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fā)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jīng)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少先隊員們:
大家早上好,伴隨著濃濃的春意,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tǒng)》。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聚集在鮮艷的國旗下緬懷革命先烈,站在這里,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一幅幅英雄烈士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shù)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wèi)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愛國主義就是他們巨大的精神力量。為了祖國的解放,他們能在戰(zhàn)火中出生入死,能在監(jiān)牢里堅貞不屈,能在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作為小學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幸運地享受著先輩們?yōu)槲覀兇蛟斓暮推绞⑹?,少先隊員們,我們肩負著先輩們沒有完成的事業(yè),肩負著建設經(jīng)濟發(fā)達、文明富強的偉大祖國這一歷史重任,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中華民族的早日騰飛,讓我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才智,讓中華民族的偉業(yè)在我們的拼搏中延伸,讓國旗更鮮紅、五星更閃亮。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又是新的一周到來,而再過一周就迎來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
今天,我的演講主題即是:清明時節(jié)清明人。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人們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說到這里,想必大家依然記得“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
其實,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與寒食節(jié)有關。這里邊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曾一度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
這時,隨臣中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當上了國君,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在封賞功臣的時候,卻唯獨忘了當年為自己割肉而食的介子推。而清高自持的介子推也拒絕了別人面君討賞的建議,打點行裝,悄悄隱居到了綿山。
聽說此事的晉文公,羞愧交加,但當他帶著人來到介子推家的時候,介子推早已不在。
為了尋找介子推,重耳聽從左右之計,從綿山的三面放火燒山,希望以此逼出介子推。但是最終也沒發(fā)現(xiàn)他。火熄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失聲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隨后又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后來,民間受此影響,也在這一天祭祖掃墓。歷代沿襲下來,最終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jié)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可見,在清明作為祭祀節(jié)日之始,便兼具祭奠祖先與清明做人的雙重文化內涵。
再看我國相關古籍的記載——《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意思是說,清明之時,天地萬物清潔,天光明朗,萬事萬物都顯露出來。
正所謂春風駘蕩萬物復蘇的好時節(jié)。而歷經(jīng)一年的風霜雨雪,我們祖先的墓地多已受損,也需要從秋冬之日的寒風冷雪中走出的親人予以探視和修整,并表達后人的悼念與關切之情。
我們中國人歷來講究慎終追遠。
《論語》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笔聦嵣希雷鎾吣共粌H僅是一種節(jié)日和儀式,更是一個后人緬懷祖先,在精神和情感上回歸自己本根的一個重要機會。
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歷經(jīng)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他們所開創(chuàng)的每一點業(yè)績都凝聚著無數(shù)的血和汗,乃至痛和淚。
回想中國近代史的開篇,更是我們民族靈魂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新中國的成立是無數(shù)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之軀所換來的,國旗上的鮮艷血色也同樣是在艱難的夾縫中一寸寸浸染而成,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頭頂?shù)拿恳豢|陽光,無一不是先烈在黑暗的歷史天空下,肩起閘門沉重的閘門爭取而來。
他們是我們苦難而榮耀的同胞,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民族的脊梁”,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后輩以最虔敬的心情去紀念,去仰望!
而我們每個人的家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祖輩的辛勤勞苦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生活,衣食無憂的我們也極少聽聞那些饑寒交迫的往事。
但他們實實在在存在于每個家族史冊的扉頁,最終凝聚而成我們從小沐浴著的家風和美德,給予我們最初的精神營養(yǎng)。
所以,每逢清明,很多地方都會對當?shù)氐闹匾獨v史人物進行祭拜,各個學校和單位以各種形式展開紀念先輩的活動。
在這一刻,我們民族的心是團結的,我們各個家庭的心是凝聚的,我們的心情莊重而情感溫暖。
《禮記·孔子閑居》講,“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所謂“清明在躬”,是說一個人心地光明正大,頭腦清晰明辨。或許我們也可以將此理解為,一個人內心清靜明澈,則頭腦清晰,思維敏銳。
我想,在剛剛聽過有關清明節(jié)的故事后,大家對介子推的遺言“但愿主公常清明”還有些印象。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在我們眼前展開的是一片新天地,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一個人生的舞臺,展現(xiàn)自己生命的活力與魅力。
同時,我們所面臨的誘惑也同樣何其之多!
萬象紛繁,種.種價值觀充溢其中,我們又是否初心依舊?是否“清明在躬”?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反躬自省。
所以,當春日的和風吹散了冬日的濃云,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在這美好的春天,一方面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精心呵護自己的精神家園,用品格與美德、知識與智慧,充實它,豐富它。
力爭以實際行動盡好一個后人的責任,無愧于腳下的土地和頭頂?shù)男强?,用智慧和勤奮,開創(chuàng)一個更加光明而廣闊的未來。
發(fā)言的最后,請允許我再補充一點相關的話。在中國,清明不僅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一個踏青的日子。因此在即將到來的清明節(jié),希望大家珍惜那不算多也不少的幾天假期,一方面用心地緬懷先人,思索我們民族、家族的歷程,收獲精神與情感的積淀和成長,另一方面,掙脫電子產(chǎn)品的誘惑與束縛,去親近自然,獲得身心的陶冶與洗滌。
預祝大家度過一個充實的清明節(jié)。謝謝!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斗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的就是每當這個特殊的時候,人們都會倍加思念已經(jīng)死去的親人,心情難免傷感。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舊上海的公園門口曾立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外國輪船在黃浦江上肆意闖蕩,撞翻中國民船,淹死中國人也不管。那時洋人在中國土地上為所欲為,中國人已喪失了最起碼的做人尊嚴。
祖國危難之時,無數(shù)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tǒng)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女俠秋瑾,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鄒容;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shù)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嗎?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wèi)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為了祖國的解放,先烈們拋頭灑熱血,戰(zhàn)火中出生入死,監(jiān)牢里堅貞不屈,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英烈們雖打下了江山,但他們的事業(yè)還沒有完成。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依然貧窮落后。為了圓民族的強盛夢,讓先烈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每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是的,目前中國還窮,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來開拓建造一個美麗的家園。美國曾經(jīng)也很窮,美國牛仔當年開發(fā)西部時也絕沒有可口可樂,但他們的后代沒有抱怨、觀望,更沒有逃避和背叛??恐淮忠淮说呐?,他們富強起來了。清貧的中國正需要這樣的硬氣,繼承先烈遺志,實現(xiàn)先烈遺愿,我們唯有臥薪嘗膽,自強不息。誰不想自己的祖國日益強大呢?誰不想在走出國門時可以驕傲地稱自己是中國人呢?祖國是民族的根,愛國是民族的魂。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把愛國作為自己精神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時代的列車已進入21世紀,新世紀給愛國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愛國不再變的虛無,愛國也不再表現(xiàn)為為祖國拋頭灑熱血。今天我們在這里講愛國,我想首先應該落腳在我們的工作、學習、愛校、敬業(yè)上,試想一個不愛自己工作的人,一個不愛自己學校的人,一個不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人,還能談得上愛國嗎?
當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場,入世后的競爭將會一浪高過一浪。作為中國人民,尤其是當代中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但是知識做夢夢不來,伸手要不來,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同學們,今天的愛國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老師們,今天的愛校敬業(yè)就是愛國的衡量。為祖國培養(yǎng)能夠撐起中華民族脊梁的曠世之才難道不是愛國的體現(xiàn)嗎?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老師們,同學們,只爭朝夕,發(fā)奮努力吧,讓我們以優(yōu)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你們知道今年的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日嗎?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我們剛才所說的《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古人對祭奠先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的寫照。
關于清明節(jié)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迫害,逃亡國外。逃亡期間,他的臣子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隨他。有一天,重耳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餓得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了。介子推見狀,跑到遠處,用匕首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成肉湯,讓重耳喝了。重耳這才恢復了精神。19年后,重耳回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他對曾經(jīng)與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獎賞,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傷心,于是背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命令軍隊上山搜索,但是沒有找到人。于是有人建議: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是孝子,為顧及母親安危,一定會走出來的。晉文公就下令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死在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旁。晉文公見狀,對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把母子倆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去綿山祭奠。看到那棵老柳樹復活了,晉文公走到樹前,折下柳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群臣見了,也都學著折柳插頭。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民間也就有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到唐朝時,政府將清明節(jié)定為國家假日,每年的此時,宮廷就會放假,官府、學校就會休息。唐以后,宋元明清都將清明節(jié)定為假日。今年我國又恢復了這一傳統(tǒng)。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古代還有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其中多數(shù)保留至今。
清明節(jié)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從五湖四海紛紛趕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壺熱酒,表達對先人的感激之情。
而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清明節(jié)這類產(chǎn)生于農(nóng)耕文化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逐漸失去了產(chǎn)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jié)在古時有眾多的傳說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jié),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節(jié)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蕩秋千、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tǒng)清明節(jié)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xiàn)代的清明節(jié)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掃墓踏青活動并且將一直持續(xù)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jié)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jié)最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jié),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于“清明節(jié)”的節(jié)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jié),機關企事業(yè)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xiāng)的人能夠回鄉(xiāng)祭祀。波蘭的“亡人節(jié)”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
今天是清明節(jié),在這特別的日子里,我們全體師生來到烈士陵前,為烈士,為我們心中的英雄掃墓.心頭縈繞著哀思,分外凝重.
此時此刻,我們看到的不光是一座座陵墓,而是烈士們那高大偉岸的身形.我們?yōu)橛⑿蹅儷I上一束束鮮花,表達對他們的崇敬.先烈們不朽的英名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我們怎能忘記無數(shù)先烈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人民的幸福,奮不顧身,壯烈犧牲.多少英雄葬送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多少英雄為國捐軀卻沒有流下自己的姓名.這些先烈的事跡像高大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
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給我們打造了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決不辜負先輩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我們沿著英雄的足跡和光輝的歷程,獵獵旗幟飄揚頭頂.我們的腳步能把坎坷踏平.我們是長空中展翅的雄鷹,奮勇拼搏.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
緬懷先烈,憧憬未來,我們的每一顆心都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要熱愛幸福生活,珍惜每一分鐘.讓我們手捧和平的陽光,伴著生命的旋律,撥響每一顆理想的琴弦,展現(xiàn)祖國的未來.
同學們,讓我們把無盡的哀思化成奮發(fā)的力量吧!讓我們沿著先輩們的足跡積極進取.為了我們的偉大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吧!
清明節(jié)講話稿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少先隊員們:
大家早上好,伴隨著濃濃的春意,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tǒng)》。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聚集在鮮艷的國旗下緬懷革命先烈,站在這里,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一幅幅英雄烈士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shù)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wèi)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愛國主義就是他們巨大的精神力量。為了祖國的解放,他們能在戰(zhàn)火中出生入死,能在監(jiān)牢里堅貞不屈,能在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作為小學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幸運地享受著先輩們?yōu)槲覀兇蛟斓暮推绞⑹?,少先隊員們,我們肩負著先輩們沒有完成的事業(yè),肩負著建設經(jīng)濟發(fā)達、文明富強的偉大祖國這一歷史重任,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中華民族的早日騰飛,讓我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才智,讓中華民族的偉業(yè)在我們的拼搏中延伸,讓國旗更鮮紅、五星更閃亮。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又是新的一周到來,而再過一周就迎來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
今天,我的演講主題即是:清明時節(jié)清明人。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人們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說到這里,想必大家依然記得“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
其實,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與寒食節(jié)有關。這里邊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曾一度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
這時,隨臣中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當上了國君,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在封賞功臣的時候,卻唯獨忘了當年為自己割肉而食的介子推。而清高自持的介子推也拒絕了別人面君討賞的建議,打點行裝,悄悄隱居到了綿山。
聽說此事的晉文公,羞愧交加,但當他帶著人來到介子推家的時候,介子推早已不在。
為了尋找介子推,重耳聽從左右之計,從綿山的三面放火燒山,希望以此逼出介子推。但是最終也沒發(fā)現(xiàn)他。火熄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失聲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隨后又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后來,民間受此影響,也在這一天祭祖掃墓。歷代沿襲下來,最終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jié)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可見,在清明作為祭祀節(jié)日之始,便兼具祭奠祖先與清明做人的雙重文化內涵。
再看我國相關古籍的記載——《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意思是說,清明之時,天地萬物清潔,天光明朗,萬事萬物都顯露出來。
正所謂春風駘蕩萬物復蘇的好時節(jié)。而歷經(jīng)一年的風霜雨雪,我們祖先的墓地多已受損,也需要從秋冬之日的寒風冷雪中走出的親人予以探視和修整,并表達后人的悼念與關切之情。
我們中國人歷來講究慎終追遠。
《論語》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笔聦嵣希雷鎾吣共粌H僅是一種節(jié)日和儀式,更是一個后人緬懷祖先,在精神和情感上回歸自己本根的一個重要機會。
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歷經(jīng)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他們所開創(chuàng)的每一點業(yè)績都凝聚著無數(shù)的血和汗,乃至痛和淚。
回想中國近代史的開篇,更是我們民族靈魂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新中國的成立是無數(shù)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之軀所換來的,國旗上的鮮艷血色也同樣是在艱難的夾縫中一寸寸浸染而成,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頭頂?shù)拿恳豢|陽光,無一不是先烈在黑暗的歷史天空下,肩起閘門沉重的閘門爭取而來。
他們是我們苦難而榮耀的同胞,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民族的脊梁”,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后輩以最虔敬的心情去紀念,去仰望!
而我們每個人的家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祖輩的辛勤勞苦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生活,衣食無憂的我們也極少聽聞那些饑寒交迫的往事。
但他們實實在在存在于每個家族史冊的扉頁,最終凝聚而成我們從小沐浴著的家風和美德,給予我們最初的精神營養(yǎng)。
所以,每逢清明,很多地方都會對當?shù)氐闹匾獨v史人物進行祭拜,各個學校和單位以各種形式展開紀念先輩的活動。
在這一刻,我們民族的心是團結的,我們各個家庭的心是凝聚的,我們的心情莊重而情感溫暖。
《禮記·孔子閑居》講,“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所謂“清明在躬”,是說一個人心地光明正大,頭腦清晰明辨。或許我們也可以將此理解為,一個人內心清靜明澈,則頭腦清晰,思維敏銳。
我想,在剛剛聽過有關清明節(jié)的故事后,大家對介子推的遺言“但愿主公常清明”還有些印象。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在我們眼前展開的是一片新天地,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一個人生的舞臺,展現(xiàn)自己生命的活力與魅力。
同時,我們所面臨的誘惑也同樣何其之多!
萬象紛繁,種.種價值觀充溢其中,我們又是否初心依舊?是否“清明在躬”?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反躬自省。
所以,當春日的和風吹散了冬日的濃云,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在這美好的春天,一方面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精心呵護自己的精神家園,用品格與美德、知識與智慧,充實它,豐富它。
力爭以實際行動盡好一個后人的責任,無愧于腳下的土地和頭頂?shù)男强?,用智慧和勤奮,開創(chuàng)一個更加光明而廣闊的未來。
發(fā)言的最后,請允許我再補充一點相關的話。在中國,清明不僅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一個踏青的日子。因此在即將到來的清明節(jié),希望大家珍惜那不算多也不少的幾天假期,一方面用心地緬懷先人,思索我們民族、家族的歷程,收獲精神與情感的積淀和成長,另一方面,掙脫電子產(chǎn)品的誘惑與束縛,去親近自然,獲得身心的陶冶與洗滌。
預祝大家度過一個充實的清明節(jié)。謝謝!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斗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的就是每當這個特殊的時候,人們都會倍加思念已經(jīng)死去的親人,心情難免傷感。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舊上海的公園門口曾立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外國輪船在黃浦江上肆意闖蕩,撞翻中國民船,淹死中國人也不管。那時洋人在中國土地上為所欲為,中國人已喪失了最起碼的做人尊嚴。
祖國危難之時,無數(shù)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tǒng)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女俠秋瑾,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鄒容;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shù)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嗎?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wèi)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為了祖國的解放,先烈們拋頭灑熱血,戰(zhàn)火中出生入死,監(jiān)牢里堅貞不屈,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英烈們雖打下了江山,但他們的事業(yè)還沒有完成。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依然貧窮落后。為了圓民族的強盛夢,讓先烈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每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是的,目前中國還窮,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來開拓建造一個美麗的家園。美國曾經(jīng)也很窮,美國牛仔當年開發(fā)西部時也絕沒有可口可樂,但他們的后代沒有抱怨、觀望,更沒有逃避和背叛??恐淮忠淮说呐?,他們富強起來了。清貧的中國正需要這樣的硬氣,繼承先烈遺志,實現(xiàn)先烈遺愿,我們唯有臥薪嘗膽,自強不息。誰不想自己的祖國日益強大呢?誰不想在走出國門時可以驕傲地稱自己是中國人呢?祖國是民族的根,愛國是民族的魂。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把愛國作為自己精神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時代的列車已進入21世紀,新世紀給愛國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愛國不再變的虛無,愛國也不再表現(xiàn)為為祖國拋頭灑熱血。今天我們在這里講愛國,我想首先應該落腳在我們的工作、學習、愛校、敬業(yè)上,試想一個不愛自己工作的人,一個不愛自己學校的人,一個不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人,還能談得上愛國嗎?
當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場,入世后的競爭將會一浪高過一浪。作為中國人民,尤其是當代中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但是知識做夢夢不來,伸手要不來,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同學們,今天的愛國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老師們,今天的愛校敬業(yè)就是愛國的衡量。為祖國培養(yǎng)能夠撐起中華民族脊梁的曠世之才難道不是愛國的體現(xiàn)嗎?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老師們,同學們,只爭朝夕,發(fā)奮努力吧,讓我們以優(yōu)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你們知道今年的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日嗎?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我們剛才所說的《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古人對祭奠先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的寫照。
關于清明節(jié)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迫害,逃亡國外。逃亡期間,他的臣子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隨他。有一天,重耳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餓得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了。介子推見狀,跑到遠處,用匕首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成肉湯,讓重耳喝了。重耳這才恢復了精神。19年后,重耳回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他對曾經(jīng)與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獎賞,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傷心,于是背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命令軍隊上山搜索,但是沒有找到人。于是有人建議: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是孝子,為顧及母親安危,一定會走出來的。晉文公就下令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始終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死在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旁。晉文公見狀,對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把母子倆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去綿山祭奠。看到那棵老柳樹復活了,晉文公走到樹前,折下柳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群臣見了,也都學著折柳插頭。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民間也就有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到唐朝時,政府將清明節(jié)定為國家假日,每年的此時,宮廷就會放假,官府、學校就會休息。唐以后,宋元明清都將清明節(jié)定為假日。今年我國又恢復了這一傳統(tǒng)。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古代還有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其中多數(shù)保留至今。
清明節(jié)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從五湖四海紛紛趕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壺熱酒,表達對先人的感激之情。
而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清明節(jié)這類產(chǎn)生于農(nóng)耕文化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逐漸失去了產(chǎn)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jié)在古時有眾多的傳說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jié),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節(jié)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蕩秋千、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tǒng)清明節(jié)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xiàn)代的清明節(jié)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掃墓踏青活動并且將一直持續(xù)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jié)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jié)最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jié),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于“清明節(jié)”的節(jié)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jié),機關企事業(yè)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xiāng)的人能夠回鄉(xiāng)祭祀。波蘭的“亡人節(jié)”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清明節(jié)英雄故事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
今天是清明節(jié),在這特別的日子里,我們全體師生來到烈士陵前,為烈士,為我們心中的英雄掃墓.心頭縈繞著哀思,分外凝重.
此時此刻,我們看到的不光是一座座陵墓,而是烈士們那高大偉岸的身形.我們?yōu)橛⑿蹅儷I上一束束鮮花,表達對他們的崇敬.先烈們不朽的英名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我們怎能忘記無數(shù)先烈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人民的幸福,奮不顧身,壯烈犧牲.多少英雄葬送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多少英雄為國捐軀卻沒有流下自己的姓名.這些先烈的事跡像高大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
先烈們用生命和鮮血給我們打造了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決不辜負先輩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我們沿著英雄的足跡和光輝的歷程,獵獵旗幟飄揚頭頂.我們的腳步能把坎坷踏平.我們是長空中展翅的雄鷹,奮勇拼搏.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
緬懷先烈,憧憬未來,我們的每一顆心都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要熱愛幸福生活,珍惜每一分鐘.讓我們手捧和平的陽光,伴著生命的旋律,撥響每一顆理想的琴弦,展現(xiàn)祖國的未來.
同學們,讓我們把無盡的哀思化成奮發(fā)的力量吧!讓我們沿著先輩們的足跡積極進取.為了我們的偉大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吧!
清明節(jié)講話稿