么,我們品讀了這些文章,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啟示?作品幫助我們解決了生活中的哪些困惑?我們是如何重新認識生活的?我想請幾位同學模擬角色,同學們對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贈送警句、進行對說。
            角色一:我叫周小艷,是一個山村來的學生,我的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他們含辛茹苦供我上學。他們天天就咸菜下飯,卻給我足夠的生活費;他們穿的是補丁壓補丁的衣服,卻讓我穿得工整大方;他們?yōu)樽屛野残膶W習,不牽掛家里,每周都要騎自行車跑幾十里路來看我??墒俏覅s很笨,學習成績沒多大進步,這使我非?;倚?,也覺得非常對不起我的父母。
            角色二:我叫劉兵兵,是我們班絕無僅有的電腦天才,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電腦,很快便入了迷,現(xiàn)在,我可以輕松上網(wǎng),聊天速度每分鐘打字100個,打游戲我也是高手,讓許多大我?guī)讱q的網(wǎng)蟲望而生畏。別擔心我會耽誤學習,我的作業(yè)能按時完成,雖然考試成績不很好,但總能及格。
            角色三:我叫李晶,小時候,家長們總夸獎我說我聽話、懂事,因為我話很少,不惹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愛和別人接觸的毛病使我離周圍的人越來越遠。理解我的人會說我天生內(nèi)向,可誤解我的人會認為我清高自大,對人有意見,不愛幫助別人。久而久之,我更不愿理睬別人,老擔心別人諷刺。我覺得我越來越孤獨。
            學生活動,教師的引導方向是結(jié)合作品與學生自己的生活說真話、訴真情,并能和學生在同一角度談文學作品與自己的生活的聯(lián)系。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二十一
            1.感受年夜飯合家團圓、喜慶、熱鬧的氣氛,萌發(fā)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2.了解中國吃年夜飯的習俗和年夜飯文化。
            3.談話中能運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型介紹家中的年夜飯。
            活動準備各幼兒帶一張自己家里年夜飯照片。
            1.引出主題。
            師: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到處都喜氣洋洋。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什么呢?
            2.圍繞主題進行談話。
            (1)你們家的年夜飯是怎樣的?
            (2)請幼兒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型說說自家的年夜飯。
            小結(jié):年夜飯也是中國人的團圓飯,是農(nóng)歷除夕晚餐,也是每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頓晚餐。家家戶戶都準備豐盛的晚餐,過年的食物里都有些特殊的寓意。
            (3)看圖片和同伴討論從食物的讀音或形狀聯(lián)想說說食物的寓意。
            (4)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對食物寓意的猜想。
            3.游戲——大聲說出來。
            (1)老師抽取出一張食物圖片,幼兒用“吃一口,祝福一句”的句式說出吉祥話。
            (2)幼兒兩兩結(jié)對,一個抽取食物圖片,一個說祝福語。
            了解祖國各地不同食俗的年夜飯。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二十二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zhì)量等。
            1、測量桌子的長、寬、高,記錄。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單位不統(tǒng)一。
            這樣有什么不好?怎么辦?
            2、改寫成以“米”為單位。
            1、注意:六個人一個小組,兩個人測量,其他人記錄,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測量自己小組感興趣的長度4個,全部結(jié)束以后小組核對。
            2、問題:
            (1)用米做單位有什么好處?
            (2)用“米”作單位的時候為什么會出現(xiàn)小數(shù)?
            (3)數(shù)學書的封面長23厘米,為什么可以記作“0。23米”?
            (4)教室門長2米3分米用“米”作單位怎么表示?
            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
            2、練習。
            第8頁練一練。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捐書活動教學設(shè)計篇二十三
            1.會計算三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能根據(jù)法則準確進行計算。
            2.在嘗試解決讀書問題的活動中,經(jīng)歷自主嘗試,并與他人交流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計算的過程。
            3.在自主嘗試計算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達與書寫習慣。
            重點:對知識進行遷移,把兩位數(shù)加法的運算法則運用到三位數(shù)加法當中。解決“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問題。
            難點:解決“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問題。
            一復習舊知。
            1.估算。
            (1)18+23≈。
            (2)72+11≈。
            (3)53+49+27≈。
            2.用豎式計算。
            419+264=。
            78+782=。
            (同桌一個人做一道,并且交換檢查)。
            一起回憶交流加法的筆算法則:
            1.相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我們學校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在樓道兩側(cè)開辟了象棋活動區(qū)和閱讀區(qū),這里的書都是大家把自己看過的書捐獻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閱讀。這里有一份三、四年級各班同學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我們一起來瞧瞧。(出示課件)。
            師:你能根據(jù)所說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隨便提同桌列示。教師引導說出: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四年級一共有多少本?
            在黑板上板書:
            118+104+95=。
            103+109+98=。
            這兩個算式都是幾個數(shù)加在一起?前兩個數(shù)都是幾位數(shù)?這節(jié)個我們研究的是三位數(shù)連加的問題。(板書課題)。
            三、解決問題。
            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呢?
            師:你能不計算估一估嗎?(抽生上臺回答)。
            預(yù)設(shè):
            (1)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多15比少8還多7,所以三年級多。
            (2)120+100+100=320;100+110+100=310;三年級多。
            2.到底是不是三年級多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計算)好,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算一算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算完后把你的方法講給小組里的其他同學聽一聽。
            師巡視抽生板演,并且讓學生自己講解。(重點講解三個數(shù)一起加的格式)。
            師:黑板上哪些同學書寫較好呢?其他同學書寫有什么不足?以后大家在書寫時不僅要規(guī)范而且要美觀,給人以美的感覺。
            3.師生集體小結(jié)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剛才同學們用了幾種方法進行了計算,可以口算,也可以先加前兩個數(shù),再加第三個數(shù),或者把三個數(shù)一起加,但無論怎么加,它的計算方法和我們原來的豎式計算的方法是一樣的。
            課件出示齊讀。
            4.四年級捐了多少本呢?
            師:請大家選擇剛才的一種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計算,并且在小組內(nèi)交流訂正。
            師:三個數(shù)加時,個位滿幾了?滿二十就得向十位進二十,十位計算時要加二。如果個位滿三十呢?也就是哪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5.通過計算,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多多少本?
            學生口答。不管捐的書多少,希望大家都能認真讀書,愛惜書籍。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8頁第2題用豎式計算。(生一人計算一道,小組內(nèi)交換檢查)。
            727+114+86=。
            ;397+304+120=。
            475+260+149=。
            292+450+108=。
            2.課本第18頁第3題。
            學生集體交流,方法不唯一。
            3.課本第18頁第2題。
            (1)先列式再估一估。
            (2)獨立算一算。(男生算叔叔的,女生算阿姨的)。
            (3)學生集體思考,師問:怎樣才能保證夠一千元呢?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shù)的連加,你能提醒大家計算時應(yīng)該注意哪些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