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通用22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個人專業(yè)成長的記錄,能夠為教師的評價提供依據(jù)。教案的編寫還需要考慮時間的合理分配和教學進度的把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案樣本,希望對您的教學設(shè)計有所幫助和指導。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一
            3.在共同交流的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立體圖形。
            學法:操作發(fā)現(xiàn)法。
            教法:談話法。
            教學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結(jié)構(gòu)程序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chuàng)設(shè)請境。
            自主探索。
            探求規(guī)律二.新課。
            讓學生通過摸、擺、說,尋找立體圖形的特征巡視指導。
            對學生的展示進行講評,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與創(chuàng)新意識。
            帶學生透徹分析板書立體圖形名稱及特征。
            展示:說說你搭了個什么東西。
            用了哪些形狀的物體?
            將積木分類,給它起名,積極發(fā)言。
            鞏固練習。
            提高能力三、練習1.p611。
            2.巡視指導。
            3.指導學生活動認真分析并舉例,同位互相交流后再比賽。
            概括總結(jié)。
            條理知識四.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你認為主要是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積極發(fā)言。
            板書設(shè)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二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收集、整理的數(shù)據(jù)填寫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使學生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會根據(jù)復式統(tǒng)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通過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shù)據(jù)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yù)測。
            出示教材第36頁情境圖。
            提問:這是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這6個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填在下面的統(tǒng)計表中嗎?
            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玩電子游戲。
            人數(shù)。
            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玩電子游戲。
            人數(shù)。
            學生各自填寫,老師提醒學生應(yīng)注意核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提問:男生最喜歡什么活動?女生最喜歡什么活動?
            指出:這里的每張統(tǒng)計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shù),如果要對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shù)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些簡單統(tǒng)計表合并成一張統(tǒng)計表(出示例題中的復式統(tǒng)計表)。
            1、談話: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這張表,在想一想,表中各個欄目是什么意思?
            2、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
            情境中的第三個統(tǒng)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shù)據(jù),像這樣的統(tǒng)計表就是復式統(tǒng)計表。復式統(tǒng)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shù)據(jù),單式統(tǒng)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與單式統(tǒng)計表相比,復式統(tǒng)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3、讀復式統(tǒng)計表。
            (1)復式統(tǒng)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出表內(nèi)橫向、豎向所放內(nèi)容以及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名稱。
            (2)豎排表示所統(tǒng)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yīng)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項目情況,因此對應(yīng)表頭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不同活動的相應(yīng)人數(shù),因此在表頭對應(yīng)的中間格寫“人數(shù)”。
            4、解決問題。
            從第一個單式統(tǒng)計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yīng)的人數(shù)是多少。從第二個單式統(tǒng)計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yīng)的人數(shù)是多少。觀察這兩個統(tǒng)計表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統(tǒng)計表的活動都一樣,調(diào)查的都是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第三個統(tǒng)計表包含三項內(nèi)容:活動項目(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人數(shù),性別(男生、女生)。根據(jù)表中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哪個數(shù)據(jù)大,那個活動就是學生最喜歡的。要想知道調(diào)查的人數(shù)一共是多少人,把各個項目中的人數(shù)相加即可。我們還可以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的大小,,對這次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提出看法和建議。
            小結(jié):剛才的每張統(tǒng)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shù);用剛才的統(tǒng)計表不便于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shù),這張統(tǒng)計表不僅便于比較各組人數(shù),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引導:如果把剛才的幾張統(tǒng)計表叫做“單式統(tǒng)計表”你覺得這張統(tǒng)計表叫什么名稱?學生討論后揭題。(板書課題)。
            指導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shù)據(jù),再指名學生介紹一些與這些數(shù)據(jù)有關(guān)的事。然后讓學生把上面的數(shù)據(jù)填寫在統(tǒng)計表里。
            1、某書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圖書售出情況如下,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制成統(tǒng)計表。
            四月份:教輔書2631本,文學類圖書3452本,工具書302本。
            五月份:教輔書3689本,文學類圖書2478本,工具書352本。
            六月份:教輔書5634本,文學類圖書1953本,工具書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學飲食情況統(tǒng)計表,想想怎樣填寫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學飲食情況統(tǒng)計表。
            合計蔬菜魚類肉類豆制品。
            總計13。
            第一組10331。
            第二組406。
            第三組40。
            看了這張統(tǒng)計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對我們班同學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建議?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三
            一、單元主題:
            第二單元以“奉獻與關(guān)愛”為主題,其中蘊含的人文教育主題是:要學會真誠地關(guān)心人,幫助人。二年級上冊我們也學過主題類似的一組課文(第六單元)?!叭绻矣幸恢ι癖裙P,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保ǘ希拔覀冊诟改负屠蠋煹年P(guān)懷下幸福成長。我們也要學會關(guān)愛別人。誰需要幫助,我們就伸出熱情的手;誰需要溫暖,我們就獻上一顆火熱的心?!保ǘ拢┮虼私虒W第二單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前面的學過的課文,也可以結(jié)合3月份文明月、學雷鋒的活動展開這組課文的學習。
            二、單元內(nèi)容:
            這個單元包括《泉水》、《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四篇課文和語文園地二。其中,除《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是舊課文外,其余都是新課文。
            三、教學建議:
            這是一組愛心串起來的故事。平凡而偉大的雷鋒,一路奉獻甘甜和快樂的泉水,為薔薇花擋雨的薩沙,喜愛小貓的卡羅爾,都有一顆清純而美麗的愛心。語文園地中“讀讀背背”所選的四個句子,都是愛的諺語。口語交際的話題設(shè)計又指引著愛的行動??梢哉f,“愛”是一根無形的線,貫穿在字里行間?!督虒W用書》上明確指出,教學本單元時,要在把握整體目標的前提下,把重點放在一個“感”上,從三個層次來感受、品味“愛”:
            第一層次:朗讀感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通過對課文語言的細細體味,讓學生有所感觸,能夠感動,有些感想。
            第二層次:拓展閱讀。觸動學生自發(fā)地搜集反映愛心的詩文,動情地朗讀,主動地背誦,積極地參加朗誦會、故事會等活動。
            第三層次:行動指引。引導學生把思想落實到行動上,在家愛爸爸媽媽,在學校愛老師同學,在社會上關(guān)愛別人,愿意幫助別人。
            本單元的課文,主題雖然類似,但又各具特點。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內(nèi)容美,插圖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強調(diào)“自讀自悟”,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熱情是教學的重點?!独卒h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兒童詩。詩歌講究“熟讀成誦”,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去觸摸雷鋒昨天的足跡,去尋找今天的活雷鋒,去沿著雷鋒的足跡,時時處處關(guān)心別人?!段也皇亲钊跣〉摹分卦隗w會課文自然而平實的對話,用心體會并讀好帶問號和嘆號的句子,明白“應(yīng)該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這一道理?!犊_爾和她的小貓》屬于“略讀課文”,篇幅較長,教學時要注意“長文短教”,注意指導學生學習默讀,在真正自讀的過程中,感受卡羅爾善良美好的童心。
            四、教學例舉:
            《泉水》――。
            1、自讀自悟。
            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用優(yōu)美的筆觸,描寫了泉水從沖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jīng)過的地方及發(fā)生的'故事。
            課文共描繪了四個場景: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的自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一個人讀、同桌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師生共讀、輪讀、配樂讀等等,在讀中品味、感受泉水的樂于奉獻、樂于助人、團結(jié)協(xié)作。讀首先要有整體性。要重視整體朗讀,不要一開始就支離破碎地把一個詞、一句話拿出來品讀,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在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再抓住泉水的四次說話:“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薄昂劝?,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jié)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斌w會泉水的熱情、自豪。體悟泉水的四個特點“多、清、甜、美”。在學生朗讀體會的基礎(chǔ)上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泉水說的話,并通過自己的朗讀抒發(fā)泉水的樂于助人。在品讀中要適時進行教師的范讀。如果學生朗讀得很好,充分讀出了泉水的熱情,教師就無須再范讀,假如學生怎么讀也讀,教師就要及時進行范讀和適當?shù)睦首x技巧指導,模仿本身也是一種揣摩,一種體會。
            課文總的基調(diào)是歡快熱情的。但要注意開頭、結(jié)尾相對較“靜”的描寫。最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開頭一段中有個疑問句,朗讀時也要注意。因為課后練習中的小詩,就是采用問答的形式構(gòu)成的。
            2、創(chuàng)設(shè)意境。
            恰當發(fā)揮多媒體、插圖、圖片等資料的作用,創(chuàng)設(shè)意境,特別是教材資源要成分運用,本課的插圖很美,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想象課文描述的美麗景象。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一些有關(guān)泉水的圖片;課上,讓學生欣賞一段清泉石間流的錄像;朗讀時,配上泉水叮咚的聲音或合適的音樂……讓學生在欣賞中閱讀,閱讀中欣賞,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3、拓展內(nèi)容。
            拓展要源于教材,在教材的空白處引發(fā)學生合理想象,不僅僅是課外補充才是有效的拓展。例如本文教學中,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歡快的泉水彈著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jīng)過哪些地方?會遇見誰?說了些什么?課堂上,讓學生說一說,課后,有興趣的,可以鼓勵他們把說的寫下來。像這樣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拓展,能促使學生進一步感悟教材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
            4、語言模仿。
            學習語言的表達和運用是語文教學最本質(zhì)的任務(wù),學生的語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語言規(guī)律,并指導學生積累和模仿這些語言規(guī)律。本文和第六課在用詞中有個共同的特點,在名詞前都加了定語,構(gòu)成(怎么樣)的(什么),像“陽光燦爛的世界、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更大更甜的果子、靜靜的山谷、清脆的歌聲、歡快的泉水”學生在學習、積累這些詞語時,可引導學生比較加上修飾部分和不加有什么不同,從而感悟這樣可以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生動、形象。并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寫話中也能模仿著寫寫,把閱讀和寫話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學語言的同時學習用語言。
            5、背誦積累。
            讀讀背背這一項,提法有所不同,要求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這也是本冊教材更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新之一。
            本文認讀的生字和需要寫的生字不多,在全文朗讀中學生不斷和生字見面,然后可以集中在復習鞏固階段交流、識記,教師只要幫助學生重點分析“縫、罐”兩個比較不難記的生字,其他的生字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識記,書寫指導時“鵑、股、脆”都帶有“月”的部件,可以結(jié)合第四課中的“骨”字,四個字一起出示,觀察“月”字作旁和在字的左下時的變化。
            五、教學目標:
            1.認識“哦”、“股”等58個生字,會寫、會用“瓦”、“原”等生字33個。
            2.復習用音序和部首兩種查字法查字典,進一步培養(yǎng)查字典的習慣和能力。
            3.理解本單元的新詞,鼓勵學生不斷積累詞語,豐富語言積累。
            4.進一步認識諺語,有搜集和積累諺語的興趣。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讀好有問號或嘆號的句子。
            6.會背誦第6課和第5課中自己喜歡的課文內(nèi)容及《語文園地二》中要求讀、背的諺語。
            7.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要奉獻愛心、樂于助人,培養(yǎng)保護弱小的意識和善良的品行。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理解和積累新詞。增加語言積累。
            難點:第7和第8兩篇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課文所蘊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領(lǐng)悟與體驗。
            七、教學時間:
            (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四
            進一步鞏固用兩步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了解題目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guān)系,通過具體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1、p15.5。
            先讓學生獨立填表,再組織交流。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發(fā)現(xiàn)挖的天數(shù)和每天挖的'米數(shù)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適當滲透一些函數(shù)思想。
            2、p15.6。
            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半價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價是多少。
            組織討論能買道哪些玩具。
            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靈活解決問題。
            3、p16.9。
            組織學生討論第一個問題,明確所買的商品的理由。
            組織討論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需要兩步計算求出問題。
            4、p16思考題。
            學生分組完成或獨立完成。
            左題可先根據(jù)除數(shù)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們的積,再根據(jù)十位上的余數(shù)2算出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數(shù),然后根據(jù)個位上的余數(shù)2,填出被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9。
            右題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個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個數(shù)。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五
            1、結(jié)合“買文具”具體情境,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與特征。
            2、能認、讀、寫小數(shù)。
            簡單小數(shù)的讀寫。
            1、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
            2、小數(shù)的寫法。
            1、說說你對元、角、分有哪些認識?
            2、你會讀出下列小數(shù)嗎?
            例:每支鉛筆0.50元(讀作:零點五零元)。
            每支鋼筆8.00元每把尺子1.06元。
            每個筆記本3.50元每盒水彩筆16.85元。
            3、你能用小數(shù)表示下列的數(shù)嗎?
            5元4角=﹙﹚元15元9角=﹙﹚元。
            1、認識小數(shù)。
            ﹙1﹚教師出示“買文具”具體情境圖,同桌互相說一說每一種文具的單價是多少。
            ﹙2﹚學生獨立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
            每個筆記本﹙﹚元﹙﹚角每把尺子﹙﹚元﹙﹚分。
            每支鋼筆﹙﹚元每支鉛筆﹙﹚角。
            每盒水彩筆﹙﹚元﹙﹚角﹙﹚分。
            ﹙3﹚學生自主認識這些小數(shù)。
            ﹙4﹚師隨機說明:像3.50,0.50,8.00,1.06,16.85……這樣的數(shù)都叫做小數(shù)。
            ﹙5﹚同桌合作交流:觀察小數(shù),你能發(fā)現(xiàn)小數(shù)有什么特點?
            ﹙6﹚交流反饋小數(shù)特點。
            2、小數(shù)讀法﹙1﹚自己試讀小數(shù)16.85。
            ﹙2﹚學生合作互讀小數(shù):3.50,0.50,8.00,1.06。
            ﹙3﹚學生自主歸納小數(shù)讀法的要求。
            ﹙4﹚自我檢測:讀小數(shù)。
            0.02讀作:20.00讀作:
            3、小數(shù)的寫法。
            ﹙1﹚師隨機提出問題。
            ﹙2﹚學生互相探討小數(shù)的寫法。
            ﹙3﹚反饋小結(jié)小數(shù)的寫法。
            ﹙4﹚學生互讀互寫。
            1、基礎(chǔ)達標題。
            找小數(shù)。﹙在小數(shù)下面畫橫線﹚。
            23.20.021.005010.00。
            讀小數(shù)。
            0.7讀作:0.09讀作:10.02讀作:10.00讀作:
            2、鞏固提高題。
            2元1角=﹙﹚元7.52元=﹙﹚元﹙﹚角﹙﹚分。
            50.50元=﹙﹚元﹙﹚角﹙﹚分8分=﹙﹚元。
            10元2分=﹙﹚元1角5分=﹙﹚元。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六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chǔ)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三、教學重難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chǔ),創(chuàng)設(shè)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
            四、課時安排。
            認識東西南北方向。
            2課時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方向。
            3課時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guān)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三.鞏固應(yīng)用,內(nèi)化提高。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七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三第11~13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的除法和減法、除法和乘法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應(yīng)用數(shù)學的能力。
            2.學生經(jīng)歷合作交流、分組討論等學習過程,感受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能靈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shè)計:
            一、預(yù)習作業(yè):
            1.自學書第103到105頁第10到16題。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用用兩步計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決問題。有時也涉及到減法、乘法。大家要靈活運用。(板書課題)。
            二、預(yù)習反饋、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練習二十三第11題。
            (1)自己讀懂題目,獨立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訂正。(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還有什么鳥或小動物能捕捉害蟲嗎?
            (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益蟲,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教育。)。
            2.練習二十三第12題。
            (1)讀懂題意,怎樣判斷“買哪一種便宜?”
            (3)交流、訂正。
            (4)本題通過計算單價,用比較的方法可以確定哪一種便宜。
            不需要兩步計算。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學會靈活處理。
            3.練習二十三第13題。
            (1)讀懂題意,要解決什么問題?獨立解答。
            (2)所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們?yōu)槭裁催x擇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應(yīng)用遷移,鞏固提高。
            1.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買哪一種便宜?
            (1)讀懂題意,甲種香皂買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塊要16元。
            (2)分析:買哪一種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種香皂的單價就可以了。
            (3)甲種香皂每塊的價錢是16÷4=4元,乙種香皂買一塊要4·60元,
            因為4元4·60元,所以買甲種香皂便宜。
            2.小紅每天早上上學,中午回家,下午上學,晚上回家。兩天之內(nèi)一共走了2880米。小紅家距離學校大約多少米?(考察學生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學生獨立讀懂題意。
            (2)分析:小紅一天走幾趟?(4趟)。
            (3)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先解決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決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紅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學校的距離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華。
            1、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快樂嗎?
            2、希對實際問題靈活處理,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3、想一想:周圍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兩步計算就解決的。
            五、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52頁。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八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頁。
            1、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jié)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查找有關(guān)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guān)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yù)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jù)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jù)指南針現(xiàn)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1:交流預(yù)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九
            三、參加人員:
            四、教學目標:
            1、認識24個字,會寫37個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4、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五、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單元的生字新詞,讀懂課文。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3.擴大對各民族的了解。
            六、執(zhí)筆教師分配:
            1、我們的民族小學。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鄉(xiāng)的孩子。
            5、語文園地一。
            七、教材分析:
            這一組有4篇課文。課文從側(cè)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有的描寫了小學生歡樂幸福的學校生活。體現(xiàn)了我國各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jié);有的講述了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快樂的成長以及他們是如何用兒童的眼光和心靈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過敘述兒童攀登黃山天都峰,反映了兒童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贊美鄉(xiāng)村兒童純樸、勤儉、熱愛勞動的好品質(zhì)。
            八、學生分析:
            這一組課文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從理解上比較容易,學生讀一遍課文就知道說了一件什么事,但課文中有些詞語難度比較大,需要教師幫助理解。第一組教材是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第一組課文。首先要考慮銜接問題。通過本組學習讓學生盡快適應(yīng)中年級的學習。
            九、學情分析及學法研究: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彰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教學認識的字時,采用學生預(yù)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讀生字,組詞,換偏旁等,在課文中認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認識。
            2、教學掌握的字時,在課文中學習,與詞語和句子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查字典、向同學請教等等。
            3、教學課文時,加強詞、句的訓練;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和閱讀感悟的過程;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質(zhì)疑問難。才用齊讀、小組讀、個人讀、分角色讀、男女生比賽讀等。
            4、重視培養(yǎng)習作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多采取鼓勵和肯定的方法,先展示后交流誰寫得好,我該怎么寫等。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
            教學內(nèi)容:練習二十三的第5、6、7、8題。
            教學目標:進一步理解,掌握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
            3×86710×2532×44×563×825×678×2310×3。
            二、專項練習。
            1、一個工人1小時加工零件5個。按這樣計算:
            (1)一個工人2小時加工零件多少個?8小時呢?(理解加工零件的個數(shù)與時間有關(guān)系)。
            (2)2個工人l小時可以加工零件多少個?(理解加工零件的個數(shù)與人數(shù)有關(guān)系)。
            如果是8個工人,那么1小時可以加工零件多少個?
            (3)8個工人2小時可以加工零件多少個?(理解加工零件個數(shù)不僅與人數(shù)有關(guān)系,而且與加工的時間有關(guān)系)。
            5×8×2=80(人)。
            那么5×8表示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5×8×2(再乘2)解決了什么問題?
            表示8個工人2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5×2×2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
            2、練習二十三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評價,激發(fā)學生權(quán)極性,增強自信心。
            三、課堂練習。
            1、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7、8題。
            (2)、交流評價:你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一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2頁至第4頁例1、例2。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guān)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記錄下來,并標明方向。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注物體。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jié)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二
            1、掌握小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能解決小數(shù)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小數(shù)的加減法(進位或退位)。
            列豎式計算。
            二、自主學習新知。
            1、媽媽想買一桶油和一袋米,一共要花多少錢?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情境圖的條件提出相類似的數(shù)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課本p8的試一試。
            小數(shù)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先要把()對齊。然后按照整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后在得數(shù)里點上小數(shù)點,使它與橫線上的小數(shù)點()。
            1、基礎(chǔ)達標。
            直接寫得數(shù)。
            2.4+1.7=3.8+2.9=5.6-4.2=。
            11.6+5.5=9-5.1=10.9-8.2=。
            7.7+3.4=7.4+1.6=7.4-2.1=。
            2、鞏固提高題。
            數(shù)學門診。
            7.814.5。
            +5.4-1.3。
            ________________。
            12.21.5。
            一副乒乓球拍25.5元,一個羽毛球拍18.4元,一個籃球62.3元,一個排球54.6元。
            a)李老師想買一副乒乓球拍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要用多少元?
            b)李老師用100元買一個籃球和一個排球,錢夠嗎?
            作文書:12.5元計算機:24.3元臺燈:43.7元。
            王叔叔想買其中的任意兩種物品,他至少要帶多少元?臺燈比計算機貴多少元?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三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紅旗。
            基礎(chǔ)知識練習。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jié)果,教師要統(tǒng)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jié)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shù)據(jù)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jié)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chǎn)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chǎn)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shù)據(jù)。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1、不計算,把估算結(jié)果寫在括號里。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四
            2、增強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技巧。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4、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籃球若干。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做簡單的熱身動作。
            1、導入游戲。
            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做個有難度的游戲好不好?(幼兒回答,好)這個游戲需要小朋友們之間合作完成,那個小組的小朋友合作好,這個小組就可能獲勝。下面看這個游戲怎么做,教師示范具體玩法。幼兒觀看。教師首先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和過程,請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路縱隊,游戲開始后,魅族排頭的的兩名幼兒雙腳踏繩走,通過其他幼兒不斷向前移動繩子前行,到達中點后原路返回,看哪一組的幼兒配合最好,那組幼兒最先完成任務(wù),就是獲勝組。注意事項在傳球的過程中,要注意繩子的放好,即間隔的距離。相鄰幼兒要互相配合,幼兒要注意安全。
            2、游戲分組將全班幼兒分成兩個小組,站成兩個縱隊,每組的第一個幼兒開始。
            3、開始游戲幼兒準備好以后,哨聲一響,游戲就開始。
            4、活動結(jié)束,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成員給予表揚鼓勵,教師做及時總結(jié)活動反思移繩過河給幼兒帶來了快樂,鍛煉了幼兒的身體機能,幼兒積極主動地的參與到游戲中去,在配合中增長了知識,磨練了意志,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更進一步感受了集體成員的合作的樂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于小班來說,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nèi)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shè)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五
            知識要點:
            (一)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
            1.知道辨認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陽等身邊事物辨別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針等工具辨別方向。
            2.能根據(jù)一個方向確定其它七個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對的。南北,西東;西北東南,東北西南。
            3.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書:練習一第3、4題;)。
            4.了解繪制簡單示意圖的方法:先確定好觀察點,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的中心位置,再確定好各物體相對于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用箭頭標出北方。(書:練習二第2題。)。
            5.并能看懂地圖。(p4例2:知道建筑或地點在整個地圖的什么方向,地圖上兩個地點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誰在誰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雙基訓練)。
            (二)看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1.看簡單路線圖的方法:先要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律來確定目的地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最后根據(jù)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確定所要行走的路線。
            2.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以出發(fā)點為基準,再看哪一條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時還要說明路程有多遠。(書: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左邊第1、2題;右邊第1、2、3題;)。
            3.綜合性題目:給出路線圖,說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據(jù)信息求出所用時間、應(yīng)該按什么速度行駛、或幾時能到達、付多少錢買車票等等。(大本:p5第1、3題。)。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六
            設(shè)計意圖:在備課時,看到這道練習題就感覺有很多內(nèi)容可挖,可以對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完整思考過程的訓練,即“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著手解決——回過頭來看看”。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枚舉法”策略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有序、完整地思考問題,所以就把它進行了修改,作為一個例題教學。
            1.出示例題圖,如下。
            引導學生觀察圖,想一想:從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個人要租船;
            問我們該怎么租船。
            2.引導學生思考:有幾種不同的租船方法?
            學生回答:可以全租雙人船,要4條;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條;
            可以租1條四人船,2條雙人船。
            追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沒有了。
            3.指導列表:我們可以把這三種方法用一張表格清楚的表示出來,先請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項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學生獨立嘗試,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誰的填法更合理。
            反饋:比較一下下面的兩種填法,你認為誰的填法更合理,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40。
            方法二02。
            方法三21。
            填法2。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40。
            方法二21。
            方法三02。
            學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規(guī)律;
            可以看出雙人船條數(shù)慢慢減少,四人船條數(shù)慢慢增加;
            這樣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還有別的合理填法嗎?
            填法3。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02。
            方法二21。
            方法三40。
            學生回答:可以先全租雙人船,然后慢慢減少雙人船的條數(shù);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減少四人船的條數(shù)。
            5.進行選擇: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會建議大家怎么租船?為什么?
            學生回答:我會建議大家全租雙人船,因為雙人船坐著舒服;
            我會建議大家全租四人船,因為四人船只要租2條,費用便宜;
            我會建議大家租2條雙人船和1條四人船,因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雙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們一般是從什么角度去考慮該怎么租船的?
            學生回答:從費用的角度。
            那我們算一算:三種租法各要付多少錢?(把表格補充完整)。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總共費用。
            方法一404×4=16(元)。
            方法二214×2+7=15(元)。
            方法三022×7=14(元)。
            現(xiàn)在,你知道該選哪種租法了嗎?
            學生回答:選第三種租法,這樣租費用最便宜。
            6.延伸:出示第2個問題“玩1個小時,每人要花多少錢?”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七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chǔ)上,學習毫米和分米?!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yīng)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性地設(shè)計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wǎng)斐.斐.課.件.園)。”
            為了給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間,敢于放手讓他們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粉筆、鉛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后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接下來我拿出10厘米長的硬紙條,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fā)現(xiàn)身邊“1分米”長的東西。孩子參與測量活動的熱情特別高,并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
            通過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還充分體驗到了“數(shù)學教學就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自始至終,學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學生的興致很濃。
            在一節(jié)課中,比教學任務(wù)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活動”,是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的“經(jīng)歷、體驗、感受”,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單純知識的學習重要得多,“知識易忘,能力永存”;“學生”應(yīng)當在教師心目中占第一位,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yīng)當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我想,“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圖意列出正確的算式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提出目標。
            1.趣味口算(1)進行口算練習。
            8+49+67+76+85+10+86+65+815-513-1014-4。
            (2)聽算練習。
            2.提出學習目標。
            (1)自學課本p107的內(nèi)容,能根據(jù)圖意并列式(2)計算時,能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3)能運用8、7、6加幾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學習,同桌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p107的例4與做一做,并根據(jù)圖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nèi)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2)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發(fā)沖突(1)例題展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決。
            a、用數(shù)數(shù)算出兔子的總只數(shù)b、按顏色分類計數(shù)后,算出總數(shù)。10+5=15(只)。
            c、按左右群分類計數(shù)后算出總數(shù)。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樹上有7只小小鳥,又飛來了3只,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鳥?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個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個,還剩多少個?9-3=6(個)。
            (3)老師和同學隨機質(zhì)疑:a、為什么用加法計算?b、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3.小結(jié):(1)讓學生評議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
            (2)教師結(jié)合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問題的情況,肯定學生探索的解決方法,同時特別強調(diào):把小兔按群分成兩部分,用8+7計算出結(jié)果,按白色、灰色分成兩部分可以用10+5解決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尋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三、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1.練習二十的第1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只母雞,有()只公雞。一共有()只雞。口+口=口。
            (2)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解決方法。
            讓學生尋找另一種解決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兩三人討論解決辦法。
            (3)交流。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決辦法。比如:雞欄有3只白雞、9只花雞。用9加3算出雞的總只數(shù)。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9+3=12(只)。
            (4)強化認識。讓學生看著8+4=12(只)、9+3=12(只)兩個算式,分別口述出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這一問題的思考過程。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解決方法的認識。
            2.魚缸里有16條魚,小貓撈走了6條。魚缸里還有多少條?口o口=口。
            3.思考題:小紅左邊有6個同學,右邊有5個同學,這一排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四、總結(jié)反思,激發(fā)求知欲。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新本領(lǐng),能很好地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出示課題:解決問題)數(shù)學知識可真重要啊,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它來解決更多的問題。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十九
            1、科學概念目標:學會根據(jù)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體會一天中,早、午、晚天氣冷熱變化。
            2、科學探究目標:能利用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及冷熱變化。
            3、科學態(tài)度目標:開展小組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勇于發(fā)言,積極動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4、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將學生置于現(xiàn)實情境中,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guān)注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點: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方向。
            教學難點: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東、南、西、北。
            1、小組活動:每組東、南、西、北、太陽、早、午、晚8張圖片。
            2、教師準備:課件、班級記錄單等。
            一、復習導入:(預(yù)設(shè)8分)。
            1、太陽從哪里升起?(引入課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太陽位置和方向的關(guān)系)。
            2、你知道如何根據(jù)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嗎?(教師播放課件中的動畫)。
            3、當我們來到大自然如何辨認方向呢?讓我們一起去操場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方向(預(yù)設(shè)22分)。
            1。老師把學生帶到操場,選出一組示范。
            老師根據(jù)太陽位置確定方向:
            早晨,面對太陽,太陽在東、右為南、后為西、左為北。找4名同學舉著圖片分別站在東、南、西、北4個方向。一名同學舉“早”站在東,一名同學舉“午”站在南,一名同學舉“晚”站在西方。
            2、老師手舉“太陽”圖片邊走邊說,早晨在東、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組活動。
            各小組分別確定方向,觀察兵與同伴說一說操場東、南、西、北各有什么東西?
            學生在記錄單上記下各方向的東西。
            交流記錄結(jié)果,體會規(guī)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帶回學生討論:(預(yù)設(shè)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對太陽我們?nèi)绾闻袛嗲?、后、左、右的方向?BR>    討論一天中什么時間最熱,記錄我們的冷熱感覺。
            四、交流總結(jié):(預(yù)設(shè)5分)。
            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我們怎樣利用太陽辨別方向?
            早、午、晚,什么時候最熱?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二十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關(guān)系,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通過觀察與操作,體驗時間在生活中的價值。
            3、借助生活實例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遵守、愛惜時間的意識與習慣。
            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課件、各種鐘表、收集的資料。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新課:
            1、觀看“神州號”的發(fā)射。
            師:同學們,聽到這雄壯的國歌聲,面對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你認識這兩位讓所有航天人都感到無比榮耀的太空英雄嗎?(放錄象)。
            生:認識。
            師:10月13日上午9時,神舟六號火箭騰空而起,承載著兩名宇航員叔叔,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在太空中遨游了115個小時?,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共同分享火箭騰空而起時這令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激動的一刻吧:(出示課件)。
            倒計時:10、9、8、7、6、5、4、3、2、1。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倒計時時,每兩個數(shù)字之間經(jīng)歷的時間有多長?
            生:1秒。
            師:對,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3、質(zhì)疑。
            師:對“秒”的認識,你知道多少?還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
            生2:我知道1時=60分,1分=60秒。
            生3:我想知道“秒”是怎么產(chǎn)生的?除了“秒”還有其他的時間單位嗎?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現(xiàn)在我們就剛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識一起來探究:
            二、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
            (一)認識秒針和1秒。
            1、認識秒針。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鐘表,看看你能從鐘表上發(fā)現(xiàn)些什么?然后在小組里面互相交流交流。(引導學生說鐘面的結(jié)構(gòu))。
            生1:鐘面上有時針、分針、秒針。
            生2: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有12個大格,還有一些小格。
            生3:我的鐘面上還多了一顆鬧鐘針。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得真好,誰能上臺來把你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師:對,這顆又細又長的針我們叫它——秒針(課件再展示)。
            2、認識1秒。
            師:誰知道秒針有什么作用嗎?
            生: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師:他說得對嗎,我們一起來看屏幕:(演示鐘面秒針走一小格,時間為1秒)。
            3、初步感受1秒。
            師:你對這1秒鐘有什么感受?
            生:特別短。
            (二)認識1分=60秒。
            1、觀察發(fā)現(xiàn):1分=60秒。
            師:如果秒針繼續(xù)走下去,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變化?(課件繼續(xù)演示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生1:秒針走了一圈,是60秒。
            生2:分針也在走,走了1小格,是1分鐘。
            (板書:秒針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1分=60秒)。
            師:同學們很會觀察,真了不起!現(xiàn)在我們拿出自己準備的鐘面,玩1分鐘,看是這樣嗎?
            2、初步感受1分。
            師:你對這1分鐘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生:我覺得1分鐘過得很快,但是1秒更快。
            師:還想接著玩玩嗎?(想)還想再玩多久呢?(……)接著玩吧!
            3、時間的價值:
            生1:我做完作業(yè)準備用1分鐘收拾書包。
            生2:我用1分鐘可以做一道數(shù)學題。
            生3:我用1分鐘可以做一件好事:幫老師擦黑板。
            生4:課間操的時候,我用1秒鐘幫教室把燈關(guān)了。
            生5:1秒鐘我能說一個英語單詞。
            師:1分鐘、1秒鐘的價值是巨大的,請看:(課件展示書第61頁2題1分鐘價值圖及1秒鐘的價值圖)。
            三、實踐活動,體驗時間。
            1、展示收集含有時間單位秒的句子。
            2、1秒鐘即興表演。
            3、1分鐘即興表演。
            四、自主評價,總結(jié)全課。
            1、質(zhì)疑: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大家?guī)椭鷨幔?BR>    生1:“秒”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沒有秒行嗎?
            生2:還有其他的'時間單位嗎?
            生3:我國古代用什么工具計時呢?(展示數(shù)學文化:介紹最早的計時工具“刻漏”)。
            2、自我評價:
            ()組學習真了不起!觀察能力提出問題合作學習。
            3、教師評價:同學們,“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時間的主人!用有限的時間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展示時間的名言:)。
            時間就是糧食;
            時間就是財富;
            時間就是生命;
            時間就是勝利;
            時間就是創(chuàng)造;
            時間就是知識;
            時間就是人才。
            第二課時時間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61—63頁例(1)(2)、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例[1]關(guān)于時間的相互轉(zhuǎn)換,同時展示了思考過程:1時是60分,2時是60加60(2個60),等于120分,教學中關(guān)注學生的思考過程、解決方法。
            (2)列式計算:45分—30分=15分。學生也可以選擇其它的計算方法。
            練習第1題是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寫出合適的時間單位,第2題則是比較時間的長短,應(yīng)讓學生知道相同單位才能更好的比較大小。
            教學重難點:會進行一些時間的簡單計算。
            教學目標:
            (1)會進行一些時間的簡單計算。
            (2)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建議:
            1小時=60分,1分=60秒是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它們都是相同的進率,教學例[1]時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學習。并要讓學生會反向思考:120分里面有2個60分,也就是2個1小時,即2小時。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靈活應(yīng)用。
            例[2]應(yīng)先讓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鼓勵學生想出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練習第2題教學時,可以再一次鞏固學生不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第三課時練習十四。
            1、教學內(nèi)容:練習十四第3——10題[p63———66]。
            2、教材分析及重難點。
            第3題,實踐調(diào)查的題目,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許多常識,如光1秒鐘能傳播多少路程,聲音1秒鐘能傳播多遠,飛機1秒能飛多遠,1分鐘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題,把認識時間和時間的計算結(jié)合起來,既要寫出時刻,又要計算一段時間,計算時算法也是多樣的,既可直接數(shù)格子,也可用加減法計算。
            第5題,聯(lián)系火車晚點這一生活實際中的素材讓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
            第6題,估計平時一些日?;顒铀璧臅r間,培養(yǎng)正確的時間觀念。
            第7題,實際調(diào)查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應(yīng)用數(shù)學的能力,可以結(jié)合電視預(yù)告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教材體現(xiàn)了很大的開放性,喜歡什么節(jié)目就選取什么節(jié)目進行調(diào)查,教材中要求調(diào)查起始時刻,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計算一下這個節(jié)目持續(xù)的時間是多長。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二十一
            解決問題(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53頁例4及相關(guān)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會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2、體會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正確解答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例4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練習。
            43×11=答案32×12=答案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鐘寫了180個字,他每分鐘寫多少個字?(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出示情景圖。
            教師談話引入新課。
            根據(jù)給你的信息和觀察情景圖來解決這個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然后請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
            在這里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學生說出想法后在引導、訂正。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匯報,教師板書。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組有10人。
            教師要知道例4的第一種方法是教學重點,但在這里要表揚想出第二種方法的同學。
            2、指導完成“做一做”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53頁的“做一做”,教師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看題,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看清楚題目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再回到題中收集相關(guān)的信息數(shù)據(jù)。
            提問:題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此題,展示學生解題的過程。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3、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看第54頁的第2題,引導學生按照“看問題—手機信息數(shù)據(jù)—列式解答”這樣一種思維順序去獨立思考,完成此題。
            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解答過程,并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660÷3=75÷5=198÷9=104÷8=。
            3、學校組織學生去植樹,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個植樹點,每個植樹點分成9組。請計算一下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四、思維訓練。
            2、動腦筋想一想,從圖中你能收集什么數(shù)據(jù)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板書設(shè)計:
            解決問題(2)。
            連除應(yīng)用題的解決思路和連乘應(yīng)用題解決思路。
            一樣,應(yīng)從問題入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反思: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了連除應(yīng)用題的解題思路,在認真閱讀理解題意的基礎(chǔ)上,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篇二十二
            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一)。
            教學內(nèi)容:p52主題圖及例1、例2,p54課堂活動第1、2題,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景圖說明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引發(fā)學生對人民幣的認知需求。
            2、讓生明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及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具準備:面值不等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情景引入,出示情景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生交流,匯報)。
            你知道人民幣有那些嗎?根據(jù)生答,師板書:元、角、分。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2、學生按p52例1、2題的要求獨立思考,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3、自學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p53例2下面的“議一議,填一填”。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zhì)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1元=10角1角=10分。
            3、師補充講解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1、2題,。
            七、練:
            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板書設(shè)計】。
            認識人民幣(一)。
            例1例2。
            (略)(略)。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人民幣(二)。
            教學內(nèi)容:p53--54例3、例4,p54課堂活動第3題,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guān)系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動手操作深化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guān)系的理解。
            教學具準備:10張1角紙幣,10個1分硬幣,2張5角紙幣,1張1元紙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談話導入,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你都認識了哪些人民幣?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門一起來了解人民幣相鄰單位的十進制關(guān)系。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guān)系的認識。
            2、學生按p53--54例3、4題的要求獨立思考,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guān)系的認識。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例4下面的“想一想”。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zhì)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guān)系的認識。
            1元=10角1角=10分。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3題,。
            七、練:
            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板書設(shè)計】。
            認識人民幣(二)。
            例3例4。
            (略)(略)。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人民幣練習課。
            練習內(nèi)容:練習十一第5-11題。
            練習目標:
            1、了解人民幣的使用價值。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練習重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具準備:3張1元人民幣,5張1角紙幣。
            練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幣相鄰的十進制關(guān)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練習指導。
            1、練習十一第5題,實踐調(diào)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2、練習十一第6題,通過填一填,進一步讓學生感受100以內(nèi)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與元、角、分進率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這些知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練習時既要注重填一填,還應(yīng)注意每橫排兩個問題的比較,以便進一步感受這種聯(lián)系。
            3、練習十一第7題,通過換一換的活動,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結(jié)果。
            4、練習十一第8題,讓學生在物品買賣中,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實踐能力,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5、練習十一第9題,人民幣計算的練習,進一步鞏固人民幣求和的計算方法,促進對人民幣計算知識的熟練掌握。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6、練習十一第10題,人民幣的計算練習,有的數(shù)據(jù)較大,且脫離具體的人民幣,還涉及單名數(shù)和復名數(shù),因此該題具有一定難度。交流時,注意突出思考過程與方法的交流,注意復名數(shù)計算的思考方法的指導。
            7、練習十一第11題,是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踐活動中應(yīng)用人民幣的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環(huán)保意識。練習時可以根據(jù)問題情境提供的信息進行計算;還可以讓學生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小結(jié)。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