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工具。教案的編寫要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教案范文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可以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反思和改進教學設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一
一、學習目標1、學習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2、品味文章質樸清淡、明白曉暢的語言3、結合文章描繪的多幅圖景,體會散文“形”與“神”的關系4、通過誦讀,體會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二、整體感知1、文學常識郁達夫(1896--1945),原名,字,浙江富陽人。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1921年完成其處女作短篇小說,1923年寫小說和,這是他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高峰。其散文以游記著稱,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有《達夫散文集》《達夫游記》等。2、給下列畫線字注音煮茗煊羊肉蟄居間或曝背銘刻閩粵豐腴烏桕赭槎椏遠阜恣意3、識別下列形近字蟄渲恣茗腴蜇暄姿銘諛螫煊咨4、積累下列詞語(釋義)靜謐聆聽萬籟煮茗煊蟄居垂暮恣意享受閑步逍遙狂放不羈亙古如斯青天碧落莫名其妙地濱大海物阜民豐5、辨析下列近義詞(1)袒露裸露(2)粗獷曠達(3)景況景遇(4)悠閑安閑清閑(5)蟄居謫居三、文本導讀(一)自主探究1、所謂特征,是指這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即事物的獨特之處。景物描寫也應該寫出對象的特征:晴天麗日、和風習習是一種特征;西風獵獵、風雨凄凄又是一種特征。那么,郁達夫描繪的江南冬季,其總體特征是什么呢?2、散文,講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廣泛,結構安排靈活;所謂“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題集中、寫作思路確定。“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寫作的靈魂,好的散文應當是“形”與“神”的對立統(tǒng)一。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它又是如何體現(xiàn)“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呢?(二)合作探究1、在寫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風情描寫,是散文的傳統(tǒng)寫法,古人筆記大多如此?!懊袼住斌w現(xiàn)著“民情”,他能很好地傳達“情與景的交融”,濃化文章的人文氣息。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寫:“凡在北國過過冬的人總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這些民俗描寫有何作用?2、在散文寫作中引用詩文,不是一種單純的嵌入、點綴,它應當是一種“契合”,應為表達文章的中心服務,同時也應當增強文章的文化質感。本文多處引用詩文,其表現(xiàn)的主旨是什么?3、寫文章講究筆法,如《詩經(jīng)》“六義”中的“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有時候用筆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時候則可以宕開一筆,再轉入正題。但這些均非閑筆,是立意筆法所需。本文的題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開筆即寫北國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寫到日本人、德國人喜歡徒步旅行的情景,這些是不是閑筆?4、宋人韓拙在其《山水純全集·后序》中寫到:“人為萬物之最靈者也,故人之合于畫,造乎理者,能盡物之妙?!奔础叭宋铩碑嬋氘嬛?,可使“景物”盡乎其妙,畫理如此,作文之道理亦然。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但卻在好多處寫到了江南冬日人物的活動,對此應如何理解?四、拓展延伸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的問題。
白馬湖之冬。
夏丐尊在我過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十年以來,白馬湖已成了一個小村落,當我移居的時候,還是一片荒野。春暉中學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這一面的山腳下是小小的幾間新平屋,住著我和劉君心如兩家。此外兩三里內沒有人煙。一家人于陰歷十一月下旬從熱鬧的杭州移居這荒涼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極帶中。那里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屋宇雖系新建,構造卻極粗率,風從門面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縫中卻仍有透入。風刮得厲害的時候,天未夜就把大門關上,全家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里,靜聽寒風的怒號,湖水的澎湃??可降男『筌?,算是我的書齋,是全屋子中風最小的一間,我常把頭上的羅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燈下工作至夜深。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饑鼠吱吱在積塵上奔竄。我于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拔劃著爐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F(xiàn)在白馬湖到處都是樹木了,時尚的樹木一株都未種。月亮與太陽都是整個兒的,從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為止。太陽好的時候,只要不刮風,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間曝日,甚至于吃午飯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飯一樣。日光曬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風來了,只好逃難似地各自帶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門關上。在平常的日子,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風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fā)紫而黯,湖波泛深藍色。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厭的,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中望見。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過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領略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白馬湖的所以多風,可以說有著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環(huán)湖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好似故意張了袋口歡迎風來的樣子。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唯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風的多和大,凡是到過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自古占著重要的因素,而白馬湖的風尤其特別?,F(xiàn)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靜時聽到風聲,大家就要提起白馬湖來,說“白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樣厲害哩”!1、這篇文章寫自己所嘗的冬天的,著重在寫白馬湖的。2、《江南的冬景》中描寫冬日的畫意,頗有詩趣;這篇文章寫冬日也頗有“詩趣”,不同在于江南冬天的景物給作者感覺是,白馬湖的冬天給人感覺是。在寫法上,兩者又各側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著重是角度來寫的,后者主要是從上寫的。3、文章寫“太陽好的時候”,白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這是作者要表現(xiàn)的主要方面嗎?這幾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用自己的話來概括“白馬湖之冬”的特點。
《江南的冬景》學案答案二、整體感知答案略三、文本導讀(一)1、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從各個角度描寫了江南的冬天,繪出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作者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把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江南的冬景,與內心的主觀色彩——可愛、明朗、美麗、迷人,自然地融為一體,全文緊扣“可愛”二字,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天的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2、本文采用“以情馭景”的手法巧妙地將江南冬景與個人情思自然地融為一體。寫出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情調,也抒發(fā)了自己對江南冬景的眷戀、熱愛之情。作者選取了江南冬景的幾幅畫面:寒郊散步、江南雨景、冬日雪景等一幅幅優(yōu)美愜意的田園畫、人物畫,還引用了大量的詩詞,選材上無拘無束隨意揮灑,但無不飽蘸著作者對江南冬天濃濃的喜愛之情。情和景是那樣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二)1、本段文字用北國之冬對比寫出了江南之冬的特點:(1)樹葉不至于脫盡(2)寒風吹得時間短(3)地溫高,有鳥雀的歡叫(4)老人和孩子不必躲在屋里過冬,可以在屋外隙地曝背談天,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可愛。郁達夫善于將自然景物描寫和民俗描寫結合起來,用簡約的語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氣息的情景,將不同品質的美烘托出來,因而舒緩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勝。2、作者為了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現(xiàn)江南冬景,引用了不少詩句,這些詩句的運用,使文章在主旨的體現(xiàn)和文學趣味上大有作用。如:“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這是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中的詩句,引用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冬日山野的蓬勃生機?!澳河隇t瀟江上村”是唐五代李涉的《井欄砂宿遇夜客》中的詩句,是為了體現(xiàn)人在江南雨日“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的豁達胸懷,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3、不是閑筆。作者開筆寫北國冬天的人們的活動是引子,是陪襯,是為了引出對江南冬景“可愛”特點的描寫,并突出江南之冬與北國之冬的區(qū)別。文中一再提到了北方的冬景乃至寫到日本人、德國人,這些都是對比手法,以此突出江南冬景晴和、宜人的特點,突出作者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4、人是景物的主宰,是景物的核心。本文第2段寫“老翁小孩在門前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生涯”。第5、6段寫江南冬日寒郊散步,去體驗“特異的恩惠”。這些圖景都是江南冬景可愛特點的具體化,使作者的感受更加真實可感。最妙的是第7段的冬日農(nóng)村圖中的“幾個喧嘩的酒客”,意境朦朧,給人留下了豐富想象的空間;第8段中“喜歡弄雪的村童”的“報告”,給美麗的畫面上平添了幾分靈性。景物中有人的活動,使原來可愛迷人的景物更有靈氣、更有生活氣息。四、1、情味風2、晴和,清朗,富有生氣,詩情畫意。天寒地凍,寒風怒號,湖水澎湃視覺感覺3、文章寫‘‘太陽好的時候”,白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并非作者要表現(xiàn)的主要方面,而是為了襯托“忽然寒風來了”天地變色的情形,兩相對照,更能突出白馬湖冬天的風的“情味”。4、白馬湖究竟是南方,冬天下雪較少,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太陽好而無風,則和暖得不像冬天,可以曝背談天;有風的時候,則荒涼蕭瑟,天寒地凍,松濤如吼,山湖變色,有聲有色而極盡“冬寒”之至。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能對相關冬景圖作評論鑒賞。
一、導入。
回憶熟悉的“春”的詩歌:
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入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二、作者介紹。
郁達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起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19開始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19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產(chǎn)生很大影響。1922年5月,主編的《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刊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發(fā)表。1928年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12月,小說《遲桂花》發(fā)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寫了大量山水游記和詩詞。
郁達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8月29日被日軍憲兵殺害,終年49歲。1952年經(jīng)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讀全文。
四、內容把握。
1、文章描繪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圖?給各個冬景圖擬小標題。
2、各小組討論后把小標題寫到黑板上交流。
3、師點撥:每幅圖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態(tài)度是什么?
內容圖景特點作者態(tài)度。
人居冬晨談天圖晴暖可愛。
植被寒郊草木圖生氣易體會。
冬雨農(nóng)村微雨圖悠閑迷人。
冬雪江南雪景圖閑雅美麗。
旱冬旱冬閑步圖晴和受歡迎。
五、比較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1、人居:北國的蟄居異境江南的曝背談天(突出晴暖)。
2、植被:閩粵的冬是南國的長春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氣)。
3、德國的寒郊散步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江南的冬(明朗)。
5、舉例比較手法的運用:
郁達夫《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六、鑒賞五幅冬景圖。
1、冬晨談天圖。
意象: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讀:讀出輕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圖。
意象:蘆花、紅葉、烏桕、草色。
學生活動:據(jù)師給出的上聯(lián)文本意境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滿地蘆花映紅葉。
下聯(lián):點點白桕亂梅花/根邊草色漾綠意(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附:本想把“草色”與“烏桕”同時融進下聯(lián)中,未果,望同仁們似出更佳下聯(lián)。
3、農(nóng)村微雨圖。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長橋、遠阜、枝椏、白雨、烏篷、“紅黃”、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學生活動:仿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點化這幅冬雨圖。
注意點:平仄、韻腳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當,給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營造與情的抒發(fā)須一致。
附:《天凈沙秋思》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枯藤老樹昏鴉,長橋水門遠阜,
小橋流水人家,白雨烏篷雜椏,
古道西風瘦馬,茅舍昏燈酒客,
夕陽西下,暮色漸起,
斷腸人在天涯。悠閑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圖。
(1)鑒賞詩歌營造出的雪景與人性的閑雅的雪趣。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dd(日暮)晚雪問飲。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dd(冬宵)微雪尋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dd(深夜)風雪聞歸。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dd(早晨)深雪報梅。
學生活動:可請學生試著抓動詞,然后擬出雪景與人情交融的詞句。
(2)比較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例,郁達夫《雨》: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
5、旱冬閑步圖dd(寫實)。
比較:江南冬雪圖dd(吟詩)。
農(nóng)村微雨圖dd(作畫)。
雖然寫法不同,但都為我們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麗。
七、總結全文。
1、語言特點:清新純樸。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jié)奏徐緩,有利于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復渲染,實現(xiàn)景物描寫的繪畫美。
2、畫家劉海粟評:“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八、拓展閱讀:
郁達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三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3、作者感受如何。
4、運用何種手法。
午后郊游圖賞析。
1、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2、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
3、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4、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兩例: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寒村微雨圖賞析。
1、所寫景物: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4、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本幅畫面的結尾引用唐五代詩人李涉的詩《井欄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而綠林豪客也個個都是草莽英雄,殺人如麻。但是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極富詩意,就連性格彪悍的綠林豪客,此時也變得溫文爾雅。深夜造訪的“綠林豪客”與詩人談論詩詞,頗為風雅。朦朧悠遠的意境、極其濃郁的詩意蕩滌“綠林豪客”的心靈: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變成平淡沖和,這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寒村微雨圖迷人的魅力。
郁達夫先生在描繪本幅畫面時,并沒有從正面去刻畫,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句,借前人的詩句來表現(xiàn)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對詩句進行稀釋還原。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筆者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
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詩句,以補散文沒有說盡的余意、尚未抒發(fā)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時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詩詞點撥的意緒中,時而又將人帶進優(yōu)美的畫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賞析:
1、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4、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xiàn)精髓。
四、想象作文,訓練思維。
指導學生閱讀第9、10節(jié),讓學生找出寫旱冬景色以及郁達夫先生內心感受的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學生既要寫出湖上的美麗風光,又要寫出郁先生湖邊散步的種種情態(tài),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附學生情境作文片斷兩則: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村子傍著小河,河上跨著一座小橋。天空湛藍湛藍的,漂浮著幾朵白云,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來,水面泛著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幾只小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歷歷可見。偶爾有一兩只烏蓬船滑過,魚兒四處逃逸。待到船兒遠去,魚兒有聚攏過來,仿佛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一般。但河面蕩起的層層漣漪表明著船兒來過。
郁達夫先生身著長衫,拄著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陽光輕輕地撫摸著他,是那么地溫柔,驅走了先生心中的陰霾,使先生的心情也變得陽光起來。先生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微笑,腳步從容了許多,也悠閑了許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龍。
天空湛藍,白云悠閑,陽光燦爛,溫暖如春。微風徐徐吹來,湖面蕩起層層漣漪,鴨子湖面戲水,神態(tài)自由悠閑。幾只烏蓬小船駛過,留下一路g乃之聲。岸邊的蘆葦隨風起舞,蘆花在風中搖曳不定。烏桕樹的紅葉隨風飄零,落在湖面上輕輕蕩漾。
作者郵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四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方案一:聽《夢江南》,走入美麗的江南。江南以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聞名于世,今天我們來感受一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樣子的。板書課題和作者。
歌詞:草青青~水藍藍~。
哦白云深處是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在江南~。
雨茫茫~橋彎彎~。
哦白帆片片是夢鄉(xiāng)。
夢鄉(xiāng)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時的云煙。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蓮。
只愿能夠化作唐宋詩篇。
長眠在你的身邊。
方案二: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詞《憶江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下,“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春天,江南花紅、江水碧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卻是一個萬物蕭瑟、沒有生氣、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節(jié)。郁達夫卻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方案三:專題和板塊導入。
[推進新課]。
dd“于平常處發(fā)現(xiàn)美”
(生搖頭)。
師:“籟”指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成語有“萬籟俱寂”一詞,意思是各種聲音都停息了?!疤旎[”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但“諦聽天籟”不應該簡單理解成諦聽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視與聽都含于其中??梢?,我們學習第一部分兩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欣賞自然”,也就是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給我們展現(xiàn)的大自然的美景。
師:文學大師們,個個都有一雙慧眼,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郁達夫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卻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明確:可愛明朗含蓄的生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
能不能歸納到一個詞語上?--江南的冬景,有一種明朗的情調。
(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小組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曝背談天圖(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圖(冬郊植物圖)(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圖(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圖(第8自然段)。
旱冬閑步圖(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寫什么?
寫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散步。
北國的冬天:冷蟄居閑食熱鬧的節(jié)期。
閩粵日的冬天:極和暖極南的氣候春或者秋的延長。
德國的散步:德國作家在文章愛散步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兩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過與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氣候的對比,選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側面的圖畫,寫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達了對江南冬天的喜愛。
三、具體研讀。
1、美讀: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比較適合?
明確:節(jié)奏舒緩,語調平和,一個場景的描寫,由大場景到小人物,句子較長又在語意上有粘連。讀出韻味,讀出悠閑。
追問:這種語氣適合全文的朗讀嗎?
明確:適合,因為全文都是在寫江南的這種悠閑的、舒服的美。
2、那么我們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來讀第二自然段。
3、以第一幅圖畫為例,分析: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作者的感受如何?
景物:風晴空(灰云掃盡)(未脫落的)樹葉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
景物特點:可愛晴暖(不過冷一日兩日)有生氣(鳥叫水氣蒸騰)。
人的感受:歡喜清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用了一個動詞“營”,表明真的很閑,很把談天都當回事)。
4、那么用同樣的方法,你會不會分析第二幅圖畫了呢?
景物:蘆花紅葉桕子草。
景物特點:含蓄而有生氣色彩明麗(蘆花的白紅葉的紅雪白的桕子赭色夾綠色的草)。
人的感受:享受這種富有生氣的彩色的冬天帶來的朝氣和積極感受到生機盎然、春天不遠。
四、小結課堂。
作者通過前兩幅圖畫的晴暖、明麗而有生氣來寫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閑、自在、快樂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繼續(xù)在寫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讀。
明確:雨雪旱(沒有雨也沒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畫”寫雨借“詩”寫雪以“人”寫旱冬。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避免重復交叉讓文章更生動靈活而且更有意蘊(圖和詩句)。
3、具體賞析這三種寫法的巧妙設置。分小組研習,小組挑選一幅圖畫進行深入分析,你從這圖畫中收獲了些什么?情感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圖:(有繪畫特長的同學能不能來黑板上幫我們把這幅圖畫一畫。)。
分析重點:你試想想再灑上加上……背景若再要點點景致進去還可以加一味。
作者對江南的冬天的雨天的.話黃昏如果沒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上的話,他不會如此輕松幾筆就點出這樣一幅充滿意境的圖畫來。這種寫法是虛實結合。
b.江南雪景圖。
引用的關于下雪的詩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關系和挑選這些詩句的苦心。
按時間順序:日暮冬宵雪夜更深第二天早晨。
側重不同:(避免重復交叉)寫來更有層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c.旱冬閑步圖。
干燥的旱冬,選擇以人入境,是一種智慧,既避免了重復與單調,又為下文回到散步作結打了基礎。
二、寫法的學習和總結。
1、說到散步:文章有幾處寫到散步?這些散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筆隨意轉結構隨著情走隨著意走可以說這真是一次情緒上的散步。
景實在美,天氣實在晴好煦暖,作者實在在江南的冬天里通過閑步、散步度過了無數(shù)個清晨、午后甚至每一個晴好的日子。所以在文章中無意的流露,卻又巧妙地把各幅不同特點的江南冬景的圖畫串了起來。
這實際上就是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聚。
那散落的形式就是時而對比,時而描圖,時而引用的形式。
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對于江南冬景的喜愛,每一幅圖都愛,愛它的有生氣,愛在其中的悠閑的生活,愛在冬天度過的曠達灑脫的自己的狀態(tài)。
寫作,先要有神,有真情,才有文章的最終的意義和價值。而那些零散的片斷,如果它們自己本身不是一顆一顆的珍珠,那么串起這些片斷的神再真,它也不是一條美的項鏈。
2、那么學習了這篇文章,在具體的寫作方法上,我們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呢?
a.引用詩句,增加文章的詩情畫意。
b.對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點(可回顧《想北平》)。
c.畫面場景的渲染與人的活動相結合(第2自然段)。
d.形、色、味、觸、聲音,各種感官的調動(第5自然段只有顏色,可以擴展開來)。
小結:細心地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動腦筋好心思才寫得獨特而有味道的。
三、寫作背景,拓展到整個時代的文人的心境。
幼年喪父,和后來的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留日生活都對郁達夫的思想性格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使他感傷、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異國生活也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他曾經(jīng)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廣州,但是他強烈地不滿反動軍閥投機革命。他不滿現(xiàn)實,心中是苦悶的。
1933年4月他舉家移居杭州,修筑“風雨茅廬”,想在這里過隱士般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山水游記《達夫游記》、《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散文集》、《閑書》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悶,《江南的冬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寫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們看到了一位逍遙在山水之間的名士,這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們在苦悶的現(xiàn)世之外尋找心靈解脫的一種常見的方法。
之后要學的《赤壁賦》,還有歸園田的陶淵明……。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五
教學設想:
以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為線索,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本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諦聽天籟,欣賞自然之美。
2學會觀察并發(fā)現(xiàn)自然景物的美,學習作者的寫景技巧,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出來。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于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并體會其寫作技巧,難點在寫景小片段的指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相同之處。
二整體感知。
問題: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教學設想:初步感知描寫對象的總體特點。)。
三局部研讀。
1問題1: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畫,那么作者選用了哪幾幅畫來描繪江南的冬天?為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畫有什么特點?(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每大組派出一個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教學設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刪選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問題2:任選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鳴的圖畫,并說說為什么要選這一幅?(如這些畫選了哪些意象?這幅畫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學設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賞自然之美。)。
3在選出圖畫并說明理由的基礎上朗讀此段課文(個體讀與全體讀相結合)。
(教學設想:在讀中進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學設想:由景到情,體會景中蘊含的情。)。
四分析寫景技巧。
問題:郁達夫懷著閑適的心情寫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閑的特點,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景技巧寫出來的呢?結合例子談談。
(教學設想:讓學生在體驗美的基礎上學會作者的寫景技巧,比如寫景要細心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運用對比、虛實結合、白描等手法,把體驗到的美表述出來。)。
五拓展。
到這里我們體驗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學會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寫的校園景色的片段拿出來,根據(jù)所學的寫景方法進行修改。(分小組討論,并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拿出來交流。然后師生共同作出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教學設想:強化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美、表述美。其實大自然的美是無限的,是無處不在的,美時刻就在我們的身邊,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諦聽天籟,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教學設想:
以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為線索,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本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諦聽天籟,欣賞自然之美。
2學會觀察并發(fā)現(xiàn)自然景物的美,學習作者的寫景技巧,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出來。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于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并體會其寫作技巧,難點在寫景小片段的指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相同之處。
二整體感知。
問題: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教學設想:初步感知描寫對象的總體特點。)。
三局部研讀。
1問題1: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畫,那么作者選用了哪幾幅畫來描繪江南的冬天?為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畫有什么特點?(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每大組派出一個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教學設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刪選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問題2:任選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鳴的圖畫,并說說為什么要選這一幅?(如這些畫選了哪些意象?這幅畫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學設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賞自然之美。)。
3在選出圖畫并說明理由的基礎上朗讀此段課文(個體讀與全體讀相結合)。
(教學設想:在讀中進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學設想:由景到情,體會景中蘊含的情。)。
四分析寫景技巧。
問題:郁達夫懷著閑適的心情寫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閑的特點,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景技巧寫出來的呢?結合例子談談。
(教學設想:讓學生在體驗美的基礎上學會作者的寫景技巧,比如寫景要細心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運用對比、虛實結合、白描等手法,把體驗到的美表述出來。)。
五拓展。
到這里我們體驗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學會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寫的校園景色的片段拿出來,根據(jù)所學的寫景方法進行修改。(分小組討論,并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拿出來交流。然后師生共同作出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教學設想:強化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美、表述美。其實大自然的美是無限的,是無處不在的,美時刻就在我們的身邊,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諦聽天籟,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六
湖山沉思——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寂寞》、《像山那樣思考》。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溫潤”的特點,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抒發(fā)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觀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閱讀的審美感知、發(fā)現(xiàn)、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與態(tài)度: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對比的修辭技巧,琢磨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教學方法】。
文本研讀,比較賞析法,師生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
一、導入新課我們曾經(jīng)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詞中詩人把北國風光寫得那么的壯麗多姿,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又是什么?(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快速瀏覽找出文眼,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閱讀,齊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BR> 二、文本對話,整體感知。
2、在冬季里,作者發(fā)現(xiàn)了江南什么樣的美景?請把這些景點找出來。(顯示幻燈圖片)。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運用什么手法?
設計意圖:通曉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內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糾正明確。
a、給予、剝花生、泊船、月暈、擱筆b、指江浙地區(qū)(第6小節(jié)),而不指中國極南地區(qū)閩粵地區(qū)。
教師提示: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學生討論明確:屋外曝背談天圖、午后冬郊圖、農(nóng)村冬雨圖、江南雪景圖、旱冬閑步圖學生討論明確:a、特征:溫潤晴暖優(yōu)美b、對比:與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閩粵地區(qū)的冬景等的對比。
(出示幻燈文本:《濟南的冬天》中雪景段落)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更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呈現(xiàn)的豐富內涵。
學生討論交流:不同:《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教師小結: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fā)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四、品味語言、深入思考。
1、朗讀文本,思考:評論家認為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哪些文字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談談你感受。(出示右邊幻燈文本)。
2、作者對江南雪景有沒有作實景描繪,為什么?
老師歸納: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五、拓展延伸、創(chuàng)新實踐。
1、我們可以從郁達夫散文中學習到散文的哪些寫法?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反饋。
學生討論可得:
a、多引用詩句,多用色,使文章詩情畫意。
b、運用比較寫法突出景物的特點。
c、文章要溶進自己的個性。學生當堂寫作,師巡視、點撥。請幾位同學范讀自己的短文。
六、課堂小結。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郁達夫曾經(jīng)說過“欣賞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賞藝術與人生的心情。”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希望同學們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并能運用所學到寫作方法去寫散文,寫出有個性的散文。
七、課外作業(yè)。
1、走進大自然的活動,體驗自然,了解風物。
2、選擇一張風景照寫解說詞,圖文并茂講你和自然的故事。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七
1、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閱讀審美感知、發(fā)現(xiàn)、鑒賞的能力。
2、研習探究文本意境美;拓展探究,在比較閱讀中,進一步感受郁達夫散文的美。
3、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熱愛自然、陶冶情操、提升審美品位。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的能力。
2、了解自然之美與心靈感受的關系,品位由此而體現(xiàn)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3、學習對比的表達技巧,體味文章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第三專題“月是故鄉(xiāng)明”中,我們學習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筆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兒”、“墻上的牽?!?、“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風景自然而美麗,那么,江南的冬景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郁達夫的寫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文本研習。
1、解題。
研習明確:
“籟”是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諦聽天籟”不只是諦聽大自然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見,學習本文,就是通過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展現(xiàn)給我們的江南冬天的美景。
2、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冬季是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而郁達夫卻選擇了它,感受到了它不同尋常的美。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本所描繪的“江南的冬景”,并思考以下問題:
(1)郁達夫筆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找出江南的美景,試著給每幅畫面加一個標題。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作者對江南冬景的情感怎樣?
(4)寫冬景運用了什么手法?
(設計意圖:通曉文意,整體感知)。
學生研習文本,討論并明確以上問題,板書如下。
(江浙一帶)。
曝背談天圖(可愛)。
冬郊植物圖(生氣)。
冬日農(nóng)村圖(迷人)胸襟灑脫(對比)。
江南雪景圖(美麗)悠閑愜意。
冬日散步圖(悠閑)。
3、精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1)尋找“文眼”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薄督系亩啊芬晃闹?,“我之色彩”—也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表明本文情感基調的語句。
學生研習文本,討論明確:
從文章內容來看,第三節(jié)中將江南的冬景與北方夏夜相比較,指出“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倍懊骼省币辉~正是理解文章情感的關鍵詞,它涵蓋了江南冬景的特征,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因而是本文的“文眼”。
(2)難點突破。
學生研習文本,討論明確:
在作者的筆下,江南的冬景,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江南的植被、河港湖泊、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雨雪,這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畫,既展示了江南冬景的特征,更融入了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喜愛之情,美的心靈決定美的情景,情意濃濃的江南美景正是作者把自然美與心靈的感受融為一體的產(chǎn)物。
4、比較閱讀,涵詠鑒賞。
郁達夫筆下的江南冬景,似一幅幅水墨畫,工筆素描,潑墨寫意,濃淡相宜,景物描寫點到為止,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多媒體投影水墨畫)同樣是寫雪景,與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相比,《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嗎,(多媒體投影《濟南的冬天》文本)。
(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有利于深刻理解文本所呈現(xiàn)的豐富內涵)師生共同研討,明確并板書如下:
《濟南的冬天》——直接描與雪景。
《江南的冬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
《江南的冬景》一文中,郁達夫對雪景并未作實景描繪,只是引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就郁達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來說,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景方法是作者審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的融合,是表現(xiàn)與再現(xiàn)的統(tǒng)一。他在文章中借詩文來補未言盡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增添詩情畫意。
學生朗讀文中寫江南雪景的詩句。(多媒體投影放大)。
三、文本小結,拓展延伸。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郁達夫曾說過:“欣賞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賞藝術與人生的心情。”學習了這篇文章后,同學們要學會去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并能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可以模仿本文,寫一篇《家鄉(xiāng)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八
【學習目標】1.欣賞大自然的美,提高審美品位,學習捕捉對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們表達出來。2.了解郁達夫的散文風格。3.學習從文章結構、語言特色、寫作方法等方面賞析散文?!緦W習重點】同學習目標3【學習難點】同學習目標1【學法指導】自主學習,反復閱讀;與文本直接對話,加以評點?!菊n前預習】一、知識積累1、寫出至少三句關于描寫江南的詩句:][;提示:查閱資料;初中已學詩句;上網(wǎng)查詢。二、基礎知識1、郁達夫,原名,字。其代表作有小說《》《》等。提示:a、課本75頁注釋1;b、見導學案的知識鏈接;c、上網(wǎng)查閱資料。2、在括號內給加粗字注音煮茗()涮羊肉()剝花生()蟄居()曝背談天()烏桕()赭色()遠阜()槎椏()()綠林豪客()恣意()擱下筆()提示:a、課文下注釋;b、查字典;c、要能夠默寫三、課前先學瀏覽課文,整體感知:提示:快速瀏覽課文,閱讀方法的運用:提煉、概括、整合信息。1)本文體裁是,其特點是。郁達夫文中的“江南”指的是。文中有具體的實例嗎?2)郁達夫對江南的冬景有怎樣的印象?(尋找文眼)3)文中哪些段落寫了江南的冬景?可以概括為幾幅圖畫?嘗試給每幅圖畫命名。課中探索:1、根據(jù)預習,從文中的幾幅圖畫中找出一幅你喜歡的,并說說圖畫中選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2、為什么寫北方的冬天?運用了什么手法?文中還有這種手法的運用嗎?3、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郁達夫對江南冬景的偏愛,說說你是如何看待這種偏愛的?(體味作者的情感)歸納小結達標反饋閱讀課文7—8節(jié),完成下面的題目。1、第8節(jié)中描寫雪景的詩句能否調換?為什么?3、描寫江南的雪景,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試作簡要分析。3、從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你學到了哪些寫作散文的手法?試用這些手法,寫一段描寫景物的話。學習感悟知識鏈接郁達夫(1896.12.7—1945.8.29)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幼年貧困的生活促使發(fā)憤讀書,成績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沉淪》,被公認是震世駭俗的作品,他的散文、舊體詩詞、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響。他擅長小說與散文,小說代表作:《春風沉醉的晚上》、《沉淪》;散文主要《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著有散文集《屐痕處處》、《閑書》。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九
國畫大師劉海粟曾經(jīng)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的山水,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眲⒑K谙壬鷮τ暨_夫先生的游記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此言確實不謬,郁先生的游記散文歷來膾炙人口,在其文學作品中成就極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釣臺的春晝》以及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江南的冬景》。(板書課題)。
二、瀏覽文本,整體感知。
教師提出三個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增強閱讀思維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給思維設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圍越來越縮小,思考的問題越來越具體。
問題如下:
2、文本共寫了幾幅畫面?
3、嘗試給每幅畫面命名。
學生可直接采用相關段落中的詞語進行命名,也可以對段落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過程中盡量放手讓去篩選相關信息,教師只在必要時做適當點撥。經(jīng)過師生討論,明確如下:
曝背談天圖。
午后郊游圖。
寒村微雨圖。
旱冬閑步圖。
三、選點突破,局部賞析。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3、作者感受如何。
4、運用何種手法。
午后郊游圖賞析。
1、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2、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
3、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4、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兩例: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寒村微雨圖賞析。
1、所寫景物: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4、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本幅畫面的結尾引用唐五代詩人李涉的詩《井欄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而綠林豪客也個個都是草莽英雄,殺人如麻。但是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極富詩意,就連性格彪悍的綠林豪客,此時也變得溫文爾雅。深夜造訪的“綠林豪客”與詩人談論詩詞,頗為風雅。朦朧悠遠的意境、極其濃郁的詩意蕩滌“綠林豪客”的心靈: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變成平淡沖和,這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寒村微雨圖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圖賞析。
郁達夫先生在描繪本幅畫面時,并沒有從正面去刻畫,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句,借前人的詩句來表現(xiàn)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對詩句進行稀釋還原。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筆者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
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詩句,以補散文沒有說盡的余意、尚未抒發(fā)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時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詩詞點撥的意緒中,時而又將人帶進優(yōu)美的畫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賞析:
1、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4、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xiàn)精髓。
四、想象作文,訓練思維。
指導學生閱讀第9、10節(jié),讓學生找出寫旱冬景色以及郁達夫先生內心感受的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學生既要寫出湖上的美麗風光,又要寫出郁先生湖邊散步的種種情態(tài),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附學生情境作文片斷兩則: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村子傍著小河,河上跨著一座小橋。天空湛藍湛藍的,漂浮著幾朵白云,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來,水面泛著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幾只小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歷歷可見。偶爾有一兩只烏蓬船滑過,魚兒四處逃逸。待到船兒遠去,魚兒有聚攏過來,仿佛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一般。但河面蕩起的層層漣漪表明著船兒來過。
郁達夫先生身著長衫,拄著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陽光輕輕地撫摸著他,是那么地溫柔,驅走了先生心中的陰霾,使先生的心情也變得陽光起來。先生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微笑,腳步從容了許多,也悠閑了許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龍。
天空湛藍,白云悠閑,陽光燦爛,溫暖如春。微風徐徐吹來,湖面蕩起層層漣漪,鴨子湖面戲水,神態(tài)自由悠閑。幾只烏蓬小船駛過,留下一路欸乃之聲。岸邊的蘆葦隨風起舞,蘆花在風中搖曳不定。烏桕樹的紅葉隨風飄零,落在湖面上輕輕蕩漾。
作者郵箱: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學重點: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體會郁達夫散文的特點。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問答法相結合,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注意讀音和生詞的意思。
2.查閱郁達夫的背景材料,都文章及作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二)導入。
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喜歡?(眾說紛紜)。
其實,冬天也是很可愛的'。讓我們來看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美麗可愛的冬景。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課前我們已經(jīng)對課文進行了預習,現(xiàn)在再給大家3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文,討論預習題。
2、文本共寫了幾幅畫面?
3、嘗試給每幅畫面命名。
總結:作者從五個角度,刻畫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天氣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溫暖,蘊蓄生機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現(xiàn)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
(四)選點突破,局部賞析。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一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3、作者感受如何。
4、運用何種手法。
午后郊游圖賞析。
1、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2、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
3、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4、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兩例: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BR> ――杜甫《絕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寒村微雨圖賞析。
1、所寫景物: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4、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本幅畫面的結尾引用唐五代詩人李涉的詩《井欄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而綠林豪客也個個都是草莽英雄,殺人如麻。但是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極富詩意,就連性格彪悍的綠林豪客,此時也變得溫文爾雅。深夜造訪的“綠林豪客”與詩人談論詩詞,頗為風雅。朦朧悠遠的意境、極其濃郁的詩意蕩滌“綠林豪客”的心靈: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變成平淡沖和,這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寒村微雨圖迷人的魅力。
郁達夫先生在描繪本幅畫面時,并沒有從正面去刻畫,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句,借前人的詩句來表現(xiàn)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對詩句進行稀釋還原。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筆者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
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詩句,以補散文沒有說盡的余意、尚未抒發(fā)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時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詩詞點撥的意緒中,時而又將人帶進優(yōu)美的畫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賞析:
1、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4、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xiàn)精髓。
四、想象作文,訓練思維。
指導學生閱讀第9、10節(jié),讓學生找出寫旱冬景色以及郁達夫先生內心感受的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學生既要寫出湖上的美麗風光,又要寫出郁先生湖邊散步的種種情態(tài),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附學生情境作文片斷兩則: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村子傍著小河,河上跨著一座小橋。天空湛藍湛藍的,漂浮著幾朵白云,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來,水面泛著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幾只小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歷歷可見。偶爾有一兩只烏蓬船滑過,魚兒四處逃逸。待到船兒遠去,魚兒有聚攏過來,仿佛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一般。但河面蕩起的層層漣漪表明著船兒來過。
郁達夫先生身著長衫,拄著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陽光輕輕地撫摸著他,是那么地溫柔,驅走了先生心中的陰霾,使先生的心情也變得陽光起來。先生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微笑,腳步從容了許多,也悠閑了許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龍。
天空湛藍,白云悠閑,陽光燦爛,溫暖如春。微風徐徐吹來,湖面蕩起層層漣漪,鴨子湖面戲水,神態(tài)自由悠閑。幾只烏蓬小船駛過,留下一路g乃之聲。岸邊的蘆葦隨風起舞,蘆花在風中搖曳不定。烏桕樹的紅葉隨風飄零,落在湖面上輕輕蕩漾。
作者郵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教學設計..由本站會員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二
我將在錢夢龍老師的“三主”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我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以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以訓練的為主線,突出學生在訓練中進行鞏固性學習。
二、說教材。
本篇課文《江南的冬景》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最后一個專題“像山一樣思考”的“諦聽天籟”板塊中,從本專題來看主要是加強關于自然美的審美教育,激發(fā)學生珍愛大自然從本篇課文來看主要是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雪景之美《江南的冬景》是本專題中的第一篇課文,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本篇課文我將用一課時把它上完。
三、說學情。
從情感方面來說,學生多屬江南人,對江南的冬景已經(jīng)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達夫筆下所描繪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難從知識能力方面來說,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的相關散文,已具備一定的欣賞散文、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所以解讀文本的難度也不會太大本次教學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感悟鑒賞散文的能力。
四、說教學目標。
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來說,學生通過研習課文,能夠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提高對自然美的審美能力。
五、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學會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蘊等方面賞析散文;
教學難點:體會郁達夫散文的特點,學會運用本文的寫景方法和技巧。
六、說教法學法。
學法: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較法。
七、說教學過程。
綜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的確立,我把我的教學過程分為情境導入、整體感知,品味賞析,審美探究,拓展延伸五個板塊。
(1)情境導入:我的設想是在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的同時,展示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的.相關圖片我這樣設計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性的認識,能夠體會到兩種不同的冬景帶給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體感知:我將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誦讀這篇散文,要求學生找出作者描寫了江南的哪些美景,試著給每幅畫面加一個標題,并指出其特征,進行小組討論明確課文主要描繪了曝背談天圖、冬郊植物圖、寒村微雨圖、江南雪景圖、冬日閑步圖五幅畫面這個版塊我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學生很難把握住課文描繪江南冬景的幾個方面,要求學生誦讀課文并概括課文描寫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過程,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能力。
(3)品味賞析:我將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他們喜歡的句子,品味其語言,并說說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習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鑒賞,品味語言,感悟散文的內在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版塊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品味鑒賞散文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到作者郁達夫的審美情趣以及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
我的設計意圖在于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對比、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舒緩自如的行文風格讓學生領會到描寫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領會到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
(5)拓展延伸:我將讓學生寫一篇他們眼中的江南冬景的短文,可以借鑒本文對比、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這個版塊我的設計意圖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八、板書設計。
郁達夫。
曝背談天圖可愛。
冬郊植物圖生氣。
寒村微雨圖明朗迷人。
冬日閑步圖悠閑。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三
其實,我之把北京南北之分的分界點,有的道理的。,氣候上的原因?!澳戏健钡暮幽稀奥尻柸禄ㄈ珏\”,而“北方”的黑龍江“山城三月飄雪花”呢。
語言上的差異。我所謂的“北方”,一色是悅耳動聽普通話,有些“酸菜”味,也費腦筋去揣測。而“南方”就不同了,語音千回百轉,云山霧罩,就聽不懂說。聽“南方”人講話,身邊得有專職翻譯。
人有性格,季節(jié)有特點,北方的`四季交替,春發(fā)芽,夏抽穗,秋落葉,冬飄雪。南方的四季就很溫和了,的過度特征,冬季,蘆花仍不敗,草兒仍有綠意,雜七雜八的野花開在“野人”的籬落。在“微雨寒村”的冬景中散步,有“說不出的悠閑境界?!笔呛烦醴畔灿鋈鹧┓届V而見花,則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冬景給人以不受塵埃半點侵的飄然欲仙、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的境界。
然而的景色稍縱即逝,晴和的陽光把和寒梅親近的冬雪化做點滴殘淚,只留花香空四溢。雪的映襯,還稱得上冬景嗎?和風、旭日、鳥鳴、花香怎樣都覺得是“春到人間草木知”“四月清和雨乍晴”的春天。,南方的冬景,給我怪怪的,就好比男人不長胡子,完全了陽剛氣。
北方的冬天則不同了,它掩藏了春的含蓄、屏棄了夏的熱烈、珍藏了秋的成熟,以一身傲骨、一身潔白、一身凜冽倏忽而來。再看寒雪壓蒼松,會對嚴冬的生命有的景仰。大雪過后,三五孩童,堆雪人,剪紅紙給雪人點一下降唇,雪白的顏色紅色點綴,立時生命的。再給雪人鑲上明亮的玻璃球,雪人則象初生的娃娃,睜開清澈的大眼,驚喜的感受孩子們它的生命。雪后的冬天,給孩子們無窮的樂趣,而冰雪凝就的冰燈,凝聚了的勤勞和智慧,向展現(xiàn)的文化藝術,又留連了中外游人的不顧寒觸的腳步。冰雪里的冬泳,何嘗北方冬天最美最的冬景呢?當出行的抖落一身白雪,融化一臉寒霜,他會由衷的感嘆:這才是真正的冬天呢!
我豁然明白,景色不分南北,季節(jié)不分東西,各有各的景致、各有各的神韻,精彩的季節(jié)里的風景!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四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文章的關鍵語句。
2、初步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
(1)江南的冬景總體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調”的“明朗”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試著用畫面概括。
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1、導入。
可以從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導入。在老舍筆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兒”、“墻上的牽?!薄ⅰ棒骠娴暮币约啊扒嗖藬傋由系募t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風景自然而美麗,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帶著學生走近郁達夫的寫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或者以畫家劉海粟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的話語導入,他說:“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
2、解題。
從文題上方板塊的標題入手。“諦聽天籟”!“籟”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諦聽天籟”?
明確:“籟”是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爸B聽天籟”不只是諦聽大自然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見,學習本文,就是通過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展現(xiàn)給我們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說明:此處主要目的為交待學習目標。)。
3、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從文中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區(qū)域界定在哪里?
明確:江浙一帶,而非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區(qū)域。(第六段)。
(2)找出描繪江南美景的段落,或問作者選取了幾幅畫來描繪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確: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曝背談天圖(2段)午后冬郊圖(5段)農(nóng)村冬雨圖(7段)江南雪景圖(8段)旱冬閑步圖(9段)。
(說明:此為對江南美景的整體感知,為下一步具體分析作好鋪墊。)。
4、品味賞析。
郁達夫是如何寫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的?讓學生從感性的角度任選一幅,進行分析(這里主要選取5、7、8段)。
午后冬郊圖。
a、主要明確:
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景物特點:色彩明麗而有生氣。
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b、教師總結:
借鑒色彩學中關于色彩具有動靜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現(xiàn)情感。一般來說,越暖越亮的色彩,畫面越熱烈,動感越強;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畫面越沉悶,就越顯得靜。文學作品是以文學作畫,根據(jù)主題表達和抒情的需要,在構圖和選擇色彩詞時,就必須與作品的情境和氛圍相契合。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幾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薄鸥Α督^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以色彩入文,給畫面著色,是郁達夫散文的特點,這樣就讓讓文章更有詩情畫意。
農(nóng)村冬雨圖。
a、主要明確:
所寫景物:長橋、雜木樹林、烏蓬小船、酒客、細雨、燈暈。
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b、教師總結:
前面說過,以色彩入文,給畫面著色,是郁達夫散文的特點,這樣就讓讓文章更有詩情畫意。在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為畫面著色:白雨、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烏篷,紅黃等。而色彩點染造成的遠近虛實的層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種若隱若現(xiàn)、氤氳流動的朦朧美。
過渡:雨是天地的精靈,雪是天地的潔白肌膚。江南的冬雪,雖然沒有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和“長城內外,惟余茫?!钡幕趾隁舛龋珔s如粗獷中略帶羞澀的村姑,亦別有一番情致。
a、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中描寫雪景的段落進行比較(投影)。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同是寫雪景,與《濟南的冬天》比較,《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寫雪景的一段。
明確:《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b、這些詩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討論。
從古人的詩句來領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想象可進行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c、明確: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讓人感覺溫暖的美好時光。
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所用手法:引用詩句、避實就虛。豐富的意象給人以美的想象與聯(lián)想。
引用詩句、避實就虛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彌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fā)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另可投影舉例郁達夫的《雨》,加深體會。)。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郁達夫《雨》)。
寫景總結:
明確:無論是哪一個寫景段落其實是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有機融合。
5、簡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明確: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包括:北國與江南的冬天的比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溫和,渲染北國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江南冬天與秋天的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寫那種“明朗的情調”;閩粵等地的冬天與作者所說的江南冬天的比較,作者將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確的區(qū)域界定;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較,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應。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了解自然之美與心靈感受的關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明確:此文寫于郁達夫移家杭州,營造“風雨茅廬”,準備過起名士般隱居生活的時候。
7、文章最后總結:
寫好一篇寫景文的秘訣是什么?
明確:寫好寫景散文需要做到三個字,即“悟”“摹”“情”。所謂“悟”,就是諦聽天籟,感悟自然之美。所謂“摹”,就是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當?shù)男问奖磉_(首先語言風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適當?shù)膶懽魇址ǎ擅枘∩?,構筑色彩豐富的畫面;可動靜結合,寫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虛實結合,使文章意韻豐富……),最后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BR>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一
一、學習目標1、學習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2、品味文章質樸清淡、明白曉暢的語言3、結合文章描繪的多幅圖景,體會散文“形”與“神”的關系4、通過誦讀,體會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二、整體感知1、文學常識郁達夫(1896--1945),原名,字,浙江富陽人。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1921年完成其處女作短篇小說,1923年寫小說和,這是他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高峰。其散文以游記著稱,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有《達夫散文集》《達夫游記》等。2、給下列畫線字注音煮茗煊羊肉蟄居間或曝背銘刻閩粵豐腴烏桕赭槎椏遠阜恣意3、識別下列形近字蟄渲恣茗腴蜇暄姿銘諛螫煊咨4、積累下列詞語(釋義)靜謐聆聽萬籟煮茗煊蟄居垂暮恣意享受閑步逍遙狂放不羈亙古如斯青天碧落莫名其妙地濱大海物阜民豐5、辨析下列近義詞(1)袒露裸露(2)粗獷曠達(3)景況景遇(4)悠閑安閑清閑(5)蟄居謫居三、文本導讀(一)自主探究1、所謂特征,是指這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即事物的獨特之處。景物描寫也應該寫出對象的特征:晴天麗日、和風習習是一種特征;西風獵獵、風雨凄凄又是一種特征。那么,郁達夫描繪的江南冬季,其總體特征是什么呢?2、散文,講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廣泛,結構安排靈活;所謂“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題集中、寫作思路確定。“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寫作的靈魂,好的散文應當是“形”與“神”的對立統(tǒng)一。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它又是如何體現(xiàn)“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呢?(二)合作探究1、在寫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風情描寫,是散文的傳統(tǒng)寫法,古人筆記大多如此?!懊袼住斌w現(xiàn)著“民情”,他能很好地傳達“情與景的交融”,濃化文章的人文氣息。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寫:“凡在北國過過冬的人總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這些民俗描寫有何作用?2、在散文寫作中引用詩文,不是一種單純的嵌入、點綴,它應當是一種“契合”,應為表達文章的中心服務,同時也應當增強文章的文化質感。本文多處引用詩文,其表現(xiàn)的主旨是什么?3、寫文章講究筆法,如《詩經(jīng)》“六義”中的“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有時候用筆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時候則可以宕開一筆,再轉入正題。但這些均非閑筆,是立意筆法所需。本文的題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開筆即寫北國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寫到日本人、德國人喜歡徒步旅行的情景,這些是不是閑筆?4、宋人韓拙在其《山水純全集·后序》中寫到:“人為萬物之最靈者也,故人之合于畫,造乎理者,能盡物之妙?!奔础叭宋铩碑嬋氘嬛?,可使“景物”盡乎其妙,畫理如此,作文之道理亦然。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但卻在好多處寫到了江南冬日人物的活動,對此應如何理解?四、拓展延伸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的問題。
白馬湖之冬。
夏丐尊在我過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十年以來,白馬湖已成了一個小村落,當我移居的時候,還是一片荒野。春暉中學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這一面的山腳下是小小的幾間新平屋,住著我和劉君心如兩家。此外兩三里內沒有人煙。一家人于陰歷十一月下旬從熱鬧的杭州移居這荒涼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極帶中。那里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屋宇雖系新建,構造卻極粗率,風從門面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縫中卻仍有透入。風刮得厲害的時候,天未夜就把大門關上,全家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里,靜聽寒風的怒號,湖水的澎湃??可降男『筌?,算是我的書齋,是全屋子中風最小的一間,我常把頭上的羅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燈下工作至夜深。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饑鼠吱吱在積塵上奔竄。我于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拔劃著爐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F(xiàn)在白馬湖到處都是樹木了,時尚的樹木一株都未種。月亮與太陽都是整個兒的,從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為止。太陽好的時候,只要不刮風,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間曝日,甚至于吃午飯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飯一樣。日光曬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風來了,只好逃難似地各自帶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門關上。在平常的日子,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風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fā)紫而黯,湖波泛深藍色。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厭的,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中望見。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過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領略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白馬湖的所以多風,可以說有著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環(huán)湖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好似故意張了袋口歡迎風來的樣子。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唯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風的多和大,凡是到過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自古占著重要的因素,而白馬湖的風尤其特別?,F(xiàn)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靜時聽到風聲,大家就要提起白馬湖來,說“白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樣厲害哩”!1、這篇文章寫自己所嘗的冬天的,著重在寫白馬湖的。2、《江南的冬景》中描寫冬日的畫意,頗有詩趣;這篇文章寫冬日也頗有“詩趣”,不同在于江南冬天的景物給作者感覺是,白馬湖的冬天給人感覺是。在寫法上,兩者又各側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著重是角度來寫的,后者主要是從上寫的。3、文章寫“太陽好的時候”,白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這是作者要表現(xiàn)的主要方面嗎?這幾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用自己的話來概括“白馬湖之冬”的特點。
《江南的冬景》學案答案二、整體感知答案略三、文本導讀(一)1、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從各個角度描寫了江南的冬天,繪出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作者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把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江南的冬景,與內心的主觀色彩——可愛、明朗、美麗、迷人,自然地融為一體,全文緊扣“可愛”二字,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天的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2、本文采用“以情馭景”的手法巧妙地將江南冬景與個人情思自然地融為一體。寫出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情調,也抒發(fā)了自己對江南冬景的眷戀、熱愛之情。作者選取了江南冬景的幾幅畫面:寒郊散步、江南雨景、冬日雪景等一幅幅優(yōu)美愜意的田園畫、人物畫,還引用了大量的詩詞,選材上無拘無束隨意揮灑,但無不飽蘸著作者對江南冬天濃濃的喜愛之情。情和景是那樣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二)1、本段文字用北國之冬對比寫出了江南之冬的特點:(1)樹葉不至于脫盡(2)寒風吹得時間短(3)地溫高,有鳥雀的歡叫(4)老人和孩子不必躲在屋里過冬,可以在屋外隙地曝背談天,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可愛。郁達夫善于將自然景物描寫和民俗描寫結合起來,用簡約的語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氣息的情景,將不同品質的美烘托出來,因而舒緩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勝。2、作者為了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現(xiàn)江南冬景,引用了不少詩句,這些詩句的運用,使文章在主旨的體現(xiàn)和文學趣味上大有作用。如:“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這是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中的詩句,引用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冬日山野的蓬勃生機?!澳河隇t瀟江上村”是唐五代李涉的《井欄砂宿遇夜客》中的詩句,是為了體現(xiàn)人在江南雨日“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的豁達胸懷,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3、不是閑筆。作者開筆寫北國冬天的人們的活動是引子,是陪襯,是為了引出對江南冬景“可愛”特點的描寫,并突出江南之冬與北國之冬的區(qū)別。文中一再提到了北方的冬景乃至寫到日本人、德國人,這些都是對比手法,以此突出江南冬景晴和、宜人的特點,突出作者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4、人是景物的主宰,是景物的核心。本文第2段寫“老翁小孩在門前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生涯”。第5、6段寫江南冬日寒郊散步,去體驗“特異的恩惠”。這些圖景都是江南冬景可愛特點的具體化,使作者的感受更加真實可感。最妙的是第7段的冬日農(nóng)村圖中的“幾個喧嘩的酒客”,意境朦朧,給人留下了豐富想象的空間;第8段中“喜歡弄雪的村童”的“報告”,給美麗的畫面上平添了幾分靈性。景物中有人的活動,使原來可愛迷人的景物更有靈氣、更有生活氣息。四、1、情味風2、晴和,清朗,富有生氣,詩情畫意。天寒地凍,寒風怒號,湖水澎湃視覺感覺3、文章寫‘‘太陽好的時候”,白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并非作者要表現(xiàn)的主要方面,而是為了襯托“忽然寒風來了”天地變色的情形,兩相對照,更能突出白馬湖冬天的風的“情味”。4、白馬湖究竟是南方,冬天下雪較少,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太陽好而無風,則和暖得不像冬天,可以曝背談天;有風的時候,則荒涼蕭瑟,天寒地凍,松濤如吼,山湖變色,有聲有色而極盡“冬寒”之至。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能對相關冬景圖作評論鑒賞。
一、導入。
回憶熟悉的“春”的詩歌:
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入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二、作者介紹。
郁達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19起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19開始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19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產(chǎn)生很大影響。1922年5月,主編的《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刊號出版。7月,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發(fā)表。1928年加入太陽社,并在魯迅支持下,主編《大眾文藝》。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為發(fā)起人之一。12月,小說《遲桂花》發(fā)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寫了大量山水游記和詩詞。
郁達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8月29日被日軍憲兵殺害,終年49歲。1952年經(jīng)中央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讀全文。
四、內容把握。
1、文章描繪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圖?給各個冬景圖擬小標題。
2、各小組討論后把小標題寫到黑板上交流。
3、師點撥:每幅圖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態(tài)度是什么?
內容圖景特點作者態(tài)度。
人居冬晨談天圖晴暖可愛。
植被寒郊草木圖生氣易體會。
冬雨農(nóng)村微雨圖悠閑迷人。
冬雪江南雪景圖閑雅美麗。
旱冬旱冬閑步圖晴和受歡迎。
五、比較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1、人居:北國的蟄居異境江南的曝背談天(突出晴暖)。
2、植被:閩粵的冬是南國的長春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氣)。
3、德國的寒郊散步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江南的冬(明朗)。
5、舉例比較手法的運用:
郁達夫《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六、鑒賞五幅冬景圖。
1、冬晨談天圖。
意象: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讀:讀出輕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圖。
意象:蘆花、紅葉、烏桕、草色。
學生活動:據(jù)師給出的上聯(lián)文本意境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滿地蘆花映紅葉。
下聯(lián):點點白桕亂梅花/根邊草色漾綠意(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附:本想把“草色”與“烏桕”同時融進下聯(lián)中,未果,望同仁們似出更佳下聯(lián)。
3、農(nóng)村微雨圖。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長橋、遠阜、枝椏、白雨、烏篷、“紅黃”、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學生活動:仿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點化這幅冬雨圖。
注意點:平仄、韻腳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當,給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營造與情的抒發(fā)須一致。
附:《天凈沙秋思》筆者試對,僅作參考:
枯藤老樹昏鴉,長橋水門遠阜,
小橋流水人家,白雨烏篷雜椏,
古道西風瘦馬,茅舍昏燈酒客,
夕陽西下,暮色漸起,
斷腸人在天涯。悠閑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圖。
(1)鑒賞詩歌營造出的雪景與人性的閑雅的雪趣。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dd(日暮)晚雪問飲。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dd(冬宵)微雪尋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dd(深夜)風雪聞歸。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dd(早晨)深雪報梅。
學生活動:可請學生試著抓動詞,然后擬出雪景與人情交融的詞句。
(2)比較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例,郁達夫《雨》: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
5、旱冬閑步圖dd(寫實)。
比較:江南冬雪圖dd(吟詩)。
農(nóng)村微雨圖dd(作畫)。
雖然寫法不同,但都為我們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麗。
七、總結全文。
1、語言特點:清新純樸。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jié)奏徐緩,有利于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復渲染,實現(xiàn)景物描寫的繪畫美。
2、畫家劉海粟評:“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八、拓展閱讀:
郁達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三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3、作者感受如何。
4、運用何種手法。
午后郊游圖賞析。
1、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2、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
3、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4、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兩例: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寒村微雨圖賞析。
1、所寫景物: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4、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本幅畫面的結尾引用唐五代詩人李涉的詩《井欄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而綠林豪客也個個都是草莽英雄,殺人如麻。但是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極富詩意,就連性格彪悍的綠林豪客,此時也變得溫文爾雅。深夜造訪的“綠林豪客”與詩人談論詩詞,頗為風雅。朦朧悠遠的意境、極其濃郁的詩意蕩滌“綠林豪客”的心靈: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變成平淡沖和,這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寒村微雨圖迷人的魅力。
郁達夫先生在描繪本幅畫面時,并沒有從正面去刻畫,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句,借前人的詩句來表現(xiàn)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對詩句進行稀釋還原。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筆者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
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詩句,以補散文沒有說盡的余意、尚未抒發(fā)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時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詩詞點撥的意緒中,時而又將人帶進優(yōu)美的畫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賞析:
1、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4、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xiàn)精髓。
四、想象作文,訓練思維。
指導學生閱讀第9、10節(jié),讓學生找出寫旱冬景色以及郁達夫先生內心感受的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學生既要寫出湖上的美麗風光,又要寫出郁先生湖邊散步的種種情態(tài),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附學生情境作文片斷兩則: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村子傍著小河,河上跨著一座小橋。天空湛藍湛藍的,漂浮著幾朵白云,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來,水面泛著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幾只小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歷歷可見。偶爾有一兩只烏蓬船滑過,魚兒四處逃逸。待到船兒遠去,魚兒有聚攏過來,仿佛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一般。但河面蕩起的層層漣漪表明著船兒來過。
郁達夫先生身著長衫,拄著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陽光輕輕地撫摸著他,是那么地溫柔,驅走了先生心中的陰霾,使先生的心情也變得陽光起來。先生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微笑,腳步從容了許多,也悠閑了許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龍。
天空湛藍,白云悠閑,陽光燦爛,溫暖如春。微風徐徐吹來,湖面蕩起層層漣漪,鴨子湖面戲水,神態(tài)自由悠閑。幾只烏蓬小船駛過,留下一路g乃之聲。岸邊的蘆葦隨風起舞,蘆花在風中搖曳不定。烏桕樹的紅葉隨風飄零,落在湖面上輕輕蕩漾。
作者郵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四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方案一:聽《夢江南》,走入美麗的江南。江南以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聞名于世,今天我們來感受一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樣子的。板書課題和作者。
歌詞:草青青~水藍藍~。
哦白云深處是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在江南~。
雨茫茫~橋彎彎~。
哦白帆片片是夢鄉(xiāng)。
夢鄉(xiāng)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時的云煙。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蓮。
只愿能夠化作唐宋詩篇。
長眠在你的身邊。
方案二:大家還記得白居易的詞《憶江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下,“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春天,江南花紅、江水碧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卻是一個萬物蕭瑟、沒有生氣、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節(jié)。郁達夫卻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方案三:專題和板塊導入。
[推進新課]。
dd“于平常處發(fā)現(xiàn)美”
(生搖頭)。
師:“籟”指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成語有“萬籟俱寂”一詞,意思是各種聲音都停息了?!疤旎[”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但“諦聽天籟”不應該簡單理解成諦聽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視與聽都含于其中??梢?,我們學習第一部分兩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欣賞自然”,也就是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給我們展現(xiàn)的大自然的美景。
師:文學大師們,個個都有一雙慧眼,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郁達夫選擇了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dd冬季,卻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美,寫出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們通過大師的眼,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明確:可愛明朗含蓄的生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
能不能歸納到一個詞語上?--江南的冬景,有一種明朗的情調。
(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小組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曝背談天圖(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圖(冬郊植物圖)(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圖(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圖(第8自然段)。
旱冬閑步圖(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寫什么?
寫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散步。
北國的冬天:冷蟄居閑食熱鬧的節(jié)期。
閩粵日的冬天:極和暖極南的氣候春或者秋的延長。
德國的散步:德國作家在文章愛散步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兩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過與北國的冬天、閩粵的冬天、德國的氣候的對比,選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側面的圖畫,寫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達了對江南冬天的喜愛。
三、具體研讀。
1、美讀: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比較適合?
明確:節(jié)奏舒緩,語調平和,一個場景的描寫,由大場景到小人物,句子較長又在語意上有粘連。讀出韻味,讀出悠閑。
追問:這種語氣適合全文的朗讀嗎?
明確:適合,因為全文都是在寫江南的這種悠閑的、舒服的美。
2、那么我們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來讀第二自然段。
3、以第一幅圖畫為例,分析: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作者的感受如何?
景物:風晴空(灰云掃盡)(未脫落的)樹葉落葉晨霜太陽鳥雀泥地。
景物特點:可愛晴暖(不過冷一日兩日)有生氣(鳥叫水氣蒸騰)。
人的感受:歡喜清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用了一個動詞“營”,表明真的很閑,很把談天都當回事)。
4、那么用同樣的方法,你會不會分析第二幅圖畫了呢?
景物:蘆花紅葉桕子草。
景物特點:含蓄而有生氣色彩明麗(蘆花的白紅葉的紅雪白的桕子赭色夾綠色的草)。
人的感受:享受這種富有生氣的彩色的冬天帶來的朝氣和積極感受到生機盎然、春天不遠。
四、小結課堂。
作者通過前兩幅圖畫的晴暖、明麗而有生氣來寫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閑、自在、快樂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繼續(xù)在寫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讀。
明確:雨雪旱(沒有雨也沒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畫”寫雨借“詩”寫雪以“人”寫旱冬。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避免重復交叉讓文章更生動靈活而且更有意蘊(圖和詩句)。
3、具體賞析這三種寫法的巧妙設置。分小組研習,小組挑選一幅圖畫進行深入分析,你從這圖畫中收獲了些什么?情感內容和寫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圖:(有繪畫特長的同學能不能來黑板上幫我們把這幅圖畫一畫。)。
分析重點:你試想想再灑上加上……背景若再要點點景致進去還可以加一味。
作者對江南的冬天的雨天的.話黃昏如果沒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上的話,他不會如此輕松幾筆就點出這樣一幅充滿意境的圖畫來。這種寫法是虛實結合。
b.江南雪景圖。
引用的關于下雪的詩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關系和挑選這些詩句的苦心。
按時間順序:日暮冬宵雪夜更深第二天早晨。
側重不同:(避免重復交叉)寫來更有層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c.旱冬閑步圖。
干燥的旱冬,選擇以人入境,是一種智慧,既避免了重復與單調,又為下文回到散步作結打了基礎。
二、寫法的學習和總結。
1、說到散步:文章有幾處寫到散步?這些散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筆隨意轉結構隨著情走隨著意走可以說這真是一次情緒上的散步。
景實在美,天氣實在晴好煦暖,作者實在在江南的冬天里通過閑步、散步度過了無數(shù)個清晨、午后甚至每一個晴好的日子。所以在文章中無意的流露,卻又巧妙地把各幅不同特點的江南冬景的圖畫串了起來。
這實際上就是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聚。
那散落的形式就是時而對比,時而描圖,時而引用的形式。
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對于江南冬景的喜愛,每一幅圖都愛,愛它的有生氣,愛在其中的悠閑的生活,愛在冬天度過的曠達灑脫的自己的狀態(tài)。
寫作,先要有神,有真情,才有文章的最終的意義和價值。而那些零散的片斷,如果它們自己本身不是一顆一顆的珍珠,那么串起這些片斷的神再真,它也不是一條美的項鏈。
2、那么學習了這篇文章,在具體的寫作方法上,我們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呢?
a.引用詩句,增加文章的詩情畫意。
b.對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點(可回顧《想北平》)。
c.畫面場景的渲染與人的活動相結合(第2自然段)。
d.形、色、味、觸、聲音,各種感官的調動(第5自然段只有顏色,可以擴展開來)。
小結:細心地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動腦筋好心思才寫得獨特而有味道的。
三、寫作背景,拓展到整個時代的文人的心境。
幼年喪父,和后來的飽受屈辱和歧視的留日生活都對郁達夫的思想性格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使他感傷、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異國生活也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忱。他曾經(jīng)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廣州,但是他強烈地不滿反動軍閥投機革命。他不滿現(xiàn)實,心中是苦悶的。
1933年4月他舉家移居杭州,修筑“風雨茅廬”,想在這里過隱士般的生活。在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山水游記《達夫游記》、《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散文集》、《閑書》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悶,《江南的冬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寫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們看到了一位逍遙在山水之間的名士,這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們在苦悶的現(xiàn)世之外尋找心靈解脫的一種常見的方法。
之后要學的《赤壁賦》,還有歸園田的陶淵明……。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五
教學設想:
以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為線索,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本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諦聽天籟,欣賞自然之美。
2學會觀察并發(fā)現(xiàn)自然景物的美,學習作者的寫景技巧,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出來。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于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并體會其寫作技巧,難點在寫景小片段的指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相同之處。
二整體感知。
問題: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教學設想:初步感知描寫對象的總體特點。)。
三局部研讀。
1問題1: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畫,那么作者選用了哪幾幅畫來描繪江南的冬天?為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畫有什么特點?(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每大組派出一個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教學設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刪選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問題2:任選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鳴的圖畫,并說說為什么要選這一幅?(如這些畫選了哪些意象?這幅畫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學設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賞自然之美。)。
3在選出圖畫并說明理由的基礎上朗讀此段課文(個體讀與全體讀相結合)。
(教學設想:在讀中進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學設想:由景到情,體會景中蘊含的情。)。
四分析寫景技巧。
問題:郁達夫懷著閑適的心情寫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閑的特點,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景技巧寫出來的呢?結合例子談談。
(教學設想:讓學生在體驗美的基礎上學會作者的寫景技巧,比如寫景要細心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運用對比、虛實結合、白描等手法,把體驗到的美表述出來。)。
五拓展。
到這里我們體驗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學會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寫的校園景色的片段拿出來,根據(jù)所學的寫景方法進行修改。(分小組討論,并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拿出來交流。然后師生共同作出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教學設想:強化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美、表述美。其實大自然的美是無限的,是無處不在的,美時刻就在我們的身邊,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諦聽天籟,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教學設想:
以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為線索,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本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諦聽天籟,欣賞自然之美。
2學會觀察并發(fā)現(xiàn)自然景物的美,學習作者的寫景技巧,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出來。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于欣賞體驗江南冬景明朗悠閑的情調并體會其寫作技巧,難點在寫景小片段的指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相同之處。
二整體感知。
問題: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江南冬景特點的詞語。
(教學設想:初步感知描寫對象的總體特點。)。
三局部研讀。
1問題1: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畫,那么作者選用了哪幾幅畫來描繪江南的冬天?為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畫有什么特點?(分小組討論并記錄討論結果,每大組派出一個代表到黑板上書寫。)。
(教學設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刪選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問題2:任選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鳴的圖畫,并說說為什么要選這一幅?(如這些畫選了哪些意象?這幅畫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學設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賞自然之美。)。
3在選出圖畫并說明理由的基礎上朗讀此段課文(個體讀與全體讀相結合)。
(教學設想:在讀中進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學設想:由景到情,體會景中蘊含的情。)。
四分析寫景技巧。
問題:郁達夫懷著閑適的心情寫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閑的特點,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景技巧寫出來的呢?結合例子談談。
(教學設想:讓學生在體驗美的基礎上學會作者的寫景技巧,比如寫景要細心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運用對比、虛實結合、白描等手法,把體驗到的美表述出來。)。
五拓展。
到這里我們體驗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學會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寫的校園景色的片段拿出來,根據(jù)所學的寫景方法進行修改。(分小組討論,并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拿出來交流。然后師生共同作出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
(教學設想:強化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學會了如何發(fā)現(xiàn)美、表述美。其實大自然的美是無限的,是無處不在的,美時刻就在我們的身邊,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諦聽天籟,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六
湖山沉思——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寂寞》、《像山那樣思考》。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溫潤”的特點,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抒發(fā)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觀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閱讀的審美感知、發(fā)現(xiàn)、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與態(tài)度: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對比的修辭技巧,琢磨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教學方法】。
文本研讀,比較賞析法,師生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
一、導入新課我們曾經(jīng)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詞中詩人把北國風光寫得那么的壯麗多姿,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又是什么?(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快速瀏覽找出文眼,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閱讀,齊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BR> 二、文本對話,整體感知。
2、在冬季里,作者發(fā)現(xiàn)了江南什么樣的美景?請把這些景點找出來。(顯示幻燈圖片)。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運用什么手法?
設計意圖:通曉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內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糾正明確。
a、給予、剝花生、泊船、月暈、擱筆b、指江浙地區(qū)(第6小節(jié)),而不指中國極南地區(qū)閩粵地區(qū)。
教師提示: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學生討論明確:屋外曝背談天圖、午后冬郊圖、農(nóng)村冬雨圖、江南雪景圖、旱冬閑步圖學生討論明確:a、特征:溫潤晴暖優(yōu)美b、對比:與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閩粵地區(qū)的冬景等的對比。
(出示幻燈文本:《濟南的冬天》中雪景段落)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更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呈現(xiàn)的豐富內涵。
學生討論交流:不同:《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教師小結: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fā)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四、品味語言、深入思考。
1、朗讀文本,思考:評論家認為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哪些文字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談談你感受。(出示右邊幻燈文本)。
2、作者對江南雪景有沒有作實景描繪,為什么?
老師歸納: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
五、拓展延伸、創(chuàng)新實踐。
1、我們可以從郁達夫散文中學習到散文的哪些寫法?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讓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到及時的反饋。
學生討論可得:
a、多引用詩句,多用色,使文章詩情畫意。
b、運用比較寫法突出景物的特點。
c、文章要溶進自己的個性。學生當堂寫作,師巡視、點撥。請幾位同學范讀自己的短文。
六、課堂小結。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郁達夫曾經(jīng)說過“欣賞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賞藝術與人生的心情。”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希望同學們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并能運用所學到寫作方法去寫散文,寫出有個性的散文。
七、課外作業(yè)。
1、走進大自然的活動,體驗自然,了解風物。
2、選擇一張風景照寫解說詞,圖文并茂講你和自然的故事。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七
1、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閱讀審美感知、發(fā)現(xiàn)、鑒賞的能力。
2、研習探究文本意境美;拓展探究,在比較閱讀中,進一步感受郁達夫散文的美。
3、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熱愛自然、陶冶情操、提升審美品位。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的能力。
2、了解自然之美與心靈感受的關系,品位由此而體現(xiàn)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3、學習對比的表達技巧,體味文章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第三專題“月是故鄉(xiāng)明”中,我們學習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筆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兒”、“墻上的牽?!?、“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風景自然而美麗,那么,江南的冬景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郁達夫的寫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文本研習。
1、解題。
研習明確:
“籟”是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諦聽天籟”不只是諦聽大自然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見,學習本文,就是通過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展現(xiàn)給我們的江南冬天的美景。
2、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冬季是一個最難以發(fā)現(xiàn)美的季節(jié),而郁達夫卻選擇了它,感受到了它不同尋常的美。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本所描繪的“江南的冬景”,并思考以下問題:
(1)郁達夫筆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找出江南的美景,試著給每幅畫面加一個標題。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作者對江南冬景的情感怎樣?
(4)寫冬景運用了什么手法?
(設計意圖:通曉文意,整體感知)。
學生研習文本,討論并明確以上問題,板書如下。
(江浙一帶)。
曝背談天圖(可愛)。
冬郊植物圖(生氣)。
冬日農(nóng)村圖(迷人)胸襟灑脫(對比)。
江南雪景圖(美麗)悠閑愜意。
冬日散步圖(悠閑)。
3、精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1)尋找“文眼”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薄督系亩啊芬晃闹?,“我之色彩”—也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表明本文情感基調的語句。
學生研習文本,討論明確:
從文章內容來看,第三節(jié)中將江南的冬景與北方夏夜相比較,指出“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倍懊骼省币辉~正是理解文章情感的關鍵詞,它涵蓋了江南冬景的特征,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因而是本文的“文眼”。
(2)難點突破。
學生研習文本,討論明確:
在作者的筆下,江南的冬景,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江南的植被、河港湖泊、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雨雪,這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畫,既展示了江南冬景的特征,更融入了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喜愛之情,美的心靈決定美的情景,情意濃濃的江南美景正是作者把自然美與心靈的感受融為一體的產(chǎn)物。
4、比較閱讀,涵詠鑒賞。
郁達夫筆下的江南冬景,似一幅幅水墨畫,工筆素描,潑墨寫意,濃淡相宜,景物描寫點到為止,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多媒體投影水墨畫)同樣是寫雪景,與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相比,《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嗎,(多媒體投影《濟南的冬天》文本)。
(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有利于深刻理解文本所呈現(xiàn)的豐富內涵)師生共同研討,明確并板書如下:
《濟南的冬天》——直接描與雪景。
《江南的冬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
《江南的冬景》一文中,郁達夫對雪景并未作實景描繪,只是引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語句雖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就郁達夫的創(chuàng)作風格來說,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景方法是作者審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的融合,是表現(xiàn)與再現(xiàn)的統(tǒng)一。他在文章中借詩文來補未言盡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增添詩情畫意。
學生朗讀文中寫江南雪景的詩句。(多媒體投影放大)。
三、文本小結,拓展延伸。
畫家劉海粟曾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郁達夫曾說過:“欣賞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賞藝術與人生的心情。”學習了這篇文章后,同學們要學會去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欣賞自然的美,并能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可以模仿本文,寫一篇《家鄉(xiāng)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八
【學習目標】1.欣賞大自然的美,提高審美品位,學習捕捉對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們表達出來。2.了解郁達夫的散文風格。3.學習從文章結構、語言特色、寫作方法等方面賞析散文?!緦W習重點】同學習目標3【學習難點】同學習目標1【學法指導】自主學習,反復閱讀;與文本直接對話,加以評點?!菊n前預習】一、知識積累1、寫出至少三句關于描寫江南的詩句:][;提示:查閱資料;初中已學詩句;上網(wǎng)查詢。二、基礎知識1、郁達夫,原名,字。其代表作有小說《》《》等。提示:a、課本75頁注釋1;b、見導學案的知識鏈接;c、上網(wǎng)查閱資料。2、在括號內給加粗字注音煮茗()涮羊肉()剝花生()蟄居()曝背談天()烏桕()赭色()遠阜()槎椏()()綠林豪客()恣意()擱下筆()提示:a、課文下注釋;b、查字典;c、要能夠默寫三、課前先學瀏覽課文,整體感知:提示:快速瀏覽課文,閱讀方法的運用:提煉、概括、整合信息。1)本文體裁是,其特點是。郁達夫文中的“江南”指的是。文中有具體的實例嗎?2)郁達夫對江南的冬景有怎樣的印象?(尋找文眼)3)文中哪些段落寫了江南的冬景?可以概括為幾幅圖畫?嘗試給每幅圖畫命名。課中探索:1、根據(jù)預習,從文中的幾幅圖畫中找出一幅你喜歡的,并說說圖畫中選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2、為什么寫北方的冬天?運用了什么手法?文中還有這種手法的運用嗎?3、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郁達夫對江南冬景的偏愛,說說你是如何看待這種偏愛的?(體味作者的情感)歸納小結達標反饋閱讀課文7—8節(jié),完成下面的題目。1、第8節(jié)中描寫雪景的詩句能否調換?為什么?3、描寫江南的雪景,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試作簡要分析。3、從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你學到了哪些寫作散文的手法?試用這些手法,寫一段描寫景物的話。學習感悟知識鏈接郁達夫(1896.12.7—1945.8.29)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幼年貧困的生活促使發(fā)憤讀書,成績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沉淪》,被公認是震世駭俗的作品,他的散文、舊體詩詞、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響。他擅長小說與散文,小說代表作:《春風沉醉的晚上》、《沉淪》;散文主要《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著有散文集《屐痕處處》、《閑書》。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九
國畫大師劉海粟曾經(jīng)說過;“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的山水,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眲⒑K谙壬鷮τ暨_夫先生的游記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此言確實不謬,郁先生的游記散文歷來膾炙人口,在其文學作品中成就極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釣臺的春晝》以及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江南的冬景》。(板書課題)。
二、瀏覽文本,整體感知。
教師提出三個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增強閱讀思維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給思維設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圍越來越縮小,思考的問題越來越具體。
問題如下:
2、文本共寫了幾幅畫面?
3、嘗試給每幅畫面命名。
學生可直接采用相關段落中的詞語進行命名,也可以對段落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過程中盡量放手讓去篩選相關信息,教師只在必要時做適當點撥。經(jīng)過師生討論,明確如下:
曝背談天圖。
午后郊游圖。
寒村微雨圖。
旱冬閑步圖。
三、選點突破,局部賞析。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3、作者感受如何。
4、運用何種手法。
午后郊游圖賞析。
1、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2、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
3、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4、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兩例: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寒村微雨圖賞析。
1、所寫景物: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4、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本幅畫面的結尾引用唐五代詩人李涉的詩《井欄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而綠林豪客也個個都是草莽英雄,殺人如麻。但是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極富詩意,就連性格彪悍的綠林豪客,此時也變得溫文爾雅。深夜造訪的“綠林豪客”與詩人談論詩詞,頗為風雅。朦朧悠遠的意境、極其濃郁的詩意蕩滌“綠林豪客”的心靈: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變成平淡沖和,這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寒村微雨圖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圖賞析。
郁達夫先生在描繪本幅畫面時,并沒有從正面去刻畫,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句,借前人的詩句來表現(xiàn)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對詩句進行稀釋還原。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筆者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
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詩句,以補散文沒有說盡的余意、尚未抒發(fā)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時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詩詞點撥的意緒中,時而又將人帶進優(yōu)美的畫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賞析:
1、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4、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xiàn)精髓。
四、想象作文,訓練思維。
指導學生閱讀第9、10節(jié),讓學生找出寫旱冬景色以及郁達夫先生內心感受的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學生既要寫出湖上的美麗風光,又要寫出郁先生湖邊散步的種種情態(tài),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附學生情境作文片斷兩則: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村子傍著小河,河上跨著一座小橋。天空湛藍湛藍的,漂浮著幾朵白云,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來,水面泛著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幾只小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歷歷可見。偶爾有一兩只烏蓬船滑過,魚兒四處逃逸。待到船兒遠去,魚兒有聚攏過來,仿佛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一般。但河面蕩起的層層漣漪表明著船兒來過。
郁達夫先生身著長衫,拄著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陽光輕輕地撫摸著他,是那么地溫柔,驅走了先生心中的陰霾,使先生的心情也變得陽光起來。先生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微笑,腳步從容了許多,也悠閑了許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龍。
天空湛藍,白云悠閑,陽光燦爛,溫暖如春。微風徐徐吹來,湖面蕩起層層漣漪,鴨子湖面戲水,神態(tài)自由悠閑。幾只烏蓬小船駛過,留下一路欸乃之聲。岸邊的蘆葦隨風起舞,蘆花在風中搖曳不定。烏桕樹的紅葉隨風飄零,落在湖面上輕輕蕩漾。
作者郵箱: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學重點: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體會郁達夫散文的特點。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問答法相結合,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注意讀音和生詞的意思。
2.查閱郁達夫的背景材料,都文章及作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二)導入。
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喜歡?(眾說紛紜)。
其實,冬天也是很可愛的'。讓我們來看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美麗可愛的冬景。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課前我們已經(jīng)對課文進行了預習,現(xiàn)在再給大家3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文,討論預習題。
2、文本共寫了幾幅畫面?
3、嘗試給每幅畫面命名。
總結:作者從五個角度,刻畫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天氣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溫暖,蘊蓄生機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現(xiàn)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
(四)選點突破,局部賞析。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一
1、寫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點。
3、作者感受如何。
4、運用何種手法。
午后郊游圖賞析。
1、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2、景物特點: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
3、作者感受:和煦溫暖,生機盎然。
4、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兩例: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BR> ――杜甫《絕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寒村微雨圖賞析。
1、所寫景物: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4、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本幅畫面的結尾引用唐五代詩人李涉的詩《井欄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而綠林豪客也個個都是草莽英雄,殺人如麻。但是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極富詩意,就連性格彪悍的綠林豪客,此時也變得溫文爾雅。深夜造訪的“綠林豪客”與詩人談論詩詞,頗為風雅。朦朧悠遠的意境、極其濃郁的詩意蕩滌“綠林豪客”的心靈: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變成平淡沖和,這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寒村微雨圖迷人的魅力。
郁達夫先生在描繪本幅畫面時,并沒有從正面去刻畫,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詩句,借前人的詩句來表現(xiàn)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詩句往往簡潔洗練,意象豐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對詩句進行稀釋還原。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筆者對學生的想象進行了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
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詩句,以補散文沒有說盡的余意、尚未抒發(fā)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時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詩詞點撥的意緒中,時而又將人帶進優(yōu)美的畫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賞析:
1、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對比強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4、所用手法:寫意傳神,表現(xiàn)精髓。
四、想象作文,訓練思維。
指導學生閱讀第9、10節(jié),讓學生找出寫旱冬景色以及郁達夫先生內心感受的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學生既要寫出湖上的美麗風光,又要寫出郁先生湖邊散步的種種情態(tài),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
附學生情境作文片斷兩則: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村子傍著小河,河上跨著一座小橋。天空湛藍湛藍的,漂浮著幾朵白云,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來,水面泛著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幾只小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歷歷可見。偶爾有一兩只烏蓬船滑過,魚兒四處逃逸。待到船兒遠去,魚兒有聚攏過來,仿佛什么事也不曾發(fā)生一般。但河面蕩起的層層漣漪表明著船兒來過。
郁達夫先生身著長衫,拄著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陽光輕輕地撫摸著他,是那么地溫柔,驅走了先生心中的陰霾,使先生的心情也變得陽光起來。先生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微笑,腳步從容了許多,也悠閑了許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龍。
天空湛藍,白云悠閑,陽光燦爛,溫暖如春。微風徐徐吹來,湖面蕩起層層漣漪,鴨子湖面戲水,神態(tài)自由悠閑。幾只烏蓬小船駛過,留下一路g乃之聲。岸邊的蘆葦隨風起舞,蘆花在風中搖曳不定。烏桕樹的紅葉隨風飄零,落在湖面上輕輕蕩漾。
作者郵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教學設計..由本站會員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二
我將在錢夢龍老師的“三主”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我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以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以訓練的為主線,突出學生在訓練中進行鞏固性學習。
二、說教材。
本篇課文《江南的冬景》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最后一個專題“像山一樣思考”的“諦聽天籟”板塊中,從本專題來看主要是加強關于自然美的審美教育,激發(fā)學生珍愛大自然從本篇課文來看主要是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雪景之美《江南的冬景》是本專題中的第一篇課文,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本篇課文我將用一課時把它上完。
三、說學情。
從情感方面來說,學生多屬江南人,對江南的冬景已經(jīng)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達夫筆下所描繪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難從知識能力方面來說,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的相關散文,已具備一定的欣賞散文、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所以解讀文本的難度也不會太大本次教學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感悟鑒賞散文的能力。
四、說教學目標。
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來說,學生通過研習課文,能夠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提高對自然美的審美能力。
五、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學會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蘊等方面賞析散文;
教學難點:體會郁達夫散文的特點,學會運用本文的寫景方法和技巧。
六、說教法學法。
學法: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較法。
七、說教學過程。
綜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的確立,我把我的教學過程分為情境導入、整體感知,品味賞析,審美探究,拓展延伸五個板塊。
(1)情境導入:我的設想是在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的同時,展示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的.相關圖片我這樣設計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性的認識,能夠體會到兩種不同的冬景帶給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體感知:我將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誦讀這篇散文,要求學生找出作者描寫了江南的哪些美景,試著給每幅畫面加一個標題,并指出其特征,進行小組討論明確課文主要描繪了曝背談天圖、冬郊植物圖、寒村微雨圖、江南雪景圖、冬日閑步圖五幅畫面這個版塊我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學生很難把握住課文描繪江南冬景的幾個方面,要求學生誦讀課文并概括課文描寫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過程,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能力。
(3)品味賞析:我將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他們喜歡的句子,品味其語言,并說說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習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鑒賞,品味語言,感悟散文的內在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版塊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品味鑒賞散文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到作者郁達夫的審美情趣以及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
我的設計意圖在于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對比、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感受作者舒緩自如的行文風格讓學生領會到描寫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領會到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
(5)拓展延伸:我將讓學生寫一篇他們眼中的江南冬景的短文,可以借鑒本文對比、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這個版塊我的設計意圖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八、板書設計。
郁達夫。
曝背談天圖可愛。
冬郊植物圖生氣。
寒村微雨圖明朗迷人。
冬日閑步圖悠閑。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三
其實,我之把北京南北之分的分界點,有的道理的。,氣候上的原因?!澳戏健钡暮幽稀奥尻柸禄ㄈ珏\”,而“北方”的黑龍江“山城三月飄雪花”呢。
語言上的差異。我所謂的“北方”,一色是悅耳動聽普通話,有些“酸菜”味,也費腦筋去揣測。而“南方”就不同了,語音千回百轉,云山霧罩,就聽不懂說。聽“南方”人講話,身邊得有專職翻譯。
人有性格,季節(jié)有特點,北方的`四季交替,春發(fā)芽,夏抽穗,秋落葉,冬飄雪。南方的四季就很溫和了,的過度特征,冬季,蘆花仍不敗,草兒仍有綠意,雜七雜八的野花開在“野人”的籬落。在“微雨寒村”的冬景中散步,有“說不出的悠閑境界?!笔呛烦醴畔灿鋈鹧┓届V而見花,則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冬景給人以不受塵埃半點侵的飄然欲仙、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的境界。
然而的景色稍縱即逝,晴和的陽光把和寒梅親近的冬雪化做點滴殘淚,只留花香空四溢。雪的映襯,還稱得上冬景嗎?和風、旭日、鳥鳴、花香怎樣都覺得是“春到人間草木知”“四月清和雨乍晴”的春天。,南方的冬景,給我怪怪的,就好比男人不長胡子,完全了陽剛氣。
北方的冬天則不同了,它掩藏了春的含蓄、屏棄了夏的熱烈、珍藏了秋的成熟,以一身傲骨、一身潔白、一身凜冽倏忽而來。再看寒雪壓蒼松,會對嚴冬的生命有的景仰。大雪過后,三五孩童,堆雪人,剪紅紙給雪人點一下降唇,雪白的顏色紅色點綴,立時生命的。再給雪人鑲上明亮的玻璃球,雪人則象初生的娃娃,睜開清澈的大眼,驚喜的感受孩子們它的生命。雪后的冬天,給孩子們無窮的樂趣,而冰雪凝就的冰燈,凝聚了的勤勞和智慧,向展現(xiàn)的文化藝術,又留連了中外游人的不顧寒觸的腳步。冰雪里的冬泳,何嘗北方冬天最美最的冬景呢?當出行的抖落一身白雪,融化一臉寒霜,他會由衷的感嘆:這才是真正的冬天呢!
我豁然明白,景色不分南北,季節(jié)不分東西,各有各的景致、各有各的神韻,精彩的季節(jié)里的風景!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四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文章的關鍵語句。
2、初步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
(1)江南的冬景總體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調”的“明朗”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試著用畫面概括。
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1、導入。
可以從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導入。在老舍筆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兒”、“墻上的牽?!薄ⅰ棒骠娴暮币约啊扒嗖藬傋由系募t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風景自然而美麗,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帶著學生走近郁達夫的寫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或者以畫家劉海粟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的話語導入,他說:“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
2、解題。
從文題上方板塊的標題入手。“諦聽天籟”!“籟”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諦聽天籟”?
明確:“籟”是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天籟”就是指大自然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爸B聽天籟”不只是諦聽大自然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它還含有欣賞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見,學習本文,就是通過研習文本,欣賞文學作品展現(xiàn)給我們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說明:此處主要目的為交待學習目標。)。
3、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從文中看,郁達夫筆下的“江南”區(qū)域界定在哪里?
明確:江浙一帶,而非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區(qū)域。(第六段)。
(2)找出描繪江南美景的段落,或問作者選取了幾幅畫來描繪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確: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曝背談天圖(2段)午后冬郊圖(5段)農(nóng)村冬雨圖(7段)江南雪景圖(8段)旱冬閑步圖(9段)。
(說明:此為對江南美景的整體感知,為下一步具體分析作好鋪墊。)。
4、品味賞析。
郁達夫是如何寫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的?讓學生從感性的角度任選一幅,進行分析(這里主要選取5、7、8段)。
午后冬郊圖。
a、主要明確:
所寫景物: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雜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
景物特點:色彩明麗而有生氣。
所用手法:工筆細描,濃墨重彩。
b、教師總結:
借鑒色彩學中關于色彩具有動靜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現(xiàn)情感。一般來說,越暖越亮的色彩,畫面越熱烈,動感越強;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畫面越沉悶,就越顯得靜。文學作品是以文學作畫,根據(jù)主題表達和抒情的需要,在構圖和選擇色彩詞時,就必須與作品的情境和氛圍相契合。
本幅畫面關于景物色彩對比特點的賞析比較重要,可補充以下幾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薄鸥Α督^句》。
賞析:叢柳滴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黃綠交融,青白對比,有聲有色,鮮明生動。面對美景,詩人心情恬靜歡快,胸懷舒展開闊。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賞析:秋山蒼翠欲滴,山巔白云縷縷,楓葉火紅耀眼,晚霞鮮艷奪目。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純潔,暖色熱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振奮喜悅的心情,給人以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感受。
以色彩入文,給畫面著色,是郁達夫散文的特點,這樣就讓讓文章更有詩情畫意。
農(nóng)村冬雨圖。
a、主要明確:
所寫景物:長橋、雜木樹林、烏蓬小船、酒客、細雨、燈暈。
景物特點:色彩素樸淡雅,意境朦朧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者感受:情調悠閑,胸襟灑脫,得失俱亡,寵辱不驚。
所用手法:淡筆素描,略加點染。
b、教師總結:
前面說過,以色彩入文,給畫面著色,是郁達夫散文的特點,這樣就讓讓文章更有詩情畫意。在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為畫面著色:白雨、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烏篷,紅黃等。而色彩點染造成的遠近虛實的層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種若隱若現(xiàn)、氤氳流動的朦朧美。
過渡:雨是天地的精靈,雪是天地的潔白肌膚。江南的冬雪,雖然沒有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和“長城內外,惟余茫?!钡幕趾隁舛龋珔s如粗獷中略帶羞澀的村姑,亦別有一番情致。
a、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中描寫雪景的段落進行比較(投影)。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像些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同是寫雪景,與《濟南的冬天》比較,《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寫雪景的一段。
明確:《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b、這些詩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討論。
從古人的詩句來領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生活的悠閑,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麗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深人靜后的溫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雪后冬晨的驚喜)。
在學生想象還原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想象可進行歸納整理,進而再現(xiàn)出江南雪景優(yōu)美圖景:日暮時分,瑞雪紛紛,寒意森森,佳釀既陳,爐火正旺,與老友圍爐對坐,推杯換盞,暖意融融。更深人靜,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陣陣酒香,沁人心脾。偶爾傳來幾聲犬吠,乃是行人叩門投宿。清晨破曉,孩童雪中嬉戲,忽一孩童跑來,報告驚喜發(fā)現(xiàn):“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紅梅,傲雪怒放!”
c、明確: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讓人感覺溫暖的美好時光。
所寫景物:圍爐對酒、月映梅花、美酒飄香、柴門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紅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點:色彩濃淡相宜,淡雅高潔、優(yōu)美寧靜。
所用手法:引用詩句、避實就虛。豐富的意象給人以美的想象與聯(lián)想。
引用詩句、避實就虛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彌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fā)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另可投影舉例郁達夫的《雨》,加深體會。)。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郁達夫《雨》)。
寫景總結:
明確:無論是哪一個寫景段落其實是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有機融合。
5、簡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明確: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包括:北國與江南的冬天的比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溫和,渲染北國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江南冬天與秋天的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寫那種“明朗的情調”;閩粵等地的冬天與作者所說的江南冬天的比較,作者將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確的區(qū)域界定;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較,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應。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了解自然之美與心靈感受的關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明確:此文寫于郁達夫移家杭州,營造“風雨茅廬”,準備過起名士般隱居生活的時候。
7、文章最后總結:
寫好一篇寫景文的秘訣是什么?
明確:寫好寫景散文需要做到三個字,即“悟”“摹”“情”。所謂“悟”,就是諦聽天籟,感悟自然之美。所謂“摹”,就是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當?shù)男问奖磉_(首先語言風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適當?shù)膶懽魇址ǎ擅枘∩?,構筑色彩豐富的畫面;可動靜結合,寫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虛實結合,使文章意韻豐富……),最后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