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優(yōu)質16篇)

        字號:

            教案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備案和記錄的作用,方便教師和學校進行教學評估和監(jiān)控。教案要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和情感教育的滲透,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教案雖然只是一種教學工具,但是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一
            教學目的:讓幼兒學會看稱,知道重的那一面向下沉。
            通過看圖學會比較哪些物體重哪些物體輕。
            重點、難點: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現代化教學手段:天枰、稱好重量的玩偶、幼兒畫冊。
            一、講解演示。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個工具——天枰,它是做什么的呢?"教師向小朋友們展示天枰,告訴小朋友們天枰處于兩端平行狀態(tài)就證明兩邊一樣重。
            3、教師開始演示,將小豬放和小狗分別放在秤的兩端,問小朋友哪個重,教會小朋友天枰沉下去的那一面的物體是重的,而在上面那一端的物體相對就是輕的。
            4、再將小狗和小貓放在秤的兩端進行比較,讓小朋友們說出誰重誰輕?為什么?
            5、師:"我們比較了小豬與小狗,小狗與小貓的重量,那我們還不知道小豬與小貓誰重誰輕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這部分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小朋友們說出小豬比小貓重,因為通過它們與小狗的比較得出結論——豬比狗重,狗比貓重,所以豬比貓重。
            6、師:"我們比較了小豬小狗小貓的重量,我們要看一看這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幼兒學習比較三種物體的重量,說出誰是最重誰是最輕。
            二、做《幼兒畫冊》練習。
            1、教師發(fā)放《幼兒畫冊》,向小朋友們介紹做題方法。
            2、讓小朋友們用筆將圖片中重的物體畫上圈。
            3、通過看圖。讓小朋友比較幼兒畫冊中的三類物體,在最重的物體后面畫對號,在最輕的物體后面畫圈,不重不輕的物體后面什么也不畫。
            三、總結師:"今天我們幫助小動物們比較了誰重誰輕,我們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體來比較,然后明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好不好?"。
            1、用天枰來比較很直觀,并且導入的很有吸引力。
            2、能掌握幼兒的重量概念,知道先教會他們重與輕的概念和秤的相應表現。
            3、能夠及時的做練習題,來強化知識,使幼兒更好的掌握知識。
            4、有些太抽象的問題沒有做好事先的準備。教具準備不夠充分。
            5、對幼兒畫冊不熟悉,沒有向小朋友介紹清楚要求。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二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才可以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并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2) 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 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才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2) 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后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么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 因為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 教師示范記錄表。
            (1) 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 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數學活動:保齡球館
            舟山海娃幼兒園 虞 益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以往幼兒學習時,經常會出現機械記憶的情況,有些雖然開始關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論事”地擺弄桌面材料為主,比較單一、乏味。新《綱要》中關于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倍}g球就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一個合作體育游戲,整個活動以保齡球館為游戲情節(jié)線索,以兒童思維發(fā)展的理論為依據,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fā)現一些簡單的規(guī)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1、探索發(fā)現將數字10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組數。
            2、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和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能用符號表示,體驗互換、互補關系。
            3、在游戲活動中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保齡球若干 記錄表 皮球 投影儀 獎品 抽獎箱
            一、幼兒游戲,記錄結果
            2、介紹規(guī)則: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請你們商量一下誰先玩,誰記錄,誰撿球,商量好了到老師地方領一張記錄表,請你看清楚記錄表的左上角是數字幾,就到幾號保齡球館玩。
            3、游戲與記錄
            二、交流結果,梳理經驗
            1、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么記錄的?
            2、引導梳理
            教師提升:10個保齡球可以分成3個站著的和7個倒的。3和7合起來是10。
            3、探索互換規(guī)律
            4、用已知規(guī)律整理記錄表
            師:現在請你們三個人一組將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讓它有次序、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復。
            幼兒交流記錄表。
            三、頒獎活動,遷移經驗
            1、交待規(guī)則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抽獎箱)抽獎時間到了!每個小朋友可以到抽獎箱里摸一張獎券,請你們看清楚是幾元的獎券,每張獎券只能領兩種獎品,兩種獎品合起來的價格剛好是獎券的面額。
            2、領取獎品
            3、交流分享
            師:你拿的是幾元的獎券?你用這獎券領了哪兩樣獎品?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三
            1、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3、比較6、7兩數的關系,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課件――樂趣卡:[1―66]按照線寫數字,[1―67]按照線寫數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數字6、7卡片若干,紅、藍兩色圓片若干。
            教學具圖片
            一、導入
            拍手游戲:小朋友拍手的次數要比老師的多1下,老師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利用蝴蝶與小兔的圖卡比較6、7兩數的關系。
            (1)圖卡上的'蝴蝶與小兔玩捉迷藏,有幾只蝴蝶?幾只小兔?
            (蝴蝶6只,小兔7只)
            (2)6只蝴蝶用數字幾來表示?7只小兔用數字幾來表示?
            (幼兒分別回答數字6、7后拿出數字擺在實物后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還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幾只?蝴蝶比小兔少幾只?
            (2)7比6多幾?6比7少幾?
            (請幼兒完整回答)
            (3)怎樣才能讓蝴蝶和小兔一樣多?
            3、掌握相鄰兩數之間的轉換關系。
            (1)知道“添上”(加上)一只蝴蝶,變成一樣多。
            (2)知道“拿走”(減去)一只小兔,變成一樣多。
            4、教師引導幼兒用拍手問答的方式說“數字問答歌”,復習鞏固6、7兩數的關系。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玩游戲:我來說,你來做
            請幼兒兩人一組,一名幼兒分別拿出6個紅色圓片、7個藍色圓片,請另一名幼兒將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變成一樣多,可交換進行。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四
            1、讓幼兒初步了解動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擴展幼兒知識經驗,引起幼兒觀察周圍動物之間關系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愛護動物的好品德,進行初步的生態(tài)意識教育。
            重點幼兒初步了解動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
            難點擴展幼兒知識經驗。
            動物活動圖片。
            1、導入部分,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幼兒認識動物之間關系。
            ——你知道動物有朋友嗎?
            ——你知道青蛙的敵人是誰。
            2、引導幼兒看圖,討論動物之間的敵人關系。
            ——你知道圖上的這些動物吃什么?
            ——它們是朋友還是敵人。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相互是敵人。
            3、引導幼兒討論動物之間的朋友關系。
            ——你認識圖上的動物嗎?它們在干什么?
            ——它們是朋友還是敵人?
            ——它們怎樣互相幫助的?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朋友。
            4、活動小節(jié)。
            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請幼兒畫一畫。
            初步培養(yǎng)幼兒對動物的熱愛的情感,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通過圖片的展示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但在后來的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課堂的秩序,氣氛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次活動過程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并且大班的孩子更多地喜歡說,不能夠耐心地去傾聽。當然在這種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點還是很多的,它們更過地想去認識與了解動物。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五
            活動目標:
            1、喜歡書寫數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筆畫順序書寫數字9和10。
            3、復習認識數字9、10,知道9、10代表的實際意義,學習正確地書寫數字9、10。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數量為9、10的實物卡(與幼兒人數相等),數字卡9、10活動過程1、教師引導幼兒數一數,分一分。
            (1)請每名幼兒手拿一張實物卡,將卡片分別放在標有數字9和10的籃子里,并陳述為什么要這么放。
            (2)出示籃子中數量為9和10的,實物形態(tài)差別比較大的卡片各3個,請幼兒一一說出其數量,幫助幼兒理解,雖然它們的形狀、大小不一樣,但數量都是一樣的,所以都是用同一個數字表示。
            2、教師引導幼兒學寫數字9、10。
            (1)交代書寫要求。
            (2)幼兒獨立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間相互檢查。
            課后反思:
            這次活動孩子寫字的姿勢進步了很多,握筆的方法也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們都能正確的用實物來表示數字,大多數也能按正確的筆畫來書寫數字,但還有一小部分孩子還要多加練習和老師的引導效果才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六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記錄紙數張。
            1.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等)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顆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里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1.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可在區(qū)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七
            1、在講講貼貼中,知道10以內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果樹,籃子若干(貼有7以內的數與點),
            數字與點子若干,盒子若干,泡沫板,小熊圖片與頭飾
            我家有許多果樹,看看有哪些果樹?有幾棵?
            這些果樹上的果子都熟了嗎?為什么說它熟了?
            果子都熟了,我想把它采下來,可是我一個人來也來不急,怎么辦呀?
            幼兒采果子,師指導。
            交流:你的.籃子里裝了幾個水果?為什么這么裝?
            小結:幼兒說的辦法。
            我還想請你們幫個忙?把你們采的水果裝到盒子里,怎么裝呢?
            檢驗:你們是怎么裝的?
            小結:幼兒裝的的辦法。
            幼兒品嘗水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八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
            2、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1、每人兩顆針。
            2、幼兒人手一個鐘。
            3、幼兒睡覺時間和圖片。
            一、用謎語引出活動。
            老師先來給大家講一個謎語看看誰最聰明:
            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二、觀察鐘面。
            師:出示一些鐘,請小朋友仔細看。
            幼:形狀不同(圓形、方形),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紅色,黃色)。
            師: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兩顆針,鐘面上都有數字。
            教師跟幼兒一起讀出1、2、3、4、5、6、7、8、9、10、11、12、原來鐘是由從1到12這些數字圍成的。
            看看它們都是怎樣排列的。
            幼:按順序排列的一個圓圈。
            師:這兩顆針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長、一根短。
            師:長的針叫分針,短的針叫時針,今天我們先認識分針何時針,看看這兩根針都是朝著那個方向前進的。
            請你們看看這兩根針都是朝著那個方向前進的。(師撥動鐘)。
            幼:1至12的方向。
            師:對了,這樣的方向叫順時針方向。針兄弟就是按順時針方向一圈一圈的轉動的。
            三、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動規(guī)律。
            操作鐘表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表示一個小時。
            四、認識整點,開展游戲。
            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
            五、快樂時鐘。
            師:剛才我們一起看了鐘面,認識了時鐘,下面我們來做一做快樂時鐘游戲好不好?
            幼:好師:說明要求,這是什么針?
            幼:時針。
            師:這是什么針?
            幼:分針。
            師:請小朋友每人拿兩顆針。
            幼:1點吶。
            師:滴答......滴答......滴答幾點吶?
            幼:2點吶。
            師:師幼一起玩到12點整。
            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玩,讓其他小朋友猜幾點。
            師:好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師:今天我們輕松地認識了整點,
            六、幼兒操作、鞏固整點:
            下面老師要來考考小朋友,請每個小朋友上來拿一個你喜歡的時鐘,我說時間,你來撥。
            6點整,我來看看你們撥對了沒有,小朋友也可以相互看看他撥對了沒有。
            師:好,小朋友都對了,早晨6點我們該怎么樣???
            幼:起床。
            師:下面8點整,8點我們該怎么樣?。?BR>    幼:上幼兒園。
            師:再撥11點整,11點我們又該怎么樣呢?
            幼:洗手吃飯。
            師:請小朋友把鐘放上來,原來小朋友生活都是有規(guī)律的,都知道幾點該干什么。
            可是前幾天,有個幼兒園組織去春游,老師要求下朋友今天晚上9點鐘睡覺,明天早上6點鐘起床,8點鐘到幼兒園。
            可是在出發(fā)時卻發(fā)現少了聰聰小朋友,是什么原因呢?
            幼:生病了,睡懶覺。
            師:他沒有生病,對了,原來聰聰昨晚10才睡覺,8點鐘才起床。他能不能去春游?。?BR>    幼:不能。
            師:所以小朋友們要珍惜時間,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師:小朋友都會認識整點,老師再撥一個時間,9點半,小朋友認識嗎?
            幼:不認識。
            師:這是9點半鐘,等下節(jié)課老師教小朋友認識半點好不好。
            師:好請小朋友去休息。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九
            活動目標:
            觀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記錄剝花生仁的情況,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數據的.方法。
            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花生人手10顆,點心盤和小碗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張。
            智能ab猜試題?;ㄉ愂称啡舾?。
            活動過程:
            一、觀察花生果的外形。
            好,現在開始吧!
            3.請幼兒剝花生,一邊剝一邊進行記錄。
            4.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剝下的結果。
            5.鼓勵已剝完的幼兒說說游戲結果。
            6.統(tǒng)計數據。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十
            1.在游戲中感知雪花片數量變化的過程,嘗試根據雪花片數量結果,推導出雪花片數量與游戲輸贏結果以及游戲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
            2.提高判斷推理能力,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
            雪花片三筐(數量多于幼兒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塊,磁鐵塊12~15個,粘紙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數倍)。
            一、回憶熟悉的游戲,了解新的游戲規(guī)則。
            1.回憶熟悉的游戲。
            (1)回憶游戲“石頭剪刀布”的玩法和規(guī)則。
            提問:“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規(guī)則?
            (說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梳理“玩法”,強調“規(guī)則”,比如,要同時出手勢,一旦出了手勢就不能更換,如果出了同樣的手勢要重新來一次,等等。)。
            (2)介紹新的游戲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們要把原來的兩人游戲變?yōu)榧w游戲。每個小朋友邊念兒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邊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個朋友和他面對面,一起念“石頭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時出手勢,比出勝負。每一對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戲、比出一次輸贏,然后更換一個朋友再游戲。
            2.試玩新的集體游戲。
            (1)請幼兒在活動室中間空地上兩兩找朋友輪流玩游戲,引導幼兒一起念兒歌、一起說“石頭剪刀布”的指令。
            (2)提問:誰贏了?誰輸了?出了一樣的手勢該怎么辦?比出一次輸贏后就要怎么樣了?
            (3)待游戲比出輸贏后,請幼兒回座位坐下。
            (4)幫助幼兒理解新規(guī)則:一輪游戲中,每個人要換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頭剪刀布”。
            (說明: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念兒歌、說指令以及提問等,吸引了幼兒的注意。游戲中,教師重點關注的是幼兒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戲規(guī)則,是否已做到一對朋友在一次游戲中只有一次輸贏,從而為幼兒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輸贏關系做好鋪墊。)。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講解新的玩法和規(guī)則:游戲前每個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戲中每一次輸的小朋友要給贏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戲中每人要想辦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丟失。
            (2)在活動室中間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請每位幼兒上來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與旁邊的同伴互相驗證有否拿對。
            二、第一輪游戲,體驗3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并進行推理。
            1.嘗試游戲,體驗3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說明:一輪游戲進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會有幼兒輸完3片雪花片。教師要重點關注幼兒是否遵守游戲規(guī)則,即每次輸贏后能否正確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導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關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數量的變化及其與輸贏結果之間的關系。)。
            2.游戲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過程。
            (1)請輸完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肯定其能“遵守規(guī)則”。
            (說明:游戲有輸贏是正常的,幼兒將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輸完時,可能會有挫敗感,教師要注意幼兒的情緒,及時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游戲心態(tài)。)。
            (2)請大家一起來嘗試推理。
            (說明:對于“3片雪花片怎么會一片都沒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兒都會說“因為他輸了”,而后的教師追問“那么他一共輸了幾次”,目的是幫助幼兒思考輸贏結果與雪花片數量之間的關系,接著教師可以再追問“為什么是輸了3次”,以幫助幼兒在雪花片數量與“每次輸贏1片”的游戲規(guī)則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
            (3)提問:誰認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幾片?
            (4)請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與其他幼兒一起來推論他們的雪花片變?yōu)?片的過程。
            (說明:對于“每人贏了幾次”這個問題,幼兒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贏了3次”和“贏了6次”。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記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贏了會得到1片,而后者只記得自己每次贏了會得到1片,忘記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當教師追問幼兒為什么說自己“贏了6次”時,幼兒可能會用“3+3=6”來作答,教師可以視情況再深入追問幼兒:“這里有兩個3,這兩個3有區(qū)別嗎?”以幫助幼兒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戲中贏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
            (5)幼兒作出推理后,教師呈現磁性黑板,請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在集體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先向幼兒a提問:“你原先手上有幾片雪花片?”然后讓幼兒a在磁性黑板上正確擺放出磁鐵塊加以表征。隨后,幼兒a每描述自己贏了一次,就讓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b在3塊磁鐵塊的后面加上1塊磁鐵塊。這個擺放過程既是驗證的過程,又是操作的過程,可讓全體幼兒直觀地看到由磁鐵塊所表征的雪花片變化過程。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重點關注幼兒對雪花片變化過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結果的差異,以了解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不同思維水平。)。
            三、第二輪游戲,體驗6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并進行推理。
            1.嘗試游戲,體驗6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1)調整規(guī)則:游戲玩法不變,每人改為拿6片雪花片游戲,共玩3次,每次輸的人給贏的人2片雪花片。
            2.游戲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過程。
            (1)請輸完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肯定其能“遵守規(guī)則”。
            (2)請大家一起來嘗試推理。
            (說明:對于這個問題,幼兒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輸了3次”和“輸了6次”。當教師追問幼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答案時,有幼兒可能會用“2+2+2=6”來作答,即每次都輸掉2片雪花片,輸了3次2片,就輸完了6片;有幼兒則可能忘記了游戲規(guī)則,會說因為輸了6片雪花片,所以輸了6次。)。
            (3)請輸完了雪花片的幼兒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可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a上來,根據輸完6片雪花片的幼兒b的描述,來擺放磁鐵塊。教師可先向幼兒b提問:“你原先手上有幾片雪花片?”并讓幼兒b在磁性黑板上正確擺放出6塊磁鐵塊加以表征;幼兒b每描述自己輸了一次,幼兒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塊磁鐵塊……這個擺放過程既是驗證的過程,又是操作的過程,可讓幼兒直觀地看到由磁鐵塊所表征的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4)請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與其他幼兒一起來推論他們的雪花片變?yōu)?2片的過程。
            (說明:對于這個問題,幼兒也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贏了3次”和“贏了6次”,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記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贏了會得到2片,而后者只記得每次贏了會得到2片雪花片,忘記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戲規(guī)則記成了每贏一次得到1片。當教師追問幼兒為什么有這樣的答案時,有幼兒可能會用“6+6=12”來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贏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贏了6次。有幼兒則可能會用“6+2+2+2=12”來作答,他的解釋是,因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來每贏一次得到2片,一共贏了3次,得到6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
            (5)請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兒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的具體引導方法同前。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關注幼兒對雪花片變化過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結果的差異,重點引導幼兒思考游戲前的雪花片數量、游戲輸贏規(guī)則、游戲后的雪花片數量這三方面的關系。)。
            (6)根據本班幼兒的推理水平,選擇開展以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
            提問:誰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幾片?
            為什么只剩下了這幾片?你在游戲中的輸贏情況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鐵塊擺放出你的雪花片輸贏過程?
            如果兩個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數量是一樣的,他們的輸贏過程也會是一樣的嗎?
            (說明:以上問題是針對個別幼兒的,可根據本班幼兒的推理水平,選擇性地開展該環(huán)節(jié)活動,目的是引導他們嘗試回憶或推論自己雪花片的輸贏過程,并用語言加以表述,同時嘗試用磁鐵塊加以表征。最后一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基于擺放磁鐵塊的過程,嘗試思考和理解“輸贏的不同順序”與“相同答案”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十一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征。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個別幼兒發(fā)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復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么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在活動區(qū)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十二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但由于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guī)律的思考。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游戲中感受事物的關系,學會如何分類。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征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紅、黃、藍不同顏色的傘圖片各2張,小動物圖片各一張,各種水果圖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圖片——紅、黃、藍不同樣色的傘
            2、小朋友們我們一起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下我們該把傘怎么放更合適呢?(要求幼兒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貼)
            3、讓幼兒說出自己分類的理由。
            2、師:只有三間房,這么多動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小動物們都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小組討論分法。
            4、找幼兒試著分類并說出分類的理由。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范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按身體的大小,按兇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來分。
            有的小朋友說“老虎和獅子最厲害,他們分一間屋”
            “小喜鵲、小麻雀、百靈鳥、啄木鳥、貓頭鷹、小蜻蜓一間屋,他們都會飛”
            “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一間屋,他們都會游泳”……
            小朋友們替小動物分好房子,小動物們都休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輕松下吧!
            三、游戲——分球
            游戲要求:找三組幼兒進行比賽,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類,那組分的又快又對獲勝,可以獲得小紅花。
            四、幼兒動手操作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著么大,來幫老師一個忙好嗎?
            讓幼兒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的各種水果、文具、球類圖片讓幼兒按自己所想動手分類。
            2、讓幼兒說出分類理由。
            3、師總結:我們應該按照水果類、文具類和球類,也可以說是吃的、玩的、用的分類。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的表現可真好啊!老師決定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操場做游戲,小朋友們聽老師的口令,男孩站一隊、女孩站一隊,我們一起排著隊去做游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十三
            1、學習按運算方法和得數的數目將算式歸類,繼續(xù)學習二次分類。
            2、復習10以內的加減,能迅速、準確地進行加減運算。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圖(算式寶寶搬家)。
            2、加減算是若干。
            3、幼兒操作紙每人一張。
            一、導入活動。
            1、教師:今天,算式寶寶要坐著火車去旅游了,小朋友,你們愿意來開火車嗎?
            2、現在請第一排的小朋友每人拿一張算式,請你算一下你是幾號車廂,好嗎?
            3、幼兒“報得數”。
            教師出示算式卡片,粘貼在房子里。
            二、算式寶寶,搬家歸類。
            1、火車寶寶排著隊出去旅游了一圈,真累呀!來到了家里休息。
            可是這么多的算式寶寶住在一個大家庭里,太擠了。它們很想分開住,但是可以根據什么來分呢?(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1)小朋友說對了,可以按照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來分。
            (2)有"+""—"號,那說明"+"號的房子里要住誰?"—"號的房子里又要住誰?
            小結:有"+"號的房子里面應該住加法算式。有"—"號的房子里面應該住減法算式。
            2、算式寶寶,搬家歸類。
            (1)算式寶寶根據"+""—"的符號,分別住進了有"+""—"符號的房子里??墒菍殞殏冏≡谄椒坷锩婵床灰娺h處的風景,于是,算式媽媽又為寶寶們造了樓房。
            (2)小朋友看一下,在樓房上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3)這些數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對了,如果算式寶寶的得數是6,那么它就應該住在第6幢房子里,以此類推。)。
            3、教師小結:通過為算式寶寶搬家,讓我們知道了,算式寶寶可以根據運算的方法和得數進行了兩次分類。
            三、幼兒操作,鞏固分類。
            1、請小朋友把你面前的`作業(yè)紙上的算式寶寶根據運算方法和得數將它們進行分類在相應的房子里。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
            四、活動評價。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十四
            在引導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我力圖打破以往的幼兒數學學習以看和聽為主,而操作大多是為了驗證老師傳授的知識;打破孩子們意識中“教師是知識的來源”、“教師是真理的化身”,讓孩子們通過動手動腦,面對真實,與真實接觸,探索解決問題,真正接觸到數學知識。在幼兒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力圖讓幼兒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并且親自實踐,發(fā)現數學和學習數學?;顒又杏變旱姆e極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復體驗了統(tǒng)計的樂趣和意義。
            根據幼兒好動,喜歡操作的特點,我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1、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系。
            4、培養(yǎng)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fā)興趣。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卜,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布置好活動場景。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游戲。
            1、游戲“開火車”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jié)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里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們坐火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復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么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游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游戲“對數”
            剛才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卜豐收了,請兔寶寶跟著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每個寶寶拔4個蘿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么多蘿卜,我們把蘿卜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只手上的蘿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干,不會編的也不用著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自評:
            從活動中發(fā)現,幼兒對操作很感興趣,幼兒有創(chuàng)新意識,但少數幼兒還是不會寫出算式,我認為對于這些幼兒,老師日?;顒又卸嗉右詡€別指導,他們一定會成功。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十五
            在區(qū)角活動和游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fā)展,設計了這節(jié)以培養(yǎng)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zhàn)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fā)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xù)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1、 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tǒng)計數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zhàn)空間邏輯游戲。
            一、 話建筑,贏積木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游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聽清題目喲?。ǔ鍪鞠嗤瑪盗糠e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為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fā)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后,不過沒關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小小建筑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huán)節(jié)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jié)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huán)節(jié)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版篇十六
            1、引導幼兒實物學習2的減法,認識減號并理解其意義。
            2、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剩”的含義。
            書兩本、磁性小兔2只、數字1、2和減號、等于號若干。學具盒每人一個。
            1、做“碰球”游戲,復習2的組成和分成。
            “今天我們來做碰球游戲,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來要是2。”
            師: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幼:嘿嘿、你的1球碰1球。
            2、復習2的加法。
            事件二、生日那天、爸爸送給芳芳一個娃娃、媽媽又送給芳芳1個娃娃,她一共有幾個娃娃?(2個)同樣讓幼兒在黑板上將算式列出來。
            2、學習2的減法。
            (1)、出示兩本書:“小朋友看,老師手里拿了什么?”(2本書),老師有2本書,給了1本給小朋友,老師手里還剩下幾本書?(1本)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師可以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的事情。老師出示算式2—1=1。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老師手里有2本書用數字幾來表示?(2)給了小朋友1本書用數字幾來表示?(1),手拿減號(—),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叫什么名字?(減號)怎樣讀?(減)。這道算式叫做減法算式。讀作2減1等于1。這道算式你們會讀嗎?大家一起來讀兩遍。
            (2)、出示磁性小兔:“草地上有2只小兔,走掉了1只小兔,草地上還剩下幾只小兔?你是怎么知道的?誰會用一道算式來記錄這件事情?大家看他記的對不對?我們一起來說說這道算式,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減號表示什么?還剩下幾只小兔/(1只)。他記的對嗎?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道算式。
            小結:這兩種情況下,物體都變得比原先少了,說明就要用減法算式。
            3、幼兒操作,復習2的減法。
            (1)、先交代要求,聽清老師說的題目,再用數字和符號擺出一道算式題。
            (2)、請小朋友輕輕打開學具盒,聽老師報應用題,幼兒擺算式。
            (3)、擺好后檢查幼兒幼兒的操作結果。
            (4)、請個別幼兒讀一讀他的算式。
            4、要求幼兒收拾整理學具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