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精選17篇)

        字號:

            報告要求我們對所研究或觀察的事物進行詳細描述和分析。最后,向相關人員提交報告,并及時回答他們可能有的問題?,F(xiàn)在我將為大家分享幾篇值得一讀的報告樣本,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一
            現(xiàn)有制造電池、蓄電池的原理是電化學反應。電極是不同種元素、不同種化合物構成,產生電流不需要磁場的參與。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電極的鐵鎳蓄電池(注1),但鐵鎳蓄電池放電時沒有外加磁場的參與。
            通過數(shù)次實驗證明,在磁場中是可以發(fā)生電化學反應的。本實驗報告是研究電化學反應發(fā)生在磁場中,電極是用同種元素、同種化合物。
            《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不同于燃料電池、磁流體發(fā)電。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長方形塑料容器一個。約長100毫米、寬40毫米、高50毫米。
            (2):磁體一塊,上面有一根棉線,棉線是作為掛在墻上的釘子上用。還有鐵氧體磁體phi;30*23毫米二塊、稀土磁體phi;12*5毫米二塊、稀土磁體phi;18*5毫米一塊。
            (3):塑料瓶一個,內裝硫酸亞鐵,分析純。
            (4):鐵片兩片。(對鐵片要進行除銹處理,用砂紙除銹、或用刀片除銹、或用酸清洗。)用的罐頭鐵皮,長110毫米、寬20毫米。表面用砂紙?zhí)幚怼?BR>    2、電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讓指針能向左右移動,用表頭上的調0螺絲將指針向右的方向調節(jié)一定位置。即通電前指針在50微安的位置作為0,或者不調節(jié)。
            3、"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是直流電源,本實驗由于要使用電流表,一般的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是按照電流流動方向來設計的,(也有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針可以左右偏轉的電流表。本實驗報告示意圖就是畫的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針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轉的電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講的是電流流動方向,電流由"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流向"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負極,通過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方向,可以判斷出"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負極。
            4、手拿磁體,靠近塑料瓶,明顯感到有吸引力,這是由于塑料瓶中裝了硫酸亞鐵,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5、將塑料瓶中的硫酸亞鐵倒一些在紙上,壓碎硫酸亞鐵晶體,用磁體靠近硫酸亞鐵,這時有一部分硫酸亞鐵被吸引在磁體上,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6、將磁體用棉線掛在墻上一個釘子上讓磁體懸空垂直不動,用裝有硫酸亞鐵的塑料瓶靠近磁體,當還未接觸到懸空磁體時,可以看到懸空磁體已開始運動,此事更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注:用另一個塑料瓶裝入硫酸亞鐵飽和溶液產生的現(xiàn)象同樣)。
            7、通過步驟4、5、6我們得到這樣的共識,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8、將塑料瓶中的硫酸亞鐵適量倒在燒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亞鐵??梢杂蔑柡偷牧蛩醽嗚F溶液,然后倒入一個長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實驗是用的飽和硫酸亞鐵溶液。裝入長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為40毫米。
            9、將鐵片分別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亞鐵溶液兩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由于兩個電極是用的同種金屬鐵,沒有電流的產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將鐵氧體磁體放在某一片鐵片的附近,讓此鐵片處在磁埸中。用電流表測量兩片鐵片之間的電流,可以看到有電流的產生。(如果用單方向移動的電流表,注意電流表的正極應接在放磁體的那一端),測量出電流強度為70微安。為什么同種金屬作電極在酸、堿、鹽溶液中有電流的產生?電位差是怎樣形成的?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由于某一片鐵片處在磁埸中,此鐵片也就成為磁體,因此,在此鐵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而在另一片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的數(shù)量少于處在磁埸中的鐵片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shù)量,這兩片鐵片之間有電位差的存在,當用導線接通時,電流由鐵離子多的這一端流向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電子由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負極流向鐵離子多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正極)這樣就有電流產生??梢杂没瘜W上氧化-還原反應定律來看這個問題。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聚集在表面,而沒有處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shù)量沒有處在磁埸中的一端多,當接通電路后,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表面上的鐵離子得到電子(還原)變?yōu)殍F原子沉淀在鐵片表面,而沒有處在磁埸那一端的鐵片失去電子(氧化)變?yōu)殍F離子進入硫酸亞鐵溶液中。因為在外接的電流表顯示,有電流的流動,可以證明有電子的轉移,而電子流動方向是由電源的負極流向電源的正極,負極鐵片上鐵原子失去電子后,就變成了鐵離子,進入了硫酸亞鐵溶液中。下圖所示。
            11、確定"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的正、負極,確認正極是處在磁體的位置這一端。這是通過電流表指針移動方向來確定的。
            12、改變電流表指針移動方向的實驗,移動鐵氧體磁體實驗,將第10步驟中的磁體從某一片上移開(某一片鐵片可以退磁處理,如放在交變磁埸中退磁,產生的電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鐵片附近,同樣有電流的產生,注意這時正極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電流表的指針移動方向產生了變化。
            如果用稀土磁體,由于產生的電流強度較大,電流表就沒有必要調整0為50毫安處。而用改變接線的方式來讓電流表移動。
            改變磁體位置:如果用磁體直接吸引鐵片電極沒有浸在液體中的部份的方式來改變磁體位置,鐵片電極不退磁處理也行。
            下圖所示磁體位置改變,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改變。證明電流流動方向改變,《磁場中電化學反應》成立。電流流動方向說明了磁體在電極的正極位置。
            此演示實驗產生的電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認為此演示的重點不在于產生電流的強度的大小,而重點是演示出產生電流流動的方向隨磁體的位置變動而發(fā)生方向性的改變,這就是說此電源的正極是隨磁體在電源的那一極而正極就在磁體的那一極。因此,可以證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是成立的,此電化學反應是隨磁體位置發(fā)生變化而產生的可逆的電化學反應。請?zhí)貏e注意"可逆"二字,這是本物理現(xiàn)象的重點所在。
            通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原電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場中是不適用的(原電池兩極是用不同種金屬,而本實驗兩極是用相同的金屬)。
            通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的洛侖茲力(洛倫茲力)定律應修正,洛侖茲力對磁性運動電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轉力。并且洛侖茲力要做功。
            通過實驗證實,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電流流流動的方向與磁體的位置有關。電極的兩極是用的同種金屬,當負極消耗后又補充到正極,由于兩極是同種金屬,所以總體來說,電極沒有發(fā)生消耗。這是與以往的電池的區(qū)別所在。而且,正極與負極可以隨磁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是與以往的電池區(qū)別所在。
            《磁場中電化學反應》電源的正極與負極可以循環(huán)使用。
            產生的電能大小所用的計算公式應是法拉弟電解定律,法拉第電解第一定律指出,在電解過程中,電極上析出產物的質量,和電解中通入電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電解第二定律指出:各電極上析出產物的量,與各該物質的當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數(shù)是1克當量的任何物質產生(或所需)的電量為96493庫侖。而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消耗的功應等于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用的力乘以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的距離。
            1、在多大的鐵片面積下,產生多大的電流?具體數(shù)字還要進一步實驗,從目前實驗來看,鐵片面積及磁場強度大的條件下,產生的電流強度大。如鐵片浸入硫酸亞鐵溶液20毫米時要比浸入10毫米時的電流強度大。
            2、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還要作進一步的定量實驗及進一步的理論分析。如用稀土磁體比鐵氧體磁體的電流強度大,在實驗中,最大電流強度為200微安。可以超過200微安,由于電流表有限,沒有讓實驗電流超過200微安。
            3、產生的電流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a-t(電流-時間),還要通過進一步實驗畫出。
            4、電解液的濃度及用什么樣電解液較好?還需進一步實驗。
            由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在書本及因特網(wǎng)上查不到現(xiàn)成的資料,可以說是一門新學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此文起拋磚引玉之用。我希望與有識之士共同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我的觀點是,一項新實驗,需要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重復實驗成功才行。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二
            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錐形瓶、鐵架臺(含滴定管夾)。
            實驗藥品:0、1000mol/l鹽酸(標準溶液)、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待測溶液)、酸堿指示劑:酚酞(變色范圍8~10)或者甲基橙(3、1~4、4)。
            (一)滴定前的準備階段。
            1、檢漏: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體方法:酸式滴定管,將滴定管加水,關閉活塞。靜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須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堿式滴定管檢漏方法是將滴定管加水,關閉活塞。靜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須更換橡皮管。)。
            2、洗滌:先用蒸餾水洗滌滴定管,再用待裝液潤洗2~3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即可,不得潤洗,也不需烘干。
            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錐形瓶中。
            v1,讀至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
            (二)滴定階段。
            管活塞,眼睛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直到滴入一滴鹽酸后溶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色。此時,氫氧化鈉恰好完全被鹽酸中和,達到滴定終點。記錄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錐形瓶內的溶液倒入廢液缸,用蒸餾水把錐形瓶洗干凈,將上述操作重復2~3次。
            (三)實驗記錄。
            (四)、實驗數(shù)據(jù)紀錄:
            c(待)=c(標)×v(標)/v(待)注意取幾次平均值。
            [根據(jù):c(h+)×v(酸)=c(oh—)×v(堿)分析]。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三
            2.了解沸點的測定,掌握沸點測定的操作。
            1.熔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點,利用測定熔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2.沸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點,利用測定沸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1.尿素(熔點132.7℃左右)苯甲酸(熔點122.4℃左右)未知固體。
            2.無水乙醇(沸點較低72℃左右)環(huán)己醇(沸點較高160℃左右)未知液體。
            溫度計玻璃管毛細管thiele管等。
            1.測定熔點步驟:
            熔點測定現(xiàn)象:1.某溫度開始萎縮,蹋落2.之后有液滴出現(xiàn)3.全熔。
            2.沸點測定步驟:
            冷卻)3記錄(當最后一個氣泡不冒出而縮進是為沸點)。
            沸點測定現(xiàn)象:剛開始有氣泡后來又連續(xù)氣泡冒出,最后一個氣泡不冒而縮進。
            熔點測定結果數(shù)據(jù)記錄。
            沸點測定數(shù)據(jù)記錄表。
            平行試驗結果沒有出現(xiàn)較大的偏差,實驗結果比較準確,試驗數(shù)據(jù)沒有較大的偏差。但在測量環(huán)乙醇的時候由于溫度過高導致橡皮筋脫落,造成試驗幾次失敗,經(jīng)過重做實驗最終獲得了較為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測量未知固體熔點時由于前一個測的是苯甲酸,熔點較高,而未知固體熔點較低,需要冷卻30攝氏度以下才可進行實驗,由于疏忽溫度未下降30℃就進行了測量,使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后我們重新做了該實驗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實驗結果。
            1加熱溫度計不能用水沖。
            2第二次測量要等溫度下降30攝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燙到手。
            4沸點管石蠟油回收。
            5沸點測定是不要加熱太快,防止液體蒸發(fā)完。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四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目,需要考生不斷地做實驗,從實驗中真實地看到各種元素發(fā)生化學反應,看到各種化學現(xiàn)象的產生。做完化學實驗之后,學生們要寫化學實驗心得體會,將自己在化學實驗中的所感所想寫出來。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化學實驗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課程。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很強,因此實驗就顯得非常重要。
            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由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不好,在實驗過程遇到了許多的難題,也使學生們感到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看書,獨立思考,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也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了“雙贏”的效果。在做實驗前,一定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吃透,因為這是做實驗的基礎,實驗前理論知識的準備,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將要做的實驗的有關資料,如:實驗要求,實驗內容,實驗步驟,最重要的是要記錄實驗現(xiàn)象等等.否則,老師講解時就會聽不懂,這將使做實驗的難度加大,浪費做實驗的寶貴時間。比如用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制取氯氣的的實驗要清楚各實驗儀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實驗時才去摸索,這將使你極大地浪費時間,會事倍功半.雖然做實驗時,老師會講解一下實驗步驟,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一些基礎知識,那時是很難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亂按老師指使做,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實驗時,一定要親力親為,務必要將每個步驟,每個細節(jié)弄清楚,弄明白,實驗后,還要復習,思考,這樣,印象才深刻,記得才牢固,否則,過后不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這還不如不做.做實驗時,老師會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會,將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教給學生,拓寬學生的眼界,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那么的廣泛.
            學生做實驗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這樣就要有充分的'準備,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實驗,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實驗總是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實驗效率的保證,有的人一開始就趕著做,結果卻越做越忙,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在做實驗時,開始沒有認真吃透實驗步驟,忙著連接實驗儀器、添加藥品,結果實驗失敗,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學幫忙。特別是在做實驗報告時,因為實驗現(xiàn)象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將會很難的繼續(xù)下去,對于思考題,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討論,請教老師。
            我們做實驗不要一成不變和墨守成規(guī),應該有改良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際上,在弄懂了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我們的時間是充分的,做實驗應該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說創(chuàng)新對于我們來說是件難事,那改良總是有可能的。比如說,在做金屬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我們可以通過自制裝置將實驗改進。
            在實驗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前題是學生對每次實驗的態(tài)度。如果學生在實驗這方面很隨便,等老師教怎么做,拿同學的報告去抄,盡管學生的成績會很高,但對將來工作是不利的。
            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在實踐中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學道德,例如團隊精神、交流能力、獨立思考、實驗前沿信息的捕獲能力等;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上面的化學實驗心得體會,非常適合大家進行化學實驗報告的寫作,對大家進行化學實驗心得寫作非常有效。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五
            氧氣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含量越高。
            一、實驗器材:
            藥品水槽、集氣瓶(250ml)兩個、玻片兩片、飲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盛放廢棄物的大燒杯。
            1、檢查儀器、藥品。
            2、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各項準備工作?,F(xiàn)象、解釋、結論及反應方程式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用飲料管向集氣瓶中吹氣,用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排水法收集一瓶我們呼出的氣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小于空氣中體,用玻璃片蓋好。
            4、將另一集氣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蓋好。
            5、用燃燒的小木條分別伸入兩個集氣瓶內。
            6、觀察實驗現(xiàn)象,做出判斷,并向教師報告實驗結果。
            7、清洗儀器,整理復位。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六
            用玻璃杯取高度為h1的常溫自來水,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鍋內加熱,使杯內水溫升高并達到沸點,待冷卻至常溫后,加入適量生石灰,蒸餾水變成由大量白色顆粒組成的混濁液體,此時白色顆粒很大。靜止約15分鐘,漂浮白色顆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較多的白色顆粒(較?。藭r溶液較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熱。
            取水方式同實驗一。在達到沸點后,加入適量生石灰,發(fā)現(xiàn)石灰顆粒立即分解成為微粒(氫氧化鈣),并使水混濁。約過5分鐘,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淀,上端水漸變清澈,還能看見一些微小顆粒向上運動。大約到25分鐘時,下端沉淀為極細膩的白色粉末,溫度比實驗1同一時間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時間透明),并且體積越來越多(比實驗一同一時間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斷向上運動。
            1.從實驗2看,冷卻時間越長,清澈溶液體積越多,即顆粒(氫氧化鈣)完全溶解于水的數(shù)量越多。則說明溫度越低,氫氧化鈣的溶解率越高。在初始溫度較高情況下,氫氧化鈣溶解率呈單調遞減趨勢。
            2.從實驗2,,1看,導致液體體積,透明度在相對低溫情況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于1其中產生的氫氧化鈣在單位時間內少。所以,溫度越高,分解率越快。
            1.水面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種可能:1,氫氧化鈣有想溶于水的意思,但緩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變小,于是上升到水面。2,少量顆粒遇熱膨脹,密度變小,浮到水面。3,生石灰在與水結合時,由于水不純的原因,被水拿走了點東西,可又沒生成東西,只好抱著殘缺的身體去上面生活。
            2.關于氫氧化鈣個性論。大多數(shù)物體,像糖,擱到水里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結果就激動起來,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但氫氧化鈣不一樣,人家越是給他搞排場,讓他分子激動,他反而越冷靜,越喜歡獨處的美,于是自己生活不受打擾,悠哉游哉。當然,這些的前提都是他們還是自己。
            3.關于氫氧化鈣特殊性質的科學說法(引):
            為什么有些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
            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根據(jù)平衡移動原理,當溫度升高時,平衡有利于向吸熱的方向移動,所以,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數(shù)物質,溶解時有放熱現(xiàn)象,一般地說,它們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a(oh)2等。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七
            用玻璃杯取高度為h1的常溫自來水,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鍋內加熱,使杯內水溫升高并達到沸點,待冷卻至常溫后,加入適量生石灰,蒸餾水變成由大量白色顆粒組成的混濁液體,此時白色顆粒很大。靜止約15分鐘,漂浮白色顆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較多的白色顆粒(較小),此時溶液較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熱。
            實驗2。
            取水方式同實驗一。在達到沸點后,加入適量生石灰,發(fā)現(xiàn)石灰顆粒立即分解成為微粒(氫氧化鈣),并使水混濁。約過5分鐘,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淀,上端水漸變清澈,還能看見一些微小顆粒向上運動。大約到25分鐘時,下端沉淀為極細膩的白色粉末,溫度比實驗1同一時間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時間透明),并且體積越來越多(比實驗一同一時間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斷向上運動。
            總結一下實驗一,二:
            1.從實驗2看,冷卻時間越長,清澈溶液體積越多,即顆粒(氫氧化鈣)完全溶解于水的數(shù)量越多。則說明溫度越低,氫氧化鈣的溶解率越高。在初始溫度較高情況下,氫氧化鈣溶解率呈單調遞減趨勢。
            2.從實驗2,1看,導致液體體積,透明度在相對低溫情況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于1其中產生的氫氧化鈣在單位時間內少。所以,溫度越高,分解率越快。
            幾句報告外面的話:
            1.水面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種可能:1,氫氧化鈣有想溶于水的意思,但緩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變小,于是上升到水面。2,少量顆粒遇熱膨脹,密度變小,浮到水面。3,生石灰在與水結合時,由于水不純的原因,被水拿走了點東西,可又沒生成東西,只好抱著殘缺的身體去上面生活。
            2.關于氫氧化鈣個性論。大多數(shù)物體,像糖,擱到水里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結果就激動起來,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但氫氧化鈣不一樣,人家越是給他搞排場,讓他分子激動,他反而越冷靜,越喜歡獨處的美,于是自己生活不受打擾,悠哉游哉。當然,這些的前提都是他們還是自己。
            3.關于氫氧化鈣特殊性質的科學說法(引):
            為什么有些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
            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根據(jù)平衡移動原理,當溫度升高時,平衡有利于向吸熱的方向移動,所以,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數(shù)物質,溶解時有放熱現(xiàn)象,一般地說,它們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ca(oh)2等。
            對ca(oh)2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的問題,還有一種解釋,氫氧化鈣有兩種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這兩種水合物的溶解度較大,無水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很小。隨著溫度的升高,這些結晶水合物逐漸變?yōu)闊o水氫氧化鈣,所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就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八
            1、觀測co2臨界狀態(tài)現(xiàn)象,增加對臨界狀態(tài)概念的感性認識;2.加深對純流體熱力學狀態(tài):汽化、冷凝、飽和態(tài)和超臨流體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測定co2的pvt數(shù)據(jù),在pv圖上繪出co2等溫線3.掌握低溫恒溫浴和活塞式壓力計的使用方法。
            三、實驗裝置流程和試劑。
            實驗裝置由試驗臺本體、壓力臺和恒溫浴組成(圖2-3-1)。試驗臺本體如圖2-3-2所示。實驗裝置實物圖見圖2-3-3。實驗中由壓力臺送來的壓力油進入高壓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銀進入預先裝有高純度的co2氣體的承壓玻璃管(毛細管),co2被壓縮,其壓力和容積通過壓力臺上的活塞桿的進退來調節(jié)。溫度由恒溫水套的水溫調節(jié),水套的恒溫水由恒溫浴供給。
            co2的壓力由壓力臺上的精密壓力表讀出(注意:絕對壓力=表壓+大氣壓),溫度由水套內精密溫度計讀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質面比常數(shù)計算得到。試劑:高純度二氧化碳。
            圖2-3-1co2pvt關系實驗裝置圖。
            筒中抽滿了油。(3)先關閉油杯的進油閥,然后開啟壓力表下部閥門和進入本體油路的閥門。(4)搖進活塞桿,使本體充油。直至壓力表上有壓力讀數(shù)顯示,毛細管下部出現(xiàn)水銀為止。(5)如活塞桿已搖進到頭,壓力表上還無壓力讀數(shù)顯示,毛細管下部未出現(xiàn)水銀,則重復(1)--(4)步驟。
            (6)再次檢查油杯的進油閥是否關閉,壓力表及其進入本體油路的二個閥門是否開啟。溫度是否達到所要求的實驗溫度。如條件均已調定,則可進行實驗測定。
            于臨界溫度附近,如果按等溫過程,使co2壓縮或膨脹,則管內什么也看不到。現(xiàn)在,按絕熱過程進行,先調節(jié)壓力處于7.4mpa(臨界壓力)附近,突然降壓(由于壓力很快下降,毛細管內的co2未能與外界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其溫度下降),co2狀態(tài)點不是沿等溫線,而是沿絕熱線降到二相區(qū),管內co2出現(xiàn)了明顯的液面。這就是說,如果這時管內co2是氣體的話,那么,這種氣體離液相區(qū)很近,是接近液態(tài)的氣體;當膨脹之后,突然壓縮co2時,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這就告訴我們,這時co2液體離汽相區(qū)也很近,是接近氣態(tài)的液體。這時co2既接近氣態(tài),又接近液態(tài),所以只能是處于臨界點附近。臨界狀態(tài)流體是一種汽液不分的流體。這就是臨界點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現(xiàn)象。7.測定高于臨界溫度的等溫線(t=40℃左右)將恒溫水套溫度調至t=40.5℃,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
            五、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表1.1原始數(shù)據(jù)表23℃壓強(mpa)。
            略
            將數(shù)據(jù)繪圖如下:
            略
            1、由于實驗器材的老化,實驗數(shù)據(jù)本身的準確度不高,所以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來的曲線誤差較大。2.加壓的時候要緩慢加,不能過快,實驗操作的時候有一組加壓不夠緩慢出現(xiàn)了較小的氣泡,使得實驗數(shù)據(jù)不夠準確。
            七、注意事項。
            1、實驗壓力不能超過10.0mpa,實驗溫度不高于41℃。2.應緩慢搖進活塞螺桿,否則來不及平衡,難以保證恒溫恒壓條件。3.一般,按壓力間隔0.2mpa左右升壓。但在將要出現(xiàn)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汽相將完全消失以及接近臨界點的情況下,升壓間隔要很小,升壓速度要緩慢。嚴格講,溫度一定時,在汽液二相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壓力應保持不變。
            t2.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九
            實驗討論。
            在測定沸點時,溶液過熱或出現(xiàn)分餾現(xiàn)象,將使繪出的相圖圖形發(fā)生變化?
            答:當溶液出現(xiàn)過熱或出現(xiàn)分餾現(xiàn)象,會使測沸點偏高,所以繪出的相圖圖形向上偏移。
            討論本實驗的主要誤差來源。
            答:本實驗的主要來源是在于,給雙液體系加熱而產生的液相的組成并不固定,而是視加熱的時間長短而定因此而使測定的折光率產生誤差。
            本實驗所選體系,沸點范圍較為合適。由相圖可知,該體系與烏拉爾定律比較存在嚴重偏差。作為有最小值得相圖,該體系有一定的典型義意。但相圖的液相較為平坦,再有限的學時內不可能將整個相圖精確繪出。
            儀器的設計必須方便與沸點和氣液兩相組成的測定。蒸汽冷凝部分的設計是關鍵之一。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積過大,在客觀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餾;而過小則回因取太少而給測定帶來一定困難。連接冷凝和圓底燒瓶之間的連接管過短或位置過低,沸騰的液體就有可能濺入小球內;相反,則易導致沸點較高的組分先被冷凝下來,這樣一來,氣相樣品組成將有偏差。在華工實驗中,可用羅斯平衡釜測的平衡、測得溫度及氣液相組成數(shù)據(jù),效果較好。
            可用相對密度或其他方法測定,但折光率的測定快速簡單,特別是需要樣品少,但為了減少誤差,通常重復測定三次。當樣品的折光率隨組分變化率較小,此法測量誤差較大。
            答:因為種種原因在此條件下,蒸餾所得產物只能得95%的酒精。不可能只用精餾含水酒精的方法獲得無水酒精,95%酒精還含有5%的水,它是一個沸點為的共沸物,在沸點時蒸出的仍是同樣比例的組分,所以利用分餾法不能除去5%的水。工業(yè)上無水乙醇的制法是先在此基礎上加入一定量的苯,再進行蒸餾。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
            實驗目的:探究雞蛋泡在白醋中所發(fā)生的化學變化實驗過程:1,將一枚雞蛋放入一只干凈的玻璃杯中,倒入大約3/2的.白醋,觀察現(xiàn)象,標記雞蛋在杯中的位置。
            2,第二天,觀察雞蛋殼發(fā)生的變化和雞蛋在杯中位子的變化。取出雞蛋,清潔雞蛋殼的表面,重新放于被子中。
            3,連續(xù)操作,觀察一周,雞蛋發(fā)生了甚么變化。
            4,兩周后,取出雞蛋,你又有怎樣的發(fā)現(xiàn)?
            實驗現(xiàn)象:第一天,將雞蛋放入白醋中的時候,雞蛋沉于杯底,完全浸沒于白醋中,但一會兒,雞蛋的表面冒出了許多的氣泡,之后,雞蛋便開始慢慢上浮,最后漂浮在白醋上,氣泡消失了,也有氣泡在上升。
            第二天,雞蛋的顏色發(fā)生了變化,白醋的表面有棕色,可以十分明顯的看到浸沒在白醋里的雞蛋殼比沒有浸沒的要白。氣泡減少了一些。用手觸碰雞蛋的表面可以感到雞蛋已經(jīng)變軟,雞蛋殼變薄了。第三天,雞蛋表面的氣泡明顯變少,雞蛋殼好象有薄了一層。整個雞蛋都膨脹了起來,雞蛋的長度已有杯子的直徑了,增長了原來的一半還多。
            第五天的早上,雞蛋殼沉到了玻璃杯的最底部,白醋表面氣泡的數(shù)量明顯變少,雞蛋體積再次變大,蛋殼又薄了一些,整個雞蛋看起來十分有彈性。
            一周后,把雞蛋洗干凈后,可以看到整個雞蛋的表面只剩下一層嫩白色的薄膜,幾乎沒有氣泡了,雞蛋依然是沉底的。
            第二周初,把雞蛋洗凈,雞蛋變得透明,可以模模糊糊的看到一個球狀的黃色的物體,那應該是軟黃。在陽光的照耀下,想的十分美麗。
            實驗收獲:雞蛋殼含有碳酸鈣,能與醋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反思:觀察記錄的天數(shù)偏少,有可能會錯過一些細微的變化,從而影響實驗記錄的準確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一
            1、了解復鹽的制備方法。2.練習簡單過濾、減壓過濾操作方法。3.練習蒸發(fā)、濃縮、結晶等基本操作。
            四、實驗數(shù)據(jù)與處理1.實際產量:
            2、理論產量:
            3、產率:
            實驗二化學反應速率、活化能的測定。
            姓名:班級:學號:指導老師:實驗成績:一、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了解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2.加深對活化能的理解,并練習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圖的方法。
            三、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及處理。
            1、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求反應級數(shù)確定反應級數(shù):m=n=。
            2、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求活化能。
            3、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三鹽酸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混合堿的測定。
            1、了解間接法配制標準溶液的方法。2.學習用雙指示劑法測定混合堿中不同組分的含量。
            三、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及處理。
            1、hcl標準溶液的標定結果。
            2、混合堿的測量結果。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二
            1:實驗目的,具體寫該次實驗要達到的要求和實現(xiàn)的任務。
            2:實驗原理,是寫你這次實驗操作是依據(jù)什么來完成的,一般你的實驗書上都有,你總結一下就行。
            3:實驗用品,包括實驗所用器材,液體和固體藥品等。
            5: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和處理。
            6:問題分析及討論。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三
            (1):實驗目的,專門寫實驗達到的要求和任務來實現(xiàn)。(例如,為了研究添加硫酸銅條件的溶液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2):實驗原理,該實驗是對寫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實驗室書世外桃源基礎上做在那里,你總結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應式)。
            (3):實驗用品,包括在實驗中,液體和固體藥品使用的設備。(如酒精燈,濾紙,以及玻璃棒,后兩者用于過濾,這應該是在右側。)。
            (5)的反應):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和處理。
            (6):分析與討論。
            :溴乙烷的合成。
            1.學習從醇制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1.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在冷卻和不斷振蕩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為防止產品揮發(fā)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wǎng)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為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xiàn)白霧狀hbr。稍后,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黃色。
            3.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將下層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蕩,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為渾濁液。分離后的溴乙烷層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率:9.8/13.7=71.5%。
            (1)溶液中的橙黃色可能為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后實驗應嚴格操作。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四
            實驗題目:
            觀察和描述一對蠟燭及期燃燒的探究
            實驗目的:
            1、培養(yǎng)觀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實驗器材:
            蠟燭、小木條、燒杯2個、澄清石灰水
            實驗步驟:
            1、點燃前,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tài)、形狀和硬度;觀察把蠟燭投入水中的情況。
            2、燃著時,火焰分幾層,用小木條比較火焰不同部分溫度的高低,用燒杯推測燃燒后的生成物。
            3、燃滅后,用火柴去點白煙,蠟燭能否重新燃燒。
            現(xiàn)象:
            1、蠟燭是乳白色,柱狀固體、無味,能被輕易切成處,放于水中飄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為三層。小木條上外焰接觸的部分被燒焦得最厲害,干燥的燒杯內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燒杯變渾濁。
            3、白煙能被點燃。
            分析及結論:
            1、蠟燭難溶于水、質軟。
            2、外焰溫度最高,蠟燭燃燒有水和co2生成。
            3、吹滅蠟燭后的白煙是可燃物。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五
            :藥品水槽、集氣瓶(250ml)兩個、玻片兩片、飲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盛放廢棄物的大燒杯。
            1.檢查儀器、藥品。
            4.將另一集氣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蓋好。
            5.用燃燒的小木條分別伸入兩個集氣瓶內。
            6.觀察實驗現(xiàn)象,做出判斷,并向教師報告實驗結果。
            7.清洗儀器,整理復位。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六
            1.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快慢之分;
            2.通過實驗探究溫度、催化劑、濃度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4%的過氧化氫溶液、12%的過氧化氫溶液、0.2mol/l氯化鐵溶液、二氧化錳粉末、熱水、滴管、燒杯、試管。
            化學實驗報告模版篇十七
            3,觀察玻璃杯內物質的變化情況,通過接觸感受杯子的溫度變化4,取下硬紙片,小心扇動玻璃杯口處的空氣,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實驗現(xiàn)象:將小蘇打加入玻璃杯中后,將白醋倒入杯中,蓋上硬紙片,輕輕的搖晃杯子,這時,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杯子里傳出了一陣陣的“呲呲”聲,并且,白醋中不斷的冒出了許多的氣泡,用手觸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溫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紙片,小心的扇動玻璃杯口處的空氣,用鼻子聞被手扇過來的空氣的氣味,可以聞到一股不是很濃的酸醋味。不是很好聞。實驗收獲:醋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鈉。產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覺條件下沒有氣味。但反應物醋酸具有揮發(fā)性,因此會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應產生的醋酸鈉也具有醋酸的氣味,同樣會產生醋味。
            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夠薄,可能使杯子溫度的變化不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