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精選21篇)

        字號:

            好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有條理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精確的設計。其次,我們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此外,還應注重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確保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這些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們更好地把握教學要點和難點。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小數(shù)除法單元備課。
            (主備人:區(qū)實小鄧云峰五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第2章)。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數(shù)的近似值,能結(jié)合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認識循環(huán)小數(shù)、有限小數(shù)和無限小數(shù)。
            3.使學生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guī)律,能應用探索出的規(guī)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
            4.使學生會解決有關小數(shù)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小數(shù)除法的應用價值。
            (二)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及地位作用。
            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有: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商的近似值、循環(huán)小數(shù)、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解決問題。
            小數(shù)除法可以根據(jù)小數(shù)點處理方法不同,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另一種是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由于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要通過商不變的性質(zhì)轉(zhuǎn)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來計算,所以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是學習小數(shù)除法計算的基礎,一定要讓學生弄清算理,切實掌握。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是小數(shù)除法的重點內(nèi)容,教材在編排時重點突出怎樣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zhuǎn)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環(huán)小數(shù)都是進一步研究商,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處理商,并認識循環(huán)小數(shù)等有關概念。
            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既可使學生學習借助計算工具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又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展示學生對小數(shù)除法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
            首先在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中,教材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進行探究,呈現(xiàn)了把千米數(shù)改寫成米數(shù),將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轉(zhuǎn)化為整數(shù)除法來計算的方法,通過與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一般方法的對比,使學生看到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其次組織學生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在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時,被除數(shù)位數(shù)不夠怎么辦?商的整數(shù)部分不夠商“1”時,為什么要寫“0”,通過對這些關鍵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掌握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第三是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都是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jié)。
            (2)計算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現(xiàn)實情景。
            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計算內(nèi)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從現(xiàn)實情景中引出計算內(nèi)容,在計算練習中,也盡可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nèi)容,比如購物、乘車、計算用水量等,讓學生體會計算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適時引入計算器。
            小數(shù)除法計算的步驟比較多,適宜使用計算器。教材把握時機,不僅在新授內(nèi)容和練習中讓學生適時使用計算器,而且還專門安排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的內(nèi)容。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計算器的作用和優(yōu)勢,同時培養(yǎng)靈活選擇計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識。
            (四)教學建議。
            1.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小數(shù)除法的學習架設認知橋梁。
            本單元內(nèi)容與舊知識聯(lián)系十分緊密。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是以整數(shù)除法中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上相同的數(shù)(0除外)商不變,以及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規(guī)律等知識為基礎來說明的。小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除的步驟和整數(shù)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數(shù)點的處理問題。因此,要注意復習和運用整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2.聯(lián)系數(shù)的含義進行算理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小數(shù)除法的重點是突出小數(shù)點的處理問題,而商的小數(shù)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要涉及數(shù)的含義。
            (五)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安排11課時進行教學。
            (六)知識點整理。
            知識點我的例子提醒(注意)。
            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
            83.2÷26=78÷65=。
            39.6÷48=1、小數(shù)點怎么辦?
            2、被除數(shù)的末尾仍然有余數(shù)怎么辦?
            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51.3÷2.7=。
            91.2÷0.57=1、小數(shù)點怎么移動?
            2、商的小數(shù)點應該與移動后的還是與移動前的對齊?
            商的近似數(shù)寫出下面各循環(huán)小數(shù)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數(shù))。
            0.3333……≈13.67373……≈。
            循環(huán)小數(shù)舉例子、有限小數(shù)、無限小數(shù)、
            純循環(huán)小數(shù)、混循環(huán)小數(shù)、循環(huán)節(jié)。
            ※1.5÷7的商是循環(huán)小數(shù),記作0.2142857142857……,這個循環(huán)小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后第40位上的數(shù)是()。
            2、循環(huán)小數(shù)和無限小數(shù)怎么讀?
            3、小數(shù)的分類中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1、一般的三步應用題。
            2、審題(劃關鍵詞語)。
            3、畫線段圖幫助分析。
            4、寫思路或者數(shù)量關系。
            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一)。
            (主備人:區(qū)實小鄧云峰五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第2章第1節(jié))。
            一、教學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點難點:正確計算小數(shù)除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三、教法學法:教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
            四、課前準備:視頻展示臺。
            五、教學內(nèi)容:
            一、復習準備。
            出示224÷4,讓學生明確,每次除的被除數(shù)和商是多少個百,多少個十?;蚨嗌賯€一。(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反饋。)。
            二、導入新課:
            2、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板書課題:“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shù)是小數(shù)該怎么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1、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2、指名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學生思考:小數(shù)點位置與被除數(shù)小數(shù)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4、分小組討論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教師總結(jié)。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課堂小結(jié)。
            六、課堂作業(yè):練習三的第1、2題。
            七、板書設計:
            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一)。
            22.4÷4=5.6(千米)。
            答:王鵬平均每周應跑5.6千米。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1、利用電流產(chǎn)生(磁性)的裝置叫(電磁鐵)。
            2、電磁鐵是由(鐵芯)和(線圈)兩部分組成的。
            3、制作電磁鐵需要的材料有(導線)、(電池)、(鐵釘)。
            4、電磁鐵的基本性質(zhì)是,(通電時,產(chǎn)生磁性,切斷電源,磁性消失)。
            5、串聯(lián)在電路中電池的節(jié)數(shù)越多、線圈的圈數(shù)越多、鐵芯越粗、電磁鐵的磁力越強。
            6、實驗證明:改變電流強弱、線圈圈數(shù)、鐵芯粗細都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
            7、電磁鐵也有南極和北極,它的磁極是可以改變的。
            8、線圈的纏繞方向改變后,電磁鐵的磁極就會發(fā)生變化。
            9、電磁鐵的磁極的變化與線圈的纏繞方向、電池的正負極有關。
            10、電磁鐵與磁鐵相比的優(yōu)點是磁極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變。
            11、制定研究計劃要思考實驗方法,需要的材料,實驗步驟等等。
            12.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極,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極,用“s”表示。
            二.問答。
            1、電磁鐵與條形磁鐵有那些異同點。
            相同點: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請你談談電磁鐵為什么聽話?
            答:電磁鐵的磁極可以改變,電磁鐵的磁力可以改變。
            3、怎樣才能改變電磁鐵的磁力?
            答:可以增加串聯(lián)電池的節(jié)數(shù)、增加線圈的匝數(shù)、使用更粗的鐵釘?shù)姆椒▉碓龃箅姶盆F的磁力。
            答:此時釘帽一端是南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電磁鐵有什么用途?
            答:開關(繼電器),電磁起重機,磁懸浮列車、電鈴,電話,電報機、電動機、收音機、包括音響的喇叭,都用到了電磁鐵。
            6、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我們是根據(jù)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極的?
            答:電磁鐵有南北極。我們可以用小磁針來研究:電磁鐵通電后的一端與小磁針的南極相吸引,另一端與小磁鐵的北極相吸引,這就說明電磁鐵也有南北極。根據(jù)的道理是磁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zhì)。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2頁~3頁的例題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7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位置,并會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qū)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diào)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jié)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shù)據(jù)?(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shù)據(jù)表示列,第二個數(shù)據(jù)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shù)據(jù)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jù)所給的數(shù)據(jù)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shù)據(jù)找出相應的位置。
            四、總結(jié)。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nèi)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yè)。
            練習一第1、2、5、7、8題。
            六、教后記:
            通過呈現(xiàn)確定多媒體教室中學生的座位這個情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出本單元內(nèi)容的學習,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積極引導與點撥,加深了學生對數(shù)對的理解。
            教學內(nèi)容:課本3頁例2,練習一第3、4、6、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gòu),使學生能結(jié)合方格紙用數(shù)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jù)給定的數(shù)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在方格紙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2、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
            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自主學習,小組內(nèi)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nèi)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指名學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問題1:熊貓館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館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館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三、拓展知識外延。
            1、完成練習一第3、4題。
            2、完成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探討。)。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匯報:圖形不變,右移時,列變了,數(shù)對的第一個數(shù)字改變了,上移時,行變了,數(shù)對的第二個數(shù)字改變了。
            (6)學生質(zhì)疑問難,激發(fā)知識沖突。
            a、針對同學的匯報,學生自由質(zhì)疑問難。
            四、歸納總結(jié)。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nèi)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yè):
            練習一第5、7題。
            六、教后記:
            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6.本課每一問結(jié)構(gòu)類似,都是以“問的什么為什么要問希望怎么辦”的形式呈現(xiàn)的。
            7.“建筑人格長城”指健全個人的人格?!罢嫒恕敝刚嬲\、不虛偽的人?!翱茖W的健康堡壘”指通過科學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強壯的身體。
            8.陶行知的名言: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華國。中國現(xiàn)在不得了,將來一定了不得。
            9.《古詩兩首》中《尋隱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課文主要寫了詩人與童子的問答,體現(xiàn)了隱者高潔的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詩人在問答中的情緒變化是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作者在對鄉(xiāng)村自然的描摹過程中,抒發(fā)了自己對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10.《題秋江獨釣圖》是清代詩人王士禛的一首題畫詩。全詩通過九個“一”寫出了秋江邊漁人獨釣的逍遙。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逍遙自在、怡然自得又難免孤獨寂寞的心情。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對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進行整理,進一步深化對兩步算應用題的理解,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直接寫出得數(shù)。
            35-5x4=63-(35+14)=32-5-7=。
            19+3x9=45+8-39=8x9-38=。
            二、判斷題。
            1.甲數(shù)是35,比乙數(shù)多8,乙數(shù)是43。
            2.80減去7的4倍,差是52。()。
            3.第一個加數(shù)是15,第二個加數(shù)與它相同,兩個加數(shù)的和是45()。
            三、填空。
            (1)34加19的和是____________,再減去47得____________。
            (2)6乘9的積是____________,再減去39得____________。
            (3)89減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加25得____________。
            (4)76減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減去19得____________。
            四、列式計算。
            1.6乘4的積,再加上35得多少?
            2.81減32的差,再減23得多少?
            3.68減41與19的和,差是多少?
            4.78減6與8的積,所得的差是多少?
            五、應用題。
            1.校園里種了78棵樹,其中有25棵松樹,27棵柳樹,剩下的是樹。楊樹有多少棵?
            3.工人叔叔修一條長100米的路,每天修8米,修了3天,還剩多少米沒修?
            4.有16米布,做床單用去5米,做衣服用的米數(shù)和做床單用的同樣多,還剩多少米布?
            5.一箱蘋果,吃了28個,剩下的蘋果每天吃5個,可以吃7天。這箱蘋果原有多少個?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1.《師恩難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樸實的記敘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作者通過對小學一年級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fā)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边@句話的意思是田老師善于用講故事的形式給我上語文課,使我從小對文學產(chǎn)生了興趣,受得了文學的啟蒙。
            3.關于感謝師恩的名句: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假如我能搏擊藍天,那是您給了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您給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滅的火炬,那是您給了我青春的光亮!
            4.八字成語列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陶校長的演講》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講稿,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演講稿情真意切,充分體現(xiàn)了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觀察物體(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頁例2。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第2課時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
            2.能根據(jù)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jù)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shù)量范圍。
            3.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來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運用: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給出一個實物圖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同學畫不同的擺放方法,引導學習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二、新課講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頁例2。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4.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5.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師:可以先根據(jù)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jù)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最后根據(jù)左面圖形確定最后的.立體圖形。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只有唯一的一種情況。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體圖形,再擺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最后確定立體圖形。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只有唯一的一種情況。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前一階段同學們掀起了一股看武俠小說的熱潮??纯茨承翱小蔽鋫b小說“啃”得津津有味的人,筆者甚為奇怪。問其中一人“讀之何益?”答曰:“開卷有益,你難道不知道嗎?古人尚知之,況于吾輩乎?”我聽了不禁啼笑皆非。
            “開卷有益”中的“卷”,并未注明何書,好書還是壞書,這就給某些人鉆了空子。實際上,看壞書根本無益,譬如牛頓,由于受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后半生中讀了大量神學方面的書,結(jié)果一事無成,殊為可惜。其實,讀壞書不僅無益,而且有害。試想:宋太宗當年讀的若不是《太平御覽》,而是艷情詩的話,恐怕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煬帝“并駕齊驅(qū)”了。在當今社會,因為讀壞書而走向犯罪深淵的青少年難道還少嗎?看來,只有讀好書,才能開卷有益。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绷蟹?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闭f的正是這個道理。那么讀好書是否就一定開卷有益呢?也不是?!段⒎e分》絕對可以算作好書,但若逼著小學生讀,能得到多少益處呢?《史記》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都是很高的,但是若讓略識“之乎”者去讀,恐怕效果也只是對牛彈琴。所以讀書還要選擇合適自己讀的書。
            讀書不光要注意讀好書,讀適合自己讀的書,而且要注意不可貪多,否則,結(jié)果只可能是“嚼不爛”,和無益也差不多。宋朝陳正文,涉獵群書,但邊讀邊忘,一事無成。一天,他向朱熹請教,朱熹告訴他:“你以后讀書,每次只讀五百字,一連讀上二三十遍?!标愓恼沾宿k理,日子久了,知識果然與日俱增??梢?,讀書只有專心讀適合自己一類的書,才能做到開卷有益。
            讀書具有了以上幾條,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是還不夠。必須用正確的思想去指導讀書。馬克思讀費爾巴哈、黑格爾等人的著作時,具體分析,吸取其精華,從而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辯證唯物主義學說。與此相反,不久前社會上時興讀薩特、弗洛伊德、尼采的著作,誠然,這些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然而我們的相當一部分讀者卻不作一點分析,如同海綿吸水一般,連毒素帶養(yǎng)料,一古腦兒吸進去,養(yǎng)料沒有吸收,毒素蔓延滋長,待到吐出來時,反而更臟了些。這樣的教訓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牢記嗎?其實如果這些讀者能夠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為指導,進行正確的鑒賞、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么是完全可以“洋為中用”的。
            所以,讀書,必須讀好書,讀合適于自己讀的書,且精讀某一類書,而更重要的.是用正確的思想去指導讀書。這樣,才能做到“開卷有益”。否則,不但無益,有時還貽害無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1.本單元由兩篇散文、一篇雜文和一篇悼詞組成。
            2、本單元課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有的比較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張,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偉大業(yè)績,有的在貌似純知識的“東拉西扯"中,含蓄婉轉(zhuǎn)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認真推敲詞語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義。
            3、本單元四篇課文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十分豐富,應該仔細揣摩作者運用修辭手法的妙處所在。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本單元的重點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揣摩語言的實質(zhì)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對語言的深層含義、感情色彩等,進行辯析、品味。在閱讀中只有注意語言,領會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的真正內(nèi)涵和表達作用,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才能不斷增強自己的語感。
            2、要掌握在閱讀過程中揣摩語言的技巧,學會抓取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并結(jié)合語境進行揣摩和理解。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閱讀教學把閱讀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階段、理解階段、表述階段和評價階段。
            揣摩教學把閱讀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階段、理解階段、表述階段和評價階段。揣摩語言屬于第二個階段,即在感知內(nèi)容的基礎上,在一定的語境中對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等進行辯析、品味和理解,以徹底理解文句含義,并依靠自己獨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借助于思維加深對讀物的理解。
            2、揣摩語言離不開語境。“語境”是“語言環(huán)境”的簡稱。張志公先生說:“所謂語言環(huán)境,從比較小的范圍來說,對語義影響最直接的,是現(xiàn)實的語言環(huán)境,也是說話和聽話時的場合以及話的前言后語。此外,大至一個時代、社會的性質(zhì)和特點,小至交際雙方個人的情況,如文化教養(yǎng)、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語言風格和方言基礎等,也是一種語言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的語言對稱,這兩種語言環(huán)境可以稱為廣義的語言環(huán)境。”前者“現(xiàn)實的語言環(huán)境”習慣稱為“內(nèi)部語境”,后者“廣義的語言環(huán)境”習慣稱為“外部語境”。要徹底理解語句含義,必須把語句放到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反復揣摩思考。
            3、揣摩語言還要學會抓取關鍵語句。關鍵語句在文章中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包括:(1)出現(xiàn)在文章首尾的.總結(jié)概述語句;(2)有稱代和特指詞語的語句;(3)在文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的語句;(4)運用各種修辭格的語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語句;(6)運用“虛化遷移”手法或詞類活用的語句;(7)語法結(jié)構(gòu)復雜的語句;(8)有特別生動的詞語的語句。
            本單元前兩課為教讀課文,后兩課為自讀課文。教讀課文每兩課時完成,自讀課文每課一課時完成。
            進行教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一些問題;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實現(xiàn)探索性的學習。
            進行自讀課的教學,更應該體現(xiàn)由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一種形式是學生在課堂上快速閱讀課文,然后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由教師作出結(jié)論。這種方式適合于中等以下水平的班級使用。另一種形式是事先把分析課文的任務交給幾個或幾組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查閱資料,拿出分析意見,在課堂上各抒已見展開討論。教師不要下結(jié)論,讓學生對沒有取得統(tǒng)一的意見課下繼續(xù)進行思考,在??习l(fā)表他們的意見。這種方式適合于語文水平和自學能力較高的班級。
            一荷塘月色課文說明。
            一時代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寫于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住清華園西院。文章里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也處于苦悶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暫時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呢?他曾對夫人陳竹隱說過:“我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義?!庇终f,“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還是暫超然為好”但是他畢竟是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面對黑暗現(xiàn)實,又不能安心于這種“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說:“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睦锸且粓F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薄逗商猎律氛亲髡咦约合搿俺弧倍窒搿皰暝钡男嫩E的真實描摹和生動寫照。
            二構(gòu)思。
            《荷塘月色》寫的是一個夏夜,作者為了散心,排解苦悶,去觀賞月下荷塘時所見到的景色和此時此際的心情。全篇的“文眼”是開頭的“心里頗不寧靜”一句,盡管文中一會兒寫“動”,一會兒寫“靜”,一會兒寫“幻覺”,一會兒寫“實感”,一會兒描摹眼前,一會兒展開聯(lián)想,“形”確實很散,但始終沒有離開“頗不寧靜”這一“文眼”。
            三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中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哀愁,而《綠》中的狂喜之情非常濃烈。這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寫作時代不同?!毒G》寫于1924年,這時正是北伐戰(zhàn)爭前夕,五四運動給作者帶來的激情尚未消失?!逗商猎律穭t寫在大革命失敗后的1927年,現(xiàn)實的黑暗使作者陷入了彷徨、苦悶之中。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
            但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xiàn)凄涼的心境;有的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作者愁悶的心境;有的認為是表現(xiàn)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局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xiàn)閑適的心情;有的認為它不是抒發(fā)作者逃避現(xiàn)實的情緒,而是表現(xiàn)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的認為是表現(xiàn)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這些看法可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各抒己見。對于“反映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喜悅”這種說法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皩嵲诓荒苷f籠罩全文的是一種淡淡的喜悅,而應該說是一種濃濃的哀愁。我們應該努力去體會作者郁結(jié)的'煩悶和滿懷悉緒無處訴說的苦衷,把偶然寫到的閑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襯,才符合文章的實際,才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边@些不同看法,也可以提供給學生以引起思考。
            四寫作特點。
            《荷塘月色〉抒寫的則是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這什么這樣說呢?從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獨特風格看,他是一個很擅長情景交融的作家。在〈荷塘月色〉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寫景中,委婉而曲折地表達了他不滿現(xiàn)實、幻想超脫現(xiàn)實而又無法超脫的苦悶心理。在月光下,在荷塘畔,雖然自我陶醉了,感覺到一種“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淡淡的喜悅,但仍然夾雜著擺脫不開的淡淡哀愁。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頗不寧靜的心境,交代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寫靜謐的環(huán)境和自己在這咎環(huán)境中獨處的心境,創(chuàng)造出孤寂的氛圍,一開頭就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小徑漫步,勾勒荷塘輪廓,抒發(fā)月下獨處的感受。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樹,淡淡的月光,既簡括地敘述了荷塘周圍的情景,也進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從壓抑不自由中暫得寬余,欣賞月色的淡淡喜悅。這淡淡的喜悅和上文流露出來的淡淡哀愁,籠罩在下文那詩情畫意的荷塘月色上。
            第三部分(第4、5、6段):描寫荷塘月色,是全文重點所在。文章先寫荷塘,次寫月色,再環(huán)顧四周,層次分明。
            第4段寫荷葉、荷花、荷香和荷波,沒有談月,但處處有月,這些景物都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第5段寫月色,先正面寫,后反襯。
            第6段照應第二段,再寫荷塘四周環(huán)境,著重寫樹。
            在作者筆下,這是個寧靜而幽美的境地,充滿了詩情畫意?!暗珶狒[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仍然擺脫不了那綿綿的愁緒。
            第四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作者觸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風俗,表現(xiàn)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對故鄉(xiāng)的惦念,無非是想把自己從“頗不寧靜的心情”中解脫出來。但是現(xiàn)實終究是現(xiàn)實,是無法超脫的。正當作者沉浸在遐想之中時,“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作者又回到現(xiàn)實,并與開頭相呼應。統(tǒng)觀全文,內(nèi)心的“不寧靜”和環(huán)境的“靜美”相反相成,輕淡朦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悅和哀悉融為一體,構(gòu)成了《荷塘月色》的特色。
            五語言特色。
            這篇散文用詞準確生動。
            如《荷塘月色》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了和花上”這“瀉”字,再加上“靜靜地”這個修飾語,就準確地寫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的幽靜。再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達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好像也有情意了。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shù),明確級、數(shù)位、計數(shù)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shù)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3、進一步滲透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思想,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明確“數(shù)位”與“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掌握十進制計數(shù)法。
            教具準備:
            計數(shù)器,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過萬以內(nèi)的數(shù),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還經(jīng)常用到比萬大的數(shù)。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萬;光的速度每秒三十萬千米等。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像這樣比較大的數(shù)。(板書課題:億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
            二、探索新課。
            1、復習。
            (1)說出萬以內(nèi)的計數(shù)單位。(板書:個、十、百、千)。
            (2)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4)讀出下面各數(shù)。
            4958、3026、4005、7000。
            板書出各數(shù)字的數(shù)位。
            (5)從右到左說出3876各數(shù)字的數(shù)位。
            再說一說萬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從高位起,按照數(shù)位順序讀;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中間有一個0或幾個0,只讀一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2、認識“十萬”
            出示一張有100個小方塊的.卡片。
            學生回答。
            提問:再加一疊,是多少個呢?(可以借助計數(shù)器)。
            教師質(zhì)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
            老師小結(jié):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
            板書:十萬。
            3、結(jié)合教材第3頁四幅情景圖將“十萬”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感。
            4、認識“百萬、千萬、億”
            提問:
            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說出想法后用計數(shù)器驗證。
            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
            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如果1秒數(shù)一個數(shù),晝夜不停地數(shù),數(shù)到1億要數(shù)3年2個多月。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shù)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shù)數(shù)的過程中,誰發(fā)現(xiàn)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三、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5頁第5、6題。
            四、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認識更大的數(shù)。
            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3.認識“紋、潮、仰、翻、騰、琴、漁、帆”等8個生字,會寫“紋、映、仰、翻、滾、奔、騰、琴、奏、帆、睡、鬧”等12個生字。理解“穿梭、綻開、滔天波浪”等詞。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大海的神奇與變化多端,培養(yǎng)想象力。
            2.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喜歡的段落。
            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海的有關資料,特別是圖片資料。
            2.多媒體、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激發(fā)情趣。
            1.教師導語:同學們,你們看見過大海嗎?能說說你心中的大海是怎樣的?
            2.學生初談對大海的感受。
            4.揭示課題:(展示第四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組描寫大海的詩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小組合作學習)。
            1.自由讀詩歌后認讀生字詞。(展示第五屏)。
            [2.去了拼音,還會讀嗎?(展示第六屏)]。
            3、出示生詞卡片,強調(diào)讀:鼾聲、潮聲、綻開、掀起。
            4、結(jié)合生活理解“鼾聲”、綻開、掀起。
            5、檢查讀文情況:
            6、指導學生讀通讀順。(師范讀學生跟讀、集體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字卡,認讀本課生字并進行組詞造句。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3.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1)自主學習生字。(讀準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2)小組合作討論。(音、形)。
            (3)學生選出最難寫的字,師生探究。
            (4)小組匯報對其他生字的記憶方法,教師點撥,對比、區(qū)分形近字。
            (5)學生練寫,小組交流、評改。]。
            四、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合作朗讀課文。
            2.配樂讀文。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一)認識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
            (二)理解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算理,掌握方法。
            (三)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幾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概念。
            (二)理解求最小公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片,有數(shù)軸的小片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教師:請說出幾個4的倍數(shù),幾個6的倍數(shù)。(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46。
            812。
            1218。
            1624。
            2030。
            …………。
            教師:我們列出的兩組倍數(shù),都分別是4或者是6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前面我們已研究過兩個數(shù)的約數(shù),今天來研究兩個數(shù)的倍數(shù)。
            (二)學習新課。
            1.公倍數(shù)與最小公倍數(shù)。
            (1)投影片出示數(shù)軸。
            老師:請在數(shù)軸上分別找出表示4的倍數(shù)和6的倍數(shù)的點。
            學生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點在自己的數(shù)軸(小片子)上分別描出這些點。教師:從數(shù)軸上可以看出4和6公有的倍數(shù)是哪些?最小的是幾?有沒有最大的?(學生口答后,老師再在投影片上表示出來。)。
            教師:想一想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公約數(shù)和最大公約數(shù),誰能給幾個數(shù)公有的倍數(shù),和其中最小的一個取個名字?(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
            教師:請說一說什么是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學生口答老師板書。)板書:幾個數(shù)公有的倍數(shù),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教師:研究兩個數(shù)的倍數(shù),主要是研究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這個內(nèi)容。板書課題:最小公倍數(shù)。
            教師:為什么集合圈里要寫上省略號?(一個數(shù)的倍數(shù)是無限的,幾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也是無限的。)。
            (3)練習:(投影片)。
            把6和8的倍數(shù)和公倍數(shù)不超過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幾。
            請一位同學填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2.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教師:上面我們用列舉的方法找到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下面來研究如何直接求出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請回憶一下,求最大公約數(shù)是通過什么途徑研究的?(分解質(zhì)因數(shù)。)。
            (1)教師:我們也從分解質(zhì)因數(shù)入手,看一看一個數(shù)和它的倍數(shù)的質(zhì)因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用口答復習題的板書,把4,6的倍數(shù)逐個分解質(zhì)因數(shù)。)。
            板書:
            4=2×26=2×3。
            8=2×2×212=2×2×3。
            12=2×2×318=2×3×3。
            16=2×2×2×224=2×2×2×3。
            20=2×2×530=2×3×5。
            24=2×2×2×336=2×2×3×3。
            …………。
            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或貼出小黑板)。
            4的倍數(shù)的質(zhì)因數(shù)包含了4的全部質(zhì)因數(shù);6的倍數(shù)的質(zhì)因數(shù)包含了6的全部質(zhì)因數(shù)。
            教師:12是4的倍數(shù)嗎?請說明理由。
            (2)板書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shù)。
            請用短除式分解質(zhì)因數(shù)。(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學生口答后,老師用紅色粉筆將2,3框上,說明這是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其余的3是18獨有的,5是30獨有的質(zhì)因數(shù)。
            學生討論時老師巡視。然后學生總結(jié),老師板書: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
            2×3×3×5=90。
            (3)教師指板書問:為什么18和30全部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只各選一個數(shù)(即“代表”)?
            學生討論后歸納:為了保證倍數(shù)最少。
            教師:請再說一說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里包含哪些質(zhì)因數(shù)?(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
            (4)老師:利用分解質(zhì)因數(shù)的方法可以求出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為了簡便,通常用一個短除式來分解。板書介紹寫法。
            方法:用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2去除,用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3去除,商3,5為互質(zhì)數(shù)。把所有的除數(shù)和最后的商乘起來。
            練習: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數(shù)。(一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寫本上。)。
            訂正時要求說出過程。教師:除數(shù)是什么質(zhì)因數(shù)?商呢?
            (公有的,各自獨有的。)。
            教師:請說一說用短除式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
            引導學生歸納:先用這兩個數(shù)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連續(xù)去除(一般從最小的開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質(zhì)數(shù)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數(shù)和最后的兩個商連乘起來。
            (三)鞏固反饋。
            1.口答:(投影片)。
            10的倍數(shù)();15的倍數(shù)();
            10和15的公倍數(shù)();10和15的最小公倍數(shù)()。
            2.口答:(投影片)。
            60=2×2×3×5;90=2×3×3×5;
            60和90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是();
            60獨有的質(zhì)因數(shù)是();
            90獨有的質(zhì)因數(shù)是()。
            4.用短除式求下面兩組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18和2736和42。
            5.討論解答:
            a=2×5×7b=()×()×5。
            a,b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2×3×5×7=210。
            (四)課堂總結(jié)和課后作業(yè)。
            1.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兩個數(shù)的質(zhì)因數(shù)里包含哪些質(zhì)因數(shù)。
            2.用短除法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
            3.作業(yè):課本75頁練習十五,1,2。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根據(jù)教材編排順序,先利用倍數(shù)的舊知識,和數(shù)軸表示數(shù)引入公倍數(shù)和最小倍數(shù)概念,再用集合圖表示來加強概念的理解。求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里包含了全部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和各自獨有的質(zhì)因數(shù)。教學中,安排學生借助分解質(zhì)因數(shù)式子進行對比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幾個數(shù)的公倍數(shù)里,要包含這幾個數(shù)的全部質(zhì)因數(shù),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里,公有的質(zhì)因數(shù)只選一次,即是選“代表”,否則將不是“最小”。在學生理解了算理、了解了算法后再介紹用短除式求最小公倍數(shù)的一般形式,進而歸納出求解的步驟。
            新課學習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學習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概念。
            第二部分學習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1.學唱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2.了解三峽及三峽工程。
            教學目標。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2.感受歌曲川江號子的音樂風格。
            教學過程。
            一、介紹三峽。
            師:在我國萬里長江中有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它西起四川省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中間分別經(jīng)過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這就是的長江三峽。當你穿行在這險峻的峽谷中間的時候會有什么感受呢?我們先來聽一首《川江號子》。
            生:歌曲非常高亢,好像船工們在和驚濤駭浪進行搏斗。
            師:今天我們也來學唱一首具有這種號子風格的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二、學唱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師:我先給同學們唱一遍《三峽的孩子愛三峽》,請你們想一想,這首歌具有什么樣的音樂風格?生:和我們剛才聽到的川江號子差不多,是具有號子風格的歌曲。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跟著錄音哼唱一遍。
            生:跟錄音哼唱歌曲。
            生:有力,要有節(jié)奏感。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討論,我們總結(jié)一下,這是一首具有號子風格的歌曲,所以節(jié)奏感要強,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強弱規(guī)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強一些,一個音一個字,要唱得有力,好像駕駛著小船在波浪中前進。
            學生演唱。
            學生分領唱與齊唱形式演唱。
            三、展示有關三峽的音樂。
            師:三峽不僅有奇特的風光,而且有豐富的水資源,為了更好的利用三峽的水資源為人民造福,我國幾代領導人都十分關注三峽工程的開發(fā)與建設,在全國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峽工程即將全面完工。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了解一些有關三峽的資料或音樂作品,現(xiàn)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學生相互交流介紹三峽工程。
            師:三峽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特的三峽音樂文化,除《川江號子》外,還有許多音樂作品,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關三峽的音樂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詩歌曲《下江陵》,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歌曲《長江之歌》等。
            師:三峽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三峽工程表現(xiàn)了我國的繁榮富強,不僅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全國的少年兒童都熱愛三峽。最后,讓我們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學生演唱。
            教學反思:
            《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這首歌旋律優(yōu)美,音域跨度不大,學生學起來不吃力,學習效果比較好。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到了祖國江河的美麗,喚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及作為華夏子孫的自豪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而且還了解了三峽工程的重大意義,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四
            2.掌握最簡分數(shù)的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shù),并能夠準確判斷約分的結(jié)果是不是互質(zhì)數(shù).。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135÷552÷1333÷356÷799÷3。
            45÷966÷1124÷836÷12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題,學生自由回答.。
            (1)說出能被2、3、5整除的數(shù)有哪些特征?
            (2)說出下面每組兩個數(shù)的公約數(shù).。
            18和2412和309和72。
            (3)指出下面哪兩個數(shù)是互質(zhì)數(shù).。
            3和812和85和27和4。
            (4)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并說出你的根據(jù).。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例1.把化簡.。
            1.啟發(fā)學生思考化簡的實際含義.。
            教師提問:看到例題1這個題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2.分組討論:結(jié)合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怎樣將化簡?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約數(shù)2,先用公約數(shù)2去除分子、分母。
            (板書:)。
            (2)9和12還有公約數(shù)3。
            (板書:)。
            教師明確:分子和分母是互質(zhì)數(shù)就不能再化簡了,這種過程叫約分.。
            3.引導學生總結(jié)歸納出約分的意義.。
            板書:
            4.揭示最簡分數(shù)的概念.。
            5.反饋練習.。
            指出下面哪些分數(shù)是最簡分數(shù).。
            (二)教學例2.。
            例2.把約分.。
            1.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師生共同小結(jié):在約分時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約數(shù)記在腦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3.反饋練習.。
            把下面的分數(shù)約分.。
            三、全課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談談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四、隨堂練習.。
            1.回答.。
            (1)判斷下面哪些分數(shù)是最簡分數(shù),并說出為什么?
            (2)觀察下面每個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約數(shù)2?哪些有公約數(shù)5?哪些有公。
            約數(shù)3?
            2.下面哪些分數(shù)沒有約成最簡分數(shù)?
            五、布置作業(yè).。
            把下面各分數(shù)約分.。
            六、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五
            復習要點:
            《小石潭記》。
            1、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小石潭的全貌?
            注意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概括性的語言。
            2、寫游魚用了什么手法?
            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擬人的手法。
            3、寫游魚的同時提醒我們作者在寫水的時候抓住了什么特點?用了什么手法?
            水尤清洌。抓住了“清”的特點?!敖匀艨沼螣o所依”用的間接描寫的手法。
            4、記敘的順序是怎樣的?
            發(fā)現(xiàn)小石潭ddd潭中景物ddd小潭源流ddd潭中氣氛。
            5、“斗折蛇形,犬牙差互”中的“斗”、“蛇”以及“犬牙”的用法?
            名詞作狀語。
            6、潭四周的景物有什么特點?引出作者怎樣的感情?(聯(lián)系背景)。
            幽深冷寂;貶官失意后的孤凄悲涼的心境。
            7、理出作者的情感變化。
            無聊ddd快樂ddd孤凄悲涼。
            《岳陽樓記》。
            1、《岳陽樓記》何來?
            2、岳陽樓概括性的`景象有哪些?
            第二段。
            3、遷客騷人們的覽物之情有什么相同之處?寫這兩段有什么作用?
            以物喜,以己悲。是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懷,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所謂“進”與“退”分別照應了哪兩句話?
            5、今天我們怎么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現(xiàn)實意義?
            抓?。骸俺钥嘣谇?,享樂在后”這一主旨,結(jié)合實際來談談。
            《醉翁亭記》。
            1、第一段是不是在寫滁州城的地理特點?
            不是,寫的是琊山的地理特點。
            2、“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一成語的意思。
            3、山中的景物特點是什么?這樣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聯(lián)系上下文)。
            抓?。荷介g早晚變化之景,四季變化之景,為下文滁人有設置了美好的背景。
            4、第三段主要有幾個片斷組成?
            滁人游dd太守宴dd太守醉。
            5、本文的“樂”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山水之樂、游人之樂、樂人之樂。與民同樂的思想。
            《滿井游記》。
            1、抓住初春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
            2、抓住三個新奇的比喻。
            木超。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六
            1、小數(shù)乘整數(shù):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
            如:3.2+3.2+3.2+3.2+3.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為(3.2×5),這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是(5個3.2是多少)。
            2、小數(shù)乘小數(shù):就是求這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二、算理。
            1、計算方法:按整數(shù)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點小數(shù)點;點小數(shù)點時,要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小數(shù)乘法計算法則簡記為:一算,二看,三數(shù),四點,五去;。
            2、注意:計算結(jié)果中,小數(shù)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數(shù)化簡;小數(shù)部分位數(shù)不夠時,要用0占位。
            3、乘法的驗算有很多種方法:可以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再算一遍;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還可以用計算器驗算。
            4、積與因數(shù)的關系:
            一個數(shù)(0除外)乘大于1的數(shù),積比原來的數(shù)大;。
            一個數(shù)(0除外)乘小于1的數(shù),積比原來的數(shù)小。
            用字母表示:a×b=c(a不等于0)。
            b1,ac。
            b=1,a=c。
            b1,a。
            三、積的近似數(shù)。
            1、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有三種: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在這一單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驟如下:先按照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方法算出積,再按題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1、表示近似數(shù)時小數(shù)末尾的0不能隨便去掉。
            如:0.599保留兩位小數(shù)是()。
            2、通常情況下,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以元為單位的小數(shù)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四、混合運算。
            小數(shù)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是一樣的。
            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也適用。
            關于乘法分配律的簡算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和難點。
            案例: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五、解決問題。
            1、實際生活中的估算應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墓浪悴呗浴?BR>    2、分段計費的問題,比如乘坐出租車的問題、電費水費的問題都屬于分段計費。解決方案有兩種:第一種分段計費后在合并;第二種全程單價計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額。
            一.填空題。(16分)。
            1.把6.5+6.5+6.5+6.5改寫成乘法算式是()。
            2.5.2×2.78的積有()位小數(shù),3.06×5.07的積有()位小數(shù)。
            3.5.9807保留一位小數(shù)是(),保留兩位小數(shù)是(),保留三位小數(shù)是()。
            4.根據(jù)35×16=560直接在括號里填數(shù)。
            3.5×16=()0.35×1.6=()3.5×1.6=()。
            16×0.35=()0.16×3.5-()0.35×0.16=()。
            5.幫“”、“”或“=”找家。
            45×0.87455.65.6×1.9。
            9.5×1.029.512.4×0.0512.4。
            1.245×1.22.34×10.423.4×1.04。
            6.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5×(0.75×0.4)=×(×。
            6.3×2.4+2.4×3.7=×(+)。
            (8-0.8)×1.25=×-×1。
            7.比3.5的8倍多2.5的數(shù)是()。
            8.要使25×15的'積等于3.75,需給25和15添上小數(shù)點。有()種不同的添法。
            二.選擇題。(14分)。
            1.與0.845×1.8的結(jié)果相同的算式是()。
            a、8.45×18b、18×0.0845c、84.5×0.18。
            2.2.2時=()分。
            a、22b、120c、132。
            3.兩個數(shù)的積是8.36,如果一個因數(shù)縮小10倍,另一個因數(shù)不變,積是()。
            a、8.36b、0.836c、83.6d、0.0836。
            4.計算9.9×25的簡便方法是()。綠色圃中小學教育。
            a、9×9×25b、(10-1)×25。
            c、(10-0.1)×25d、4.9×5×25。
            5.計算4.5+5.5×0.2的結(jié)果是()。
            a、20b、2c、4.61d、5.6。
            6.一個三位小數(shù)四舍五入后為5.50,這個三位小數(shù)最大可能是()。
            a、5.504b、5.499c、5.509d、5.495。
            7.計算72×12.5最簡便的算式是()。
            a、72×12+72×0.5b、12.5×8×9c、72×2.5×5。
            三.計算題。(36分)。
            1.直接寫出得數(shù)。
            0.7×0.9=0.14×0.3=1.7×0.03=1.87×0=。
            5.5×10=2.6×0.5=0.12×6=7×0.08=。
            1.8×0.04=2.6×2-0.5=60×0.5=5-0.6×2=。
            2.列豎式計算。
            4.8×171.88×25。
            27.6×0.16(保留一位小數(shù))3.07×6.5。
            4.6×3.50.027×1.8(精確到百分位)。
            3.計算下面各題,可別忘了能簡算時要簡算!
            9.4×10.193.7×0.32+93.7×0.68。
            80×476×125×02.52×101。
            1.25×0.7+1.25×1.2+12.53.6×2.5。
            4.根據(jù)28×65=182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0.28×65=28×6.5=28×0.65=。
            2.8×6.5=0.28×0.65=2.8×0.65=。
            四.解決問題。(30分)。
            1.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9.5米,它的周長多少米?
            4.修路隊第一天修路315.5米,第二天修的路比第一天修的2倍少15米,兩天共修了多少米?(保留整數(shù))。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學習方法。
            一、預習課文要精細。
            學生要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要求及時到位。
            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預習,便于更好地掌握知識,在課堂學習中有質(zhì)效地領略知識的重要性。
            根據(jù)學生高段學習特點,推行導學案,引導并帶動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相互合作、探究,提出質(zhì)疑并學會思考,更好地完成預習作業(yè)。
            預習要求具體如下:
            2、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并概括課文大意。
            3、理解文章重點語句,或是讀后的初步感想和不懂的問題。
            (標在書上或者課文旁邊)。
            4、搜集課文相關的資料。
            二、課堂聽講要專注。
            有了課前充分的預習,加上課內(nèi)的.認真聽講,全情投入在于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學習要精神專一,聽講要全神貫注,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中,勤于動腦、勤于表達、勤于筆記。
            三、課堂筆記要精確。
            課堂有效地進行聽講學習,充分做好隨堂筆記,做到速度快捷、有條不紊,為課后的溫故知新做好準備,還便于摘抄好詞佳句,便于長久積累。
            四、作業(yè)完成要質(zhì)效作業(yè)類型:
            1、預習作業(yè)(根據(jù)預習要求完成)。
            2、《寫字鋼筆字》:作業(yè)隨課文教學進行,保證每課及時完成作業(yè),并且鞏固。
            另外準備聽寫本,便于保證每課生字詞的掌握與鞏固。
            3、《知識與能力訓練》:隨堂按學習篇目完成,堂上指導并同桌互改或上交老師查閱。
            4、《采蜜集》:用來摘抄每篇課文中或平時閱讀的課外讀物的佳句,或?qū)懽x書收獲等,它繼續(xù)作為課外作業(yè),保證每課及時完成,按單元上交給老師查閱。
            6、《課文本》:作為單元生字詞語聽寫考試用。
            7、讀書交流卡(作為階段閱讀課外讀物進行讀書感受與交流)。
            五、誦讀課文要熟練。
            要求背誦的課文重點片段或篇目,必須按時按質(zhì)完成,并能靈活運用寫作中。
            鼓勵學生主動背誦。
            六、階段復習要自覺。
            每按一個單元進行詞語盤點回顧,課文內(nèi)容寫作方法的引導與復習,還有單元的檢測,學生要養(yǎng)成積極主動進行階段鞏固復習,學會分清主次內(nèi)容進行自我復習。
            七、課外閱讀經(jīng)典化。
            學生擁有大量的閱讀能力與興趣,配合采蜜本的摘抄積累,不單是泛指課內(nèi)學習的內(nèi)容,還應包括課外知識的補充.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七
            學生談收獲,教是根據(jù)學生談話歸納整理成板書。
            板書設計:觀察物體(三)。
            1.由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立體圖形,從同一個方向觀察,看到的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據(jù)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有多種擺法。
            作業(yè):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題。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八
            1、自學本課生字,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2、了解諾貝爾晚年的輝煌業(yè)績,受到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精神的熏陶。
            3、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自我求疑釋疑的能力,發(fā)表自己的閱讀見解。在自我實踐、體驗、感悟中拓寬閱讀空間。
            1、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及諾貝爾晚年的輝煌業(yè)績,學習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精神。
            2、能發(fā)表自己的閱讀見解,拓寬閱讀、思維的空間。
            1、根據(jù)導讀自讀、自悟課文,提出學習疑問,自學生字詞。
            2、收集有關諾貝爾的資料。
            3、師了解、收集學生疑問并寫好小黑板。
            一課時。
            (一)激趣導課、說說編編。
            1、今天我們先做一個有趣的文字游戲,(出示詞語:專利、延綿、思忖、愚昧、遺囑、死而無憾、諾貝爾)。
            (1)讀一讀;。
            (2)說一說意思;。
            (3)連一連,請選擇你喜歡的幾個詞語,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編一段話。
            (可根據(jù)你對課文的了解或自由選擇內(nèi)容)。
            (二)以疑激思、體驗感悟。
            1、通過自學課文和查找資料,你們獲得了關于諾貝爾的那些知識和事跡?
            (生說,師擇機引導、提升并板書。如:諾貝爾發(fā)明家企業(yè)家巨大貢獻巨額財富……)。
            2、同學們知道得真多,真了不起!課前老師收到許多有水平的疑問卡,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涉及課外的知識?,F(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誰是釋疑解難的高手?(出示小黑板并請一同學讀題)。
            3、問題征答臺。
            (1)諾貝爾晚年的心愿是什么,這個心愿如何實現(xiàn)的?每次的心理活動表達了他的什么心情?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2)為什么“至于其他的款項應該以全人類的幸福為前提”?
            (4)課文通過那兩件事來寫諾貝爾的,這兩件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6)為什么說一個世紀以來,諾貝爾對人類科學與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上的貢獻?
            (7)為什么說諾貝爾一生充滿傳奇?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結(jié)合收集的材料自主選擇問題回答。)。
            4、生說,師擇機引導學生通過心理活動描寫體驗、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情朗讀、感悟、升華并板書。
            (如:資助醫(yī)學設諾貝爾獎名垂青史發(fā)展科學與文明)。
            5、看板書小結(jié)全文,談學習感受或收獲。(可從情感、表達方式、語言特色……方面說)。
            (三)、學習語言、發(fā)掘潛能。
            1、我雖然生在瑞典但是_______________。
            2、因為任何一個民族都有成就大事業(yè)的人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心胸狹窄的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諾貝爾就終日笑容滿面。
            (四)實踐體驗、深悟礪志。
            諾貝爾傳奇的一生及諾貝爾獎激勵了無數(shù)人們勇攀科學高峰。你知道一個世紀以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簡況嗎?好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按姓名、國籍、種族、主要成就獎金類別……出一期小報。比一比,看那組出得好!(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
            人類科學與和平。
            科學家巨大貢獻發(fā)。
            諾貝爾資助醫(yī)學展。
            企業(yè)家巨額財富名垂青史。
            設諾貝爾獎。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九
            一、單元教學目標:
            1、感受和體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發(fā)的情懷,并在品讀中陶冶情操。
            2、理解課文所寫事物外在特點與內(nèi)在特點的關系,以及物與情的關系。
            3、學習課文根據(jù)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點寫景的主要方法,培養(yǎng)帶著感情觀察事物,并在觀察中把握事物特點的習慣。
            4、在誦讀中提高品味優(yōu)美語言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
            5、掌握聯(lián)想的基本方法,學會在寫作中適當?shù)卣归_聯(lián)想,通過聯(lián)想豐富寫作的內(nèi)容。
            6、在跟別人交流思想時,能夠圍繞話題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4――15課時。
            課本整體感知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海燕》2課時。
            《白楊禮贊》及學生自薦課文2課時(也可放在課外進行)。
            《石榴》1課時。
            《紫藤籮瀑布》及學生自薦課文2課時。
            《竹溪記》2課時。
            誦讀欣賞1課時。
            寫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單元小結(jié)1課時。
            三、教學設想。
            自然萬物,不僅孕育了我們的生命,而且給予我們許許多多人生的啟示。高爾基從“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驅(qū)的無畏無懼,茅盾從“白楊樹”聯(lián)想到“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寫“石榴”謳歌了民族氣節(jié)和高尚情操,宗璞從“紫藤籮瀑布”中感受到勇氣和信心……我們學習這個單元,就是透過大師的文章,感受大師的情懷,使我們對生活有更豐富的解讀,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領悟。
            本單元的重點、難點:一是對象征的理解,要引導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領會事物的象征意義,防止牽強附會。二是品味語言,提高學生賞析語言的能力。所以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是教好本單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同時,讓學生收集有關歷史資料,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以及大量閱讀同題材作品,都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學習本單元。
            第1課時起始課。
            總結(jié)回顧。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并明確任務:共同總結(jié)期末考試的得與失聽講。
            3組織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教學反思。
            共同走進八年級(下)語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3組織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1、課外閱讀運用象征、聯(lián)想手法所寫的散文作品。
            2、選擇校園中的一株你所喜愛的植物,帶著感情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及生長環(huán)境,并做好觀察筆記。
            第2課時《海燕》(一)。
            學習目標:1、介紹背景知識。這是學生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前提。
            2、讀準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在誦讀中把握這首散文詩的結(jié)構(gòu)。
            4、能用準確的語言歸納出海燕的性格特征。
            課前學習:了解俄國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爭情況以及作家和作品的發(fā)表情況。(要求用簡潔的語言對自己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
            課堂學習:
            一、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4][5]。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二十
            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數(shù)基本性質(zhì)的一種應用,是已經(jīng)掌握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和求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shù)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shù)通分,能通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在發(fā)現(xiàn)中體驗成功,在練習應用中感受知識應用的價值。
            三、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作公分母。)。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jié)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借助多媒體的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口答、多媒體課件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fā)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說學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lián)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jié)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
            為了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對本課進行了如下的預設:
            六、說教學過程:
            (一)再現(xiàn)導入。
            通分是在求幾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安排了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shù)是互質(zhì)關系、倍數(shù)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shù);復習第(2)題讓學生回顧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引導探索。
            1、教學例3時,我先出示世界地圖并提出地球上的陸地多還是海洋多的,讓學生觀察、判斷。然后給出條件(陸地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海洋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讓學生自己說方法,說結(jié)果,說理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嘗試完成課本第93頁的兩行填空題。然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兩行分數(shù)的共同點,并自己總結(jié)出怎樣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shù)的大小。
            2、在教學例4時,我先通過讓學生思考:如果兩個分數(shù)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該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每一組推薦一名代表來說出思路,這時會有兩種不同的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數(shù)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我首先肯定這兩種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題中具體的分數(shù),引出異分母分數(shù)的概念,再引導啟發(fā)學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公共的分母必須是5和4的公倍數(shù),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shù)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3、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shù)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體演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jié)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4、在教學例4后,我就指導學生練習“做一做”,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我把它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首先我安排了練習十八第1題,教學時,我讓學生直接口答,沒有作過多的追問,由學生自己填寫,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二層次:我安排的是練習十八第2題,因為通分的關鍵是找準分數(shù)的公分母,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此題的安排有利于鞏固學生對公分母的確定,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掌握解題的技能,夯實學生的基礎。
            第三層次:我安排了練習十八的第3題,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防止通分的兩種錯誤類型。
            第四層次:我安排了競賽題。把下面分數(shù)通分。三組題,男女生競賽,每個小組可以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出正確答案,推舉一個成員到前面搶答,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反饋總結(jié)。
            最后我進行了課堂總結(jié),讓學生自己歸納: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對所學知識的梳理,幫助學生建構(gòu)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求做到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便于理解。
            這是我對這部分內(nèi)容粗淺的理解和預設,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各位的耐心傾聽!
            第一單元湘教版五年級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學習目標:1、能說出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頌揚我們民族美好情操之志的文章主旨。
            2、學習作者狀物的形神兼?zhèn)洹?BR>    3、品位本文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
            課前學習:1、積累文中的字詞,劃出文中描寫生動的地方。
            2、了解作者寫作背景。
            課堂學習。
            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2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詞,并嘗試歸納各段段意。自由朗讀,板書生字詞和各段段意。
            3指導學生準確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抓住中心句,或關鍵字詞。思考,作批注。
            4組織評價交流、評價。
            5問題設計:根據(jù)各段段意,你能理出作者的寫作思路嗎?(包括描寫順序)交流、評價。
            二、比較閱讀,賞析課文語言,探究課文主旨。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問題創(chuàng)設:出示對石榴的介紹,引導學生與課文語言進行對比。教師提供語言賞析示范。比較閱讀,品味語言,根據(jù)示范作批注。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有針狀枝,葉對生,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無毛。夏季開花,花有結(jié)實花和不結(jié)實花兩種,常呈橙紅色,亦有黃色或白色。
            2組織交流、評價,引導學生也要注意說明語言準確的特點。組內(nèi)交流,討論。
            3問題設計:作者為何對石榴花獨有情鐘?請找出文中的關鍵句并結(jié)合寫作背景談談看法。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課文托物言志的主旨。劃出文中的關鍵句。補充寫作背景。
            三、遷移訓練。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布置任務:下面是兩個寓理于物的例句,請你另選一件物品(例如“鏡子”、“風箏”……),寫一個既符合物品特點,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練習、交流例句:(1)蠟燭: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淚多命短。(2)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鏡子:風箏:
            課后學習:1.摘錄文中狀物形神兼?zhèn)涞恼Z句并背誦。
            2.課后練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