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乱码视频,日韩 欧美 国产 动漫 一区,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国产,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1. <legend id="ppnor"></legend>

      2. 
        
        <sup id="ppnor"><input id="ppnor"></input></sup>
        <s id="ppnor"></s>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精選14篇)

        字號:

            一個好的教案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學的藍圖,使教學更加有條理和有效。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一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大數(shù),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教學的興趣。
            2、通過“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等活動,對大數(shù)有具體的`感受,發(fā)展數(shù)感。
            3、通過活動,對計數(shù)單位“千”有進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
            感受大數(shù),發(fā)展數(shù)感,體驗數(shù)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學生自主探索認識“一千”
            課件、每人準備100粒黃豆。
            一、復習導入。
            1、10個一是()。
            2、10個十是()。
            3、一個三位數(shù)從右邊數(sh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數(shù)是()位。
            二、探究新知。
            1、師出示一小桶黃豆,請同學們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生自由發(fā)言。
            2、如果想知道有多少粒豆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
            師:有沒有的方法?(先數(shù)出十粒,再分出十個這么多放在一個杯里,大約就是一百,然后再盛十個這么多就是一千了。)。
            學生用總結(jié)的方法再試一遍,感受一下一千粒豆子有多少。
            三、律動(我們來交換)。
            仿照21頁第7題小組游戲。
            3、師:在我們身邊找一找還有哪些可以用一千表示呢?請同學們把數(shù)學書合上,這本書大約有50張紙,幾本摞起來會是一千呢?(學生獨立思考)。
            4、出示10個這樣由100個小正方體組成的正方體(課件顯示)。
            5、出示一張有100個笑臉的貼紙,幾張笑臉可以呈現(xiàn)一千個笑臉。板書(10個一百是1000)。
            四、鞏固練習。
            1、我們數(shù)數(shù)到900時,10個一百是多少?
            3、淘氣帶來的問題——我校大約有一千名學生,像這樣的10所學校大約有多少學生?
            (出示課件:-廣場周年慶典情境)。
            4.完成21頁第5題。
            五、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么多大數(shù),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學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三)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想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xiàn)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里。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4、小結(jié):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么?(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jié)概念。
            現(xiàn)在,小朋友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4)找線段。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折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臺,讓擂主說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jié)。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后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厘米長1厘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jié):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shù)一數(shù),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
            3點能連幾條線段?
            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
            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這樣的數(shù)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小朋友有哪些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三
            《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本課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認識了100以內(nèi)數(shù)的基礎(chǔ)之上的,同時也是學生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shù)的基礎(chǔ),因此,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多樣活動,數(shù)形結(jié)合,內(nèi)化遷移,讓學生掌握數(shù)數(shù)方法的同時,體會計數(shù)單位“千”的產(chǎn)生及相鄰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guān)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驗數(shù)的產(chǎn)生和作用,能在現(xiàn)實情境中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
            2、能在數(shù)數(shù)的過程中,認識新的計數(shù)單位“千”,感受數(shù)位產(chǎn)生的必要性,體會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guān)系。
            3、通過數(shù)一數(shù)、撥一撥和估一估等活動,充分感悟大數(shù)的意義,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數(shù)出1000以內(nèi)的數(shù),體會計數(shù)單位“千”的產(chǎn)生。
            教學難點:
            數(shù)“拐彎數(shù)”,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彎處的數(shù)如何數(shù)。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紙張和計數(sh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揭題。
            (一)課件演示:體育館情境圖。
            1、猜一猜: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
            2、數(shù)一數(shù):
            (1)一排位置:學生說說可以怎么數(shù)?(一個一個的數(shù))。
            (2)一百個位置:學生說說怎么數(shù)方便?(十個十個的數(shù))。
            (二)揭示課題:比一百更大的數(shù)怎么數(shù)呢?今天,大家一起來探究10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板書課題)。
            設(shè)計意圖:借助主題圖,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素材,初步感知大數(shù)的產(chǎn)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埋下伏筆。
            二、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課件演示:10個小正方體。
            (1)數(shù)一數(shù):學生跟著一個一個地數(shù)。
            (2)說一說:數(shù)出了幾個一,也就是多少?板書:10個一是一十。
            2、課件演示:100個小正方體。
            (1)數(shù)一數(shù):學生跟著十個十個地數(shù)。
            (2)說一說:數(shù)出了幾個十,也就是多少?板書:10個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個小正方體,接下來你想怎么數(shù)呢?
            (1)數(shù)一數(shù):學生獨立一百一百地數(shù)。
            (2)說一說:數(shù)到九百后是幾個百?(10個百)10個百是多少呢?板書:10個百是一千。
            (3)整體感知1000個小正方體。(課件演示)。
            設(shè)計意圖:通過數(shù)形結(jié)合,體會計數(shù)單位“千”的產(chǎn)生和意義;通過知識遷移,發(fā)現(xiàn)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制關(guān)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組合作數(shù)小棒。(4人一組,每人準備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數(shù):從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數(shù)到一百二十二;從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數(shù)到二百零三。
            (2)十個十根地數(shù):從一百起,十個十根地數(shù)到二百一十。
            (3)師生合作數(shù)小棒。
            一百一百地數(shù):從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數(shù)到一千;從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數(shù)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撥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計數(shù)器上邊撥珠子邊數(shù)數(shù)。
            (1)從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數(shù)到一千。
            (2)從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數(shù)到一千。
            (3)從九百八十二起,一個一個地數(shù)到一千。
            3、合作歸納說方法。在數(shù)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彎數(shù)時怎么辦。
            設(shè)計意圖: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借助小棒、計數(shù)器,邊操作邊數(shù)數(shù),感悟多樣的數(shù)數(shù)方式,充分感受十進制關(guān)系,主動建構(gòu)了1000的意義。而且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學習習慣。
            (三)在比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張紙。教師先出示100張紙,讓學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劃1000張紙有多厚,最后教師出示1000張紙讓學生實際體驗。
            2、1000個人。一個班的學生大約50人,多少個這樣的班級才有1000人呢?
            設(shè)計意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為學生比較的對象,從而加深對1000的認識,領(lǐng)會大數(shù)的意義,進一步培養(yǎng)數(shù)感。
            三、深化練習,提升數(shù)感。
            (一)填一填。
            1、10個一是,10個十是(),10個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個數(shù)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鄰數(shù)是()和()。
            (二)數(shù)一數(shù)。
            1、練習十六的第1題。讓學生脫離計數(shù)器抽象地數(shù)數(shù)。
            2、練習十六的第2題。讓學生用不同的計數(shù)單位數(shù)數(shù),深化學生對計數(shù)單位的認識。
            (三)想一想。
            找規(guī)律填數(shù):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練習設(shè)計,旨在鞏固新知,感受數(shù)數(shù)方法的同時,深化對計數(shù)單位的理解。
            四、全課總結(jié),歸納延伸。
            (一)全課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二)歸納延伸:通過個、十、百、千的認識,你還想到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撥一撥,數(shù)一數(shù)以及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數(shù),寫數(shù)的興趣。
            2、通過本節(jié)課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nèi)書的順序,會數(shù)會讀萬以內(nèi)的數(shù)。
            教學準備:
            計數(shù)器、學具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撥一撥、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讀數(shù)和寫數(shù)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認一認撥一撥。
            看書24頁了解算盤的歷史結(jié)構(gòu)進一步理解數(shù)位順序。
            三、練一練。
            1、完成書25頁第2題。
            (1)同桌合作一個同學撥,一個同學讀。
            (2)各自填寫書上的空白。
            (3)學生完成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文精神。
            (4)學生上臺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做。
            2、試一試。
            (1)看一看書上的內(nèi)容,說一說對2128的理解。
            (2)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嗎?
            (3)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個表示什么意思。
            (4)仿照舉例說一說。
            3、完成書25頁1題。
            4、做數(shù)學游戲:誰的第一。
            (1)學生看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2)怎樣算出機靈狗得了多少分。
            (3)同樣的方法計算淘氣的了多少分。
            (4)說說誰的第一。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隨堂作業(yè)。
            1、從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數(shù),數(shù)到一千零五十。
            2、從一千零二,一個一個地往回數(shù),數(shù)到九百九十六。
            板書設(shè)計:
            2128=20xx+100+20+8。
            計數(shù)器表示。
            方塊表示。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練習。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
            教學重點:
            掌握除加混合運算中的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設(shè)計意圖:用詩意的語言輕輕撥動學生的心弦,讓濃濃的母愛緩緩地流入學生的心田。帶著對母親的愛,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學生會更主動。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說說圖畫上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教師放手,學生先獨立解答,在小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書匯報。
            引導學生觀察綜合算式,你是怎么計算的,有什么規(guī)律?
            同桌互相說說: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引導邊看圖邊思考,為什么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因為必須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價格該怎么算?
            3、指明讓學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4、說一說有減法又有除法應(yīng)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花的價格吧!
            指明讀題(2):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jié)。
            思考回報: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該怎么解決。
            2、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板書設(shè)計:
            買鮮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錢?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六
            第一單元。
            觀察物體第1課時。
            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遭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jīng)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guān)系。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不同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
            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術(shù)頭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合匯報。
            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請小組長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屜里。2、活動二:根據(jù)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練習:。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yīng)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讓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第一單元。
            觀察物體第2課時。
            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jīng)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guān)系。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窘虒W難點】。
            正確辨認從不同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一、復習導入。
            師:出示餅干盒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下面三幅圖是誰看到的?
            二、探究體驗。
            活動一:觀察長方體找圖片。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長方體和一些圖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
            圖片,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
            每個小組的學生從前面、側(cè)面、上面觀察,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畫下來。學生匯報交流。3、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三、課堂總結(jié)。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yīng)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教學反思。
            學生能自主觀察出長方體、正方體、球從三個面看到各是什么樣的。但對于練一練第三題部分學生想象不出對面是什么圖形,于是我讓孩子們回家親自拿一個長方體做上標記動手做一做,剪一剪,增強他們的空間想能力。
            第二單元。
            加減混合運算。
            第1課時。
            連加。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自主探索三個數(shù)連加-,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的估算、計算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學會靈活地進行計算。2、能正確的計算100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
            3、在于同學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的計算100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窘虒W準備】。
            奧運錄像片段或相應(yīng)的故事圖片。
            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
            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的錄像,請學生談一談對奧運會的理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新授。
            出示27屆至29屆奧運會獎牌數(shù)的統(tǒng)計表。
            請學生說說從統(tǒng)計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計是什么意思?
            教師提出要求,計算一下,第29屆奧運會我國一共活獲得了多少枚獎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
            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著重講授連加豎式和連加綜合算式。結(jié)連加算式的運算順序。
            三、練習與鞏固。
            出示第一題,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并交流算法。
            32人。在練習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并交流算法。
            教學反思。
            新授之前,有的學生能寫出連加豎式的格式,有的學生寫成兩個豎式新授后學生能明白算理,加強學生估算意識、連加豎式的準確度及規(guī)范性。
            第二單元。
            加減混合運算。
            第2課時。
            加減混合【教學目標】。
            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
            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還剩多少個皮球”的情景圖。
            -,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
            景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明白要解決什么問題。
            首先問學生:從這幅情景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圖中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對學生提出的一步計算的簡單問題可以以復習口算的形式解決。最后引出:“還剩多少個皮球”的數(shù)學問題。
            二、探究、交流。
            1、小組討論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動腦筋想,再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或小組聽。教師應(yīng)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完整表達自己意思的習慣和能力。在組織學生交流的時候提出適當?shù)囊?。先說自己解決問題時是怎樣想的,再說自己的計算過程。2、鼓勵學生自己試著算一算。
            學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
            讓學生把自己-,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的算法充分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把學生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對學生的算法只要正確就要加以鼓勵,不正確的方法在下一步做重點的講解、指導和糾正。
            教師加強指導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結(jié)合學生的算法,教師對加減混合運算的豎式計算方法。比如書寫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講解幫助所有的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豎式計算方法。要注意加減混合運算豎式的書寫格式,即加法進位和減法借位的指導。
            三、練一練。
            學生說說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板書。
            板書設(shè)計。
            減混合,新授后學生能明白算理,加強學生加減混合豎式的準確度及規(guī)范性。
            第二單元。
            加減混合運算。
            第3課時。
            連減。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買書包和鞋的問題情景,經(jīng)歷自主嘗試連減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過程。
            2、了解小括號的重要作用,會計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試題。
            指導學生怎樣把兩個減法算式寫成一個連減算式以及連減豎式的寫法。
            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例題。
            師:小華帶100元錢到商店買了一個書包和一雙運動鞋,小華還剩多少元錢?先說一說了解到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用豎式進行計算。
            要學生說計算法-,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
            則:1、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減起。2、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
            位。
            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52-。
            交流計算結(jié)果時、重點比較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二、練一練。
            板書設(shè)計。
            這節(jié)課出現(xiàn)的間題和上節(jié)課基本相同。就是多出一項有的孩子總忘記括號。尤其是算式類似,就差一個括號這類題、錯誤率更高。這就更考驗孩子們的細心與耐心,當然也考驗老師的耐心與正確引導。
            第二單元。
            加減混合運算。
            第4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窘虒W難重點】。
            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估計的計算方法,并能應(yīng)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情境圖。
            先說一說了解到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教師提問:我用50元錢買了一件物品,還剩20多元,猜一猜我買的可能是哪件物品?
            師先引導學生審題,題中關(guān)鍵詞是什么、審題需要注意什么?生:關(guān)鍵詞是一件,還剩20多元。
            師:要想知道我買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須先知道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清楚是怎么想的。
            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有:生:可能買了一個書包生:可能買了一本《童話故事》。
            活動2:小組幾個同學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戲。再全班交流。
            二、練一練。
            1、獨立完成練一練第一題。再請幾名學生說一說他的答案。重點關(guān)注語言的準確與完整性。
            交流。重點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想法。3、生先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點關(guān)注能簡算的學生是否簡算了。4、計時口算比賽。
            5、數(shù)學沖浪,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想法。
            板書設(shè)計。
            一、加強計算的練習,提高正確率;二、教學多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
            第三單元。
            表內(nèi)乘法第1課時。
            認識乘法。
            【教學目標】1、了解乘法的意義。
            2、認識“×”號,會讀會寫乘法算式,會把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窘虒W重點】。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經(jīng)歷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
            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
            2+8+3=。
            5+5+5=9+1+6=。
            4+4+4+4=3+7+8-=。
            2+2+2+2=。
            師:咦?大門還沒打開呢!原來是算式里面還藏著秘密呢!同學們觀察左右兩邊的算式:你們發(fā)現(xiàn)左右兩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找同學回答。
            師小結(jié):右邊每一個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二、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1、觀察圖畫,理解圖意。初步感知幾個幾的含義。圖一:。
            師提問:我們來到了兒童樂園里,首先,我們看到一群小朋友他們在做什么?(他。
            們在跳繩)跳繩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樣數(shù)的?
            我們來觀察一下:有幾組小朋友在跳繩?每一組里面是幾個人?
            師:所以我們就可以—3個3個的數(shù)。師生一起數(shù):1個3,2個3.師生共同列出算式。板書:3+3=6師生一起數(shù)算式中的3。板書:2個3}圖二:。
            玩兒碰碰車的小朋友有幾組?每一組里面有幾個人?
            師:所以我們可以2個2個的數(shù)。師生一起數(shù)::1個2,2個2,3個2,4個2。誰來列算式?板書:2+2+2+2=8師生一起數(shù)算式中的2。板書:4個2。
            小結(jié):像剛才這樣的情況,每一組碰碰車里的人數(shù)是相同的,每一組跳繩的人數(shù)也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幾個幾個的數(shù)。2、擺小棒,加深對幾個幾的理解。
            4個2:請同學們擺出4個2。
            2個4:請同學們擺出2個4。
            3、引出乘法。理解乘法意義。
            師生一起數(shù)算式中的5。板書:4個5。
            運算方法也可以計算5個4是多少。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乘法。齊讀題目。
            5個4用乘法就可以表示為5×4=20或4×5=20板書算式。
            師:5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相同的加數(shù))教授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你們知道表示乘法的符號叫做什么嗎?乘號前面的數(shù)我們就叫做乘數(shù)。乘號后邊的數(shù)也叫乘數(shù)。這個算式我們就可以讀作:5乘4等于20。板書下面一個算式就可以讀作:4乘5等于20。
            小結(jié):現(xiàn)在我們就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課件出示。
            學生回答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第三單元。
            表內(nèi)乘法第2課時。
            認識乘法。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問題,進一-,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
            步認識乘法的意義。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能把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能把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窘虒W難點】。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
            下列加法算式能改寫成乘法嗎?3+3+33+3+25+4+3+3。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和問題,讓學生根據(jù)教材要求試著列式計算。
            2、交流各自的算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邊交流邊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3、讓學生觀察、討論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過討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對于“一共有多少梅花鹿”這一問題,于觀察的角度不同,列成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用乘法算式表示時都可以寫成4×3或3×4。4、告訴學生乘法算式中各數(shù)的名稱。
            二、完成練一練。
            三、數(shù)學游戲。1、“送信”游戲。
            游戲目的: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
            乘法的意義,學會將加法改寫成乘法。
            游戲準備:制作4個信箱和若干封伺。游戲過程:
            1、教師在黑板上貼出4個信箱。
            2、要求學生根據(jù)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3、游戲:找朋友。
            活動目的: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乘法的意義活動準備:一些寫好算式的卡片。活動過程:。
            1、將卡片發(fā)給學生。
            2、請拿著得數(shù)相等的兩個卡片的學生站在一起。3、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
            33×2。
            4、根據(jù)乘法算式肩節(jié)奏地做拍手游戲。
            2×6。
            5×2。
            四、引導總結(jié),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教學反思。
            學生會列乘法算式了,但對“幾個幾”的理解困難,需看圖讓學生多說一說這幅圖表示幾個幾,體會幾個幾表示的意思。
            第三單元。
            表內(nèi)乘法第3課時。
            2、3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通過擺花片、擺三角-,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
            形等數(shù)學學習活動,經(jīng)歷2、3乘法口訣的歸納過程。2、熟記2、3的乘法口訣,能用口訣進行計算。
            3、通過“身邊的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重點】。
            乘法口訣的含義,熟記乘法口訣,應(yīng)用乘法口訣計算有關(guān)乘法?!窘虒W難點】。
            乘法口訣的結(jié)構(gòu),相鄰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1、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加法算式:6+6+6+6=24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8+8+8+8+8=40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4+4+4+4+4=20乘法算式:2、口答填空。
            2×3這個算式讀作乘以,表示個相加;
            3×2這個算式讀作乘以,表示個相加;
            4×3這個算式讀作乘以;表示個相加;
            3×4這個算式讀作乘以;表示個相加。3、師生比賽。
            -,管理類,工作總結(jié)類,工作計劃類文檔,下載--。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
            1、能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姆椒ㄟM行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
            2、通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難點: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資料的情況。將部分數(shù)據(jù)板書。
            2、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的特點,說說數(shù)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9。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計算。
            (3)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歸納幾種不同的算法,比較方法的優(yōu)劣,讓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學例10。
            (1)出示學校圖書館書籍的部分數(shù)據(jù),讓學生出一個加法或一個減法問題。
            文藝書籍:50種。
            科學書籍:80種。
            學習參考書籍:130種。
            (2)根據(jù)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口算回答,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較這組數(shù)與例9的數(shù)據(jù)在口算時的不同。
            (4)進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聯(lián)系實際應(yīng)用。
            1、讓同學選擇課前收集的數(shù)據(jù)互相提出用加法或減法的口算問題。
            2、挑戰(zhàn)賽“做一做”1。
            3、捉鼠比賽。練習十七第一題。
            4、讓學生談?wù)劚竟?jié)課學習收獲。
            四、作業(yè):“做一做”2。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八
            1、 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1、 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實物投影
            一、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fā)現(xiàn)。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jié)列豎式應(yīng)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設(shè)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三、練習,實踐應(yīng)用
            1、 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2、 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設(shè)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計算,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九
            課本p98頁。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數(shù)字卡片、人民幣。
            一、復習
            有3張數(shù)字卡片,5、7、9,用它們組成不同的兩位數(shù),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shù)?
            二、學習新知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
            1、出示例題
            如果用著3張數(shù)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兩張求它們的和,得數(shù)有多少種可能呢?
            2、解決問題
            請學生嘗試解決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連線的方法
            3)隨便寫
            3、思考
            只有3種結(jié)果,為什么擺兩位數(shù)卻有6種結(jié)果呢?
            擺兩位數(shù)跟卡片的位置有關(guān),加法算式的結(jié)果和卡片的位置無關(guān)
            4、觀察
            上面的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隨便寫,容易漏掉或重復。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十
            1、學會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shù)連加的算式。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探索新知。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1、重點:引導學生把相同數(shù)連加的算式表述為“幾個幾相加”。
            2、難點: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數(shù)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shù),相應(yīng)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第1頁放大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圖上畫的是雞和免。
            師:根據(jù)這幅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指名回答,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只要學生能提出合理的數(shù)學問題,教師都應(yīng)給予肯定,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免一共有多少只?雞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說明依據(jù)。
            師:怎樣列式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數(shù):2+2+2=6(只) 雞的只數(shù):3+3+3+3=12(只)
            師: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列式的依據(jù):圖中免子都是2只一組,有3組,雞都是3只一組,有4組。
            2、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特點。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算式。
            師:誰能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算式的加數(shù)都相同。
            3、學習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shù)連加的算式。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3+3+3+3”可以用4個3相加來表述。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2+2表示3個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個3相加是多少。
            讓全班同學把上面的兩句話齊讀一遍。
            4、質(zhì)疑。
            師:“3+3+3+3+3+4”這個算式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有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才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
            三、鞏固應(yīng)用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小棒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再填一填。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試一試”第(2)題。讓學生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并填一填,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練習
            五、全課小結(jié)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1、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逐步發(fā)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結(jié)合解決問題,經(jīng)歷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3、會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并應(yīng)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jié)果。
            4、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間的聯(lián)防聯(lián)系。
            一、情境引入,探究引新
            1、出示課本第2頁例題教學情境圖。隱去圖中的問題。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并有意識地追問:怎樣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
            2、列出算式,說明算法。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2+2+2+2=8(臺)
            接著,讓學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3、引入課題。
            師:求4個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運算----乘法。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十一
            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本課例試圖以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為突破口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討論,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yīng)用概念,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有效地激發(fā)樂學的情感。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體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銳角、鈍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們還認識我嗎”直角熱情地邀請小朋友們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來歡迎大家,仔細觀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說說。)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兩邊叉開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為什么認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師: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實,直角的哥哥也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鈍角(讀兩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銳角(讀兩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銳角和鈍角)
            2、給角的三兄弟排排隊。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板書:鈍角直角銳角)
            3、判斷:你們能很快地說出下面各角的名稱嗎練習九(第2題)要求:以搶答的形式進行,其余的小朋友當小老師評判,答對的送給掌聲。
            師:最后一個角有的說是直角,有的說是鈍角,還有的說是銳角。究竟誰說的是對的呢像這個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來,我們可以請誰來幫助判斷(三角板的直角)(電腦演示)這是什么角為什么(因為它比直角大)我們再請直角來幫助檢查前面這兩個角是不是銳角。(電腦演示)
            4、探索用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誰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幫助判斷要注意什么”
            師:用直角幫助判斷要特別注意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再看另一條邊。(電腦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體中哪里有什么角(紅心、背心、紅領(lǐng)巾、剪刀)
            二、操作實踐,綜合內(nèi)化
            1、做角。
            師:用桌上的紙片、活動角和其他的學具做出這三種角。要求:小組合作,由小組長安排,一個做直角、一個做銳角、一個做鈍角。待會兒由組長匯報。比一比,哪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組展示匯報。
            (2)學生評價。
            (3)全班展示。請做銳角、鈍角的學生分別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畫角。
            要求:老師給你們1分鐘的時間,畫一個銳角、一個直角和一個鈍角,并寫上它們的名字。畫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畫幾個。比一比,看誰畫得又多又好。
            (1)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
            (3)在小組里展示,互相欣賞,互相評價,互相幫助。
            3、數(shù)角。
            數(shù)出每個圖形有()個銳角,()個鈍角,()個直角。
            三、聯(lián)系實際,應(yīng)用概念
            當“小小設(shè)計師”,設(shè)計要求:應(yīng)用直角、銳角和鈍角以及所學過的圖形設(shè)計一幅美麗的圖案。先構(gòu)思,再動手畫,比一比,誰畫的圖案最美,并給自己的畫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評價。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感知數(shù)的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讓學生輕松掌握并運用關(guān)于6、7、8、9的除法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學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除法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談話:冬天到了,小鳥們從北方飛回南方過冬了。這個冬天它們準備住在溫暖舒適的“長頸鹿”賓館。
            小鳥:長頸鹿先生,您好!我們有42個小伙伴,想住在你這兒,請你安排房間吧。
            長頸鹿:每間客房可以住6只小鳥,我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同學們,請你幫助長頸鹿先生來算一算吧。
            教師板書:42÷6=7(間)。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板書:48÷6=8(間)。
            教師: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
            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夠利用我們學過的乘法口訣來解決除法問題。下面,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看誰做的好就獎勵他一朵小花。
            1.p82練一練1后,投影出示反饋。
            2.p82練一練2后,投影出示反饋。
            3.小動物回家。
            天已經(jīng)黑了,住在長頸鹿賓館的小兔和小鸚鵡旅游團也要回自己的房間休息了。請同學們猜猜看,它們該進哪個房間呢?p83練一練3。
            4.貓捉老鼠。
            游客們都進入了夢鄉(xiāng),可是,盡職盡責的貓保安卻堅守自己的崗位,保護游客的安全??炜?,小偷老鼠出現(xiàn)了,我們一起來幫貓保安捉老鼠吧。
            每個口訣寫出了幾個算式?(4個)仔細觀察這四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呢?你能舉個例子嗎?
            5.餐廳里的故事。
            看書p83“數(shù)學故事”你從故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
            今天,在“長頸鹿賓館”里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我們能干的小朋友們運用所學的除法知識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的難題,你們高興嗎?生活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用學到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呀!
            板書設(shè)計:
            長頸鹿和小鳥。
            42÷6=想:六()四十二。
            48÷6=想:六()四十八。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十三
            第一課時:
            除法(一)認識豎式。
            課本第2頁~第3頁分蘋果。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shù)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jié)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投影儀,學生準備小圓片。
            一、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jié)論:可以放4盤;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jié)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二年級數(shù)學全冊教案篇十四
            1、經(jīng)歷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并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2、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米的含義,知道厘米、米之間的關(guān)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新鉛筆、米尺、數(shù)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各物品的長度。
            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
            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二、體驗探究。
            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
            2、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歸納: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讓學生聯(lián)系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
            三、實踐應(yīng)用。
            1、1米大約等于幾枝鉛筆的長度?
            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
            3、出示書中5頁練習題。
            4、課外小作業(yè):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